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让学生在地理课堂图像教学中思维活跃,借助于启迪式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地理图像学习中的效果事半功倍。本文从读图启迪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入手,并通过三过程逐步深入分析启迪式教学对学生图像思维的影响与帮助:读图设疑,唤起兴趣;读图释疑,激发思维;读图解疑,学以致用。
【关键词】地理;启迪式;地理图像;教学
孔老夫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指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时,迫切想弄通但又弄不通,而奋发努力的精神状态;“悱”指迫切想谈清楚但又谈不清楚,但又有非谈清楚不可的情绪状态。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处于适度的“愤与悱”之间。根据教学任务和教育心理学的规律与原理,从学生实际认知情况入手,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围绕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即为启迪式教学,也反映了课程改革理念的明显特征:
教学观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借助教师启迪,依靠学习者自身的思维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强调学生主观能动,学生不是消极接受知识,靠自己动手动口和动脑来获得知识储备,增强创造能力。
教学手段: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加强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能力。
地理教学中,“读图”是地理教学基本要求,而“启迪式教学”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把“读图”与“启迪式教学”有机结合,对地理教学作用不言而喻,甚至可放大新课程理念效应。那何为读图启迪式教学?即在地理教学中,通过读图提出问题,利用读图引导问题深入,运用图像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而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是以文字为主,以图像配合讲述,弊病是只强调“以本为主”,结果造成教师照本宣科或流于形式,忽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的效果大打折扣,从而无法体现地理图像的优势,可能让学生失去地理学习信心与动力。如何实现地理教学中能力和知识并重,思维和价值观同行,回归地理教育本元,通过读图启迪式教学,利用地理图像设疑、释疑、解疑,变填鸭注入式为启迪式,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思考,让读图启迪式教学贯穿和升华在地理教学中。
一、读图设疑,唤起兴趣
图像教学活动是地理教学最突出特点,是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要求。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图像,中学地理的教材内容,几乎全部可以在图像上反映出来。地图比文字叙述更加准确、直观。围绕图像设计问题,成为教师备课的关键,也是把握教材与剖析教材的基本要求。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可知: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思维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由此说问题是思维的动力,也是师生互动的调节器。设计问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据课本上图像的内容,由浅入深,设计出各种类型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带动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二、读图释疑,激发思维
地理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取决教师能否善于引导学生阅读图像。图像提供哪些信息,可以获得方向、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特征等自然信息,也可了解人口、工业等人文信息,更可深入对地理条件进行合理评价与分析等。如何才能做到深入思考,需要认真研究,仔细推敲。
【案例】《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分析自然带分布规律时,如温带海洋性气候会牵涉欧洲、北美相应气候分布,可结合其它局部图综合考虑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大于北美洲的原因?分析可采用同一区域、不同要素复合图即可,如课本上的北美洲的地形图、北美洲气候图以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图复合在一起,就能显示各要素对气候分布面积与位置的影响,学生通过读图得出结论:西部高山的阻挡,再加上寒流的影响,使得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只能限制在沿海地区,其它情况迎刃而解。
通过阅读与分析图像,把问题引向深入,让学生掌握地理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读图解疑,学以致用
运用图像解决问题,是指运用图像去解决引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新课等各教学环节中的问题,也是地理学习中能力层次中的较高标准。
按照教学论要求,地理教学中,现在不是“能不能学到什么”的问题,而是要懂得“怎样和如何学习”的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如果不让学生掌握这把钥匙,要想打开地理课程的大门是不可能的。所以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应该成为培养学生“会学”的过程。要做到“会学”,就应教会学生自学地图,这事实上也是一个基本功。比如能按照课本章节要求查阅地图,找出地理事物的位置;学会利用图例“看图识字”,说出图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等等,让学生懂得怎样自学,怎样分析,怎样解决问题,这对学生能力要求非常高,也是学习能力的最终要求。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可想而知,尤其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让地理课堂更加具有活力与发展机会,借助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是地理课改的走向与趋势。“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的地理思维在启迪式教学的带领下长上理想的翅膀,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余文森,吴则平著.《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作者单位: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
