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_lp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实现新转变,由重知识传播向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向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要多下功夫。本着这个理念,我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中做了以下工作: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结构分析。“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安排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第3节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两直线平行与垂直条件的推导和公式的应用。从初中平面解析几何中平行和垂直的定性过渡到高中解析几何的定量计算。它是学生在研究了直线倾斜角、斜率、直线方程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本节的研究,将直接影响以后的曲线方程、导数、微分等的进一步学习,贯穿于高中教学的始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探究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的基础上进行的。说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学生接触平面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特别是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困难。因此,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滚动中逐步深化,使之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步发展完善。
  3、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理解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充要条件的推导、公式及应用。②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探索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和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会观察”、“敢归纳”、“善建构”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算法的思想。②通过灵活运用公式的过程,提高学生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成为本节的情感目标。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学生现状、教学目标及教材内容分析,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两条直线垂直和平行的条件。
  教学难点为两直线平行与垂直问题转化为与两直线斜率的关系问题。突破难点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利用了类比归纳的思想,由浅入深,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发现两直线平行、垂直的规律。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基于本节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数形结合数学方法,我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及类比发现式教学模式,对数学知识结构进行创造性的“教形结合”,将教材中单一、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多样、动态的思考,我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探究活动层层深入,使课堂教学体现“参与式”、“生活化”、“探索性”,促进学生和谐、民主、个性化发展。
  2、学法分析。我让学生通过观察直线方程的特点.将初中学过的两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转化成坐标系中的语言,并启发学生用平面几何中平行线与同位角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倾斜角与斜率的对应关系.由学生自己得出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充要条件.使学生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
  教学手段:几何画板、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
  1、复习旧知,以旧悟新。(1)复习初中的平面几何知识。(2)自问自答:为什么我们现在义要来学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呢?因为我们现存学习平面解析几何,所以就可以在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的方程建立起来。也就是说存前而引入了斜率、点斜式、斜截式等概念后,我们就能够用代数的方法来讨论一些几何的问题,所以,怎样通过两直线方程的特点来判断两直线平行了与垂直的位置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讨论问题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2、提出问题,寻找规律。为新知的发现奠定基础后,我分别给出两组平行的直线.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在自主合作的探究氛围中思考、质疑、倾听、表述。我利用几何画板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同位角、倾斜角、斜率的对应关系,引导概括说明了平行条件的证明,又回避了教材中单独的、枯燥的证明.然后巧妙地加以引导、点拨.放大到两条直线垂直关系的探究上。
  3、深入探究、获得新知。(1)创设问题:平行的时候,学生能够把直线的平行转化为讨论直线方程的斜率来判定.同样的我们能否用斜率来讨论两直线的垂直关系呢?(2)分别给出两组垂直的直线,让学生自己作图、发现规律。在讨论中提醒学生:若两直线的斜率存在,他们之间有何关系?用量角器或三角形来量一下面出的图形的夹角有什么特点?(3)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认知规律,我给出几组直线的数据让学生利用其发现的规律来验证,将教学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4)教师教学讲究深入浅出,对于本课的教学难点,待学生发现了规律后引导其利用向量知识来证明.让学生达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平衡。
  4、应用举例,巩固提高。我通过例题来进一步巩固达到讲与练的平衡。引导讨论,质疑解惑,在开放的情景中推进教学过程,在点评聚焦中形成知识要义。选的例题难度控制在大部分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分析各组题时让学生先养成找出平行与垂直充要条件的习惯,以突破学习难点。
  5、总结反馈,拓展引申。讲评结束时为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我让学生反思。概括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平行与垂直的条件;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新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充分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思维价值和人文价值,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其他文献
从本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对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总结。最后得到的结论几乎都是: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弱点。关键在于忽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一、个性化阅读  第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强调阅读的兴趣。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
期刊
小学语文新教材与传统教材有着本质的区别。课后动手题的增加便是其中的亮点之一。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手脑并用是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经过知难问疑,追求完美,势必带动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大脑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由此看来,人们把动手看作是提高小学生素质的金钥匙是不无道理的。  美国有一种“木匠教学法”。其显著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自我寻求解放问题
期刊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教学行为。这一行为,被广泛实施于上课伊始。精心设计的小学科学(自然)的导入,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欲望和求知欲望,为他们顺利进入科学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导入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节科学(自然)课的成败。笔者归纳了以下,比较适应小学科学(自然)课的导入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开宗
期刊
语文是和人的生命、生活接触最密切的学科。语文能力是在语文生活和语文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把语文学习仅局限在课本、课堂之中,那是苍白、僵死、没有生命力的。课本和课堂之外存在着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语文生活。语文学习应该“跳”出僵化的模式和狭小的天地,投入到“大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中,从而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生命的成长,获得其未来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  一、走出语文教
期刊
导言课就是“开宗明义”的一课,一般指的是学习历史的第一课。学生是否热爱历史课,同教师对导言课的设计有直接关系。一堂好的导言课,可以影响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导言课是整个中学历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课。  一、使学生明确“历史”和“历史科学”的概念  开学初针对高中生已经学习过两年历史的情况,可先引发学生的兴趣,“谁能说说,到底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却不容易给出
期刊
新课程理念要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明确要求教学要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以高品质的有效教学带领学生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因此,在新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策略、操作、评价共同构成了高中化学教学的传统模式,传统模式“以学科知识
期刊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是人类的创造、再创造来推动的。即是说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是因为人类自身的素质能够不断的提高。因此,我们教育的宗旨就是为提高人类的素质,特别是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造性素质教育。创造性素质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由于数学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因而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殊作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学科。  什么样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呢?作为一个中学
期刊
所谓“写话”,就是写一、两句话,或简单的写一段话。“写话”与“写作”不同,它是“写作”的开始,是“写作”的基础。要想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写作,就要为学生打好“写作”基础,也就是让学生掌握写话技能。《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话提出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写话技能呢?根
期刊
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借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提问教学的关键在于设计问题。教师设计问题时,既要考虑提问的目的和内容,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以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提问设计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提问  这种提问的设计,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学生已有
期刊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感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研究分析教材,挖掘情感因素   中学的思想品德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我们在利用课文教材时,必须对课文内容融汇贯通,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充与提炼,整合教育的资源,善于捕捉与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信息,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