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中分析《红楼梦》的人物

来源 :大学·课外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u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安全
  中学研究员(正高级),重庆外国语学校教科处、课程中心主任,重庆市中语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重庆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在《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智慧语文》《语文教学的智慧境界》《怎样读经典》等。
  在本专栏的前两期,我们介绍的阅读方法是“读懂《红楼梦》中的细节”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赏析了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人物形象。《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其中“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两條线索相互交织,以宝、黛、钗的爱情为主线,表现了青年男女的不幸命运,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趋势。除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也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本期我们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重点赏析薛宝钗这一艺术典型。
  一阅读策略
  大学中文系开设有一门课程,叫“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文学研究。从课程的意义来看,比较文学是从宏观或中观的层面来分析文学形象、文学作品、文学事件以及文学现象,常以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为重点。
  从赏析方法的层面来看,“比较”就是“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功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就是“比较同异,参量古今”(唐顺之《答江五坡提学书》),就是根据一定标准,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某种联系的事物间,辨别“孰得孰失,孰是孰非”(《朱子语类》卷十九)。“比较”可以是微观的分析,具体落实在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人物命运,乃至具体的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上。“比较鉴赏”就是在鉴赏文学作品时,将相关、相似的文字、形象、表现手法等进行比较分析,以辨析异同、把握特征、权衡得失、分析优劣。
  阅读《红楼梦》,尤其需要比较鉴赏。且看下面这两段前人的评语。
  宝玉之痴,痴得正;黛玉之痴,痴得偏。宝玉之痴,痴得真;黛玉之痴,痴得诈。宝玉之痴,痴得浑厚;黛玉之痴,痴得乖张。同一痴也,大有天渊之隔。宝玉为人,尚可规正。其奈与黛玉日相亲密,所以将性灵锢蔽住了,甚为可惜!书中每写黛玉处,其性情何等乖张,何等猜忌。唯此一回(注:指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写探春之因抄而动气,写宝钗之未抄而尚且回家。若黛玉亦在被抄之列,而乃默无一言甘伤颜面,而忍受,何也?——张汝执
  张汝执这段评语,先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辨析宝玉与黛玉之“痴”的差异,再就“抄家”一事来比较探春、宝钗、黛玉可能表现出的不同的行为与性格。精细而深微,甚妙!
  宝钗善柔,黛玉善刚;宝钗用屈,黛玉用直;宝钗徇情,黛玉任性;宝钗做面子,黛玉绝尘埃;宝钗收人心,黛玉信天命,不知其他。——涂瀛
  涂瀛这段评语,重点比较了宝钗与黛玉的性格差异。看似客观公允,其实隐含着褒贬抑扬。这说明,欣赏不是做科学研究,它必然带有读者的情感倾向。这个情感倾向是由读者的阅读经历、审美情趣、道德修养以及人格修养所决定的。
  二文本梳理
  下面我们来为薛宝钗建立一份“档案”。
  1. 人物名片


  微思考:
  请根据你对人物的理解,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或符号。
  2. 人物词典
  薛宝钗,《红楼梦》中人物。贾宝玉的表妹。出身皇商家庭,哥哥薛蟠是金陵一霸。她因受封建思想的长期熏陶,表面上温柔敦厚,豁达大度,实则冷酷自私,工于心计,维护封建秩序,劝诱宝玉去投身利禄之途,并善于奉承迎合,博得贾母(宝玉祖母)、王夫人(宝玉母亲)等的喜欢,因而做了宝玉的妻子。宝玉于婚后不久离家出走,使她得到了另一种悲惨的结局。(《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613页)
  微思考:
  你认为,本词条解释中的“冷酷自私”“工于心计”“劝诱”“奉承迎合”等词语用得恰当吗?为什么?结合原著,谈谈你的理由。
  3.与薛宝钗相关的故事情节
  《红楼梦》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在前八十回中,有八回的章回题目中有“薛宝钗”“宝钗”“薛蘅芜”等字样;后四十回中,有三回的章回题目中有“薛宝钗”“蘅芜”等字样。梳理如下:


  微思考:
  请你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这些章回主要写了薛宝钗的哪些故事、哪些言行。


