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中道德及其本质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vm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有着潜在价值的著作
  
  当年我在出版社担任编审时,曾经多次面对这样一种尴尬:一部书稿摆到我的面前,让我鉴定它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作者都是十分勤奋和执著的人,曾经耗费相当多的精力对某一看似并不十分艰难的课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结果被完成工程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和他面前的那片莽原拖得疲惫不堪,最后当那部勉强完成的著作,立在它所要研究的对象面前时,却被对方映衬得十分脆弱和渺小。不管这些作者的身份如何(有的只是一位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研究的理论探索者)我都对他们怀有由衷的敬意。
  而梅世云博士和他的这本书——《论金融道德风险》,却与我上面所说的那些情形有所不同,虽然我能想象,在梅世云博士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也曾经产生过我上面所说的那种尴尬,但是他挺过来了,最终,梅世云博士所面对的那片莽原已经被他大略描绘出轮廓来了,进而能让读者花费时间阅读之后有所颖悟、有所收获,——这,就很难能可贵了。
  人类的知识体系,就像人类头上的星空一样广袤无边。而不管这套体系多么浩瀚,都应当由同一个逻辑体系链接而成,这其中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它发源于客观世界(不如此就不能算做科学),这又与宇宙星空一样,无论多么宏大多么久远,其基本的物质成分和结构组成都应当遵循着同一套自然法则。那些立志建立和补充那个庞大的知识体系的人,他们的姓名都应当用大写字母标注。依据我从他那本著作所阐述的文字上看,梅世云博士是有着上面我所说的那样的有宏大志向的人。在这一点上我们是相通的:伦理学与金融学应当有它们的交汇点,甚至可以共寓一体。
  梅世云博士想用这本书来表白他的这样一个志向,他想下大力气探索、填补一个理论空白,这个空白就处在金融学理论体系的边缘,与伦理学接壤的部位。
  我相信梅世云博士具备这样的“冲击”能力:他有哲学基础的素养,对中西思想史、尤其是伦理思想史有过较为深入的钻研,又在金融领域内亲身实践过,这是对金融这个新兴学科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索是必不可少的。也正因为它是新兴学科,才在它的领域内存在那么多未经开垦的荒原等待有心人的探险。
  
  经济学或金融学的发展方向是人文领域
  
  自打20世纪初期以来,经济学就受到一种观念的影响,即,只有用人们已经发现的数学模型来构建和阐述自己的发现时,才能被人们承认他到了所谓的“经济学的前沿”,进而才有可能问鼎经济学的最高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因此,虽然饱受诟病,经济学对它自身越来越缺少人文关怀一直我行我素。一个不短的时期内,如果你的经济学论文没有数学公式,就连在权威的经济学刊物上发表的机会都没有。诚如唐凯麟先生在给他的这位高足写的序言中指出的:经济学对功利的追逐和对数学的极端运用使它走上了“黑板经济学”的歧路。梅世云博士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对这个趋势的反叛。
  经济学是需要用已有成熟的数学方法的,但是应当切忌用生搬硬套的方法。例如把一组数据的分析中的许多因素抽象掉,精心挑选出一两个简单的因素建立相关分析或回归分析之类的做法,实际上,在对研究对象的诸多因素进行抽象的过程中,已经使得研究钻入到“为了研究而研究”的死胡同。在研究伦理学这样的传统文科学科的时候,许多因素就是这样被轻易抽象掉的。而梅世云博士在书里所涉及的每一章节都很仔细地将该考虑的因素都尽量予以充分的注意,这一点听起来似乎很简单,而实际上却是需要非常缜密的思维和细致的统筹分析的,其中的琐碎和需要耗费多大的精力,别人很难了解和体会。
  在梅世云博士的这部著作中,充满了缜密的分析,他一层接一层地剖析,从每一层到下一层的分析都是靠得住的推理,那么,作者就引导着读者向所要解决的问题靠近了一步或深入了一步。例如在分析“道德的不确定性”时,那种层层剥茧式的分析就不能不给人以信服和启迪。他把这一节分为道德规范、道德主体、道德本体和道德客体四个部分,而每一部分又细致地分几个角度论述,例如在对道德规范的分析中,又有对描述道德的语言模糊性和抽象性、道德的滞后性、解释道德的多样性等等进行了细致的论述。没有这些分析,以后在说到发生道德风险的时候,就找不到说话的基础。
  
