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课堂 理答 《跨越百年的美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0004-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感觉和语言智慧的传递。而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中,师生对话这个核心枢纽环节成为了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一般以问答形式为主,课堂问答包括“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前后衔接的四个环节,其中“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它是课堂问答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评价行为。教师智慧的理答可以巧妙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哪些做得不够,什么是应该注意的,什么是值得思考的,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生成,以及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理答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近期,我校语文教师组成了课例研究小组,以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课例研修,笔者从中进一步体会到了理答的重要性。整个课例研修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教师A第一轮执教,课后,课例研究小组针对教师A课堂实录中的理答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教师A在课堂理答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第二阶段,针对教师A课堂理答存在的问题,课例研究小组有的放矢地学习全国小语界名师的课堂理答精彩片段,领会名师的巧妙理答技巧,小组成员从模仿到内化,逐步提升自己的课堂理答水平。第三阶段,由教师B进行第二轮执教,课例研究小组检验教师B提高理答有效性之后带来的课堂变化。
一、教师A执教课例研究
由于课堂理答所包含的视点繁多,为了便于操作,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课例研究小组设计制定了《教师课堂理答观察表》。在观课过程中,课例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以理答次数、理答内容、理答类型为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观察、记录、分析与评价。以下是对教师A课堂实录理答情况的分析统计汇总表。
根据统计,教师A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理答的次数为42次。其中有效理答28次,占6667%;低效理答13次,占3095%;无效理答1次,占238%。低效理答和无效理答占有一定的比例。以下是课例研究小组针对课堂教学重点所做的前后测试分析。
从前后测试对比的一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围绕“目标2”所做的前测试和后测试,学生经过课堂教学没有获得明显的进步,回答正确的人数不变,错误人数减少1人。也就是说,在针对“目标2”的教学中,有27位学生在教师没有上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相关内容,另外的3位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没有掌握相关内容,经过40分钟的课堂教学也依然没有掌握。这是否与教师的理答缺陷有一定的关系呢?笔者试对教师A的课堂理答进行分析。
(一)有效理答分析
从统计数据上看,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的理答,特别是引导式理答的有效性较高。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维发散,对问题的回答相对零散,回答过程没有条理,思路也不够清晰。教师的适时引导、及时总结归纳和明确的指向,能够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回答更加有条理。但不可否认的是,较多的引导式理答给人一种“牵着学生走”的感觉,教师的主导地位过于突出。
(二)低效理答分析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清楚地看到课堂理答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低效理答占有一定的比例。
1理答语言贫乏、单调。从《教师A课堂理答水平观察汇总表》可以看出,教师在理答过程中的激励性理答不多。纵观整堂课,教师A只有两次激励性理答,其他是用“很好”“不错”“对的”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评价。学生的回答到底好在哪里,他们自己也不清楚,教师语言显得单调、乏味。
2理答语言频繁、无效。从观察汇总表中可以看出,教师重复学生的回答占1904%。在八次重复性理答中,强调“居里夫人这惊人的发现为科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一定的提示效果,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居里夫人伟大发现的认识,但另外七次理答都是简单重复学生的答案,较多余。另外,教师有四次替代性理答,模糊性理答和无效理答也各有一次。
二、走近名师,寻找理答真谛
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课例研究小组越来越体会到理答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研究小组搜集了各种教学资料,深入学习名师的课堂理答。以下是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珍珠鸟》一课的片段。
师:如果你是珍珠鸟,你飞不飞?
生1:如果我是珍珠鸟,我肯定飞,蓝天和白云才是我的家,在大自然中我可以和朋友比赛唱歌、比赛捉虫,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师:哪怕有危险,也要恢复一次鸟翅,哪怕死也值得。
生2:如果我是珍珠鸟,我不飞,我在冯骥才叔叔家吃得好,住得好,我才不想飞出去呢,谁知道外面会有什么危险啊!
师:那你还是一只鸟吗?你还有鸟的天性吗?你还要翅膀干嘛?
生3:我还可以在屋子里飞啊!
