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321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影响着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人才构成。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对创新的“趣”。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主体对阅读要有兴趣。兴趣产生了,自然会有阅读的激情(冲动),以激情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导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求知探索过程。其次,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奇”。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目标激励、语言情感激励等,以“情”制胜。通过启发性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因问题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趣,积极地去探究、创新。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二、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需要反复尝试,深入探究。小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通过其内因的作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初步养成乐于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的精神,这样在运用中不至于一味地操练和模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巩固。但是以往的练习只是对知识点的单纯的操练、识记,学生的练习只是课堂知识的重现,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复现、巩固阶段,不能做出对知识点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和领悟。因此,我们要精心筛选和设计练习内容,并注意适度的深化才能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创造、创新的目的。
   三、在总结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需要感到自浅谈引导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博白县博白镇第三小学刘丽萍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总结评价时,要突出做好学生有创新表现的总结评价,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对“创新”的实现者要恰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用鼓励性的语言,或热烈的掌声,或赞许的目光,使学生充分品尝获得成功的快乐。同时,还要根据“创新”的不同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另一方面要及时给予画龙点睛般的指点,帮助他们达到成功的彼岸。对那些与创新无缘的学生,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在教学中要从他们错误的回答甚至是荒唐的回答和思维中寻找出一定的思路和新意,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以保护这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尊心,使其获得“我还行”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进取、创新的动力。总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措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习惯,使学生坚定创造必定能成功的信念,形成爱学习、爱创新的习惯。引导学生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学科的教学实验,谈谈我是如何引导想象,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
   1、学习寓言,展开想象。许多优秀的中外寓言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学习课本的寓言故事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乌鸦喝水》这则寓言故事,先让学生懂得聪明的乌鸦动脑筋想出一个好办法喝着瓶子里的水;接着问“你们能帮助乌鸦想出其他的办法吗?”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考虑问题,扩大了想象空间。学生们思维活跃,讨论热烈,争着发言,很快地就说出一些有创意的办法:乌鸦找来一支吸管,把吸管插进瓶子里,就能喝到水了;乌鸦把瓶子放倒,让水流出来;乌鸦找来一个小杯子,把水倒进杯里。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观察图画,进行想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的一年级课本图文并茂,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充分发挥图的潜在魅力,让学生在领会图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由静到动,由形到声,想象画面外的情境,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如教《锄禾》一文,我先指导学生看农民伯伯种田这幅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图意。再让学生观察图画里的小插图,仔细观察妈妈和小男孩神态、动作,想象妈妈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话。根据妈妈和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学生有的说“:妈妈问小男孩这些饭是怎么来的?”有的说:“妈妈在给小男孩讲《锄禾》的故事。”有的说“:小男孩在背《锄禾》这首诗给妈妈听。”有的说“:小男孩告诉妈妈,农民伯伯种田很辛苦,要爱惜粮食,我长大了要设计一种机器,让农民伯伯在家里遥控种田。”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想象,发展了创新思维能力。
   3、学习汉字,展开想象。在教学生在学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把汉字变成生动的画面。如,教《小小的船》一文中的生字‘尖”,先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问“:‘小小的船’在本课是指什么呢?”学生都会说“小小的船”指的是“弯弯的月亮”。接着,询问学生“这小小的船是什么样呢?”学生都说‘:小小的船两头尖”。然后,让学生指图告诉同学们哪儿是这月亮船的“两头”,并说出两头的特征。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你们看‘尖’字,谁能看着图记住它?”“船头尖,由小到大‘;尖’字上面一个‘小’,下面一个‘大’。”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尖”字。这样引导,学生学习汉字展开想象,提高学习汉字的兴趣,促使学生创造记字的方法。
   4、续编故事,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的结尾,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好方法。低年级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每次讲故事给学生听,我都像报语文教学论文纸上连载小说那样,讲到“且听下回分解”的地方就打住,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续编后面的故事情节。学生为此而展开丰富的想象,对可能发生的情节作出各种猜想。第二天,在讲故事前,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纷纷把自己续编的故事讲了出来。我对学生给以鼓励,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他文献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期刊
作为二十一世纪教师的我们,如何以学生学习的规律为依据,以书本为本,使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教育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务之急。对我们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尽量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
期刊
在古诗鉴赏中,有些意象有着固定的意思。千百年来,作为固定意思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传达的情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现归纳总结如下:   一、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说明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语文知识的运用。正如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所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
期刊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此处“意”即文章的立意。由此可见:立意是多么的重要。立意的基本要求是不仅要鲜明、准确、深刻,而且要有新颖性。要想使文章脱颖而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就必须培养学生在立意上求新颖性。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指导思想   初中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其基本要求是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我以我手写我口,只要能用文字
期刊
【摘要】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布置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作业形式的设计及其评价。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业     一、作业的设计    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
期刊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接受过同样课程教育的同一班学生,其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相距却很远。其原因固然种种,但本人认为语文思维能力的差异当是关键因素。下面就谈谈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感受能力是人们对外界的直接认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然而,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本人发现:有些学生无论对生活还是对文章(课文)很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即对客观事物缺
期刊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呢?    一、优化语文教学环境   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朗读训练要有成效,必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具体的指导。要结合课文的讲读过程、理解过程来指导朗读训练。学生理解了课文,才能读得有感情;有感情地读,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较好的方式是把讲读课文和朗读训练融合在一起。   一、结合讲读过程进行朗读训练   如小学语文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七自然段,首
期刊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应找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同时应把握好现代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进行整合的关键所在。这样既构建了新型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改变了学习工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切实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一、信息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