  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有问题
  
  我在阅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就时不时地想到被古今中国人捧为圭臬的那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被新老儒家们抬到了“道德终极”的高度,我却长期以来一直向它投来怀疑的目光,但是却苦于不知道如何驳斥它。现在,我可以从梅世云博士的思考中得到了启发。
  首先,我要说,把这八个汉字用来教训年幼的少年,很恰当;用来充当某一个社会单位的校训、厂训的一部分,很合适;但是用来进行严肃的学术论说,就很牵强和粗糙了。用梅世云博士的方法对照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中所涉及的两个行为主体,被孔子断然地假定为同一的事物,这就掩盖了和隐藏了问题,——我之欲(或不欲)与彼之欲(或不欲),一样么?我今天之欲(或不欲),到明天或明年就不变了么?我的生活环境铸造了我,而彼之生活环境铸造了彼,生活环境之不同,能生成有相同欲望或不欲的彼此么?
  这些看似乎“抬杠”式的议论,其实是一种科学的严谨,是构建或改造一门学科(尤其是论理学这样的人文学科)的必要的基础。
  类似作者这样的对道德规则、道德实践以及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地诸多“不确定性”地详尽地分析,占据了整整一章(第八章一共32个页码),这样的分析方法彻底摒弃了中国人在议论“伦理”这样一个传统话题时常常犯的“大而化之”的老毛病。我在反复的阅读中有了这样的收获:伦理学不能被玄虚化,它应当是生活智慧的提炼和条理化的结晶,而且应当做到“面面俱到”、“挂万不漏一”,唯有此,它才能与金融学这样充满理性的学科结缘。进而同寓于一个门下,成为一个新的内部结构协调的完整的知识系统。
  我还想到,我们中国曾经被自己的儿女封为“道德的渊薮”,我们中国人曾经因为自己早就有了古老的成套道德说教文化,而把外人看作是“蛮夷”、看作是“鞑虏”,但是我们中国社会形态的长期停滞,原因又何在呢?我要说,问题还是出在对“道德”的曲解上。道德一词,被我们中国人凝固化了,误以为圣人已经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彻底地解决了道德问题,我们只需要“宏扬”之、继承之就够了。现在,在新兴的知识体系呈现爆炸型的大发展之际,将我们头脑中固有的传统观念抖搂出来晒一晒,重新评估一下它们在新时期条件下的价值,是很有必要的事情,古人说,温故而知新,我想说,知新后更有必要温故,这是一个知识更新的过程,也是一个清理旧故、淘汰陈渣的过程。
  
  金融是价值的交换,道德是不能交换的
  
  上面我说过,由于梅世云博士所面对的研究对象是个宏大的客体,在进行这种性质的探索时,不能以“合伙”的方式进行,而需要独自一个人用较长时间的艰苦思考(就像探索一个无底的深渊),在他拿出一个梗概以后,才能以交流、争论乃至借鉴他人已有的成果的方式予以补充完善。可能由于梅世云博士花费了较长的时间里陷入了前一阶段的浩繁工作中,中间又没有适当的时间里进行充分的斟酌,找不到合适的交流对象(也许是作者干脆忽视了这后一项工作的必要性),因而也在这部著作中留下了“瑕疵”或疑问处。由于这个被我称为“瑕疵”是基础性的,因此有必要在此提出来与作者商榷。
  说那个“瑕疵”是基础性的,是因为它正是出在本书的关键词之一——“道德”身上。
  作者在第一章“金融与道德”中有这样一句话:“金融是一种道德的交换活动。”(第26页)我认为作者在这里无意中犯了违反常识的错误。
  金融怎么能是一种道德的交换呢?“金融”这个由日本某个学者用汉字创制的词,很会意地表达出了它应有的全部含义,其中并不含有道德的成分。它当然是一种利益的交换或者财富的交换。反过来说,我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道德都是不能用来交换的。我顺着这个瑕疵仔细找寻,发现作者之所以能发生这个错误是因为他在做基础的概念铺垫中有所疏漏。那就是作者没有对“道德”的本质进行剖析(好在作者在后面的议论并没有从这里展开——实际上也无法从这里展开,因此并没有对后面的议论和立意产生多大的影响)。
  作者把“道德”一词引入到本书中来,是把它作为一个公理性质的原始概念来对待的,即,无须定义它。其实不然,此处我有话要说。
  从本书的成书的过程看,作者是把金融作为切入点的。在找寻金融环境失秩的原因时,才邂逅“道德”的,作者此后的独立探索与后来的建树也正是从此处开始的。就这样,道德未经过“礼仪性”的介绍(其出身门第等等),只是把它的“功效”(在交易行为中的影响和作用)交代了一下:它可作为“交易主体的价值目标选择标准”(第23页),它可作为“交易主体交易活动后果的评价标准”(第24页),它“影响着交易主体的行为方式选择”(第25页),就开始了对“道德”的大篇幅的议论。
  