  三赏析示例
  审美的,功利的
  ——林黛玉与薛宝钗形象比较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并列为女一号。如果仅仅凭个人的喜好来判断,有的读者喜欢林黛玉,有的读者喜欢薛宝钗。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如果我们要做一个比较公允的评价,那就需要做一点仔细的“比较”了。而且,她们二人也是相互“参照”、相互“成全”的。没有黛玉,显不出宝钗的美;没有宝钗,也显不出黛玉的美。
  我们先从形容举止的角度与和面来分析二者的美。
  林黛玉是一个美人儿。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曾描写林黛玉的外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借贾宝玉的眼睛在看林黛玉,看到了黛玉的“病”与“弱”,也看到了黛玉的“娇”与“愁”。没有写其衣着,重点写其神韵。   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中写薛蟠初见林黛玉:“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脂批云:“忙中写闲,真大手眼,大章法。”“忙到容针不能,此似唐突颦儿,却是写情字万不能禁止者。又可知颦儿之丰神若仙子也。”写薛蟠的反应,是侧面烘托林黛玉之形容“绝代姿容”“希世俊美”,是绛珠仙草下凡,真乃天上仙子也。
  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的结尾也描写了黛玉的美:“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此处不但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这样的直接描写,也有“宿鸟栖鸦”的反应这样的间接描写,来表现黛玉的哭之美,感人肺腑。
  薛宝钗也是一个美人儿。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写薛宝钗时年十三,“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写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既写出了宝钗的容貌之美,也写出了她的性格为人称道。
  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贾宝玉去探看薛宝钗,作者借他的眼睛对薛宝钗的外貌做了非常具体的描绘:“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段文字详写了宝钗的服饰、妆容、神态和性情,再次突出其美。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把宝钗比作“杨妃”;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写宝玉要看宝钗戴的红麝串,可是因为宝钗“生的肌肤丰泽”,所以好不容易才褪下来,这时宝玉注意到了宝钗的“雪白一段酥臂”;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宝玉直接拿宝钗比杨贵妃……这些都写出了宝钗雍容华贵的美。
  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中写新婚之夜的宝钗“盛妆艳服,丰肩愞体,鬟低鬓,眼息微,真是荷粉露垂,杏花烟润了”,既写出宝钗的丰腴明艳,也写出了她的羞怯与端丽。
  读了这些文字,我们自然会发现,林黛玉与薛宝钗虽然都美,但并不是同样的美,或者说,是两种类型的美,两种品格的美。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中,宝玉看了《南华经·外篇·胠箧》后,写下一段文字:“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这里将宝钗与黛玉进行了比较,宝钗“仙姿”,黛玉“灵窍”。宝钗的美是富贵、端庄、贤淑的,黛玉的美是脱俗、聪颖、灵慧的。
  除了外貌,我们还可以从神韵、性格、才情等方面来比较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人物形象。
  林黛玉爱憎分明,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宝钗品格端方,温柔敦厚,随分从时,圆融和善。林黛玉直接锋利,刚直坚硬;薛宝钗以柔化刚,软中藏硬。黛玉诗文作得好,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宝钗女红不错,也不乏理家的本事。黛玉和宝钗都有“病”,黛玉的病是心病,也是天生柔弱,需要吃人参养荣丸;宝钗的病是热病,需要服冷香丸。黛玉是“冷”,冷者,与世隔绝,与世不和;宝钗是“热”,热者,内热,欲望,功利。黛玉从来不劝宝玉读书走仕途,宝钗则总忍不住借机劝谏宝玉读书、参加科考……归结起来,黛玉是仙子,宝钗是媚娘。黛玉的美重在风神,宝钗的美重在丰韵。黛玉的美没有一点烟火气,宝钗的美融入了世俗味。黛玉的美是不可亲近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宝钗的美是可以亲近的,是隔壁邻居家的好姑娘。黛玉的美是天然的,与生俱来的,遵从本性的;宝钗的美是后天“修养”的,按照世俗的标准来修养“调教”,以求得到人(世人)的欣赏。黛玉的美是超凡脱俗的,是美学的美;宝钗的美是实用的美,世俗的美。
  当然,我们还可以拿宝钗与《红楼梦》中的其他人物做比较。比如,与王熙凤、探春、湘云、妙玉、袭人等人进行比较,来品读宝钗的人物形象。只有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比较,我们才可能更为公允、全面、辩证地来评判一个人,而不至于只执一词,不辨是非。
  点评
