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跑官”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当官不算多大的理想,但也不是坏事。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说白了就是选拔官员。十年寒窗为啥?还不是为了当官!有了官位,才谈得上黄金屋和颜如玉。历史上那些辞官不做的不是因为不屑于当官,而多系其他因素。
   比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陶渊明的曾祖父是东晋大将、大司马陶侃,都督八州军事,差不多一个人掌控大半个东晋,是皇帝最为仰仗之臣;祖父陶茂系武昌太守;父亲陶逸是安成太守。而陶渊明,自幼便立下“大济苍生”恢复祖上荣光雄愿,却未料事与愿违,别说光宗耀祖,连太守都没得做。陶渊明本人,先任小官江州祭酒,后又改任参军;但无论祭酒还是参军,都是没实权之底层官吏。后来,他勉强当上彭泽县令,依旧是芝麻官,且年近半百,眼瞅着仕途晋升与福利待遇皆没指望,又赶上上峰来县里视察工作,属下找陶县长商议如何接待,令老陶不由得感觉窝囊麻烦,遂解印绶去职,且写下了《归去来兮辞》。所以,陶渊明辞官很难说不是种极度失望后的逆反。但作为文人,陶又自视甚高,明知官场潜规则,却又拉不下脸去“跑官”,内心冲突之剧烈怕是早已令他难以承受。
   古代,要当官,倘无世袭,科举便是重要一途。但也怪,历史上凡才高八斗者,多不是学霸,且皆属于一进考场即蒙圈的主儿,例子举不胜举。这里单说杜甫。公元735年考进士落第,起初有父亲荫庇,后父亲去世,公元746年,已三十好几的杜甫西上长安,从此开启了他十年的“京漂”生涯。到长安就是为“平交王侯”,杜甫去京城走动,也曾摧眉折腰事权贵,四处朝拜求推荐,却阴差阳错始终无法如愿,竟靠寄食卖药维持生计。直到公元755年,终于求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虽系八品小官,但在职期间有250亩土地、月入2960文,还有仆人两名和专用马匹,杜甫很知足。谁想这一年年底安史之乱爆发,那些福利待遇于杜甫而言遂成空中楼阁。命运将他从一个困境抛向另一个困境。黄金年华始终奔波于“跑官”路上的杜甫于所谓仕途而言“一事无成”,却终于成就了他作为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诗人的地位。
   “跑官”系动词,却也有“以静制动”的例子。种放系北宋名士,曾拜师陈抟。他一心想当官,却科举不中,又无敲门砖,有人劝他“以隐求官”。种放遂携母隐居终南山,聚众讲学,与地方官绅交往。隐着隐着果然隐出名气,地方官举荐他为贤才,宋太宗令当地政府给种放三万钱作盘缠来汴梁授官。种放欢天喜地,刚要接受,却有人劝他不要去:这次去了,最大的官也就是监丞之类的科级;而若称病不去,日后再召,至少是厅局级干部。种放觉得有理,便以“恪守隐节”为由拒绝召用。宋太宗大怒:“此山野之人,亦安用之?”不复召。这下种放傻眼了,再去地方上“跑官”求推荐,就只剩闭门羹了。
   还有种跑官类型,貌似“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实则使的是“暗劲儿”和“暗功夫”。北宋时李昉曾两度为相,学富五车,却不是两脚书橱式人物,脑筋活泛得很。北宋官员退休后拿相当于在职时一半的薪酬,按说也不少,毕竟省去在职时大量应酬。别人退休后在家侍花弄草,可李昉不是,因为他太了解宋太宗赵光义这个人的喜好了。果不其然,一次春节期间,宋太宗于千元门楼观灯,忽想起李昉来,忙派人召见,与李昉说起许多当年往事,又问李昉退休在家都干点什么,读了哪些书。只见李昉毕恭毕敬离席,站在那里一口气背诵了宋太宗所作的七十多首诗,竟一字不差,惊得赵光义半天合不拢嘴,问李昉为何记得如此清楚。李昉答,臣每日早起在道室焚香,反复背诵皇上诗作,长年累月已了然于胸。赵光义的诗实在写得一般,与乾隆相似,又没乾隆多产。可让李昉这么一拍,赵光义十分高兴,当即“以六品正官与之”。李昉以七十高龄被“退休返聘”,不用上班便额外享受正六品官的月俸。李昉这官跑得实在是值。
   在当下,跑官是贬义词且被明令禁止,是因为如今某些人跑官与杜甫那个年代所指向的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甚至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但有一点从古至今却没有变,那便是我们对于“官”这个词汇的理解和认知。当它所指向的是一种纯粹的公共职务,是服务与付出,是使命与担当,与发家致富和各种隐形待遇无涉——那么,这个官如果还有人乐于去“跑”,我们倒是应该点赞的。
   摘自《今晚报》2020年9月16日韦荣景/图
其他文献
