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田常规节水技术的普及应用具有节约效果明显,节水措施简单,便于操作实施的特点,对于灌区节约用水,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田常规节水 灌溉试验 成果分析
【分类号】:S68
1前言
昌马灌区属国家大型自流灌区,1958年建成。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干流)中游的“玉门~踏实盆地”。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300m~1885m,地理座标东经96°25′~97°30′,北纬40°05′~40°35′,南北宽55㎞,东西长85㎞,横跨玉门、瓜州两县市,总面积3380㎞2,农业灌溉面积73.7万亩。
为推动大田常规节水技术的普及应用,研究分析采用大田常规节水技术在灌区灌溉管理工作中产生的实际效用,分别在灌区选择了玉门市柳河鄉、瓜州县三道沟镇、河东乡3个农业灌溉指标百亩实测区,以不同区域的主要农作物和灌区新兴作物为实测对象,采取同一作物不同地块规格、不同农业措施、不同灌水技术之间对比测定灌水的方式,分析出了不同地块规格、不同农业措施和灌水技术的节水灌溉控制性指标。具体成果分析如下:
2、实测区基本情况
选定在本灌区内的柳河乡、三道沟镇、河东乡各确定了1个农业灌溉指标百亩实测区,共实测耕地面积440.9亩,涵盖16种作物,其中:小麦61.89亩、玉米23.1亩、瓜类91.55亩、孜然套茴香75.17亩、茴香45.41亩、葵花33.52亩、甘草30.5亩、花卉28.06亩、洋葱17.06亩、制种番茄9.92亩、番茄8.06亩、孜然套甜菜6.48亩、制种葫芦5.44亩、胡麻1.84亩、辣椒1亩、制种胡萝卜1.9亩。三个实测区综合粮经比例为19:71,基本与本灌区当年实际粮经种植比例相符。面积1.5亩以下小地块有57.25亩占13%、1.5~2.5亩中地块有246.53亩占56%、2.5亩以上大地块有137.12亩占31%。各实测区土地相对平整,且集中连片,种植结构基本上涵盖灌区主要作物种类,灌溉渠系配套完善,斗渠以上渠系完好无破损,有独立的计量设施,田间道路、林网建设状况良好,节水技术应用广泛,各类农业措施节水新技术、新方法等灌水耕作技术普及。
3、灌溉指标测定的实施方案
3.1实测的内容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同作物不同地块规格的灌水轮次,灌水定额、灌溉定额、作物产量、亩均投入及产值;二是实测区综合灌溉定额、灌水定额。
3.2、灌溉定额实测的方法:从3月初春灌开始至10月底为灌溉定额实测时间。测定时严格按照要求的内容和测定方法,重点对不同作物、不同地块的灌水定额、灌溉定额进行了认真的记载,对作物的产量、产值进行了调查取样,获取了第一手实测资料。
①、重点实测田的确定:根据各实测区作物种类和耕地实际种植情况,每种作物选择1.5亩以下、1.5~2.5亩、2.5亩以上三种田块各1块作为重点实测田。
②、灌水日期的测定:灌水日期按照实测区各类作物的实际灌水日期进行登记。
③、灌水定额的测定:灌水定额的测定对象为重点实测田。采用各渠道现有的量水设施(机井、断面量水)对每一块重点实测田的每次灌水量进行精确计量。对同一地块“二八闭口” 与“蹬埂闭口”的灌水时间和灌水量、灌水深度进行了分别测量、记载和对比分析。
④、实测区综合灌水定额的测定:每轮次灌水时详细记载实测区耕地的灌水量、灌溉亩数,计算得出实测区的综合灌水定额、灌溉定额以及各类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
⑤、产量产值的测定:作物产量和亩均投入及产值采取逐户逐地块登记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从3月下旬春灌第一轮水开始至10月中旬农作物收割,测定组成员对每一块耕地的投入、产量、产值等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入户调查登记,准确掌握了一手实测资料,重点对1.5亩以下、1.5~2.5亩、2.5亩以上三种地块的产量、产值、单方水产量、单方水产值分别进行对比分析。
4、灌溉指标测定资料分析
从测定区的实测资料来看,各类作物整体上呈现出了随着地块面积的减小,灌水定额、灌溉定额降低,亩产量和单方水产值增加的趋势。根据大小地块灌溉指标和产量产值的差异,探索大地改小措施的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4.1大地改小节水效果分析
为探索通过大地改小农田节水措施后的实际节水效果,我们根据实测资料对各类作物的灌水定额、灌溉定额两个指标分别进行分析。
①灌水定额分析。
从灌水定额对比分析数据中可以看出所有的作物均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作物的灌水定额随着地块面积的减少显著降低。以小麦为例:2.5亩以上地块的平均灌水定额112m3/亩,2.5—1.5亩地块的平均灌水定额106 m3/亩,与2.5亩的大地块比较,灌水定额降低了6m3/亩,节水5.4%;1.5亩以下地块的平均灌水定额96m3/亩,与2.5亩以上的大地块比较,灌水定额降低了16m3/亩,节水14%,与2.5—1.5亩的中地块比较,灌水定额降低了10m3/亩,节水9.4%。充分说明小地块比大地块节水,通过采取大地改小的农业节水措施,可有效降低灌水定额。
②、灌溉定额分析。