  用“审美的”和“功利的”来分别概括林黛玉与薛宝钗各自的美,未必是确当的,但我们在对人物形象有了大致的理解之后,尝试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概括其主要特征,这种思维方式是可用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可以说是并列的“女一号”,我们有必要从她们的姓名字号、家世背景、生活经历、形容举止、思想性格,以及人生命运等角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比较,这必须建立在熟读《红楼梦》的基础上,有相当的难度。本文先从大家比较熟悉的容貌切入,通过梳理书中的外貌描写来比较二者性格的差异;然后从整体上分析林黛玉与薛宝钗的“美”的不同,重点突出,主旨明确。如果能够结合原著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充分论说,会更有说服力。最后,作者提出将薛宝钗与王熙凤、探春、湘云、妙玉、袭人等人物进行比较的建议,这是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薛宝钗的人物形象。也许作者在比较之后所形成的结论仍然具有主观性,未必公允,但文学欣赏本来就是一种主观体验活动,必然会融入读者的情感和价值取向,也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公允”,只能是尽可能地理解作品、鉴赏人物,得出自己的审美体验和阅读收获。   四问题设计
  请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下面的问题中选择几个来完成。
  1 《红楼梦》中写到了很多关于薛宝钗的精彩细节,哪些是你印象最深刻的?用简要的文字概述相关情节,并分析其表现了薛宝钗怎样的性格特点。
  提示 首先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关于薛宝钗的细节,简要复述这段故事的内容,然后扣住人物性格进行具体分析。下面举几个例子供同学们参考。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贾母因为喜欢薛宝钗,特意拿出二十两银子,让王熙凤给薛宝钗过生日,并问宝钗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宝钗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这一细节表现了宝钗善于揣摩他人心理、做事圆滑的特点。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袭人让湘云帮忙做针线活,宝钗知道后责怪袭人不体贴湘云的辛苦和难处,这体现了宝钗的善良、细心,会为他人着想。同样是三十二回中,金钏投井后,宝钗宽慰王夫人,说“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这一细节既表现了宝钗的机智、颖悟、能言善道,也表现了她性格中冷淡的一面。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宝钗掣得的酒令牙签上画着牡丹,题着“艳冠群芳”,还有一句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无情”既指宝钗性格中冷的一面,也暗指她是封建道德的信奉者和实行者,“也动人”既是在说她的貌美,也是在说她性格中温良的一面。
  2 “宝钗扑蝶”是《红楼梦》中的一段经典情节,试分析这一情节表现了薛宝钗怎样的性格特点。
  提示 分析人物性格,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在《红楼梦》中,薛宝钗绝大多数时候的形象都是循规蹈矩、端庄得体、聪慧早熟的,“扑蝶”这一情节难得地表现了一个少女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一面。而薛宝钗在这里急中生智想出的“金蝉脱壳”的办法,也表现了她的机智敏捷、明哲保身。
  3 有人说,薛宝钗是一位受封建正统教养所陶冶出的“冷”美人。请结合原著分析,薛宝钗的“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这个“冷”的意涵应该是丰富的。可以是冷静、淡定从容,可以是冷血、冷漠无情,可以是遇事镇定、处事稳重,可以是不浮躁、不急躁,可以是爱憎之情不溢于言表,可以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无情……总之,可褒可贬,可抑可扬。论述时一定要结合原著,具体分析。
  4 俞平伯在《红楼梦辨》中有言:“但钗则写其城府深严,黛则写其口尖量小,其实都不能算全才。”(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15页)你赞成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提示 俞平伯所言“全才”之“全”,当是“完美”“十全十美”之意;“全才”也不只是“才全”,而是“全人”“完人”之意,是指外貌、性情、德行、才华等每一个方面都是没有缺陷、十分优秀的。如果用这样“全才”的标准来衡量薛宝钗和林黛玉,她们二人肯定都是不完美的。可以认真阅读原著,梳理二人相关的故事情节,找到表现她们缺点、瑕疵的细节,进行具体的引证和阐释。
  5 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评价,是红学研究历来争论的一个焦点。冯其庸在《八家评红楼梦》中,对八位清代评点家的“钗黛观”做了梳理,总结出五种观点,包括:右黛左钗、右钗左黛、左黛左钗、右黛右钗和中立派。新红学家则认为“钗黛合一”“钗黛并秀”“两峰对峙,双水分流”。你读了《红楼梦》后,如何评价林黛玉和薛宝钗呢?请结合原著简要谈谈。