何谓“三面宴”?无非就是“场面、情面、体面”之简称。这是农耕底色的中国餐饮文化具有典型文明意义的标志性境界。   大凡吾国百姓均知,“民以食为天”,所有的固定节庆乃至生造故设的五花八门节日,无不以吃为欢了。既然已将人本能的吃食顶格到了天,还有啥能比吃来得重要呢?纵观历史,无吃不欢;横切眼下,一年四季节节连绵,依然是吃翻加上了嗨翻而已。   诚然,吃——对一个人的兴奋刺激度最高,所有的感官被唤醒
期刊
磕头是为官要法。大清曹振镛撰“官规则”,并不叠床架屋,博士买驴,换博士与博导,纵码60万字还只是概论转首章,曹氏却6个字说得清清楚楚,曰“多磕头,少说话”。大清官人少说百万,能谥文正的,只有八个,曹氏却居于“八文正”,可证:一,这厮一直说假话,这回说了真话;二,这厮一直做高头讲章,这回做了官头实章。   磕头官,想起來是蛮逗爱的。这事这么定行不行?要得要得,坐在主席台上提了建议,便见下头磕头如捣
期刊
如此凝聚力
期刊
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董宣为洛阳县令。董宣,字少平,绰号“强项令”。“强项令”者,乃“硬脖子县令”之谓也。此君刚正不阿,不肯向权贵豪强低头。《后汉书·酷吏列传》里的《董宣列传》有记载。历朝历代,酷吏执法严酷,树敌過多,大多结局悲惨,而“强项令”例外。尽管也曾面临死于非命的境遇,然此君还是七十有四善终于任上,令许多史家惊呼“奇哉”!   “强项令”的脖子到底有多硬?《董宣列传》载:湖阳公主的管家,光
期刊
某公愛柳,尝谓人曰:“‘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此何等景致!”及为县令,遍伐杂树,以柳易之。任满秩迁,继任者恶柳而好梅,曰:“柳无风骨,岂若梅之耐寒也。况‘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胜似‘江上柳如烟’。”乃伐柳易梅。又三年,新官莅任,曰:“梅固耐寒,未若竹之长青也。坡公有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又令伐梅种竹。   民苦于屡更,作《天净沙》咏之:“前官
期刊
晁错有三“疏”:《言兵事疏》说的是军事,《论削藩疏》说的是政治,《论贵粟疏》说的则是民生,重点是农事。   晁错深知农家之苦。春夏秋冬“四时之间,无日休息”,风尘署热阴雨寒冻均不能避,“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全靠种田所得,还要遭受水旱“天灾”以及“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的“人祸”之苦,以至于不得不“卖田宅、鬻子孙”籍以“偿债”。看得出来,他有悯农情结,这个“悯”字,也就是被孟
期刊
2020年7月下《杂文月刊》选载了《义乌商报》上的一幅漫画《形式主义害死人》,漫画反映几个人在安装“安全第……”的宣传标语牌,还没等最后一个字安装到位,一阵风吹来,“安全”两字的标牌倒了。漫畫附打油诗一首“口号震天响,标语刷上墙。入眼不入心,迟早要遭殃。”   形式主义确实会害死人,形式主义却是个顽疾,其犹如韭菜一般割了一茬又长一茬,放眼望去形式主义现象还是绿油油地在那儿滋生。   其实,若是
期刊
朋友寄来一本他的新书,迫不及待地打开。   勒口上方,印着他的照片和简介。照片太小了,老眼昏花,看不太清楚。我们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面了,很想看看他现在的模樣。便习惯性地伸出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比画着照片,试图将它放大。   一旁的同事见状,大笑不已。这又不是手机屏幕,你怎么可能这样就将照片放大。   我愣怔了片刻,才缓过神来。用手机习惯了,喜欢通过滑屏将小图片放大,看到书勒口上的照片太小,错
期刊
发小来看我,提了一桶花生油、一袋大米。礼品放下,人并未坐下,站着和我寒暄几句,说今天是老父亲生日,妹妹家的孩子还在外面车上等着,一会儿一起去饭店吃饭,吃完饭就从饭店返程了,我来看看你,你挺好的,我就放心了。   发小娘家离我家不远,她家却离娘家甚远,娘家有事才会回来一趟。每次回娘家总要顺道来看看我,说上三言两语,茶水也不喝一杯,就匆匆离去。   发小走后,女儿发现她拿来的花生油已经过期了,就嘱
期刊
有研究人员指出,挂在墙壁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会停在刻度盘中“9”的位置上。原因是“9”这个位置,秒针受到的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即是说,钟盘“9”的位置,由水平线开始向上“翘”,秒针遇到了“陡坡”,不得不“停摆”了。这是告诉人们:时间也怕爬陡坡。   时间最具有说服力,没有什么能够隐瞒时间,能够欺骗时间。你可以一直急急地走,匆匆地奔波,忙忙地往上爬,当你的能量快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