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型仪器设备是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办学条件逐渐完善,教学、科研投入大幅增加。高端大型仪器设备购置数量增长迅速,充分保障了学校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和办学层次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低下,闲置浪费现象较为突出。因此,如何大限度地挖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价值是高校当前迫需解决的问题。以我校为例,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绩效评价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等资源配置优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大型仪器、绩效评价、技术队伍、资源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090-03
1 引言
仪器共享是国家及上级单位的导向与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资源优化配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意见》指出,对于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的开放服务,将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家网络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开放信息共享。在建设目标上,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健全机制,合理布局,使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科研水平得到提高,通过开放共享,使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1]。
仪器共享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内部需要。高等学校的特色、竞争优势和学术声誉,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科研水平来体现的,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这些功能的实现往往也是通过科研这个平台来完成,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对科研科学管理、保证科研质量、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环节[2]。归根结底,高校资源配置就是如何使学校有限的资金产出最大的效益。然而,随之出现了学校为争取上级部门财政经费,没有充分进行规划论证,就盲目购置了一部分高精尖设备,但维修、开发、配件、耗材等后续配套经费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待遇低等原因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加重了大型仪器闲置的程度。因此,推进高校科研协作共享机制,实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基本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科研资源协作共享的规章制度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实验技术人员考核体系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也就是说,要科学管理大型仪器,必须实现全员管理,探索建立以人为管理对象的制度体系和以物为管理对象的制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减少仪器不必要的重复购置,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共享水平。
以我校为例,2013年,学校为了鼓励大型仪器设备有偿开放使用,改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下、大量重复购置的浪费现象,搭建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共享平台,前期对30万元(含)以上的科研仪器设备(112台)纳入该平台管理。现结合我校实际,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绩效评价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等资源配置优化进行研究和探讨。
2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
2.1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现状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经过一年的使用,截至2015年6月,当前现状汇总如下:
2.1.1 使用机时数统计
2.1.2 预约机时数统计
2.1.3 仪器使用率统计
2.2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存在问题
通过使用记录和走访调查可以得到,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在资源共享、科研辅助方面有着不菲的贡献,老师和学生的总体评价较好,预约功能为分析测试工作提供了便利,不像以前需要更多的等待。但与此同时,平台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2.1管理制度缺乏
尽管大仪共享平台运行已一年,但学校相关配套制度尚未出台,尤其是有关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大型仪器设备的绩效考核办法、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工作考核奖惩规定、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工作手册的制定等还在酝酿中。
2.2.2监管力度不够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刚投入运行之时,学校机构进行了调整。该平台原先由科研处负责管理,现逐步调整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接管。由于目前还尚未全面交接,故缺乏对该平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2.2.3管理理念尚需提升
长久以来在老师的思想中早已形成自己争取经费购置的设备只归自己使用这一固化观念,对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认识不足,或多或少带有抵触情绪,这样的思想也该平台的推广使用带来了极大的瓶颈。
2.2.4缺少一支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专业实验技术队伍
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往往由老师兼职管理该平台,难免会有时间和精力的不足。
2.2.5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
从十九个实验室预约机时数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平台上未体现来看,匿名使用大型仪器设备占了极大的比例。匿名登录本是在遇到系统故障而确保设备能正常使用而设计的,现在却成了许多老师用来规避预约和费用结算的途径。有的甚至人为拔掉网线或在操作系统重装后不及时安装联创客户端,该系统又没有自动提醒功能,以此来免除预约步骤,使整个管理平台形同虚设。
2.3 针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提出的建议
我校目前正处于“两校三区”规划的实施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各校区之间的地域独立性和管理统一性是我校面临的一个考验,而这对公共平台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首先在主校区完成校公共平台的实体建设,而富春校区和医高专校区则分别建立两个较大规模的院系平台示范点,逐步推广运行,再由虚拟系统为切入点,渐渐融合成规范完整的公共平台。
