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岸边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uiopg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逶迤淝水,由东向西,缓缓流淌,在八公山脚下,向北一甩,汇入淮河。
  淝河流经古城寿县城北,与护城河“T”型交接,紧紧包裹住“口”字型的古城墙。北城墙下的淝水,也就成了护城河的一部分。
  仲春时节,阳光和煦,天朗气清。淝水岸边芦苇拔节,油菜花黄,垂柳把河水洇染得一片碧绿。几只水鹩巡游于水面,见有人来,急转身向水中央飞起,翅膀将水面扇起一溜溜波纹。老柳树下,有人把持鱼竿,临河垂钓。古城墙上,红男绿女,欢歌笑语,游人如织。一行白鹭跃过城墙,依次落入芦苇丛中,悄然无声,了无踪迹。
  站在对岸稍嫌简陋的河堤上,面对久负盛名的淝水之战古战场,我的脑海蹦出一句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
  寿县博物馆“淝水之战”厅,并排塑有谢安、谢玄、苻坚、苻融等四尊铜像。谢安气定神闲,风流倜傥;谢玄银甲披身,英气逼人;苻坚容颜瑰伟,自信满满;苻融姿貌俊雅,卓尔不群。
  历史上,谢安、谢玄、苻坚、苻融,其实都是十分可爱的人物。谢安就不消说了,这是一位中国古代史上绝无仅有的能把“风流”两字写到极致的人。家族里,他是所有人的精神依赖;社会中,他是一个时代的崇拜偶像;林泉间,他是名士们的核心领袖;朝堂上,他又是整个国家当之无愧的擎天支柱。他还是一位大书法家,一位操琴里手,一位诗人,倾倒了李白、苏轼、王安石、辛弃疾、陆游等无数文人雅士的完美仪型。谢玄,作为谢安的侄子,为人温存谦让,但有经国才略,治军打仗中智勇过人,被誉为“常胜将军”。作为北府兵统帅,在“淝水之战”晋兵大胜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苻坚,年仅十三岁就任龙骧将军,是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前秦帝国第三位国君。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广施仁政,开凿泾渠,减刑免租,开创宣昭之治,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随着国力日渐强盛,苻坚胸怀“混一六合,以济苍生”的鸿鹄之志 ,开启了一统天下的漫漫征程,其终极目的是为了结束乱世。南征北战中,苻坚攻城拔寨,但从未有过一次屠城暴行。苻融,苻坚的弟弟,姿貌俊雅,聪慧过人,宗室名臣、文学家,朝野中颇有声望。王猛去世后,用“萧规曹随”之法维持国家正常运转,屡次反对攻打东晋。我曾天真地想,这四个人,如果放在和平年代,也许可以成为刎颈之交,诗词唱和,把酒言欢,以心换心,惺惺相惜,成就新的一曲高山流水!
  一场淝水之战,将谢安、谢玄、苻坚、苻融等四人的名字紧紧联结在一起。今天,寿县人又将他们集于一室供人瞻仰。假若四人天上有知,不知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二
  谢安、谢玄、苻坚、苻融同处一室,也只有在寿县,才能成为现实。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战国晚期,楚国以此为都,自秦汉以迄明清,本地迭为郡、县、州、军、道、路、府治所。有人说,古今和谐看寿县,文化包容在楚都。的确,3.65平方公里的一座弹丸小城,东城有唐代报恩寺、清代基督堂,西城区有元代孔庙、明代清真寺,城南有隐贤泰山庵、正阳关玄帝庙,城北有八公山帝母宫和白塔寺。可谓儒、道、佛三教齐全,古今中外宗教文化在这里共生共融,各色人等于小城和谐相处。
  1977年2月,寿县报恩寺舍利塔因塔身胀裂危及安全,文物部门决定拆除。当清理到基座时,人们发现一块石板明显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撬开后,一座不为人知的地宫映入眼帘。地宫内呈六角形,六面墙上除北壁镶嵌《寿州寿春县崇教禅院新建舍利砖塔地宫壁记》石碑外,余下五面皆为粉彩人物画,画中人物席毯而坐,慈眉善目,广袂长衫,华丽富美。其中一画,道、僧、儒同席,或拱手,或合掌,或抱拳,体态逼真,形体匀称,儒生温文尔雅,道士幽雅清癯,僧人静穆宁谧;再有一画,武将与信女同框,武将骁健刚猛,信女柔丽婀娜,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所有人物或交谈状,或倾听状,或作顾盼,或作沉思,寓动于静,不一而足。这是寿县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发现宋代壁画的实物遗存,其考古及艺术价值不言而喻。但普通民众茶余饭后引为谈资的,还是壁画所反映的场景,认为其正是寿州人文风情最真实的写照。
