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yx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就是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的智能。因为兴趣可以产生强烈地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丰富的想象力和坚强的意志。从而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和谐发展,思想素质逐步提高。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一个好的导课,能够轻松而又富有启发性地敲开知识的大门,能使一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如:讲“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一节时,教师设计这样两道复旧题引新:①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服装,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还要做多少套完成任务?②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服装,已经做了3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经过思考,学生很快列出算式。接着教师提出新的问题:“把①题的问题和②题的前两个条件去掉,把两题剩余部分组合成一道题。即: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服装,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大家试试看,这个问题你们是否还能解答出来,它和前两道题有什么不同?”面对新知识的出现,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大家各抒己见,由讨论到争论,从争论到辩论,开始了对新知的探究。这样导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探求新知,促进兴趣
   讲新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像导演一样,通过精心地安排设计,把一堂课组织的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完成新课的学习。如讲“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学生通过新旧题的比较和教师适当地点拨,进行思考、分析、讨论、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新问题便迎刃而解。这时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求知欲望也愈加强烈。接着教师利用例题多变,举一反三的方法来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渴望心理,巧妙地改换例题的条件和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师提出:“把例题中的最后一个条件和问题删去,换上一个新条件和问题,即: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服装,已经做了5天,平均做75套,剩下的平均每天做95套,还要几天完成?讨论后,说出此题与例题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列式说算理”。这时学生的思维又一次活跃起来,课堂讨论的气氛再次进入高潮,大家在思考和争论中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接着教师又变换了条件和问题,如:“一个服装厂计划做服装,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3天做完,平均每天做95套,这个服装厂一共做多少套服装?”学生通过一题多变,反复分析、比较,理清了思路,掌握了解题的规律,很容易地解答案出来了。正当学生学习兴趣处于最佳状态时,教师又提出:“根据例题还有其它编法吗?”同学们这时思维敏捷,纷纷举手编题列式。有的题编的很有创新意识。如: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服装,已经做了5天,还剩285套计划3天做完,剩下的平均每天比做完的每天多做多少套?这道题要通过四步运算才能解答出来,可见学生的思维经过训练得到了拓展。讲新这一环节是紧紧围绕着问题,在教师的精心设疑、变疑中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使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动脑、动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获得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强化新知、趣中质疑
   改革课堂教学,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质疑解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有学会质疑,才能迈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门坎,才能有创新、有发展。但是兴趣又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学生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一节课时,教师应从始到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再通过引导、质疑解难,从而使他们获取新知更加牢固。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请学生任意报数字,由教师说出判断结果,学生报了一个较大的数字想难住老师。如:“6847231”,可教师立刻说出这个数能被3整除,学生又报:“34695481”,老师又很快说出此数不能被3整除,经学生笔算结果正确,这时学生感到很奇怪,这么大的数老师为什么能马上就判断出来呢?教师总结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才恍然大悟。这时学生要和老师赛一赛,看谁先能判断出来,一名学生报出:“2987654”,教师又以先取胜,学生感到疑惑不解,不知又是为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通过对数字的观察、讨论、探索,才发现教师的奥妙之处,在一个多位数里不论在哪一位上,只要数字是3、6、9的,我们可以不去加它,其它各位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愉快,尤其在讨论中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找到了这一规律,解除了疑点,使新知掌握的十分牢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大胆质疑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四、深化新知,趣中解疑
   写文章忌讳虎头蛇尾,课堂教学的兴趣也要注意首尾贯通,一堂课结尾的趣味性,能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如:讲长方形面积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把它放在地面上,其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题出示后,学生都锁眉思考,一时间没有解答的,这时教师手里拿着一个长方体,引导学生观察每个面的形状,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每个面的什么?这时学生的思维大门突然敞开,学生急不可待地抢着解答,有的说(7×5)平方分米;有的说(7×2)平方分米;有的说(5×2)平方分米;有的说前三种都可能对。师问为什么?教师请学生把这三种答案一一说出道理,其中一名学生说:“因为这个长方体放置的位置不同,它的占地面积也就不同,这三种情况都可能有。”师问:“你们认为谁说的有道理,大家在讨论中得到了答案。通过设计此题,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也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趣诱导是教学中收效较佳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非智力因素中,兴趣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时,他才能主动积极地去钻研探索,这要比成千上万次地训导和说教更为有效。倘若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那么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无从谈起。
  
其他文献
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影响着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人才构成。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对创新的“趣”。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主体对阅读要有兴趣。兴趣产生了,自然会有阅读的激情(冲动),以激情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导语是一种有效
期刊
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望而却步。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要积累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还应有意识地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说读“懂”很关键。根据实际“懂”很困难但我们能做到初步理解,现提出以下几种基本的方法,以供参考。  
期刊
【摘要】 语感分析就是让学生在语感实践中,就语言材料的内容、形式和感受过程,以理性的方式做出分析判断。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加强语感分析能力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品味;语境;语感     一、要揣摩,品味语言   语感的会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品味,从而具备认知上的会意能力。叶老曾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同时,他还说“读者必须把握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这里强调的就是在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大人文性的教育,情感生活宣泄,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情动而辞发”,这是对课堂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人文性的教育是情
期刊
文言文教学离不开诵读,学生通过诵读才能形成语感 ,才能更快的形成语文能力,完成文言文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笔者就文言文的诵读要求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读准字音   文言文有很多生僻字,多音字。如果想当然的读,就容易读错,有些字读错,就会破坏文章的音韵,曲解了字义。如《指南录后序》第4段有两个“间”“得间奔真明”“出没长淮间”,一生朗读时,读成同一音。一生评点时,指出这两个间应该读不同的音ji
期刊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帮助小学生识字、阅读和学好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也是低年级认知衔接的桥梁和纽带。教学汉语拼音可以分为“看、听、读、写”四个步骤。如何将汉语拼音教学中的“看、听、读、写”四步科学运用,才能够使学生缩短认识到熟练的过程,帮助小学生入学教育受到良好规范的语言训练,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去研究。   一、“看”是认识汉语拼音的前提   “看”是培养学生观察
期刊
【摘要】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忧患意识,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本文认为,增强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需要从提升教师的文言文素养、在文言文中培养学生的忧患爱国意识以等方面着手,才能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为中学语文人文精神的提升奠定了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期刊
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这就表明,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成为了当前教育的迫切任务,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因而,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
期刊
低龄聋生由于受自身生理缺陷的影响,感知外界事物途径单一,主要依靠视觉捕捉外界信息,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极易涣散,一旦受到新奇事物影响,注意力就很难集中到正常的课堂教学中来。所以,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课堂组织教学。    一、用情感教育学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热爱学生,这是教育素养中期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因为这种爱的情感,不仅对学生产生激励功能,还能对学生产生感召和转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