从灌溉定额对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地块的作物的灌溉定额差异显著,趋势明显,不同作物的灌溉定额均呈现出随着地块面积的减小,灌溉定额降低的态势,特别是高耗水作物的降幅更加显著。仍以小麦为例:2.5亩以上地块的三个实测区平均灌溉定额为674m3/亩,2.5—1.5亩地块的平均灌溉定额568m3/亩,与2.5亩以上的大地块比较,灌溉定额降低了106m3/亩,节水15.7%;1.5亩以下地块的平均灌溉定额为511m3/亩,与2.5亩以上的大地块比较,灌溉定额降低了163m3/亩,节水24%,与2.5—1.5亩的中地块比较,灌溉定额降低了57m3/亩,节水10%。由此,充分说明小地块比大地块节水,通过采取大地改小的农业节水措施,可有效降低作物的灌溉定额。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到,小地块比大地块节水,通过采取大地改小、土地平整等农田节水改造,以及推广常规节水灌溉技术,可有效降低灌溉指标。
4.2经济效益分析
为探索通过大地改小农田节水措施后的实际经济效益,根据实测资料对各类作物的产量、产值两个指标分别进行分析。
①、作物产量分析
从亩产量对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地块的各类作物的亩产量差异显著,趋势明显。不同作物的亩产量随着地块面积的减小均呈现出适度增加的态势。以小麦为例:2.5亩以上地块的亩产量540kg,1.5—2.5亩地块的亩产量达到548公斤kg,与2.5亩的大地块比较,亩产量增加了8kg,增产1.5%;1.5亩以下地块的亩产量558kg,与2.5亩的大地块比较,亩产量增加了18kg,增产3%,与1.5—2.5亩的中地块比较,亩产量增加了10kg,增产1.8%。由此,充分说明小地块比大地块的亩产量高,通过采取大地改小的农业节水措施,可有效增加作物产量。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到,小地块的经济效益比大地块高。通过采取大地改小、土地平整等农田节水改造,推广节水灌溉措施,可有效增加产量产值。充分用实例证明农业常规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5、结语
通过上述资料对比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地块规格的大小对灌溉定额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较大,随着地块规格的缩小,灌溉定额随之降低,作物产量随之增加,单方水产值随之增加。通过采取大地改小、土地平整等节水措施后,节水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显著。
作者简介:王正成(1975—),男,甘肃张掖人, 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灌溉管理工作。
关键词: 大田常规节水 灌溉试验 成果分析
【分类号】:S68
1前言
昌马灌区属国家大型自流灌区,1958年建成。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干流)中游的“玉门~踏实盆地”。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300m~1885m,地理座标东经96°25′~97°30′,北纬40°05′~40°35′,南北宽55㎞,东西长85㎞,横跨玉门、瓜州两县市,总面积3380㎞2,农业灌溉面积73.7万亩。
为推动大田常规节水技术的普及应用,研究分析采用大田常规节水技术在灌区灌溉管理工作中产生的实际效用,分别在灌区选择了玉门市柳河鄉、瓜州县三道沟镇、河东乡3个农业灌溉指标百亩实测区,以不同区域的主要农作物和灌区新兴作物为实测对象,采取同一作物不同地块规格、不同农业措施、不同灌水技术之间对比测定灌水的方式,分析出了不同地块规格、不同农业措施和灌水技术的节水灌溉控制性指标。具体成果分析如下:
2、实测区基本情况
选定在本灌区内的柳河乡、三道沟镇、河东乡各确定了1个农业灌溉指标百亩实测区,共实测耕地面积440.9亩,涵盖16种作物,其中:小麦61.89亩、玉米23.1亩、瓜类91.55亩、孜然套茴香75.17亩、茴香45.41亩、葵花33.52亩、甘草30.5亩、花卉28.06亩、洋葱17.06亩、制种番茄9.92亩、番茄8.06亩、孜然套甜菜6.48亩、制种葫芦5.44亩、胡麻1.84亩、辣椒1亩、制种胡萝卜1.9亩。三个实测区综合粮经比例为19:71,基本与本灌区当年实际粮经种植比例相符。面积1.5亩以下小地块有57.25亩占13%、1.5~2.5亩中地块有246.53亩占56%、2.5亩以上大地块有137.12亩占31%。各实测区土地相对平整,且集中连片,种植结构基本上涵盖灌区主要作物种类,灌溉渠系配套完善,斗渠以上渠系完好无破损,有独立的计量设施,田间道路、林网建设状况良好,节水技术应用广泛,各类农业措施节水新技术、新方法等灌水耕作技术普及。
3、灌溉指标测定的实施方案
3.1实测的内容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同作物不同地块规格的灌水轮次,灌水定额、灌溉定额、作物产量、亩均投入及产值;二是实测区综合灌溉定额、灌水定额。
3.2、灌溉定额实测的方法:从3月初春灌开始至10月底为灌溉定额实测时间。测定时严格按照要求的内容和测定方法,重点对不同作物、不同地块的灌水定额、灌溉定额进行了认真的记载,对作物的产量、产值进行了调查取样,获取了第一手实测资料。
①、重点实测田的确定:根据各实测区作物种类和耕地实际种植情况,每种作物选择1.5亩以下、1.5~2.5亩、2.5亩以上三种田块各1块作为重点实测田。
