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感分析能力的策略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感分析就是让学生在语感实践中,就语言材料的内容、形式和感受过程,以理性的方式做出分析判断。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加强语感分析能力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品味;语境;语感
  
   一、要揣摩,品味语言
   语感的会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品味,从而具备认知上的会意能力。叶老曾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同时,他还说“读者必须把握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这些话都点出了揣摩、品位的重要性。例如《孔乙己》中“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大约”表示“我”不能完全肯定孔乙己的死,“的确”是完全肯定的语气。这有矛盾吗?理解作者这样说的用意,就必须引导学生细细揣摩。
   重视品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足以奠定全幕的基调,笼罩全幕的空气、使人家立刻把纷乱的杂念放下,专心一致看那下文的发展”,“结尾有回顾开头的一式,往往使读者起一种快感”,好的结尾是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象嚼橄榄,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象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细细品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对提高语感分析能力大有裨益。
   了解作品中事件产生的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的故事是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说起的,以下一连串写到笑。特别是两次写到“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整篇小说简直是用“笑”贯穿着的,这样写用义何在呢?这不是表明当时社会里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叫人窒息的地步吗?为什么会冷漠无情到这样的地步,小说里并没有点明,可是我们从这一点想开去,就会明白:这无非是要我们从“笑声”中去把握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就是罪恶的封建社会以及吃人的并使人毫不觉悟的封建科举制度!
   二、要依据语境,解读语意
   如《紫藤萝瀑布》中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里先将香气与浅紫色联系起来,赋予香气以色彩,再将那香气氤氲、紫气弥漫的景象喻作梦幻,最后用“笼罩”将“梦幻”与“我”联结起来构成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也只有细细品味揣摩,才能对“梦幻”的使用之妙了然于心。
   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意蕴。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因而语感必然包含情感因素。要获得真切的语感,就要切身体察,把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联系起来。这正如叶老所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叶老还认为“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点积累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得就越见真切。”学文学得好,第一就是人生体验,第二才是文学体验。这生活体验将帮助学生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生命的意义。为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提供给我们的社会生活,以扩展人生经历和阅历,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朱自清笔下的“春”只有他才“真正感受过”。但中学生又不同程度地有过对春的盼望,春来的欢欣,有过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回味,这无疑是学习《春》所不可缺少的经验基础。又如朱自清的《背景》中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过程的那段,在教学时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才能让学生更真切地理解文中所传达出来的父对子深沉的爱,子对父浓烈的情。一个初中学生如果深知自己的父亲赡养老人、养育子女的身心负担之重而又恪守孝养的人伦,就更易于体味《散步》所表达的人性美。生活充实的人无疑语感就强,因为他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情性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
   三、要驱遣想象,意会言语
   夏丐尊曾说:“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在此。”语感是基于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新的见地。语感教学需要大量形象思维的参与,形象思维能力是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成分,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对联想和想象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叶圣陶先生曾以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他分析说,“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世界啊!”“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联想和想象是语感腾飞的翅膀,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像《望天门山》、《岳阳楼记》等诗文,教师也须指导学生驰骋想象感受文学意境。
   语感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语感养成需要对语感材料的整体性感知,既要入乎其内,评点分析,品味语句,又要出乎其外,综合相关内容,联系写作背景,从本质上认识语言材料,它要求认知者有更高的立足点和广阔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深刻体会作家情感和语言风格,从而获得强烈的语感。
   总之,语感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完全可以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训练为人们所掌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它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在古诗鉴赏中,有些意象有着固定的意思。千百年来,作为固定意思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传达的情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现归纳总结如下:   一、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说明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语文知识的运用。正如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所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
期刊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此处“意”即文章的立意。由此可见:立意是多么的重要。立意的基本要求是不仅要鲜明、准确、深刻,而且要有新颖性。要想使文章脱颖而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就必须培养学生在立意上求新颖性。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指导思想   初中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其基本要求是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我以我手写我口,只要能用文字
期刊
【摘要】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布置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作业形式的设计及其评价。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业     一、作业的设计    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
期刊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接受过同样课程教育的同一班学生,其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相距却很远。其原因固然种种,但本人认为语文思维能力的差异当是关键因素。下面就谈谈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感受能力是人们对外界的直接认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然而,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本人发现:有些学生无论对生活还是对文章(课文)很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即对客观事物缺
期刊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呢?    一、优化语文教学环境   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朗读训练要有成效,必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具体的指导。要结合课文的讲读过程、理解过程来指导朗读训练。学生理解了课文,才能读得有感情;有感情地读,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较好的方式是把讲读课文和朗读训练融合在一起。   一、结合讲读过程进行朗读训练   如小学语文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七自然段,首
期刊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应找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同时应把握好现代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进行整合的关键所在。这样既构建了新型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改变了学习工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切实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一、信息技
期刊
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影响着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人才构成。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对创新的“趣”。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主体对阅读要有兴趣。兴趣产生了,自然会有阅读的激情(冲动),以激情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导语是一种有效
期刊
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望而却步。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要积累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还应有意识地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说读“懂”很关键。根据实际“懂”很困难但我们能做到初步理解,现提出以下几种基本的方法,以供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