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校外教育的一点思考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lu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河县隶属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全县总面积6273.9平方公里,总人口7.6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6.1万,占总人口的77.6%。全县共有中学4所,在校生1540名,有小学57所,在校生8177名,其中农牧区小学55所,少数民族学生6828名。全县校内外适龄儿童7905名,已入学7668名,入学率97%,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6.72%。“九五”期间夏河县的民族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以农牧区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率先在甘南州八县(市)实现“普初”目标,从1999年起先后实施了“援藏资金”项目、“二期义教”项目、“普教”项目等一系列教育工程项目,进一步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为全县民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全县校外教育事业长期发展不足,与外地相比几乎是空白,除县城有一所被挪作他用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外,其他地区没有一处可供青少年学习和娱乐的校外教育专门活动场所。社会上对校外教育的认识也存在着很多偏差,值得我们去深思。
  第一,对校外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社会上对校外教育的认识有误区,普遍认为青少年期间正是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的年龄段,学生就应该在学校里活动,学校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一提起校外教育就认为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给家庭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有关部门对校外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整个夏河地区,没有青少年校外教育的专门场所、机构和人员,所以也没有相应的管理部门。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主抓学校教育、主抓升学率,对校外教育基本无暇顾及。
  学校把校外活动和校外教育混为一谈。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大部分乡一级学校都实行寄宿制,牧区的学生离家很远,一般吃住生活在学校里,有限的校外活动都是在学校教育的活动范围内,比如由学校组织的“手拉手”活动、助残活动、给“五保户”搞卫生、上街宣传交通法规、参加县上的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等。因此,学校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宗旨的校外教育工作积极性显得不高。
  第二,学生在校外的时间较长,给参与不健康的活动提供了条件。中小学生的寒暑假和双休日加起来,一年中在校外活动的时间有170多天,县城内几家个体经营的简陋文化娱乐场所成了不少学生和青年僧侣争相光顾的“乐园”。所谓“雪域”“高原”网吧在节假日往往爆满,里面的顾客绝大多数是在校中小学生。由于受网吧的诱惑而辍学、逃学现象较为严重,尤为担心的是一些学生模仿网络暴力游戏,参与打架、斗殴、酗酒,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逐年上升,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第三,农牧区校外生活单调,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课余时间都呆在学校里,条件较好的学校,通电视的还可看看电视,有些偏远牧区既没电,更没电视。不住宿的学生,校外活动就是放牧、割草、拾牛粪,帮助家里搞生产劳动,根本谈不上校外教育活动。
  第四,家长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理解得不透,普遍存在着放任的思想。一般农牧区的家庭,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能接受多少教育就算多少,把孩子的成长全部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而大多数学校也仅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程序,一级级一年年把学生送出校门,就算完成了教育任务。因此,孩子们接受的教育非常单纯,就像是在一种模式中成长的,培养的孩子上进心不强,也没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视野不开阔,信息闭塞。全县多少年来参加高考的学生,无论是体育方面的,还是文艺、美术方面的,几乎没有一个特长生被录取。
  第五,校外教育普遍缺乏,孩子的全面发展受到约束,进而发展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年龄段正是学习生产劳动技能的时间,由于对此重视不够,那些不能考上大中专继续求学的学生,回家后既不会生产劳动,还不愿意干活,整天游玩,因此,对家庭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好多偏远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率下降,尤其女童入学率更低。
  第六,与宗教势力争夺青少年的问题是民族地区比较突出问题,也是我们的教育亟需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拉卜楞寺院中年龄5至12岁的小喇嘛就有上百人,有些牧区家境比较贫困的家庭,更愿意把孩子送到寺院当喇嘛。这样一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将难以实现。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上述问题比较普遍。为了进一步提升夏河拉卜楞地区乃至整个安多藏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形象,粉碎境外敌对势力的反动宣传和渗透图谋,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少数民族地区不仅要加强学校教育,而更应提高认识,放远眼光,加强校外教育基础建设,尽快解决校外教育发展长期滞后的问题。
  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校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校外教育工作摆到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各部门都要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为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省委省政府已将夏河拉卜楞寺院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以宣传教育部门、统战宗教部门、司法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个有效的载体,在寺院中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学习班,对僧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开展生动的普法活动,使普法教育面达到90%以上,不断增强僧侣尤其是青少年僧侣的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
  第三,加快“甘肃拉卜楞藏族文化艺术展览中心”建设步伐。该中心集藏民族文化展览和唐卡(藏族特有的绘画艺术)、堆绣、刺绣、酥油花、坛城、雕塑、面具创作及培训、研发为一体,是一所弘扬民族文化、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陶冶青少年高尚情操、提高青少年文化艺术修养的大学校,所以要加大投资力度,尽快建成开放,为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