2.3.1公共平台的管理形式
公共平台在实体上采取校级-院系级-学科级三级管理,校级以测试分析中心和动物实验中心为依托,由学校统一管理,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是公共平台的归口部门,具体负责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服务。院系级、学科级的大型仪器设备公共平台在学校统一指导下独立运行,给予一定的管理自主权。同时鼓励院系级、学科级的大型仪器设备加入校级共享平台管理。 2.3.2公共平台的模块化构成
公共平台在专业结构上采取功能模块化管理,根据校内现有的仪器设备分为以下类别: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镜及成像、化学分析、药物提取制备、比较医学、实验动物学和其他。该模式可以帮助用户更快更便捷地选择所需的仪器,同时,按照学科导出的后台使用数据可作为教学科研工作的表征,也会为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3.3公共平台的技术、管理队伍建设
由于大型仪器设备专业性强、技术操作复杂、价值较高,故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队伍,是保证公共平台正常运转、最大限度发挥仪器每项功能的重要保证。因此,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周全而详尽的培训体系,是切实提高专技和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培训计划主要包括三部分:自主学习、专家课堂、企业共建。
2.3.4网络信息化建设
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网络系统,解决系统无法登入、杜绝匿名登入、解决网络不稳定等因素,促进共享信息数据化,完善仪器使用信息和用户信息的导出功能、实验数据的在线分析上传功能。
2.3.5制度保障
为了更好的开展和落实公共平台中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起草并制定针对公共平台的相关具体保障制度,如《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实验仪器设备收费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实验仪器设备共享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考核奖惩规定》、《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手册》和《实验仪器设备用户的管理办法》等。
2.3.6部门协作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因其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结构,如要正常运行还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管理与协作。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是公共平台的归口部门,具体负责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服务。人事处、科研处、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处等都需要协同合作才能把公共平台管理到位。
3 实验室队伍建设
3.1 实验室队伍建设现状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成为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成为高校科研实力、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支撑和标志[3]。当前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技术队伍存在着设置不规范、人员配置不科学、职责不明确、效率不高、待遇较低、人心不稳、人才流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或者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搭建起这样一支管理队伍,也没有明确的人员编制,这样的状况在当下高校较为普遍。因此,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服务型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已成为当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3.2 实验室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3.2.1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要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固然需要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但同样不能忽略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实验技术队伍。学校发展规划中缺少具体对实验技术队伍长期的培养方案和措施,这正是问题存在的症疾。当前一些高校正因对这支队伍建设不冷不热,不给力,从管理层到具体单位对此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有一支强有力的大型仪器管理实验技术队伍做保障,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正能量,也对学校教学科研的推动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3.2.2队伍结构不够合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大型仪器设备不仅价格昂贵,更是高、精、尖,技术含量高,专业性极强。要管好、用好这些设备,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敬业精神和知识层面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面对逐年递增的大型仪器设备,与之相应的实验技术管理队伍几乎没变,甚至削弱,使得一些大型设备的使用率常年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使用机时数。目前管理队伍的学历层次、年龄和职称结构、人员数量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极不平衡,高层次、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比例普遍偏低,没有形成有效的“金字塔”梯队。
3.2.3队伍缺乏科学管理
学校申购大型仪器设备由各单位自行申报,购置后存放在各自实验室,归己所有,具体的管理也由单位负责。由于单位的管理人员相对匮缺,具体的使用和管理人员许多由任课老师兼任,忙不过来时会让研究生甚至本科生兼管。因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变动随意性大,又没经过专门培训,结果可想而知。同时,管理队伍参与学术交流和进修培训的机会很少,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知识面显得较为狭窄,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难以做到得心应手。
3.2.4 队伍没有稳定性
长期以来,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队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地位相对较低,长久得不到壮大。由于政策、制度和机制缺失,职称评聘难以保证,岗位设置又缺乏合理性,使管理人员不能享有应有的待遇,大大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热情,造成思想不稳定,产生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得好与坏是学校的事,于己无关”的想法。时间久了,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自然会增大。而管理人员的流失,又使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更显薄弱,二者形成了不良循环。
3.3 针对实验室队伍建设提出的建议