师:总有一天,你长大了,飞不出笼子了,到那时,美丽的笼子就成了囚笼、坟墓!
生4:那我要飞出去了。
名师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有一种魔力,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精彩的理答语言。在以上教学片段中,第二个学生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定道理,实则反映了学生对现实享受安逸生活的认同,而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不懂得为了理想去拼搏奋斗的人。在理答过程中,窦桂梅老师不是把学生的回答归结为“独特的感悟”,而是巧妙地用自己的智慧理答,通过追问的形成铸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形成语言运用能力。这样的理答促使每个渴望成长的学生都能够快乐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师B执教课例研究
在学习、反思的基础上,课例研究小组对教师B执教《跨越百年的美丽》进行了第二次课例研究。教师B在引导学生概括出居里夫人的“美丽”的多层内涵基础上,引发学生深入探讨:居里夫人的美丽为什么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只有人格美、内在美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美,是一种永恒的美”,培养学生对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观作初步的了解。在课堂理答中,教师B针对教师A课堂理答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结合研究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着重体现理答的激励性,并在教学中使用追问、转问、引答提升等有效理答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后,课例研究小组对教师B的课堂理答进行了分析与整理。以下是对教师B课堂实录理答情况的分析统计汇总表。
通过对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教师B的有效理答相对于教师A有了较大的提高,达到8363%,而低效理答也有了较大副度的降低,为1637%。纵观整堂课,教师没有出现理答缺失、理答错误的现象。随着课堂教学的结束,前后测试的数据也摆在了我们面前。以下是根据教师B执教《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重点所做的前后测试分析。
【分析说明】
结合课堂教学重点,课例研究小组重点对“目标2”进行了分析整理。参与前测题有32人,在回答时基本上都答出了“形象美、研究成果美、精神美”,只是在语言表达上略有不同,另外有4位学困生答题时有一定欠缺。从后测分析来看,学优生前后无显著变化,但有14位学生在后测中有一定进步,基本上都能答出“为科学献身(贡献)、淡泊名利”等,而学困生在前后测中变化比较明显。以下是4位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出的前后测答案。
从这份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前测中4位学困生对居里夫人“美丽”的理解都还是模糊、抽象的,回答时均没有提到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奉献精神。但是通过40分钟的教学,四位学生对居里夫人“美丽”的理解有了较大的提高,四位学生中有三位学生均谈到了居里夫人发现镭,以及由此体现出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奉献精神。课例研究小组总结认为,相对于教师A,学困生在教师B的课堂教学中获得较大的进步,这与教师B在课堂中的有效智慧理答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智慧理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论与观点
针对如何通过提高理答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例研究小组在研究、实践、学习、总结的基础上,整理出以下几点理答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理答技巧,提高课堂理答的有效性。
(一)激励性理答策略。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给予积极回应,不吝啬自己的表扬,这会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回答。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如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竖起一个佩服的大拇指、一次温柔的摸摸头、一次亲切的拉拉手、一次肯定的点点头,这样的评价方式往往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理想效果。
(二)发展性理答策略。发展性理答主要包括探问、追问、转问、反问等方式,能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得到更有深度与宽度的回答。当学生由于知识欠缺等原因无法作答时,教师应变换角度让学生换一个路径探寻问题的答案。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也可以继续进行追问。同时,为了使问题得到更多学生的回应,教师还可以通过转问的方式,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专注于学习活动、改善思维方式。
(三)诊断性理答策略。诊断性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给学生指明方向,明辨思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许多教师不敢给予学生明确的回答,有时含糊其词,这样学生也不置可否。其实,孩子跟我们成年人一样,在回答问题后很想知道对错好坏,这时教师的理答应尽可能明确一些,这样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四)再组织理答策略。再组织是教师理答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教师在理答的最后阶段对学生的回答重新组织或概括,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回答有时过于零散、没有条理,思路不够清晰,教学收效甚微。这时,教师应及时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明晰思路,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学习、实践、反思是成就智慧、精彩理答的唯一途径。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丰富自己的人文内涵,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形成自己的教学智慧,才能使课堂成就精彩的智慧理答。