  道德的本质是恐惧
  
  对“道德”一词,我有如下的独特看法。
  记得我在给一位朋友的一本书写的序言中,曾经议论过道德的本质。我认为道德的本质是恐惧,这个恐惧是我们现代人类从原始人甚至动物界带来的财富。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其边界是欲望与恐惧之间的抉择,可以从动物实验中体会一下我的这个判断。一只宠物,它的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开始时总会离不开惩罚和其对欲望的满足。欲望先于恐惧,无论从产生的时间先后和对生命体的重要性方面讲都是如此,因此欲望是第一位的。欲望在可以推迟满足时,恐惧才占据了上风。一旦欲望不被满足就严重威胁生命时(想象极端饥饿的饥民与食物),或者恐惧的威慑作用缺失时(例如大多数贪官都不曾被法律追究时),恐惧的威慑作用就会被冲淡甚至忽略不计。
  我们人类的道德与动物行为中的恐惧是有区别的。动物的恐惧来源有两个,一是遗传。我注意到过,我小时养动物时发现,小鸡从来没有见过老鹰,但是它们都害怕我放起来的风筝,那么小鸡的恐惧只能来自遗传。二是惩处。有“好习惯”的家猫,它们习惯的养成必须要经过惩处手段的训练,而人的道德的养成,则由动物们不可能接受的训练(即文化的熏陶和崇拜者的说教)来完成。限制自身天然欲望的唯一力量,只能来自体内,那就是恐惧。
  我想,如果作者能这样来认识道德的本质,就会给他议论道德的各种特性省出许多篇幅,比如在论述它的“不确定性”、它的“脆弱性”时。道德的不确定性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外部环境——时间、空间、文化氛围等等。道德的脆弱性又与作为主体的那个人对利益与风险的判断高度相关。那个当事人如果没有任何恐惧(包括自己因为私欲恶性膨胀以后受到的惩处、谴责、背后的议论,以及因此而失去的尊敬等其他精神财富),他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亡命徒、强暴者、丧心病狂的罪犯或者暴君。我们自己也可以反省我们自己遵守道德秩序的原始动力,那不就是怕失去我们已经得到的有用的东西和社会将来对我们自身潜在的好处么?
  从更深入的层面上分析就更能看清楚:道德只能被传递,而不能被交换。
  交换行为的两个主体在交换过程前后,分别获得两种不同的交换物,而传递行为的两个当事主体就不具备这样的特征了。例如,善者(例如传教士、儒者)在传递道德信息前后没有失去什么,而受众却得到了道德信息。同样,恐惧信息的散布者和恐怖信息的受众也分别有同样的特征。
  这里只是我的简单议论,这方面不是我的特长,故此从略。我想着重表达的意思是,本书作者如此这样认识道德,就不会把它判断成为可以交易的物件了。还可以进行这样的代位逻辑思考:作为一个人处理具体事件过程中的心理过程,道德与恐惧一样,都是不能交换的。
  作者和读者也许会注意到,我在这篇短文中很少提到“道德风险”,——这是这本书的另一个关键词,那是因为,把道德的本质说得透彻了,那么道德风险问题的解决,不是水到渠成也可以说是迎刃而解了。我也没有提到银行或政府的制度安排及以下的内容,那是因为,这里是界内众多学者涉足的热土,已经不是作者独自探索的荒原了。
  瑕不掩瑜,综观全书,它的严谨性与独创性,都无可挑剔,只有一个肯下大功夫钻研学问的学者才能写出这样严谨而且耗费精力的作品来。我个人从阅读中颇有收获,尤其是因为它带动我进行了有益地深入思考。因此我向金融界的同行们推荐它,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开卷有益。
其他文献
当汶川地震的阴影还没有彻底从人们心中消失的时候,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又发生了7.1级地震。灾难无情,人有情,面对青海历史乃至全国历史上罕见的地震,灾难发生后,不仅来自祖国四面八方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救灾款、救灾物资纷纷而至,而且多家金融机构也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战役”中尽全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特别是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机制,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现场,并
期刊
后危机时代,各国纷纷行监管改革、新政频出。与上次“大萧条”相似,皆是危机前银行业创新频出,而危机后监管趋严。上次危机催生美联储与《斯蒂格尔法案》,监管机制得到完善。此次,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欧洲金融监管改革同样是加强监管,一些方面更可谓是事无巨细。在当前的第四次G20峰会上,法德等国更是提出征收银行税以惩罚银行业的肆意妄为,强化监管。国外情况如此,而国内又如何?以实收实付制为代表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期刊
