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与政策

来源 :上海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j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效率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由贸易自由化而凸现的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将率先警示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认识,并以此榫现行政策的合理性,减少农业劳动力、激励微观经济主体对土地的投入、以公共品形式加强财政对农业科研和推广等方面的非价格支持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率的三个切入点,其中减少农业劳动力是关键
其他文献
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障碍性因素.本文通过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分析,认为在发展战略的高度必须真正地把农业提高到与工业同等重要的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也即人力资源能力的培育和提高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一种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本文依据所提出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定则,构建了人力资源能力等效系数方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区,对该地区经济开放度(Economic Openness)作出正确的估价,并在此基础上决策未来发展,对指导地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该
依据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和本质,本文概括出检验现代化实现的三大宏观标尺:即以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例为表征的工业化指数是否实现由上升到下降的转变;是否实现"效率与公平"之间
从宏观问题微观化角度观察,我国目前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实际上有一个有效供给不足的微观组织基础问题。本文分析了有效供给不足微观组织基础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国有经济战略性
股份制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但是由于股份制作要求的外部约束机制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推进是改造,可能会使国有企业从一种低效率走向另一种低效率;同时,笔者认为,由于”马达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成为我国制度变迁的明显特征。市场化的实现,是经济运作机制发展目标、竞争手段和组织模式变革的综合结果。社会经济组织模式变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中国农村对组织重构的要求日益迫切,组织重构比当年推行土地承包更为复杂,前者的目的是在相对稳定现有的地权制度的前提下,调整农村组织结构,以发迹农户因复归于小生产而自我封闭
按照福利经济学给“福利”二字所下的定义,本文论述了农业产业福利溢出效应的概念、作用和特征;从纵向、横向和外向角度对我国农业产业福利溢出效应进行了基本评价,认为我国农业
<正>自从1996年下半年国民经济“软着陆”以来,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一直存在较大分歧的争论.这一争论随着1997年与1998年交替之际对经济运行现状评价及未来走势预测而再次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