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来源 :当代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pu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情境是联系生活现实与数学逻辑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将凝固的知识转化为具有现实性、有意义、富有挑战性内容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构建课堂的前提,它能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情感状态,激活学生记忆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在这些年的教学中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 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情境。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钟表”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一个学生早晨起床的生活情境图。在这幅情境图中,学生正在起床,墙上挂着一个钟显示7时,并标明时针和分针;床头柜上有一个电子闹钟显示7时。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而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创设操作情境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操作”是孩子的爱好,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动手操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操作时学生情绪高涨,多种感官参与,从而带动大脑进行思维,学生进入了“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他自然会急于寻求解决的途径。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计数单位“十”,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用小棒一根一根的数,数到10时我问学生:“这是几个一?”当学生回答后,我又问学生:“10个一,也就是几个十。”在借助小棒的帮助下,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答案。然后让学生继续数小棒,学生很快就数到了20,在直观教具的帮助下,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2个十就是20。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一方面加深对数的理解,另一方面为读数、写数打下了基础。这样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乐学”。
  3 创设游戏情境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由于很多孩子都会,所以为了让学生不厌烦,我采取玩扑克牌游戏的办法,同桌两人一副扑克,用扑克牌的数字相加、减,算对了扑克归对方。学生的兴趣很浓厚,一节课下来学生把10以内的加、减法练得很熟,下课了学生还觉得意犹未尽。这样把教学内容置于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开心地合作,把枯燥的计算趣味化,既激发了学习热情,又学习了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4 创设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复杂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出示学校圆形花坛情境图,然后问学生:“为什么汽车、自行车的车轮是圆形的呢?”学生没有人能回答,可是他们又都非常想知道,这时教师说:“学了这一课,你就会得到答案了。”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5 创设故事情境
  故事总是能吸引着孩子们,使他们兴致勃勃地进入课堂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用创设故事情境的教学方式,往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厌学变为喜学。如在教学“0的认识”一课,由于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一特点我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境:“猴妈妈有事出去了,它给小猴子留了两个桃子,小猴子先吃掉1个,然后又吃掉一个,最后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这样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一个也没有就是0。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中,学生听起来很认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和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础环节,在新课标的引导下,重视朗读已经成为一个语文教学的热点问题,然而重视朗读不只是单纯的形式上的重视,更重要的是落实的过程及效果。正如新课标中所诠释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切实有效地指导朗读,让朗读教学达到高效。  【关键词】朗读目的性明确 ;时间充足 ;适
期刊
【摘要】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责任,更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无穷的价值。本文通过学生在学习中让学生从“纠错本”到“四区本”,教师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等小策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 小策略; 自学能力; 自学课堂模式; 先学后教  英语的教学与学习一直困扰着中国的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初中英语的教学,在我们教师与学生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初一红花朵朵,初二两极分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终极目的是教会学生以语言为工具,自由地、广泛地吸取思想,扩充知识,接受人类的认识成果。阅读就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笔者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存在的原因及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总之,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更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语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古人常说:“启其蒙而引其趣,”兴趣是靠引导才逐渐形成的。引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一种需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从古至今人们都把它看成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形成语文能力的最佳途径。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总会产生“邯郸学步”似的困惑。这种困惑来自于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与实施的不一致,特别是在广大的乡村小学,这种现象犹为普遍。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 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首先就要从课
期刊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素质起着奠基的作用,因此历来颇受人们的重视。我县课改实施已有十年之久了,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束缚,很多语文教师很难真正的走进新课改,教育很少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形成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模式。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
期刊
【摘要】亲和改革在给教师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赋予了挑战,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本质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国,提高教师教学或学生学习效率。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是教学的切入点。本文以实际教学安全论述创设情境教学法在新课和地理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课和;主动性;学力;效率;兴趣;创设情境  当前,
期刊
如今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我们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亲历学习的过程,从而学会学习,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摆到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通过我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教学理念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只有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从心底里把学生当成主人,
期刊
兴趣是一种动力,是成才的起点,“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论述颇为精当。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自学数学的兴趣?下面浅谈一下我是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  1 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前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它将极大的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教育深入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本文就此问题作以下讨论。  1 农村学前教育状况  学前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家长受教育程度有限,加之农村经济落后,导致学前教育不够受重视,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虽然中小学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农村学前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