3.3.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越来越高。结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技术队伍在学校任一发展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管理技术队伍与高层次的优秀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缺一不可。要像抓硬件投入一样抓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技术队伍建设,扭转设备管理人员不如教师,是学校可有可无的边缘人员的观念。
3.3.2优化结构,加强培训
针对当前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技术队伍认识不足、定位不准、随意性较大、进人把关不严等现象,应立足学校长远发展目标,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技术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同时,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做到科学设岗,合理定编,从制度上摆脱管理队伍的附属地位。还可通过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或直接留用高学历毕业生等方式,来充实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技术队伍的力量。最终改变管理技术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保证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已刻不容缓,包括业务培训,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培训、管理能力培训、学历培训等,作为学校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为管理人员提供足够的交流和学习平台。 3.3.3科学激励,稳定队伍
长期以来,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得不到应有重视,管理制度不健全,学校应在制度上给予保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实实在在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岗位津贴、福利待遇等与教师系列保持一致。在职称评聘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合理设置职称岗位,从实际出发制定评审标准,不搞一刀切。另外,制定奖励政策,每年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评定和奖励。总之,通过奖励政策的制定,激励机制的引进,一定能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会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中去,提升管理队伍的素质,稳定管理队伍的人心。
3.3.4明确职责,落实目标
为了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除了科学的定编定岗,还需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和目标责任,这也是对管理人员的考核依据。在制定岗位职责和目标责任时,要综合考虑不同大型仪器设备的专业性、性能和实际应用范围,教学、科研时数,现有的使用条件,开放共享的可行性等情况,并结合管理人员的不同特点和职称层次,最后下达年度岗位责任指标,让管理人员提前知道自己所承担的相应目标和职责,来踏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4 绩效评价制度建设
4.1 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涉及人、财、物,但因职能分散,学校针对实验室尤其是科研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大型仪器使用、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综合效益评估等缺乏系统的制度设计,现有的一些管理办法大多是陈年旧制,已经不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随着各级各类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不断投入,要求有相应健全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确保实验室建好、用好,真正发挥实验室对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4]。
4.2 针对绩效评价制度建设提出的建议
4.2.1健全管理制度与规范
机构未动,制度先行。目前与学校实验室管理相关的部门需尽快制定适应学校实验室建设发展需要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大型仪器有偿服务管理办法,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实验技术岗位管理与考核办法、大型仪器有偿服务收费标准等。相关制度制定前,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广大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制定后,要开展广泛宣传,深入解读,增强单位和个人的资源共享意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4.2.2优秀机组和优秀个人的评选和表彰
大型仪器设备均需实行有偿使用。设备的开放使用在优先满足校内教学、科研需求的前提下,鼓励加入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积极向社会开放。设置大型仪器管理类和效益类奖项,并作为职务晋升的可选条件。
4.2.3组织开展绩效考评
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避免和教师队伍的待遇差别太大。通过调研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考核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科研技术队伍。组织开展绩效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工晋级考核、学校分配仪器设备购置和运行维修费的重要依据。
4.2.4开放基金设置
我校承担科研项目负责的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可申请开放基金,使用开放基金资助的大型仪器设备;参与项目研究的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须通过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须通过导师提出申请。对于参与开放共享的机组和单位,由学校资助经费进行配套设备设施建设和实验室环境改造, 实验室房租给予适当减免。
5 总结
本文通过对纳入我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平台管理的大型仪器设备现状及使用情况的研究,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查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不同类型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管理模式,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借助已建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对学校近一年来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情况进行量化分析,摸索出一套结合学校实际的绩效评价体系,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许超,李相朋.高校资源配置方法的优化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3,(10):14-16.
[2] 曾令强,汪希达.高校科研资源配置及效益评价研究[J].茂名学院学报,2010,(4):80-82.
