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华:左手管理学,右手书法艺术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yuehq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光华

  “从经济走向艺术,是理性的思考。光华的执着不是单一的,他将练字和思考始终联系在一起,以后会带来更大的正能量……光华以自己的生命为基准,从逻辑思维到意向思维的过程里,为生命带来别样的色彩。”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在南京崇正书院举办的徐光华书法展上如此说道。
  从经济走向艺术,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对于一个完整的生命而言,总有交汇点和平行线。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徐光华说,其实管理学与书法艺术一直并行在他的生命里。

会计专业的书法爱好者


  热衷书法、温文尔雅的徐光华,让人不自觉地以为他是艺术系书法专业的教授。但事实上,他却是在云波诡谲的商界辅导资本上市,给企业提供决策建议的人物。
  这样一位在商战里百炼出来的教授,谈起书法艺术滔滔不绝。在徐光华的记忆里,与书法结缘始于一场知识焦虑。“中学时,我在武进县前黄中学(現为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就读。校门的匾额由林散之先生题词,同学们常常聚集在一起,笑称这几个字写得糟糕。”徐光华在查阅资料时,偶然瞥见了林散之的故事,得知林散之乃书法大家,心中大吃一惊,“为什么‘当代草圣’的字写成了这样呢?”后来,他每天上学时都要借着晨光好好审视一番校名,但直到高考,还是没有琢磨出名堂。“我当时就觉得自己的书法知识不足,立志要在上大学后好好请教、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1981年,徐光华考入刚刚成立的南京财经大学,读会计专业。“同学来自全国各地,还有1977年、1978年考试未果不断复读的老同学。”不过正因如此,徐光华的书法才能得到这些老同学的指点。
  正是因为书法,让徐光华遇到了自己的知音与爱人。在镇江教书时,他遇到一位气质绝佳的女孩,略一打听,这位女孩名叫李珣,生于书法世家。为此,徐光华更加努力地研习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珣也被徐光华的才气吸引,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书法和管理学都要创新


  有同学推荐徐光华去临摹《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1600多年前会稽(现为浙江省绍兴市)内史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人饮酒时写下的千古名篇。徐光华认真阅读了几遍,心中豁然开朗。“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徐光华解释道,他发现《兰亭集序》中的二十一个“之”字,字字不同,呈现出一种别致的审美。“独持偏见,一意孤行。”徐光华借用了徐悲鸿的名言。
  顿悟后,徐光华的书法有了突破,笔力遒劲,灵动自如。而在学术上,也因为自我的内省格外精进。“管理学和书法有共通之处,都强调创新。”他开始专注于创新思维的开掘,也让他在学术上造诣渐深。
  “我的管理学理论中,纳入了环境、社会责任等多维度的元素。”徐光华介绍道,作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面临各种博弈,但是环境、社会责任并不能被忽略,“试想一下,国家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培养、公共社会服务支持。简单地说,国家培养一个人才花了多少年时间,企业就能够直接聘用,而且为了维护企业经营环境的平稳,保护社会的安定,国家为国防事业花费了很大代价。如今,很多企业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提高自己的经济利益,实在让人不齿。”

保持管理学创新的速度


  徐光华常常与企业高管分享自己的新理论。“这些理论都是在卡普兰的理论上结合中国国情创新出来的。”徐光华说,中国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面临着各种前所未有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要求科研工作者能够在中国速度下保持管理学创新的速度。徐光华说,创新的速度非常快,但幸好每个研究工作者都能够站在前辈巨人的肩膀上。
  徐光华敢于实践,这是很多管理学研究者不敢去做的事情。作为多家江苏龙头企业的独立董事,徐光华对江苏企业有着别样的情怀,这种情怀让他敢于挑战。前不久,他成为江苏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独立董事,而此时的华西村股份面临着舆论的巨大压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这家具有特殊意义的企业渡过难关。这份初心源自一种责任感。
  对于徐光华而言,创新的速度同样需要用创新的方式传播出去,为此,徐光华负责筹建了南京理工大学企业家学院,主要给民营企业家提供学习的环境。“我们前不久去了久吾高科公司参观学习,所有同学和老师一起进行了头脑风暴,讨论出了很好的管理思路。”李步有是企业家学院的学员,他对徐光华的理念深感赞同,也在自己的企业大力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除此之外,徐光华还参与到江苏省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中,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教授,让不同行业的人才在自己的行业发挥出积极作用。
  “如山,如水,如云。自在,自由,自然。”台湾著名学者江岷钦曾如是评点南京理工大学企业家学院的精神,指其气势像钟山一样磅礴自在,思路像江水一样柔软自由,举止像云朵一样优雅自然。而这份精气神,也多浸润了徐光华的气质。
徐光华书法作品