  寿县地处淮河中游南岸,位属中国南北分界线,地理上平旷开阔,族群上夷夏交互。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不同,风俗、饮食、性情也就不同。北方人豪爽大方,南方人细腻精明,不南不北的寿县人则中和了南北特色,看起来粗犷豪放,实则粗中有细。受楚文化历史性影响和淮河文化地域性影响,寿县人的性格更呈现出一种推崇和合融通、顺应自然本性的精神特质,崇文尚礼,兼收并蓄,追求自由,守土慎迁,做人治世倡导道法自然,正所谓“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清代马注在《清真指南·卷一》“请褒表”记载:“宋熙宁时, 臣祖所非尔为阿思不哈喇国王入贡京师, 神宗大悦, 留淮泗之間, 封宁彝域朝奉王。”“淮泗之间”, 即指淮河和泗水,实属皖隶。文献显示,自北宋中期回族先民迁入寿州古城,与当地民众和谐相处,世代友好,由当时不足百户、近千人,逐步发展为3000余户、1.2万人。
  今天,寿县拥有35个民族,人口139.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65万人。
  三
  一河定南北的分界线,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人向有“守江必守淮,夺淮必夺淝”之说,作为战略要冲,寿县“南人得之,则中原失其屏障;北人得之,则江南失其咽喉”(清代《寿州志》),任何一位兵家都不敢小觑。每有战事发生,必先以淝水为争,“备守战”贯穿于寿县历史,无论明代《寿州志》,还是清代《寿州志》,都专设“武备”一章。战争频发、治乱交替的历史演变,又让淮河文化在融汇东西南北中不断得到发展,人民尚武豪侠,机智勇敢,善于抗争。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率百万大军南下,意欲一举灭除东晋,实现一统天下的梦想。面对众人劝阻,苻坚自信满满:“我有百万大军,一人扔根马鞭,就能把长江的流水堵住。消灭东晋,还不就像捏死只蚂蚁一样!”
  大军所向披靡,摧枯拉朽,轻取寿阳后,在淝水岸边扎下阵营,等待决战。   面对强敌压境,敌我兵力悬殊,国家生死存亡命悬一线,东晋朝野上下一片恐慌。这时候谢安站了出来,临危不乱,安排谢玄率领八万北府兵前往迎敌。敌众我寡,仗怎么打?将士们都心中无数。离建康前,谢玄想借辞行的机会讨问计策。谢安神色平和,不以为意地说:“我心里已有谋划。”然后就没了下文。谢玄无法,翌日遣部下张玄再去请教,赶上谢安正在召集好友们坐车去山间别墅游玩。张玄跟到山里,谢安要他陪自己下棋,并说:“如果你赢,这所别墅就是你的了!” 平时谢安棋艺不如张玄,但张玄心中有事,这次影响了发挥,只与谢安下了个平手。不能取胜,别墅自然未能易主。
  谢安的气定神闲,从容不迫,为东晋稳定人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后来,看似一边倒的颓势,果然实现大逆转,就像“围棋赌墅”中棋艺不高的人反而赢了一样,前秦大军居然被东晋打败了。消息传到建康,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看完信,就放在了一边,依然如旧,继续下棋。客人问他什么情况,谢安面不改色,缓缓答道:“没什么,小儿辈遂已破贼。”
  后来,人们便用“围棋赌墅”这一典故,形容一个人的镇定沉着,举重若轻。
  从谢安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联想到2020年7月份网络平台迅速传播的一则短视频:其时,江淮之间连降暴雨,寿县古城四周一片汪洋,洪水滔天,水位高过古城城门。寿县人把城门一关,城内10万居民生活如常,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非但如此,利用古城墙御洪的独特功能,寿县人剑走偏锋,化危为机,加强宣传,增强古城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时间,“到寿春来看水”上了热搜,成为网络热词。
  四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谢玄知道,前秦兵多将广,硬拼不得,只能智取。第一个回合,实施“斩首术”,派出猛将刘牢之领兵5000人乘夜奔袭洛涧梁成大营,斩梁成、王泳。前秦5万人马群龙无首,溃不成军。北府兵牛刀小试,大获全胜,大大鼓舞了晋军士气,为后期淝水之战取胜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淝水决战,更显谋略。先是在八公山布下“疑兵阵”。苻坚站在寿阳城头往北一望,大惊失色。时令已进隆冬,淝水上空灰暗空蒙。八公山下,晋军营帐排列整齐,手持刀枪的晋兵来往巡逻,阵容严整。再看山上,松涛呼啸,隐约藏有百万雄兵。“这分明是一支劲敌呵!”苻坚面如土色,回头怅怅地对苻融说,心头蒙上一层不祥的阴影。
  两军隔河布阵,长此以往耗费极大。苻坚意图速战速决,派出降将朱序去晋军营中劝降。殊不料朱序“人在曹营心在汉”,带回一封谢玄的信件。信中请求秦军稍作后退,让出一点地方留出战场,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不知是计,决定依仗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在晋军渡河后再挥军掩杀:“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焉有不胜的道理?!”