[3] 郭锦平,蓝叶芬,高怀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队伍是我国高校面临的迫切任务[J].实验教学类(高等教育),2009,18:138-139.
[4] 叶伟萍,王英典.基于绩效管理的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3(28):342-345.
[关键词]大型仪器、绩效评价、技术队伍、资源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090-03
1 引言
仪器共享是国家及上级单位的导向与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资源优化配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意见》指出,对于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的开放服务,将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家网络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开放信息共享。在建设目标上,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健全机制,合理布局,使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科研水平得到提高,通过开放共享,使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1]。
仪器共享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内部需要。高等学校的特色、竞争优势和学术声誉,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科研水平来体现的,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这些功能的实现往往也是通过科研这个平台来完成,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对科研科学管理、保证科研质量、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环节[2]。归根结底,高校资源配置就是如何使学校有限的资金产出最大的效益。然而,随之出现了学校为争取上级部门财政经费,没有充分进行规划论证,就盲目购置了一部分高精尖设备,但维修、开发、配件、耗材等后续配套经费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待遇低等原因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加重了大型仪器闲置的程度。因此,推进高校科研协作共享机制,实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基本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科研资源协作共享的规章制度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实验技术人员考核体系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也就是说,要科学管理大型仪器,必须实现全员管理,探索建立以人为管理对象的制度体系和以物为管理对象的制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减少仪器不必要的重复购置,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共享水平。
以我校为例,2013年,学校为了鼓励大型仪器设备有偿开放使用,改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下、大量重复购置的浪费现象,搭建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共享平台,前期对30万元(含)以上的科研仪器设备(112台)纳入该平台管理。现结合我校实际,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绩效评价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等资源配置优化进行研究和探讨。
2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
2.1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现状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经过一年的使用,截至2015年6月,当前现状汇总如下:
2.1.1 使用机时数统计
2.1.2 预约机时数统计
2.1.3 仪器使用率统计
2.2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存在问题
通过使用记录和走访调查可以得到,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在资源共享、科研辅助方面有着不菲的贡献,老师和学生的总体评价较好,预约功能为分析测试工作提供了便利,不像以前需要更多的等待。但与此同时,平台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2.1管理制度缺乏
尽管大仪共享平台运行已一年,但学校相关配套制度尚未出台,尤其是有关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大型仪器设备的绩效考核办法、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工作考核奖惩规定、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工作手册的制定等还在酝酿中。
2.2.2监管力度不够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刚投入运行之时,学校机构进行了调整。该平台原先由科研处负责管理,现逐步调整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接管。由于目前还尚未全面交接,故缺乏对该平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2.2.3管理理念尚需提升
长久以来在老师的思想中早已形成自己争取经费购置的设备只归自己使用这一固化观念,对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认识不足,或多或少带有抵触情绪,这样的思想也该平台的推广使用带来了极大的瓶颈。
2.2.4缺少一支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专业实验技术队伍
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往往由老师兼职管理该平台,难免会有时间和精力的不足。
2.2.5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
从十九个实验室预约机时数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平台上未体现来看,匿名使用大型仪器设备占了极大的比例。匿名登录本是在遇到系统故障而确保设备能正常使用而设计的,现在却成了许多老师用来规避预约和费用结算的途径。有的甚至人为拔掉网线或在操作系统重装后不及时安装联创客户端,该系统又没有自动提醒功能,以此来免除预约步骤,使整个管理平台形同虚设。
2.3 针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提出的建议
我校目前正处于“两校三区”规划的实施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各校区之间的地域独立性和管理统一性是我校面临的一个考验,而这对公共平台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首先在主校区完成校公共平台的实体建设,而富春校区和医高专校区则分别建立两个较大规模的院系平台示范点,逐步推广运行,再由虚拟系统为切入点,渐渐融合成规范完整的公共平台。
2.3.1公共平台的管理形式
公共平台在实体上采取校级-院系级-学科级三级管理,校级以测试分析中心和动物实验中心为依托,由学校统一管理,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是公共平台的归口部门,具体负责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服务。院系级、学科级的大型仪器设备公共平台在学校统一指导下独立运行,给予一定的管理自主权。同时鼓励院系级、学科级的大型仪器设备加入校级共享平台管理。 2.3.2公共平台的模块化构成