(责编 杨 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0004-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感觉和语言智慧的传递。而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中,师生对话这个核心枢纽环节成为了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一般以问答形式为主,课堂问答包括“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前后衔接的四个环节,其中“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它是课堂问答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评价行为。教师智慧的理答可以巧妙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哪些做得不够,什么是应该注意的,什么是值得思考的,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生成,以及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理答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近期,我校语文教师组成了课例研究小组,以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课例研修,笔者从中进一步体会到了理答的重要性。整个课例研修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教师A第一轮执教,课后,课例研究小组针对教师A课堂实录中的理答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教师A在课堂理答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第二阶段,针对教师A课堂理答存在的问题,课例研究小组有的放矢地学习全国小语界名师的课堂理答精彩片段,领会名师的巧妙理答技巧,小组成员从模仿到内化,逐步提升自己的课堂理答水平。第三阶段,由教师B进行第二轮执教,课例研究小组检验教师B提高理答有效性之后带来的课堂变化。
一、教师A执教课例研究
由于课堂理答所包含的视点繁多,为了便于操作,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课例研究小组设计制定了《教师课堂理答观察表》。在观课过程中,课例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以理答次数、理答内容、理答类型为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观察、记录、分析与评价。以下是对教师A课堂实录理答情况的分析统计汇总表。
根据统计,教师A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理答的次数为42次。其中有效理答28次,占6667%;低效理答13次,占3095%;无效理答1次,占238%。低效理答和无效理答占有一定的比例。以下是课例研究小组针对课堂教学重点所做的前后测试分析。
从前后测试对比的一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围绕“目标2”所做的前测试和后测试,学生经过课堂教学没有获得明显的进步,回答正确的人数不变,错误人数减少1人。也就是说,在针对“目标2”的教学中,有27位学生在教师没有上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相关内容,另外的3位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没有掌握相关内容,经过40分钟的课堂教学也依然没有掌握。这是否与教师的理答缺陷有一定的关系呢?笔者试对教师A的课堂理答进行分析。
(一)有效理答分析
从统计数据上看,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的理答,特别是引导式理答的有效性较高。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维发散,对问题的回答相对零散,回答过程没有条理,思路也不够清晰。教师的适时引导、及时总结归纳和明确的指向,能够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回答更加有条理。但不可否认的是,较多的引导式理答给人一种“牵着学生走”的感觉,教师的主导地位过于突出。
(二)低效理答分析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清楚地看到课堂理答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低效理答占有一定的比例。
1理答语言贫乏、单调。从《教师A课堂理答水平观察汇总表》可以看出,教师在理答过程中的激励性理答不多。纵观整堂课,教师A只有两次激励性理答,其他是用“很好”“不错”“对的”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评价。学生的回答到底好在哪里,他们自己也不清楚,教师语言显得单调、乏味。
2理答语言频繁、无效。从观察汇总表中可以看出,教师重复学生的回答占1904%。在八次重复性理答中,强调“居里夫人这惊人的发现为科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一定的提示效果,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居里夫人伟大发现的认识,但另外七次理答都是简单重复学生的答案,较多余。另外,教师有四次替代性理答,模糊性理答和无效理答也各有一次。
二、走近名师,寻找理答真谛
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课例研究小组越来越体会到理答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研究小组搜集了各种教学资料,深入学习名师的课堂理答。以下是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珍珠鸟》一课的片段。
师:如果你是珍珠鸟,你飞不飞?
生1:如果我是珍珠鸟,我肯定飞,蓝天和白云才是我的家,在大自然中我可以和朋友比赛唱歌、比赛捉虫,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师:哪怕有危险,也要恢复一次鸟翅,哪怕死也值得。
生2:如果我是珍珠鸟,我不飞,我在冯骥才叔叔家吃得好,住得好,我才不想飞出去呢,谁知道外面会有什么危险啊!
师:那你还是一只鸟吗?你还有鸟的天性吗?你还要翅膀干嘛?
生3:我还可以在屋子里飞啊!
