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內地最近出台有關青少年教育的重磅政策,如對遊戲行業的規管,藉以改善未成年人沉迷打機的問題,對此您怎麼看?
澳門立法會林倫偉議員:澳門未成年沉迷網路遊戲的情況令人關注,不少家長都抱怨未成年子女經常沉迷電子和網路遊戲,影響日常生活及學習進度,亦難以與其進行溝通和糾正,最後更影響家庭和諧。但要先分清甚麼程度才是沉迷以及不同電子遊戲的分類,包括網上和線下的遊戲分別,才能更好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減輕未成年人沉迷打機的問題。
早前,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遊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遊戲成癮又被稱為“遊戲障礙”,相關症狀包括:無節制沉溺於單機或網路遊戲;因過度遊戲而忽略其他興趣愛好和日常活動;明知會產生負面後果卻仍沉溺於遊戲等。遊戲障礙除導致相關人員的攻擊行為和心理抑鬱等問題外,還會帶來身體缺乏鍛煉、忽略健康飲食、視力或聽力下降、睡眠不足等一系列健康問題。
雖然世衛將遊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但不能簡單將經常玩電子遊戲就會成癮,甚至會導致精神疾病的結論,事實上需要有專業人士的判斷和分析,才能定義為沉迷和成癮。而沉迷和成癮的後果非常嚴重,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巨大。不少國家和地區都關注到遊戲成癮問題,作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
例如內地早前發佈《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嚴格落實網絡遊戲用戶帳號實名制度,以及禁止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於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假日晚上8時至9時以外的時間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韓國亦制定法律,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在午夜到早上6時之間玩網路遊戲。更通過了未成年人防沉迷法案,法案要求遊戲服務商只能為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以達到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日本遊戲公司給軟體設置了提醒功能,若玩家每個月遊戲時間超過一定時限,就會收到遊戲軟體發出的提醒。
可以看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電子遊戲的政策措施並不是新事物,不同國家和地區都會按當年的實際情況出臺措施。本澳亦應加強有關的研究調查,了解現時澳門未成年人沉迷電子遊戲的情況,以制定針對性的措施。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黃素君副教授:因爲網絡游戲已經成爲内地社會一個好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采取嚴厲手段去處理,對澳門有參考價值。澳門政府也應該思考下,澳門青少年網絡成癮是否成爲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對澳門有警示性,澳門需要怎樣注意呢?
内地的這種處理手法,也反映了網絡游戲的嚴重及普遍危害性。我認爲澳門在這方面缺少監管,給青少年帶來嚴重影響。澳門手機等電子化產品普及程度高,監管起來也不易。澳門的情況需要關注,政府需要重視這個問題。有近幾年的研究報告顯示,澳門青少年網絡成癮情況越來越嚴重。澳門青少年網絡素養分數偏低。
現在出現情況是:資源豐富,知識薄弱且有沉迷傾向,這個問題是社會問題,也是一個嚴重的教育問題。資源豐富,但是用來娛樂、休閑等,從不同的研究報告中,我們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也是全球化的問題,教育落後於科技,科技消費人類。“電子奶嘴”的出現,整個社會被科技消費,在科技的發展與人文教育之間如何取得平衡,但我們的教育發展太慢,未能與時俱進。內地嚴厲打擊網絡遊戲,我認為澳門應該去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澳門在技術上發展快,但沒有足夠的教育素養去駕馭。
澳門非高等教育委員會呂綺穎委員:内地現在實行對游戲的規管,據我所知,對於境外的游戲平台目前沒有受到影響。我覺得對於内地都是一個必要的措施,瞭解到因爲内地好多家長通過不同的媒體,或自媒體平台反應情況,就是孩子玩游戲時間過長,嚴重的甚至是30多個小時,不間斷地去玩,對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加之内地好多兒童父母不在身邊,有“留守兒童”這種情況,難以做到監管、輔導或陪伴,孩子自控力較弱,過多投入到游戲,已經影響到孩子的正常學習和生活。也都導致一些社會問題出現,如暴力、網絡欺凌。
我個人認爲出台這個措施也是必要的。澳門的文化與法律背景,與内地有不同之處,就内地情況來講,暫時是最有力和有效的措施。對於澳門的未成年人玩游戲,做出規管,也是有必要的,因爲未成年人自控力較弱,澳門可以針對未成年網絡游戲這方面作出規管。如果對網絡資訊作出過濾或刪除,因爲内地和澳門文化背景不同,這樣做未必符合大家的情況和大家的期望。内地的這種做法,對澳門有一定的參考作用,有借鑒的空間。
澳門理工學院社工學課程講師梁啟賢博士:這種方式可以說是借助外力來管教孩子玩遊戲,意即是政府統一規定了遊戲時間,大家都需要遵守,這種管制方法,可能會引起部分中學生的反感,因為中學生處於叛逆期,用高壓的方法不允許他做某些事的時候,反叛的心理會更加強。會否引致兩代人之間因此發生一些衝突?會否成年後會更加反叛呢?