  提示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审美趣味,自然也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而且,随着阅读经验、生活经验的丰富,我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可能会发展变化,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形成自己的判断,只要观点明确、取材恰当、分析具体、言之有理即可。当然,我们在做出判定和论述之前,最好先阅读相关资料,把握题目中各种观点的具体内涵和价值,然后再做出自己的思考。
  五拓展阅读
  1 俞平伯《红楼梦辨》(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俞平伯(1900—1990),原名俞铭衡,字平伯,散文家、红学家,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俞平伯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曾参加中国革命民主同盟、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与朱自清等人创办月刊《诗》。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俞平伯积极响应,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是“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
  《红楼梦辨》是“新红学”史上的第一部专著,篇幅虽不大,却涉及了红学的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很多研究具有开创价值,学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书包括顾序(顾颉刚序)、引论、上卷、中卷、下卷,以及沈治钧所作的两篇文章《俞平伯先生学术年表》《重读〈红楼梦辨〉》。上卷集中讨论了《红楼梦》后四十回的问题,包括《论续书底不可能》《辨原本回目只有八十》《高鹗续书底依据》《后四十回底批评》《高本戚本大体的比较》五篇文章。中卷主要剖析前八十回的文体,包括《作者底态度》《〈红楼梦〉底风格》《〈红楼梦〉底年表》《〈红楼梦〉底地点问题》《八十回后底〈红楼梦〉》《论秦可卿之死》。下卷则侧重佚稿与脂评研究,包括《后三十回的〈红楼梦〉》《所谓“旧时真本〈红楼梦〉”》《〈读红楼梦杂记〉选粹》《唐六如与林黛玉》《记〈红楼复梦〉》《札记十则》六篇文章。
  沈治钧在《重读〈红楼梦辨〉》一文中充分肯定了俞平伯“新红学”研究的重要贡献,认为“在‘新红学’的兴起阶段,如果说胡适所从事的主要是历史的考证,那么俞平伯所专注的就是文学的考证。胡适的考证文章是‘新红学’的开山之作,主要确认了《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初步弄清了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并确定了后四十回的作者是高鶚”,而“《红楼梦辨》赞扬曹雪芹是第一流的文学天才,说他的书是一部自传,一部悲剧,一部情场忏悔之作,一部怨而不怒的小说……最让人惊叹的是,俞平伯居然能够从文本内部的解析考辨,探索出秦可卿的真正死因”,“俞平伯堪称《红楼梦》脂本研究的开山祖师”。
  2 孙逊、孙菊园编著《红楼梦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年版)
  孙逊,1944年生,江苏丹阳人。1965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著有《红楼梦脂评初探》《明清小说论稿》《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等专著;在对域外汉文小说研究和都市文化研究方面,主要著述有《明代“玉堂春”故事在韩国的流传》《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东京故事”》等。
  《红楼梦鉴赏辞典》包括篇目表、前言、正文、附录四部分内容。篇目表分为“故事情节鉴赏”和“人物形象鉴赏”两部分。前言部分以“简论《红楼梦》对传统思想和写法的打破”为中心,从思想倾向、爱情婚姻、题材选取、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文学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正文“故事情节鉴赏”包括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等38个故事情节的复述与赏析;“人物形象鉴赏”包括“金陵十二钗”正册(含贾宝玉)、“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金陵十二钗”三副册、“金陵十二钗”四副册、贾府的老爷和少爷、贾府的太太和奶奶、贾府的男仆和女奴等8个序列、45个人物,结合原著对这些人物的性格进行了具体分析。附录包括《红楼梦》四大家族人物关系表、《红楼梦》版本简介、金陵十二钗的排列次序及其寓意、“情榜”六十人芳名录等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对《红楼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其他文献
说起莎士比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剧中的一些名言警句、他所塑造的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以及他笔下那些经典的激动人心的故事。与莎士比亚留下的故事相比,我们对他本人却所知不多。实际上,莎士比亚或许跟我们想象中的不同,他是一个挺“现实”的人。毕竟,就算是文豪与天才,也不得不面临现实生活的难题。下面,就让我们回到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看看莎士比亚是一个怎样“现实”的人吧!  鲜为人知的演员生涯  虽然今天我们所
期刊