师:总有一天,你长大了,飞不出笼子了,到那时,美丽的笼子就成了囚笼、坟墓!
生4:那我要飞出去了。
名师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有一种魔力,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精彩的理答语言。在以上教学片段中,第二个学生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定道理,实则反映了学生对现实享受安逸生活的认同,而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不懂得为了理想去拼搏奋斗的人。在理答过程中,窦桂梅老师不是把学生的回答归结为“独特的感悟”,而是巧妙地用自己的智慧理答,通过追问的形成铸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形成语言运用能力。这样的理答促使每个渴望成长的学生都能够快乐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师B执教课例研究
在学习、反思的基础上,课例研究小组对教师B执教《跨越百年的美丽》进行了第二次课例研究。教师B在引导学生概括出居里夫人的“美丽”的多层内涵基础上,引发学生深入探讨:居里夫人的美丽为什么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只有人格美、内在美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美,是一种永恒的美”,培养学生对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观作初步的了解。在课堂理答中,教师B针对教师A课堂理答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结合研究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着重体现理答的激励性,并在教学中使用追问、转问、引答提升等有效理答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后,课例研究小组对教师B的课堂理答进行了分析与整理。以下是对教师B课堂实录理答情况的分析统计汇总表。
通过对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教师B的有效理答相对于教师A有了较大的提高,达到8363%,而低效理答也有了较大副度的降低,为1637%。纵观整堂课,教师没有出现理答缺失、理答错误的现象。随着课堂教学的结束,前后测试的数据也摆在了我们面前。以下是根据教师B执教《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重点所做的前后测试分析。
【分析说明】
结合课堂教学重点,课例研究小组重点对“目标2”进行了分析整理。参与前测题有32人,在回答时基本上都答出了“形象美、研究成果美、精神美”,只是在语言表达上略有不同,另外有4位学困生答题时有一定欠缺。从后测分析来看,学优生前后无显著变化,但有14位学生在后测中有一定进步,基本上都能答出“为科学献身(贡献)、淡泊名利”等,而学困生在前后测中变化比较明显。以下是4位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出的前后测答案。
从这份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前测中4位学困生对居里夫人“美丽”的理解都还是模糊、抽象的,回答时均没有提到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奉献精神。但是通过40分钟的教学,四位学生对居里夫人“美丽”的理解有了较大的提高,四位学生中有三位学生均谈到了居里夫人发现镭,以及由此体现出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奉献精神。课例研究小组总结认为,相对于教师A,学困生在教师B的课堂教学中获得较大的进步,这与教师B在课堂中的有效智慧理答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智慧理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论与观点
针对如何通过提高理答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例研究小组在研究、实践、学习、总结的基础上,整理出以下几点理答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理答技巧,提高课堂理答的有效性。
(一)激励性理答策略。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给予积极回应,不吝啬自己的表扬,这会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回答。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如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竖起一个佩服的大拇指、一次温柔的摸摸头、一次亲切的拉拉手、一次肯定的点点头,这样的评价方式往往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理想效果。
(二)发展性理答策略。发展性理答主要包括探问、追问、转问、反问等方式,能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得到更有深度与宽度的回答。当学生由于知识欠缺等原因无法作答时,教师应变换角度让学生换一个路径探寻问题的答案。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也可以继续进行追问。同时,为了使问题得到更多学生的回应,教师还可以通过转问的方式,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专注于学习活动、改善思维方式。
(三)诊断性理答策略。诊断性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给学生指明方向,明辨思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许多教师不敢给予学生明确的回答,有时含糊其词,这样学生也不置可否。其实,孩子跟我们成年人一样,在回答问题后很想知道对错好坏,这时教师的理答应尽可能明确一些,这样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四)再组织理答策略。再组织是教师理答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教师在理答的最后阶段对学生的回答重新组织或概括,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回答有时过于零散、没有条理,思路不够清晰,教学收效甚微。这时,教师应及时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明晰思路,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学习、实践、反思是成就智慧、精彩理答的唯一途径。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丰富自己的人文内涵,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形成自己的教学智慧,才能使课堂成就精彩的智慧理答。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