  按照双方约定,晋军开始渡河,苻坚则安排秦军后撤。
  千算万算,苻坚没有想到,秦军士兵多为汉人,属乌合之众,训练较少,入伍较迟,指挥不统一,斗志不坚定。一接到后退命令,立刻乱了阵脚,形成队形混乱、指挥失控的局面。而晋军的三千北府兵,训练有素,久经沙场,战斗力极强,风卷云涌般渡过淝水,乘着敌军后退之际,一阵旋风似的直扑前秦中军大帐,故伎重演实施“斩首”计划。苻坚根本没料到晋军如此神速强悍,待回过神来,晋兵已冲到眼前,身上连中数箭。慌乱之中,丢弃所乘车辆,狼狈逃窜。朱序见苻坚败逃,里应外合,煽风点火,趁机在敌营后高呼:“不好不好!秦军败了!” 前秦士兵分不清真假,一时间心慌意乱,狼奔豕突,潮水一般四处逃窜。苻融见状,拼命组织抵抗,在乱军中被晋军斩杀。前秦两位主帅死的死、逃的逃,士兵们群龙无首,互相践踏,尸横遍地。谢玄指挥晋军乘胜追击。一场战略决战戏剧性收场,东晋以寡敌众,大获全胜。
  千百年来,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几乎收入所有中外知名军事院校的教科书,成为古今无数兵家心向往之顶礼膜拜的经典。2020年6月15日,加勒万河谷中印军人发生冷兵器对抗。从后期曝光的现场视频看,印军人数占明显优势;而我军虽然人少,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利用地形,采取了类似于“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战术战法。最终结果是,数倍于我方的印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记得1999年,刚刚退出领导岗位的张震将军专程来到寿县,登临古城墙,远眺八公山,凭吊淝水之战古战场,亲身感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氛围与意境。将军说,他在国防大学当校长的时候,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课,讲的就是“淝水之战”。实践证明,我们的军人不负厚望,已将先人的智慧转化为戍边报国的独门绝技、看家本领。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寿县古城流光溢彩,古城墙上的游客已转换为散步、跑步的居民。护城河里,蛙声一片。一列动车,呼啸着从河边的高架桥上穿过。远处隐隐传来机器的轰鸣,那是东津渡的工人在挑灯夜战。机器的轰鸣,呼啸的列车,闪烁的灯光,仿佛都在述说,历史的喧嚣已属过去。
  东津渡为淝水入淮要津,古名长濑津,三国时期王粲曾在《浮淮赋》中写道:“迅风兴,涛波动,长濑潭渨,滂沛汹溶。”现在,作为引江济淮的沟通水道,东津渡正在搭建一條长约2000米的跨河大桥。建成后,可形成一条连接南北的黄金水道,对于完善安徽、乃至全国的水陆交通网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责任编辑 夏 群
其他文献
李凤群创作一直有自觉的问题意识。从《大江》《大风》《大野》到《大望》,改革开放几十年时间里长江流域的乡土关怀是小说核心,而乡土书写中又包含着人的自我塑造问题。“江心洲”已成为李凤群独创的文学空间,它吸纳每一代人对土地爱恨交织的情感。但“江心洲”(“大望洲”)在时代变局中的各种观望姿态,却令其回旋重重暮气,对人群流动的不悲不喜、对改革举措的举棋不定,造成“江心洲”人口流失严重和经济发展滞缓的局面:“
期刊
新世纪以来乡村与都市的巨大变动,促使乡土文学主题、特征同步嬗变。诸多作家将目光投向逃离乡村奔赴城市谋生的群体,描述乡村伦理与都市文明之间此消彼长的波澜。李凤群在早期作品《边缘女人》《非城市爱情》《背道而驰》《颤抖》中也曾努力探寻这些在城市中漂泊的异乡人所经受的文化冲击和解不开的心理枷锁。而其力作《大江边》《大风》中则以女作家少见的雄浑从乡村家族代际更迭入手,通过半个多世纪的铺陈展演,重塑厚重的乡村
期刊