  编辑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
其他文献
纪念馆外景广场雕塑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一部《沙家浜》京剧样板戏,让江苏常熟的沙家浜名闻遐迩,也使“芦荡火种,鱼水情深”的抗战精神得以代代相传。如入芦荡迷宫  沙家浜原名横泾、芦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芦苇荡抗战故事为原型创作的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红遍大江南北,剧中塑造的郭建光、阿庆嫂等人物形象,更是家喻户晓。  沙家浜,最美就是芦苇荡。舞台上的郭建光、阿庆嫂是经过艺术
期刊
流经茅台镇的赤水河茅台风景  乘着清凉的风,汽车沿着遵义至茅台的高速公路在崇山峻岭中穿行。离古镇愈近,愈感神秘,我也愈加兴奋,因为将要一睹其千年风韵。  茅台古镇深藏在群峰环绕、逶迤绵延中,一条不算宽阔的河流波光潋滟,贯穿全境。这是从深山沟壑里流淌出来的百回千转的赤水河。两岸建筑鳞次栉比,色调统一,窗格镂花,古色古香,颇有江南园林的韵味。蓝天上,白云飘飘悠悠,或坠落山顶,或挂在楼间,幽静而悠远。 
期刊
琐碎背后的“无价”  “想想,要是每件事都有意义,你会窒息的。”这句台词或许可以视作是枝裕和创作美学的独白。是枝裕和的影片大多是发生在家庭中的故事,表面上看平淡琐碎,然而,他致力发掘的却是琐碎背后的“无价”,并由小见大,通过对家庭的描述呈现整个日本社会的生态。  是枝裕和1962年出生于日本东京练马区,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近一个世纪前,在日据时代,是枝裕和的祖父母因同姓不能结婚的规定私奔到台湾,在
期刊
《黄永玉和他的湘西》文字部分节选自黄永玉的散文,图片系摄影家卓雅在湘西拍摄的风物图。阅读时,读一段文字,再看几幅图片,湘西的具象就一点点长大,而我对湘西的向往也一点点膨胀。  黄永玉写五六十年前的凤凰古城,冬天,人们走街串巷去看傩堂戏,家家打粑粑;春天,乡里的“春倌”进城,提了装着春牛和“傲蔓儿”的篮子,到家家户户去“讲春”唱歌,报告节气;夏天,孩子们上山唱山歌,太阳快落时才过“跳岩”,远远看见城
期刊
在网上购买了陈慧的新书《世间的小儿女》,收到时已是晚上十点,我还是抓紧时间看了第一个故事。陈慧文如其人,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几乎不用成语,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容易看得进去。陈慧经历独特,是浙江余姚市梁弄菜市场的流动摊贩,摆摊之余进行写作,被称为“菜场作家”。  《养母》一文中,养母时常抱怨养父,因为他抽烟、喝酒、不上进,但就是离不开他。因为他在养母剖腹产遭遇劫难时,对着医生重重一跪,跪出了千山万水
期刊
崔道植  今年6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颁“七一勋章”时,87岁的崔道植脑海中闪过一个名叫“三八石”的村庄,那是他出生的地方。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从那里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勋章的最高荣誉。从孤儿到痕检专家  崔道植是个孤儿,4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也离他而去,是政府给了他温暖,资助了他上小学、中学的学费。之后,他参军入伍,22岁转业到黑龙江省公安厅工作。  在单位的支持下,崔道植被选送
期刊
认识良宽,要从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说起。1968年,川端康成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典礼上,他做了“我在美丽的日本”主题演讲。其中,引用了多首良宽的和歌,最打动我的是那首:“作为纪念/留下什么好呢/春是樱花/夏是杜鹃/秋天是红叶。”  在这首和歌里,良宽于冬天处戛然而止。冬天留什么好呢?我在旅日学者苏枕书翻译的新书《良宽歌句集》里找到了答案。冬日里,良宽最爱的应是雪与梅花。而雪,是留不住的。  良宽是
期刊
有些書适合读完收藏,比如《故宫宴》,从美食视角切入神秘的故宫,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点。清代是中国近现代美食的起点,《故宫宴》着重介绍的就是紫禁城里的清代宫廷美食文化。  读正文前细读目录,有助于厘清书的脉络。《故宫宴》以十二个月份为章,每月以荐新食材为线,结合史料《膳底档》的记录,以八十篇文章复原了鲜为人知的皇家美食,唤醒了“紫禁城六百年”的文化记忆。  何为荐新?这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的礼法仪
期刊
江苏是红色资源大省,存有众多独具特色、极为珍贵的红色文化印记。这份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家底,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也成为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江苏各地红色场馆、民间组织、个人纷纷举办形式多样的红色展览。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段段史料档案,成为我们学习党史的入口,让我们走进英雄人物的心灵世界,了解党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体悟今天幸福生活的
期刊
袁定阳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袁隆平的小儿子、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袁定阳在悲伤中,坚定不移地担起袁老“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两大梦想,继承父亲衣钵,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跟随父亲,跳入“农门”种稻  袁定阳1970年3月出生于湖南,他出生时,父亲袁隆平正值不惑,杂交水稻育种进入攻关阶段。冥冥之中,袁定阳与杂交水稻结下不解之缘。  小时候,袁定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