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无疑是解决作文这个老大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实践,感染学生和创新引导这两方面值得关注。作文的创新需要创新思维,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断地创新,才能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写作教学 感染学生 创新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师头痛的一个问题,它往往花去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而另一方面,学生也视写作为难题。一些写作差一些的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绝大多数写作一般的学生,也只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写人,则千人一面;状物,则万物一色;叙事说理,则拾人牙慧。况且学生手头上“作文选”“范文集”比比皆是,作文抄袭成风。当前,解决这种困难局面迫在眉睫。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无疑是解决作文这个老大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感染学生和创新引导这两方面让我觉得有所认识和收获。
要想使学生摆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境界,首先,就要想办法让他们能够正确地看待与接受写作,并能主动去写。这样,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采取好办法首先感染学生就很重要。如此,我觉得分类教学值得借鉴。对不同类型进行对应的引导,对学生们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因材施教,可以达到好的效果。
1.优秀型。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很少,可以采用鼓励成功法和引进竞争法。向他们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有深意的作文,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日记。之后把他们写得好的作文或日记及时推荐,或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们来共同欣赏其写得精彩之处。这样,不但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使他对写作过程的成功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他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外,这种成功鼓励法并不集中在一个优秀生身上,这次鼓励了甲,下次则鼓励乙,再下次则鼓励丙……这样就把这些尖子引入了竞争之中,促使这些写作尖子生的水平不断提高。
2.中间型。这类学生占班内一半以上,他们怕写作文,一到作文时就往往拿作文书来移植。这类中间型学生写作难以进步的原因,很重要的是这类学生平时很少涉猎课外读物,因而阅读能力低下,词汇积累少,视野狭窄。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一方面组织他们学写日记,一方面教导他们要主动去涉猎课外读物,并组织他们参加背诵诗歌比赛、查字典比赛、剪报比赛,平时的作文批改则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当然,根除这类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需要时间和坚持。
3.后进型。这类学生阅读能力较低,积累的词语很少,大多懒惰、自卑,平时连背一首诗、写一篇日记也不肯做。应主动地亲近关心他们,引导他们从背诵、默写一首诗开始,使他们慢慢地从懒惰与自卑中解脱出来,从而对学习写作渐渐有一些欲望。应把他们的写作要求放到最低的起点上,教他们从每天学造句、写一篇日记或抄一首短诗开始,只要他们肯认真去做,有一点进步就肯定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
这样,在学生能够摆正心态、愿意参与之下,写作教学才有了活力,教师的教才有了更大的价值。接下来,就是教师在创新引导方面的功夫了。写作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主题思想上的创新。主题在文章中具有灵魂和统帅的作用,是文章中的核心及最本质的东西。主题的创新要在广泛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在实践活动中产生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在命题作文中,同一题目可以写成不同主题的几篇文章,原因就在于对这个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如“滥竽充数”,从结果入手,可以谈南郭先生不懂装懂而贻笑天下;从原因入手,则可以谈齐宣王搞大锅饭,未建立严格的人才考核制度。
2.选择材料上的创新。“新”即体现它的价值,要注意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材料,众人瞩目、议论纷纭的各种社会现实情况、看法、意见等。材料的创新是一篇好文章的鲜明特点,但并非任何新材料都能写出好文章,还要看它是否具有内在的价值。因此既要抓新材料,又要重视深入挖掘材料所具有的价值,使下笔的文章既避免了俗套,又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
3.语言表达的创新。语言创新的前提是语言要准确,要遵守语言的逻辑规律,准确无误地表达思想内容。要创新必须使语言鲜明、生动。
“鲜明”就是要使文章的语言感情色彩褒贬分明,不能含糊其辞,要充分发挥它的表达效果。“生动”就是指语言的艺术性,这表现在语言运用中要具有最大限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生动的语言能够真实而恰当地再现说话人的语气、声调、感情、神态;能够注意句式的选用和变化;能够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和表现方法,使语言自然和谐,富有创造性。可见,作文的创新需要创新思维,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断地创新,才能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黑龙江大庆市第二十四中学;163416)