立法不一定可以解決打機問題,從小開始網絡素養教育最重要。如果父母和孩子溝通協商好,訂立玩遊戲的時間等,或者多些陪伴孩子進行些活動,這些都有利於控制孩子的遊戲時間。如我自己會陪伴孩子參加足球訓練班,其實體育活動對孩子也是有吸引力的。
澳門立法會林倫偉議員:澳門未成年沉迷網路遊戲的情況令人關注,不少家長都抱怨未成年子女經常沉迷電子和網路遊戲,影響日常生活及學習進度,亦難以與其進行溝通和糾正,最後更影響家庭和諧。但要先分清甚麼程度才是沉迷以及不同電子遊戲的分類,包括網上和線下的遊戲分別,才能更好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減輕未成年人沉迷打機的問題。
早前,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遊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遊戲成癮又被稱為“遊戲障礙”,相關症狀包括:無節制沉溺於單機或網路遊戲;因過度遊戲而忽略其他興趣愛好和日常活動;明知會產生負面後果卻仍沉溺於遊戲等。遊戲障礙除導致相關人員的攻擊行為和心理抑鬱等問題外,還會帶來身體缺乏鍛煉、忽略健康飲食、視力或聽力下降、睡眠不足等一系列健康問題。
雖然世衛將遊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但不能簡單將經常玩電子遊戲就會成癮,甚至會導致精神疾病的結論,事實上需要有專業人士的判斷和分析,才能定義為沉迷和成癮。而沉迷和成癮的後果非常嚴重,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巨大。不少國家和地區都關注到遊戲成癮問題,作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
例如內地早前發佈《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嚴格落實網絡遊戲用戶帳號實名制度,以及禁止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於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假日晚上8時至9時以外的時間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韓國亦制定法律,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在午夜到早上6時之間玩網路遊戲。更通過了未成年人防沉迷法案,法案要求遊戲服務商只能為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以達到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日本遊戲公司給軟體設置了提醒功能,若玩家每個月遊戲時間超過一定時限,就會收到遊戲軟體發出的提醒。
可以看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電子遊戲的政策措施並不是新事物,不同國家和地區都會按當年的實際情況出臺措施。本澳亦應加強有關的研究調查,了解現時澳門未成年人沉迷電子遊戲的情況,以制定針對性的措施。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黃素君副教授:因爲網絡游戲已經成爲内地社會一個好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采取嚴厲手段去處理,對澳門有參考價值。澳門政府也應該思考下,澳門青少年網絡成癮是否成爲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對澳門有警示性,澳門需要怎樣注意呢?
内地的這種處理手法,也反映了網絡游戲的嚴重及普遍危害性。我認爲澳門在這方面缺少監管,給青少年帶來嚴重影響。澳門手機等電子化產品普及程度高,監管起來也不易。澳門的情況需要關注,政府需要重視這個問題。有近幾年的研究報告顯示,澳門青少年網絡成癮情況越來越嚴重。澳門青少年網絡素養分數偏低。
現在出現情況是:資源豐富,知識薄弱且有沉迷傾向,這個問題是社會問題,也是一個嚴重的教育問題。資源豐富,但是用來娛樂、休閑等,從不同的研究報告中,我們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也是全球化的問題,教育落後於科技,科技消費人類。“電子奶嘴”的出現,整個社會被科技消費,在科技的發展與人文教育之間如何取得平衡,但我們的教育發展太慢,未能與時俱進。內地嚴厲打擊網絡遊戲,我認為澳門應該去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澳門在技術上發展快,但沒有足夠的教育素養去駕馭。
澳門非高等教育委員會呂綺穎委員:内地現在實行對游戲的規管,據我所知,對於境外的游戲平台目前沒有受到影響。我覺得對於内地都是一個必要的措施,瞭解到因爲内地好多家長通過不同的媒體,或自媒體平台反應情況,就是孩子玩游戲時間過長,嚴重的甚至是30多個小時,不間斷地去玩,對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加之内地好多兒童父母不在身邊,有“留守兒童”這種情況,難以做到監管、輔導或陪伴,孩子自控力較弱,過多投入到游戲,已經影響到孩子的正常學習和生活。也都導致一些社會問題出現,如暴力、網絡欺凌。
我個人認爲出台這個措施也是必要的。澳門的文化與法律背景,與内地有不同之處,就内地情況來講,暫時是最有力和有效的措施。對於澳門的未成年人玩游戲,做出規管,也是有必要的,因爲未成年人自控力較弱,澳門可以針對未成年網絡游戲這方面作出規管。如果對網絡資訊作出過濾或刪除,因爲内地和澳門文化背景不同,這樣做未必符合大家的情況和大家的期望。内地的這種做法,對澳門有一定的參考作用,有借鑒的空間。
澳門理工學院社工學課程講師梁啟賢博士:這種方式可以說是借助外力來管教孩子玩遊戲,意即是政府統一規定了遊戲時間,大家都需要遵守,這種管制方法,可能會引起部分中學生的反感,因為中學生處於叛逆期,用高壓的方法不允許他做某些事的時候,反叛的心理會更加強。會否引致兩代人之間因此發生一些衝突?會否成年後會更加反叛呢?
立法不一定可以解決打機問題,從小開始網絡素養教育最重要。如果父母和孩子溝通協商好,訂立玩遊戲的時間等,或者多些陪伴孩子進行些活動,這些都有利於控制孩子的遊戲時間。如我自己會陪伴孩子參加足球訓練班,其實體育活動對孩子也是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