公共平台在专业结构上采取功能模块化管理,根据校内现有的仪器设备分为以下类别: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镜及成像、化学分析、药物提取制备、比较医学、实验动物学和其他。该模式可以帮助用户更快更便捷地选择所需的仪器,同时,按照学科导出的后台使用数据可作为教学科研工作的表征,也会为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3.3公共平台的技术、管理队伍建设
由于大型仪器设备专业性强、技术操作复杂、价值较高,故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队伍,是保证公共平台正常运转、最大限度发挥仪器每项功能的重要保证。因此,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周全而详尽的培训体系,是切实提高专技和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培训计划主要包括三部分:自主学习、专家课堂、企业共建。
2.3.4网络信息化建设
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网络系统,解决系统无法登入、杜绝匿名登入、解决网络不稳定等因素,促进共享信息数据化,完善仪器使用信息和用户信息的导出功能、实验数据的在线分析上传功能。
2.3.5制度保障
为了更好的开展和落实公共平台中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起草并制定针对公共平台的相关具体保障制度,如《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实验仪器设备收费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实验仪器设备共享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考核奖惩规定》、《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手册》和《实验仪器设备用户的管理办法》等。
2.3.6部门协作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因其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结构,如要正常运行还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管理与协作。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是公共平台的归口部门,具体负责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服务。人事处、科研处、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处等都需要协同合作才能把公共平台管理到位。
3 实验室队伍建设
3.1 实验室队伍建设现状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成为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成为高校科研实力、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支撑和标志[3]。当前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技术队伍存在着设置不规范、人员配置不科学、职责不明确、效率不高、待遇较低、人心不稳、人才流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或者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搭建起这样一支管理队伍,也没有明确的人员编制,这样的状况在当下高校较为普遍。因此,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服务型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已成为当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3.2 实验室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3.2.1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要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固然需要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但同样不能忽略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实验技术队伍。学校发展规划中缺少具体对实验技术队伍长期的培养方案和措施,这正是问题存在的症疾。当前一些高校正因对这支队伍建设不冷不热,不给力,从管理层到具体单位对此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有一支强有力的大型仪器管理实验技术队伍做保障,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正能量,也对学校教学科研的推动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3.2.2队伍结构不够合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大型仪器设备不仅价格昂贵,更是高、精、尖,技术含量高,专业性极强。要管好、用好这些设备,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敬业精神和知识层面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面对逐年递增的大型仪器设备,与之相应的实验技术管理队伍几乎没变,甚至削弱,使得一些大型设备的使用率常年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使用机时数。目前管理队伍的学历层次、年龄和职称结构、人员数量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极不平衡,高层次、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比例普遍偏低,没有形成有效的“金字塔”梯队。
3.2.3队伍缺乏科学管理
学校申购大型仪器设备由各单位自行申报,购置后存放在各自实验室,归己所有,具体的管理也由单位负责。由于单位的管理人员相对匮缺,具体的使用和管理人员许多由任课老师兼任,忙不过来时会让研究生甚至本科生兼管。因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变动随意性大,又没经过专门培训,结果可想而知。同时,管理队伍参与学术交流和进修培训的机会很少,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知识面显得较为狭窄,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难以做到得心应手。
3.2.4 队伍没有稳定性
长期以来,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队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地位相对较低,长久得不到壮大。由于政策、制度和机制缺失,职称评聘难以保证,岗位设置又缺乏合理性,使管理人员不能享有应有的待遇,大大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热情,造成思想不稳定,产生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得好与坏是学校的事,于己无关”的想法。时间久了,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自然会增大。而管理人员的流失,又使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更显薄弱,二者形成了不良循环。
3.3 针对实验室队伍建设提出的建议
3.3.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越来越高。结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技术队伍在学校任一发展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管理技术队伍与高层次的优秀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缺一不可。要像抓硬件投入一样抓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技术队伍建设,扭转设备管理人员不如教师,是学校可有可无的边缘人员的观念。