  第四,根据“十五”规划建设的“夏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已经立项,由国家支持的修建和装备资金180万已基本到位。中心设计规模为三层综合楼一幢,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内设体育、健身、游乐活动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科普室、手工制作室、图书阅览室等。中心建成后将向全县青少年开放,使之成为推进民族地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广大青少年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综合素质将得到不断提高。因此,教育部门和工青妇组织要密切配合,建立各种有效的机制,及早着手辅导员师资培养,真正发挥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校外教育事业将会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春天,少数民族地区的校外教育工作也必定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发挥出巨大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西部地区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幅员辽阔,面积53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2.73亿,占全国人口的23%,说起西部,人们往往会谈虎变色,西部的孩子骑骆驼上学……所以,要改变西部留存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很难,很难……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此时的西部也开始为世人所了解。  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春天,那么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就吹响在春天的开始。西部教育的发展
期刊
我国的民办教育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复兴,它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增加了社会各方面办教育的投入,扩大了教育的规模,培养了大批国家急需的各类人才,满足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需要,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已日益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向现代化迈进的一种有效的催化剂。  民办教师伴随着民办学校的出现而出现。民办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期刊
一、把稳“序曲”    小学校长应该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能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胸中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和本校具体的奋斗目标,把稳整个教育各个方向的“序曲”,掌握好“方向盘”,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注意力引导到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努力实现本校的奋斗目标上来,从而保证学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弹好“协奏曲”    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
期刊
农村教育,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确实堪忧。我作为农村一线的教师,对农村教育的现状感受颇多,就目前农村教学质量问题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首先,教师队伍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就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他们学历普遍较低,获取的信息非常有限,视野极窄。他们每天所接触的除了学生和教科书外,就是责任田了。好多农村教师连电脑都没见过,更不用说“互联网”“多媒体”了,他们获取信息和资料的
期刊
21世纪的今天,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竞争归根到底又是取决于学生质量的高低。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学生是主体,所有的教育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没有了学生,教育也就不存在了,教育的真谛是要把学生塑造成未来社会的顶梁柱。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理想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优秀素质呢?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
期刊
农村中学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在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异常激烈的新形式下,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农村中学能否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而能全面发展的学生,将是每个教育者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也是目前农村中学教育当中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那么,如何在农村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呢?根椐本人多年从事中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对多所农村中学现状的调查,笔者认为当前主要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期刊
校长与教师谈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校长通过与教师谈话,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另一种是教师向校长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本文谈谈后一种校长谈话的处理艺术。    一、宽容    俗话说,世上最宽广的不是大海,也不是天空,而是人的胸怀。学校的人群中,校长的胸怀应该是最宽广的。因为只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广纳人心。校长宽阔的胸怀,体现在处理教师来访中就是宽容。首先,当业务能力、教学成绩不佳的老师找校长反映问题时,
期刊
2005年《人民教育》第2期刊登了三篇关于办寄宿制学校的文章,看后我怦然心动,十分认同,我认为创办寄宿制高级小学在我们山区农村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提高办学的效益和质量。  古浪县黄羊川镇名为川,实为山区,全镇30399口人,21个村委会,130个村民小组,共有学校35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l所,完全小学19所,初小3所,教学点12个,在校学生4515名,校均129名学生,29所学校分布在南北山区。
期刊
农村乡(镇)学区,大多存在着人员少、经费紧、事务杂等一系列困难,但教学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每一个农村乡(镇)学区的工作核心。按照教学工作既看过程又重绩效的原则,我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到一套比较有效的管理程序。概括起来可归纳为确定目标、检查督促、分类指导、考核考评、定期总结等五个层面。    一、确定目标    现代管理思想认为:目标是管理的中心,没有目标便没有管理。乡(镇)学区在确定教学
期刊
新课改教学从试行至今,学校一直都在积极鼓励学科教师进行摸索和尝试性教学。从目前新课改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们通过自身不断地探究和学习,都基本上摆脱了理论上的贫困和实践中的困境,新课改终于从“可望不可即”的茫然状态中走了出来,素质教育也终于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全面健康地在农村学校中推展开来。  但通过对新课改教学课的反复观摩和深入了解,笔者认为:新课改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教育者从探究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