—南极毛皮海狮  每年春天繁殖期,会有10万只南极海狮聚集在南乔治亚岛,哺乳期约4个月。雌性34年性成熟,雄性8年性成熟,雌性能活23年,雄性能活13年。雄海狮遇到危险会凶悍地保卫妻妾,一副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派。  南极毛皮海狮有一身粗粗的针毛和密厚的绒毛,背部深灰褐色,腹面稍淡,分布在南极洲及其周边的群岛,以磷虾为主食,也吃杂鱼、乌贼和企鹅。  据说这些家伙的口极臭,比最臭的狗口臭还要厉害1万倍;
期刊
2009年中央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所带来的地方资金配套问题,以及长期以来客观存在而又难以有效解决的地方政府融资需求问题,使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融资难题的同时,又因其运行本身所蕴含的风险问题,而备受各界关注。必须承认,虽然有运作不规范、负债过度风险和一系列信贷风险等问题,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因此,如何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合规、有效运营,发挥其在地方建设
期刊
银元之殇    墨西哥银元是当时世界上标准的通用货币,但它却在中国受到冷遇。美国传教士、外交官何天爵注意到,一些沿海城市有一种风俗:当地的钱庄和银号总要把它们所经手的银元打上自己商号的印记,以作为负责定额兑换的信用标志。这种做法家家仿效,一块银元很快就变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难以辨认。在显然不能按块计算以后,银元还可以凭重量流通一段时间。而下一步等待它们的最终命运,便是进熔炉。  何天爵在《真正的
期刊
基本案情  原告张峰涛与被告A市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市邮政储蓄银行”)、被告A市邮政储蓄银行某区长安路邮政储蓄所(以下简称“长安储蓄所”)储蓄合同纠纷一案基本案情如下:2004年7月2日,原告在被告长安储蓄所办理了中国邮政储蓄活期存折一本、绿卡(储蓄卡)一张,并设置了密码。此后,原告陆续在该账户上存取现款。2007年9月,原告发现其账户存款减少了900元。该月3日原告到被告长安储蓄所查询得知,
期刊
2010年2月1日晚7点半至9点半,维也纳金色大厅,包商艺术团草原放歌──2010年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圆满成功。中外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及现场欢快热烈的气氛,使我又一次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蒙古族音乐的巨大魅力。虽然我不是演员,但做为总领队,不仅心潮澎湃,内心充满了喜悦与自豪,同时对成功也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感悟。  观念决定机遇。人的行为是由观念支配的,俗话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包商银行近年来之
期刊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其特殊的经营方式,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常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站在银行的角度,以莱商银行所服务的广大中小客户为例,对中小企业财务
期刊
边远牧区金融业发展模式情况  边远牧区金融业发展模式——新巴尔虎右旗现象    在边远牧区,经过国有商业银行的“大撤并”,以及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清、整、规”,金融业虽然从死亡线上站了起来,但举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居高不下,人员老化,亏损严重,包袱沉重”是当时牧区金融业最真实的写照。在这种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改革,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实行存款立行的发展战略,基层行从全能型银行转变为存款管
期刊
顺平县白云乡的农村金融服务真空与农民资金互助的开展背景    2009年1月31日,河北省顺平县白云乡南吕村的村民正在过春节。在村民刘福恩的院子里,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南吕村广兴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军广宣布,合作社资金互助部正式挂牌开业。这是南吕村乃至白云乡的一件大事,资金互助部一开业,就受到村民和各界人士的热切关注。  多年以来,白云乡的农村金融状况很不理想。几年前,白云乡还有一个农信社的网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