3.3.2优化结构,加强培训
针对当前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技术队伍认识不足、定位不准、随意性较大、进人把关不严等现象,应立足学校长远发展目标,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技术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同时,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做到科学设岗,合理定编,从制度上摆脱管理队伍的附属地位。还可通过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或直接留用高学历毕业生等方式,来充实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技术队伍的力量。最终改变管理技术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保证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已刻不容缓,包括业务培训,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培训、管理能力培训、学历培训等,作为学校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为管理人员提供足够的交流和学习平台。 3.3.3科学激励,稳定队伍
长期以来,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得不到应有重视,管理制度不健全,学校应在制度上给予保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实实在在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岗位津贴、福利待遇等与教师系列保持一致。在职称评聘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合理设置职称岗位,从实际出发制定评审标准,不搞一刀切。另外,制定奖励政策,每年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评定和奖励。总之,通过奖励政策的制定,激励机制的引进,一定能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会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中去,提升管理队伍的素质,稳定管理队伍的人心。
3.3.4明确职责,落实目标
为了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除了科学的定编定岗,还需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和目标责任,这也是对管理人员的考核依据。在制定岗位职责和目标责任时,要综合考虑不同大型仪器设备的专业性、性能和实际应用范围,教学、科研时数,现有的使用条件,开放共享的可行性等情况,并结合管理人员的不同特点和职称层次,最后下达年度岗位责任指标,让管理人员提前知道自己所承担的相应目标和职责,来踏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4 绩效评价制度建设
4.1 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涉及人、财、物,但因职能分散,学校针对实验室尤其是科研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大型仪器使用、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综合效益评估等缺乏系统的制度设计,现有的一些管理办法大多是陈年旧制,已经不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随着各级各类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不断投入,要求有相应健全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确保实验室建好、用好,真正发挥实验室对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4]。
4.2 针对绩效评价制度建设提出的建议
4.2.1健全管理制度与规范
机构未动,制度先行。目前与学校实验室管理相关的部门需尽快制定适应学校实验室建设发展需要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大型仪器有偿服务管理办法,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实验技术岗位管理与考核办法、大型仪器有偿服务收费标准等。相关制度制定前,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广大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制定后,要开展广泛宣传,深入解读,增强单位和个人的资源共享意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4.2.2优秀机组和优秀个人的评选和表彰
大型仪器设备均需实行有偿使用。设备的开放使用在优先满足校内教学、科研需求的前提下,鼓励加入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积极向社会开放。设置大型仪器管理类和效益类奖项,并作为职务晋升的可选条件。
4.2.3组织开展绩效考评
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避免和教师队伍的待遇差别太大。通过调研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考核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科研技术队伍。组织开展绩效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工晋级考核、学校分配仪器设备购置和运行维修费的重要依据。
4.2.4开放基金设置
我校承担科研项目负责的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可申请开放基金,使用开放基金资助的大型仪器设备;参与项目研究的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须通过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须通过导师提出申请。对于参与开放共享的机组和单位,由学校资助经费进行配套设备设施建设和实验室环境改造, 实验室房租给予适当减免。
5 总结
本文通过对纳入我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平台管理的大型仪器设备现状及使用情况的研究,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查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不同类型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管理模式,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借助已建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对学校近一年来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情况进行量化分析,摸索出一套结合学校实际的绩效评价体系,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许超,李相朋.高校资源配置方法的优化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3,(10):14-16.
[2] 曾令强,汪希达.高校科研资源配置及效益评价研究[J].茂名学院学报,2010,(4):80-82.
[3] 郭锦平,蓝叶芬,高怀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队伍是我国高校面临的迫切任务[J].实验教学类(高等教育),2009,18:138-139.
[4] 叶伟萍,王英典.基于绩效管理的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3(28):34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