【关键词】地理;启迪式;地理图像;教学
孔老夫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指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时,迫切想弄通但又弄不通,而奋发努力的精神状态;“悱”指迫切想谈清楚但又谈不清楚,但又有非谈清楚不可的情绪状态。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处于适度的“愤与悱”之间。根据教学任务和教育心理学的规律与原理,从学生实际认知情况入手,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围绕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即为启迪式教学,也反映了课程改革理念的明显特征:
教学观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借助教师启迪,依靠学习者自身的思维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强调学生主观能动,学生不是消极接受知识,靠自己动手动口和动脑来获得知识储备,增强创造能力。
教学手段: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加强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能力。
地理教学中,“读图”是地理教学基本要求,而“启迪式教学”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把“读图”与“启迪式教学”有机结合,对地理教学作用不言而喻,甚至可放大新课程理念效应。那何为读图启迪式教学?即在地理教学中,通过读图提出问题,利用读图引导问题深入,运用图像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而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是以文字为主,以图像配合讲述,弊病是只强调“以本为主”,结果造成教师照本宣科或流于形式,忽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的效果大打折扣,从而无法体现地理图像的优势,可能让学生失去地理学习信心与动力。如何实现地理教学中能力和知识并重,思维和价值观同行,回归地理教育本元,通过读图启迪式教学,利用地理图像设疑、释疑、解疑,变填鸭注入式为启迪式,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思考,让读图启迪式教学贯穿和升华在地理教学中。
一、读图设疑,唤起兴趣
图像教学活动是地理教学最突出特点,是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要求。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图像,中学地理的教材内容,几乎全部可以在图像上反映出来。地图比文字叙述更加准确、直观。围绕图像设计问题,成为教师备课的关键,也是把握教材与剖析教材的基本要求。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可知: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思维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由此说问题是思维的动力,也是师生互动的调节器。设计问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据课本上图像的内容,由浅入深,设计出各种类型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带动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二、读图释疑,激发思维
地理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取决教师能否善于引导学生阅读图像。图像提供哪些信息,可以获得方向、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特征等自然信息,也可了解人口、工业等人文信息,更可深入对地理条件进行合理评价与分析等。如何才能做到深入思考,需要认真研究,仔细推敲。
【案例】《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分析自然带分布规律时,如温带海洋性气候会牵涉欧洲、北美相应气候分布,可结合其它局部图综合考虑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大于北美洲的原因?分析可采用同一区域、不同要素复合图即可,如课本上的北美洲的地形图、北美洲气候图以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图复合在一起,就能显示各要素对气候分布面积与位置的影响,学生通过读图得出结论:西部高山的阻挡,再加上寒流的影响,使得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只能限制在沿海地区,其它情况迎刃而解。
通过阅读与分析图像,把问题引向深入,让学生掌握地理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读图解疑,学以致用
运用图像解决问题,是指运用图像去解决引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新课等各教学环节中的问题,也是地理学习中能力层次中的较高标准。
按照教学论要求,地理教学中,现在不是“能不能学到什么”的问题,而是要懂得“怎样和如何学习”的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如果不让学生掌握这把钥匙,要想打开地理课程的大门是不可能的。所以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应该成为培养学生“会学”的过程。要做到“会学”,就应教会学生自学地图,这事实上也是一个基本功。比如能按照课本章节要求查阅地图,找出地理事物的位置;学会利用图例“看图识字”,说出图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等等,让学生懂得怎样自学,怎样分析,怎样解决问题,这对学生能力要求非常高,也是学习能力的最终要求。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可想而知,尤其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让地理课堂更加具有活力与发展机会,借助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是地理课改的走向与趋势。“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的地理思维在启迪式教学的带领下长上理想的翅膀,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余文森,吴则平著.《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作者单位: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