【关键词】写作教学 感染学生 创新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师头痛的一个问题,它往往花去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而另一方面,学生也视写作为难题。一些写作差一些的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绝大多数写作一般的学生,也只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写人,则千人一面;状物,则万物一色;叙事说理,则拾人牙慧。况且学生手头上“作文选”“范文集”比比皆是,作文抄袭成风。当前,解决这种困难局面迫在眉睫。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无疑是解决作文这个老大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感染学生和创新引导这两方面让我觉得有所认识和收获。
要想使学生摆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境界,首先,就要想办法让他们能够正确地看待与接受写作,并能主动去写。这样,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采取好办法首先感染学生就很重要。如此,我觉得分类教学值得借鉴。对不同类型进行对应的引导,对学生们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因材施教,可以达到好的效果。
1.优秀型。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很少,可以采用鼓励成功法和引进竞争法。向他们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有深意的作文,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日记。之后把他们写得好的作文或日记及时推荐,或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们来共同欣赏其写得精彩之处。这样,不但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使他对写作过程的成功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他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外,这种成功鼓励法并不集中在一个优秀生身上,这次鼓励了甲,下次则鼓励乙,再下次则鼓励丙……这样就把这些尖子引入了竞争之中,促使这些写作尖子生的水平不断提高。
2.中间型。这类学生占班内一半以上,他们怕写作文,一到作文时就往往拿作文书来移植。这类中间型学生写作难以进步的原因,很重要的是这类学生平时很少涉猎课外读物,因而阅读能力低下,词汇积累少,视野狭窄。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一方面组织他们学写日记,一方面教导他们要主动去涉猎课外读物,并组织他们参加背诵诗歌比赛、查字典比赛、剪报比赛,平时的作文批改则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当然,根除这类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需要时间和坚持。
3.后进型。这类学生阅读能力较低,积累的词语很少,大多懒惰、自卑,平时连背一首诗、写一篇日记也不肯做。应主动地亲近关心他们,引导他们从背诵、默写一首诗开始,使他们慢慢地从懒惰与自卑中解脱出来,从而对学习写作渐渐有一些欲望。应把他们的写作要求放到最低的起点上,教他们从每天学造句、写一篇日记或抄一首短诗开始,只要他们肯认真去做,有一点进步就肯定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
这样,在学生能够摆正心态、愿意参与之下,写作教学才有了活力,教师的教才有了更大的价值。接下来,就是教师在创新引导方面的功夫了。写作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主题思想上的创新。主题在文章中具有灵魂和统帅的作用,是文章中的核心及最本质的东西。主题的创新要在广泛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在实践活动中产生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在命题作文中,同一题目可以写成不同主题的几篇文章,原因就在于对这个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如“滥竽充数”,从结果入手,可以谈南郭先生不懂装懂而贻笑天下;从原因入手,则可以谈齐宣王搞大锅饭,未建立严格的人才考核制度。
2.选择材料上的创新。“新”即体现它的价值,要注意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材料,众人瞩目、议论纷纭的各种社会现实情况、看法、意见等。材料的创新是一篇好文章的鲜明特点,但并非任何新材料都能写出好文章,还要看它是否具有内在的价值。因此既要抓新材料,又要重视深入挖掘材料所具有的价值,使下笔的文章既避免了俗套,又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
3.语言表达的创新。语言创新的前提是语言要准确,要遵守语言的逻辑规律,准确无误地表达思想内容。要创新必须使语言鲜明、生动。
“鲜明”就是要使文章的语言感情色彩褒贬分明,不能含糊其辞,要充分发挥它的表达效果。“生动”就是指语言的艺术性,这表现在语言运用中要具有最大限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生动的语言能够真实而恰当地再现说话人的语气、声调、感情、神态;能够注意句式的选用和变化;能够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和表现方法,使语言自然和谐,富有创造性。可见,作文的创新需要创新思维,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断地创新,才能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黑龙江大庆市第二十四中学;16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