全球各国从2014年陆续提出各种数字发展战略,通过数字化驱动创新发展逐渐成为各国数字经济战略共同关注的焦点。中国在1994年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经历了萌芽期、高速发展期和成熟期,我国数字化建设快速推进,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然而,数字化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由于各区域间的经济环境差异较大,区域数字化发展的不均衡性日益突出。而且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如何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与区域融合发展等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如何借助数字化驱动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仍然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大望》是李凤群2020年推出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四位老人因子女遗忘了自己而不得不回到故乡大望洲的故事。老赵、钱老师、孙老善、老李四位老人分别从上海、开城、南京、十里镇奔赴大望洲,并在孙老善的旧宅上演了一出自救突围的大戏。  李凤群坦言,《大望》探讨的是“赎罪”与体贴“惶恐”,剖析人的一生与关系。但在具体呈现上,《大望》的主题显然不止于此。赵钱孙李四人没有名字,他们的困境与突围也同无数中国老人一样,
期刊
我和父亲并排坐着。我们身后是另一张床,上面躺着他的病友,在新一轮的化疗之前,他们从不同的地方赶到这里,在病房相遇,就像同乘一个车次,路途很长,不知谁随时都有可能下车,比如康复出院,比如疗程结束,比如……当然新的旅客随之而来。同一个方向,特别是他们被归为一类乘客,彼此心照不宣,甚或无需打问,就建立起一种关系。他们客气地打招呼,谈话,公然谈论、询问和交流他们的病情。他们说着那些令人惊惧、痛苦、煎熬的词
期刊
我决定去北方。八月有雨,绵密细长。到九月,天放晴,秋天暴露原形。  我不知被何人邀请,加了那个微信群。群员不多,十三人。群名也不知何人所取——我叫多余。群员名字皆以我叫多余一号、我叫多余二号、我叫多余三号……依此类推,直到我——我叫多余十三号。顺理成章,我修改了自己的群名。除了这串代号般的群名,我对他们一无所知。而他们对我,想必亦是如此。  进群之前,我就决定去北方。可我就在北方啊。北方,呵,北方
期刊
2020年疫情期间,刚好搬迁到合肥滨湖新区居住不久,难得有机会宅家生活,边看书边整理零乱的书籍,成为我日常的功课。夹在《写作辞林》里的一张4元稿费单(复印件)映入眼帘,让我浮想联翩。  稿费单日戳1992年4月15日,落款《少年之友报》社,附言:200期。我自1976年在报刊发表作品,收到稿费单逾千份,没有留下一张,儿子的这张稿费单得以保存下来,有着爱和梦的交织。  1992年初春的一天,就读梅山
期刊
五月的情怀是蓝色的  有天空一样的气质和永远  一朵白云有它的梦幻  飘荡 是今生的缘  我读过的色彩原就这样简单 简单地  丰盈着我的思念  那些燃烧的浪漫延伸至花开  等待 一个丁香花的姑娘  放牧芬芳 邂逅一片荷塘 几声鸟叫  五月的阳光  阳光下的草帽四下张望  蝉鸣是恼人的午后  山脚有爱路有远方乡愁藏满汗香  万花盛开雨露和村庄成为知己  年轻的火焰一枚五月的灯盏  五月的花事  花一
期刊
我想在海边垒一所房子  花猫匍匐在干净的窗台  近海的风是我晚归的客人  我想在海边垒一所房子  就着对岸沉醉的云霞  伏在沙粒中饮下一杯清酒  我想在海边垒一所房子  和你一起住在这里  白天赶海,晚上拥抱  我想在海边垒一所房子  在彩虹边架起灶台  露水新鲜,时光有序  我想在海边垒一所房子  给远方的岛屿取你的名字  它的名字叫作——遗憾  梅渚的夏天  初夏是梅渚河畔的榴花照眼明  是满
期刊
穷的时候,在菜市场  捡几片还未发黄的包菜叶  会喝上几杯高粱酒,津津乐道  那时,满脑袋都装着肉香  有肉了,一盆上好的里脊肉  一瓶上好的家乡古井贡  却吃不出那几片废弃的菜叶味  现在,满脑袋都装着田园  早点摊  在一张饼上遐想  楼房、轿车、生活  太阳是炼炉,风雨是淬火  在星星般人群中读出希望  油条、鸡蛋、调味酱  平凡中的平凡  手推车、双手、笑脸  把平凡从鸡鸣中摊开,每个清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