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护理临床见习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临床见习的概念,讲述了目前临床见习的主要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 护生 临床见习模式 研究现状
临床见习是指在临床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要目的的临床观察和初步操作实践[1],是临床理论课程和临床实习之间的桥梁,是护生获得第一步临床感性认知,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阶段。现在很多高职护理院校在实验室设备上都增加了高仿真模拟训练仪器,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任何模拟都不能替代护士在医院的临床实践操作。护生临床见习为以后的护理专业实习和护理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现对目前护生临床见习的主要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如下:
1.临床见习的主要模式
1.1传统分段式。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背景下,教学计划中临床见习内容一般安排在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临床核心课程每个章节完成后进行,见习时间每次4个学时左右,共8至10次。这种模式在多年的护理教育中被普遍认可,比较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有助于护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2整体集中式。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开始尝试整体集中式临床见习模式。护理专业护生在第四学期中后段,即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临床核心课程理论部分基本完成后,集中安排护生去临床科室轮转,时间一般为两个星期左右,见习结束后集中进行考核,检测护生的见习效果。这种见习模式每次持续的时间较长,护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看到更多病种,了解护理操作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对疾病的整体把握,还可以锻炼护生的护患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1.3课余时间见习模式。
少部分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安排护生利用星期六或星期天及寒暑假的时间在附属教学医院完成临床见习工作。季兰芳利用双休及假期时间安排护生进行健康教育的见习[2]。
2.目前各种见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护生人数的增加和有限的临床教学资源之间的矛盾。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生的人数逐年增加,高等职业教育类中的医学专业人数更是增长明显,而临床教学医院的数量则保持相对稳定。护生人数众多,患者人数相对较少,严重影响临床见习的质量和效果。
2.2患者的配合程度不高。
护理的对象是患者,临床见习必然涉及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临床护理的标准程序等方面,甚至还有部分环节需要护生进行某些护理操作,如体温、血压的测量,护理体检等。所有环节都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而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患者的配合度在逐年下降,这给临床见习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2.3病例资源的限制。
临床很多疾病都有季节性发生的特点,护生见习的时间一般比较固定,造成护生在临床科室不一定能见到大多数典型的临床病例,对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掌握和见习效果都有一定影响。
2.4教学医院的配合问题。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有临床教学实训基地,但除了部分院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可以通过行政手段顺利安排见习计划外,大多数院校还是通过与社会医院合作的方式安排见习。护生在临床科室见习必然对医疗秩序和正常的医疗活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医院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普遍不足。
2.5临床带教老师的问题。
2.5.1带教老师的自身能力问题
临床带教一般都由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承担,年龄和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很多护士都没有教育学背景,授课能力有待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有待完善,无法有效发挥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效果欠佳。
2.5.2带教老师的时间与积极性不足
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承担了大量复杂而琐碎的日常工作,目前医院、科室和患者都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导致临床护士往往承受很大工作和心理压力。临床见习带教任务很多都是本职工作之外的附加性工作,工作责任大,任务重,待遇低,带教老师往往都不是非常积极,导致护生在临床见习过程中能实际动手的机会很少,大多数时间都是观看护士操作或者是听讲解。
3.对策
3.1整合资源,提高医院参与的积极性。
职业院校首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附属医院和临床实训基地的优势,保障临床见习课程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积极主动联系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开拓更多的临床见习和实习基地,让护生的临床见习过程有更多的选择和保障。学校可以承担医院新进护士的培训工作,让更多的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到学校代课提高理论知识和教学水平,达到双方共赢,从而提高医院参与见习工作的积极性。
3.2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强化见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临床带教老师讲解外,为解决临床资源不足的问题,还应采用高仿真模拟教学、标准化病人等多种教学手段作为补充。在掌握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提高护生团队合作、护患沟通与交流、临床处理病人的能力等多方面素质。
3.3临床带教老师的选用和培养。
临床带教老师是临床见习过程中与护生接触最多的人群,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和形象都对护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有巨大影响。因此,在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择上一定要严格把关,选拔出学历、年龄、临床经验和自身素质都合格的护士十分重要。积极鼓励带教老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学历,参与理论课教学和教学科研项目,掌握临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3.4积极宣教,强化患者的参与意识。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法律和维权意识普遍增强。大多数患者住院期间对实习护士进行护理操作都不配合,更加不用说临床见习的护生。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依靠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院,在保证病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向患者宣传医学行业的特殊性,保证护生见习的权利就是保证病人的健康权益,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给予患者一定程度的奖励,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临床见习是整个医学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目前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为我国的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护理专业人才,临床见习是重要环节,我们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之,保证护生临床见习的顺利开展和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学校、医院、患者、教育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努力和参与。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网站,1992,11.