②、灌水日期的测定:灌水日期按照实测区各类作物的实际灌水日期进行登记。
③、灌水定额的测定:灌水定额的测定对象为重点实测田。采用各渠道现有的量水设施(机井、断面量水)对每一块重点实测田的每次灌水量进行精确计量。对同一地块“二八闭口” 与“蹬埂闭口”的灌水时间和灌水量、灌水深度进行了分别测量、记载和对比分析。
④、实测区综合灌水定额的测定:每轮次灌水时详细记载实测区耕地的灌水量、灌溉亩数,计算得出实测区的综合灌水定额、灌溉定额以及各类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
⑤、产量产值的测定:作物产量和亩均投入及产值采取逐户逐地块登记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从3月下旬春灌第一轮水开始至10月中旬农作物收割,测定组成员对每一块耕地的投入、产量、产值等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入户调查登记,准确掌握了一手实测资料,重点对1.5亩以下、1.5~2.5亩、2.5亩以上三种地块的产量、产值、单方水产量、单方水产值分别进行对比分析。
4、灌溉指标测定资料分析
从测定区的实测资料来看,各类作物整体上呈现出了随着地块面积的减小,灌水定额、灌溉定额降低,亩产量和单方水产值增加的趋势。根据大小地块灌溉指标和产量产值的差异,探索大地改小措施的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4.1大地改小节水效果分析
为探索通过大地改小农田节水措施后的实际节水效果,我们根据实测资料对各类作物的灌水定额、灌溉定额两个指标分别进行分析。
①灌水定额分析。
从灌水定额对比分析数据中可以看出所有的作物均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作物的灌水定额随着地块面积的减少显著降低。以小麦为例:2.5亩以上地块的平均灌水定额112m3/亩,2.5—1.5亩地块的平均灌水定额106 m3/亩,与2.5亩的大地块比较,灌水定额降低了6m3/亩,节水5.4%;1.5亩以下地块的平均灌水定额96m3/亩,与2.5亩以上的大地块比较,灌水定额降低了16m3/亩,节水14%,与2.5—1.5亩的中地块比较,灌水定额降低了10m3/亩,节水9.4%。充分说明小地块比大地块节水,通过采取大地改小的农业节水措施,可有效降低灌水定额。
②、灌溉定额分析。
从灌溉定额对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地块的作物的灌溉定额差异显著,趋势明显,不同作物的灌溉定额均呈现出随着地块面积的减小,灌溉定额降低的态势,特别是高耗水作物的降幅更加显著。仍以小麦为例:2.5亩以上地块的三个实测区平均灌溉定额为674m3/亩,2.5—1.5亩地块的平均灌溉定额568m3/亩,与2.5亩以上的大地块比较,灌溉定额降低了106m3/亩,节水15.7%;1.5亩以下地块的平均灌溉定额为511m3/亩,与2.5亩以上的大地块比较,灌溉定额降低了163m3/亩,节水24%,与2.5—1.5亩的中地块比较,灌溉定额降低了57m3/亩,节水10%。由此,充分说明小地块比大地块节水,通过采取大地改小的农业节水措施,可有效降低作物的灌溉定额。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到,小地块比大地块节水,通过采取大地改小、土地平整等农田节水改造,以及推广常规节水灌溉技术,可有效降低灌溉指标。
4.2经济效益分析
为探索通过大地改小农田节水措施后的实际经济效益,根据实测资料对各类作物的产量、产值两个指标分别进行分析。
①、作物产量分析
从亩产量对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地块的各类作物的亩产量差异显著,趋势明显。不同作物的亩产量随着地块面积的减小均呈现出适度增加的态势。以小麦为例:2.5亩以上地块的亩产量540kg,1.5—2.5亩地块的亩产量达到548公斤kg,与2.5亩的大地块比较,亩产量增加了8kg,增产1.5%;1.5亩以下地块的亩产量558kg,与2.5亩的大地块比较,亩产量增加了18kg,增产3%,与1.5—2.5亩的中地块比较,亩产量增加了10kg,增产1.8%。由此,充分说明小地块比大地块的亩产量高,通过采取大地改小的农业节水措施,可有效增加作物产量。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到,小地块的经济效益比大地块高。通过采取大地改小、土地平整等农田节水改造,推广节水灌溉措施,可有效增加产量产值。充分用实例证明农业常规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5、结语
通过上述资料对比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地块规格的大小对灌溉定额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较大,随着地块规格的缩小,灌溉定额随之降低,作物产量随之增加,单方水产值随之增加。通过采取大地改小、土地平整等节水措施后,节水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显著。
作者简介:王正成(1975—),男,甘肃张掖人, 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灌溉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