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孩子,为孩子树立自信的天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king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信心既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途径。想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的能力,对幼儿的保护要适度;,懂得勉励幼儿,创设机会培养成功意识,以适当的标准正确评价幼儿。
  关键词:幼儿 自信心 培养
  自信心是由积极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是人走向成功必备的心理素质,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教育者认识不足,或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往往导致幼儿缺乏自信。因此,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法和途径是至关重要的。
  一、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尊重幼儿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都应采取少批评多鼓励的方法,经常以肯定的口吻表扬幼儿,使幼儿看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快乐和满足,激起继续上进的愿望,增强其自信心。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什么都想试一试、玩一玩,这些正是幼儿独立意识和自主性萌发的表现。老师、家长要平等、民主地对待幼儿,尊重其发展的积极因素,尽量满足幼儿自我学习的愿望,给予其充分活动和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
  二、相信幼儿的能力
  信任是人们通常凭经验而来的对人的一种态度,也是人的一种评价。信任孩子对于每个孩子不仅仅是一时的激动,而是使幼儿顺利成长的动力。有一次运动会上,我选了班上最内向的小男孩阳阳参加跑步比赛,我对他同时也是对全班小朋友说:“老师知道你跑得很快,你一定能赢的。”在比赛的前半段他一直落后,我们都焦急地为他加油,当我们的加油声越来越大时,阳阳也越跑越快,最后,他真的取得了冠军。小朋友为他欢呼,他也高兴得不得了。我对他说:“阳阳,你是最棒的。”从此,阳阳有了明显的进步,不再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自卑,迅速融入了集体生活中。
  三、对幼儿的保护要适度
  家长对孩子过度照顾和保护,使孩子没有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就没有机会去培养自己应付挑战的能力,在遇到困难时就感到害怕,不敢面对挑战,不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家长应该鼓励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孩子摔倒时,不要大惊小怪,如果没有人去扶他,他会自己爬起来;如果没有人对他的摔跤表示心疼,他也会不当一回事儿,而仅视之为暂时打断游戏的小插曲。这种在活动中显露出来的自主精神正是幼儿自信心的最初表现。当孩子遇到失败和挫折时,不批评,也不包办代替,而是激励孩子再尝试、再实践,这样自信心就能在实践中形成。
  四、恰当做好赏识教育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渴望赏识与关注”是每一个幼儿的心理需求。幼儿只有得到了赏识,才能拥有自信;拥有了自信,才有利于激发幼儿潜在能量的发挥。对于幼小的孩子可以采用亲吻、拥抱、翘大拇指等肢体语言和“真能干”、“你真棒”等语言进行精神鼓励,随着孩子的长大,可以逐渐变为摸摸头、拍拍肩等肢体语言。另外,对孩子进行表扬是要有分寸,对于内向和不够自信的孩子,表扬强度要大;对外向和容易产生骄傲情绪的孩子,表扬强度要小。
  五、创设机会,培养成功意识
  1.观察评估幼儿最初的自信心水平
  开学初,在对班上幼儿情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评估依据。评估依据来自两方面:一是实际观察,从实际中来;二是参照借鉴有关幼儿自信心评价的指标。观察评估要力求全面、准确,并具一定的代表性。
  2.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出发,调整幼儿一日活动结构
  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出发,一日活动以游戏为主。具体表现在减少集体组织的活动,减少幼儿集体等待的时间,把幼儿从束缚的空间、时间中解放出来,给幼儿更多的游戏时间,增加幼儿自选玩具、自由结伴、自由交谈的活动。
  3.挖掘各类游戏活动中潜在的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因素
  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是否敢于表达或表现自我;娃娃家、小医院、美发厅等角色游戏中,幼儿是否敢于与同伴交往、大胆想象;在“玩玩做做”的活动中,幼儿是否能运用材料大胆表现、创作等等。
  六、爱,是开启孩子心灵的一把钥匙
  没有爱,就没有正确的教育。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能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在工作中,我体会到老师的爱能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转化成他们接受教育的内在力量。尤其是对那些“病苗”,老师更应倾注全部的爱,用自己的心去温暖他们的心。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信任、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
  例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女孩,可能是因个子特别矮小的缘故,缺乏自信心,课上从不举手发言。有一天,我在叫她回答问题之前,对全班幼儿说:“咱班有一位小朋友,肯定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大家信不信?不信,咱们试一试!”当我叫到她时,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她,她果然回答得很好。我带领全班小朋友给她鼓掌,她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我想,这就是她建立自信的开始。
  参考文献
  [1]尤颂华《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幼教博览》,2004,08期。
  [2]高玉静《让孩子爱交往、会交往》.《学前教育》,2001,03期。
其他文献
摘 要:说课这种创新的教研形式起于1987年河南省新沂市红旗区教研室,成为进行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实验课、汇报课等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晋职、学校录用教师、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中,通过说课来检测教师的教学水平已成一种趋势。各种教育教学刊物均开设了“说课”栏目,说课是目前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语文 说课 涵义 模式 技巧  说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它能帮助教师全面、正
期刊
如果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是课程的灵魂,那么教材就是课程的血肉。教材力求使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教材、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探索的愿望。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怎样教数学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点,能够吸引学生注意,能够体现学科特点,能够有利于学生发展,能够符合逻辑。  关键词:教学情境 学科特点 发展 逻辑  “少年儿童都有在自己喜欢的生动情境、有趣活动中易于接受主观形象事物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要发挥灵感,让学生陶冶在浓郁的创新、向上的数学学习氛围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好奇心理,诱发创新的意趣。二、让学生在思考中扬起创新的风帆。三、创设情境,激发创新的内需。四、引导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产生创新灵感。五、丰富学生想象内涵,提升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 探究 灵感  数学课堂教育是扬起创新风帆的主阵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好师生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课内外探究与提高。  关键词:合作学习 掌控过程 讲究策略  一、掌控合作学习的有效过程  1.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经常通过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这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课文有机结合,真情演绎课文内涵,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
期刊
创建高效课堂,是教育界现今众所研究的热门话题。那么如何才能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呢?我觉得应着眼于多向思维:  一、引导学生多向思维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
期刊
随着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新课改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小学生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着从加强朗读训练的必要性出发,我们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明确了教学中对朗读的要求,以更全面地进行高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不断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一、加强朗读训练的必要性  1.朗读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利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包括听说读写,其中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影响着日
期刊
《新课标》指出:激励性评价要着眼于一定的培养目标,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和方法。它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准确、合理、富有激励性的多种形式的评价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自信心。  作为一个在第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各类听课教研学习的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的评价  1.准
期刊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纵向教育关系,我们不能把幼儿园的教育等同于学前教育,把教育更多地局限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使幼儿的知识和能力往往相隔离,从而造成新生入学对小学学习生活产生种种不适应的情况。为此,幼小衔接问题直接影响着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性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研究幼小衔接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