[2]季兰芳.开展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护生综合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58.
关键词: 护生 临床见习模式 研究现状
临床见习是指在临床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要目的的临床观察和初步操作实践[1],是临床理论课程和临床实习之间的桥梁,是护生获得第一步临床感性认知,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阶段。现在很多高职护理院校在实验室设备上都增加了高仿真模拟训练仪器,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任何模拟都不能替代护士在医院的临床实践操作。护生临床见习为以后的护理专业实习和护理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现对目前护生临床见习的主要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如下:
1.临床见习的主要模式
1.1传统分段式。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背景下,教学计划中临床见习内容一般安排在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临床核心课程每个章节完成后进行,见习时间每次4个学时左右,共8至10次。这种模式在多年的护理教育中被普遍认可,比较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有助于护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2整体集中式。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开始尝试整体集中式临床见习模式。护理专业护生在第四学期中后段,即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临床核心课程理论部分基本完成后,集中安排护生去临床科室轮转,时间一般为两个星期左右,见习结束后集中进行考核,检测护生的见习效果。这种见习模式每次持续的时间较长,护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看到更多病种,了解护理操作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对疾病的整体把握,还可以锻炼护生的护患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1.3课余时间见习模式。
少部分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安排护生利用星期六或星期天及寒暑假的时间在附属教学医院完成临床见习工作。季兰芳利用双休及假期时间安排护生进行健康教育的见习[2]。
2.目前各种见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护生人数的增加和有限的临床教学资源之间的矛盾。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生的人数逐年增加,高等职业教育类中的医学专业人数更是增长明显,而临床教学医院的数量则保持相对稳定。护生人数众多,患者人数相对较少,严重影响临床见习的质量和效果。
2.2患者的配合程度不高。
护理的对象是患者,临床见习必然涉及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临床护理的标准程序等方面,甚至还有部分环节需要护生进行某些护理操作,如体温、血压的测量,护理体检等。所有环节都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而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患者的配合度在逐年下降,这给临床见习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2.3病例资源的限制。
临床很多疾病都有季节性发生的特点,护生见习的时间一般比较固定,造成护生在临床科室不一定能见到大多数典型的临床病例,对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掌握和见习效果都有一定影响。
2.4教学医院的配合问题。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有临床教学实训基地,但除了部分院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可以通过行政手段顺利安排见习计划外,大多数院校还是通过与社会医院合作的方式安排见习。护生在临床科室见习必然对医疗秩序和正常的医疗活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医院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普遍不足。
2.5临床带教老师的问题。
2.5.1带教老师的自身能力问题
临床带教一般都由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承担,年龄和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很多护士都没有教育学背景,授课能力有待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有待完善,无法有效发挥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效果欠佳。
2.5.2带教老师的时间与积极性不足
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承担了大量复杂而琐碎的日常工作,目前医院、科室和患者都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导致临床护士往往承受很大工作和心理压力。临床见习带教任务很多都是本职工作之外的附加性工作,工作责任大,任务重,待遇低,带教老师往往都不是非常积极,导致护生在临床见习过程中能实际动手的机会很少,大多数时间都是观看护士操作或者是听讲解。
3.对策
3.1整合资源,提高医院参与的积极性。
职业院校首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附属医院和临床实训基地的优势,保障临床见习课程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积极主动联系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开拓更多的临床见习和实习基地,让护生的临床见习过程有更多的选择和保障。学校可以承担医院新进护士的培训工作,让更多的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到学校代课提高理论知识和教学水平,达到双方共赢,从而提高医院参与见习工作的积极性。
3.2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强化见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临床带教老师讲解外,为解决临床资源不足的问题,还应采用高仿真模拟教学、标准化病人等多种教学手段作为补充。在掌握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提高护生团队合作、护患沟通与交流、临床处理病人的能力等多方面素质。
3.3临床带教老师的选用和培养。
临床带教老师是临床见习过程中与护生接触最多的人群,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和形象都对护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有巨大影响。因此,在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择上一定要严格把关,选拔出学历、年龄、临床经验和自身素质都合格的护士十分重要。积极鼓励带教老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学历,参与理论课教学和教学科研项目,掌握临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3.4积极宣教,强化患者的参与意识。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法律和维权意识普遍增强。大多数患者住院期间对实习护士进行护理操作都不配合,更加不用说临床见习的护生。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依靠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院,在保证病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向患者宣传医学行业的特殊性,保证护生见习的权利就是保证病人的健康权益,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给予患者一定程度的奖励,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临床见习是整个医学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目前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为我国的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护理专业人才,临床见习是重要环节,我们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之,保证护生临床见习的顺利开展和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学校、医院、患者、教育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努力和参与。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网站,1992,11.
[2]季兰芳.开展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护生综合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