一画一话  《溪山行旅图》是北宋范宽创作的一幅绢本墨笔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作描绘了典型的北国景色。近观此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矗立在画幅正中央的一座高大山峰,密如雨点的墨痕,集合成雄伟的山川形象,落笔苍劲,层层积累,将饱经风霜的岩石刻画得浑厚天成。细线般的瀑布在高山深壑间飞泻而下,隐没在云烟缥缈的深渊中。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的脉络,再以浓厚的墨色渲染,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
期刊
第二幕  第一场巴黎。王宫中的一室  (拉佛上。)  拉佛 (跪)陛下,请您恕我冒昧,禀告您一个消息。  国王 站起来说吧。  拉佛 好,我得到宽恕,站起来了。陛下,我希望原来是您跪着向我求恕,我叫您站起来,您也能这样不费力地站起来。  国王 我也愿意这样,我很想打破你的头,再请你原谅。  拉佛 那可不敢当。可是陛下,您愿意医好您的病吗?  国王 不。  拉佛 啊,我尊贵的狐狸,不吃葡萄了吗?但是
期刊
小伙伴们,还记得2020年年末我们发起的有奖投票吗?让大家Pick自己感兴趣的作家和想要阅读的整本书,现在结果出来啦!  经过认真地统计和紧张地抽奖……Wow,我们终于确定了30名获奖的幸运小伙伴(鼓掌)。神秘奖品“盲盒”将于近期寄出,包括《一本书备考古代文化常识》《那个地方,我只想和你一起去》《路边摊,雨伞下,电影散场》,以及“整本书阅读综合实践”系列图书,等等,超丰富!  有没有搓手期待?想不
期刊
作家档案  莎士比亚(1564—1616)  全名:威廉·莎士比亚出生地:英国斯特拉特福  职业:演员、剧作家、诗人代表作:《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李尔王》等主要成就: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  走近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将近四十部戏剧、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两首叙事诗和许多其他诗歌。他用神采飞扬的语言呈现他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他所创
期刊
小说结构是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简单地讲,结构就是谋篇布局。对于高中生来说,欣赏作品的结构,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线索,这是能将小说各部分内容穿结在一起的因素;二是力量,或是情节的力量,或是情绪的力量,或是材料的组织,这是能让线索穿结在一起的材料具有活性的因素。本期我们就继续对相关文学作品的片段做具体分析,学习赏析作品结构的方法。  文段一  ①人
期刊
怎样评价莎士比亚?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莎士比亚不仅发明了英语,他同时也创造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人性。”  作家安东尼·伯吉斯:“要想知道莎士比亚的相貌,我们只需照一下镜子。他就是我们自己,是忍受煎熬的凡人俗士,为不大不小的抱负激励,关心钱财,受欲念之害,太凡庸了。他的背像个驼峰,驮着一种神奇而又未知何故显得不相干的天才。”  大英博物馆前馆长尼尔·麦克格雷格:“莎士比亚之所以能让我们兴奋至今
期刊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的第二单元是戏剧单元,三篇课文《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都节选于經典剧作。这个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从主题上来说,探讨的是人性的“良知与悲悯”。要真正了解这几篇课文中的人物,可以结合整本书阅读来实现。《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三部作品的篇幅都不算长,同学们可以在上课之前或者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阅读整本书。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真正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人物
期刊
朋友是可以一起打着伞在雨中漫步,一起骑着车在路上飞驰的伙伴;哦嗯优势有悲伤一起哭,又换了一起笑的知己;朋友是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美好存在。漫漫人生路,每个人的人生方向岁各有不同,但都同样需要来自朋友的温暖陪伴。  朋友  贾平凹  朋友是磁石吸来的铁片儿、钉子、螺丝帽和小别针,只要愿意,从俗世上的任何尘土里都能吸来。现在,街上的小青年有江湖意气,喜欢把朋友的关系叫“铁哥们”,第一次听到这么说,
期刊
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与生命的本源。中国的先哲们认为水代表着一种智慧,一种灵气。「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古语道出了文人与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期,让我们一起来读作家笔下的大江大河,去感受谁的魅力。  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  通常一闻到陆地上刮来的风,他就醒来,穿上衣裳去叫醒那孩子。然而今夜陆地上刮来的风的气息来得很早,他在梦中知道时间尚早,就继续把梦做下去,看见群岛的白色顶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