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逻辑与社会伦理的平衡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qua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波兰尼在《大转型》一书中提出了“双向运动”的概念,为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提供了依据。“双向运动”的结果在于市场逻辑与社会伦理之间的博弈与平衡,制度是人类意义和意图的体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政府的干预是合理的、必然的。
  【关键词】:波兰尼;双向运动;市场逻辑;社会伦理
  当今社会几乎是一个金钱可以买到一切的社会,这是由于市场逻辑和市场价值主宰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逐渐丧失原始的道德思考和道德规范。事实上,波兰尼在很二十世纪早期就提出了市场经济与人类社会相悖的地方,并提出了“双向运动”的概念。本文试图解释波兰尼所提出的“双向运动”的内在逻辑,为当今社会与市场的博弈提供思考和启示。
  一、波兰尼与《大转型》的背景介绍
  卡尔·波兰尼是20世纪杰出的史学家、哲学家,他出生并生长于一个具有社会担当感和智识水平极高的家庭环境之中。波兰尼在学术上主要关注帝国政治体制、纳粹意识形态和市场等思想领域。1944年出版了《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彻底地驳斥了自由市场主义的乌托邦,对历史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大转型》一书中,波兰尼详细描述了欧洲文明从前工业世界到工业化时代的大转变,以及伴随这个过程而发生的观念、意识形态、社会和经济政策上的转换,主要批判了自我调节的市场理念具有内在的缺陷,自发调节的市场也没有真正地存在过,因此政府干预成为必然的趋势。人的劳动力和货币、土地与自由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波兰尼反驳经济自由主义的三个有利武器,同时相应地就可以讨论市场经济与人类、大自然和企业生产组织的关系问题。市场与政府两种力量和两种伦理是波兰尼关注的重点,而“双向运动”则是对着两种力量和伦理的动态性描述。研究市场逻辑和社会伦理的“双向运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社会上存在的市场矛盾和问题的理解。
  二、“双向运动”的意义阐释
  “双向运动”中的双方分别指的是市场和社会。波兰尼指出,在市场与社会之间一直存在蕴含着一个悖论,即市场经济的本性在于要求自由放任地发展,而不要限制不要约束,而同时社会要保护自己,不让市场逻辑来主导社会生活的逻辑。如果一味地实施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那么,社会的自我保护本能就会凸显出来,对市场逻辑进行反击,结果不单单是导致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极大地降低而产生“市场失灵”,而且还会导致其他灾难性的后果,比如法西斯主义思想的传播。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波兰尼在书中多次提到斯品汉姆兰的接济穷人法案,政府为了保障工人基本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补贴,但与此同时也减少了企业付给的工资和打击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结果该法案最终破产,工人继续生活在毫无保护的自由市场之中。在波兰尼看来,双向运动的双方式两种截然不同的机构和制度,两者是不能兼容的。市场要发展经济,需要牺牲人和自然来换取高额利润,然而,社会要保护劳工、保护环境,要达到这些目的就需要政府的干预,政府的干预在某种程度上又影响经济的自由运行。因此,当时世界秩序的崩溃,本质的原因在于无法调和这两个运动。这就是双向运动的不可兼容性。
  在双向运动中,波兰尼首先基于这么一个假设:社会本来就存在,并在长期的历史环境中习得了自我保护能力,而市场是后来者,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或者说经济本来只是组成社会的一个元素。在这里就是关于市场逻辑和社会伦理的关系问题了。于是波兰尼提出了他的具有创造性的嵌入理论,用以阐明经济生活原本是嵌入我们的一系列社会关系中的。纯粹的市场经济生活需要许多社会组织、制度、关系等因素作为支撑。在市场经济诞生以前,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动机是维护其社会地位、权利和资产,这样看来经济活动是发生在社会关系当中。这是一个符合自然的、正常的发展轨道。显然,波兰尼对自由市场逻辑是及其的不信任的,这建立于他的各种理论根基之中,于是他证明了这种不信任的渊源。自由和和平皆不可以进行制度化,毕竟任何市场活动的目标在于扩大生产和提高利润以及福利,而不仅仅是自由与和平等价值。于是,这直接点出了自由市场根本性的缺陷。除此之外,波兰尼还提出,十九世纪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天缺陷不是由于其工业性特征,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市场社会。于是,它就将十九世纪以来的所有的社会发展问题与自由市场的思想理念联系起来,这是由于人们的智识和认知能力受限导致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可以说,自由市场不可避免地拥有具有破坏性的潜力,这种潜力具有意想不到的威力。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时代,市场和市场逻辑已经主导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市场已经远离道德规范。
  然而,市场经济出现后情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试图将经济生活与支持它的各种社会组织和制度分离开来。因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动机已演变为追逐利益,在市场经济里面充斥的都是理性的货币的计算行为。为了利润,一切可以出售的都可以成为商品,包括人、土地、货币。当这种经济制度变得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它就从一个原本从属于社会的位置,抬高到凌驾或者统治社会制度的高度。这完全颠覆了自然的、正常的发展轨道,违背了嵌入的原理。当资本主义成为世界的征服者,把自由市场的利剑伸向世界的每个角落的同时,社会的愤怒也被慢慢地激起。于是这样,社会开始了自我保护的反抗的历程,比如说区域内的工人起义以及工人大罢工,还有市民有组织的请愿运动等。这就是“双向运动”导致的社会现象。与此同时,波兰尼还发现了自由市场的理想并非都能实现,因为如果过度地信任自由市场的思想也许就会导致许多可怕的后果。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人类对自由市场原则和主义的盲目信任,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得不到良好的解决,不能开启社会的自我保护功能,引发更加深刻的社会问题。
  三、“双向运动”的结果:政府的干预是必须的
  对于“双向运动”中市场逻辑和社会伦理的动态博弈,波兰尼提出了需要正视制度和国家干预的作用价值。只有社会制度的价值和人类的理智能力得到有效的发挥,自由才有可能。毕竟制度就是人类意图的表现。于是发生了这样的悖论:一方面,波兰尼相信社会主义具有必然性,也是有必要的,因为社会主义是工业文明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才出现的,并且推动市场隶属一个民主的社会,就这样超越了自发调节的市场逻辑。另一方面,波兰尼也感觉到,实现社会主义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于是,波兰尼把人类的前途命运问题升华至哲学思考的领域,他指出,想要让工业主义不导致人类种族的灭亡,就需要让工业注意听从人类的本性,这样的本性就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形成的逻辑。因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建构一系列的制度文明,更加需要国家对市场活动和市场逻辑进行有效的干预。
  事实上,波兰尼是十分珍视个人自由的,他说个人自由的维护是十分有必要的,哪怕需要付出牺牲生产效率和丧失管理理性等代价。在不断发展的工业社会,人类可以承受自由的代价。可以看出,波兰尼也拥有一种自由至上观的思想,但他也意识到当今的自由的概念与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中的自由的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是自由的结束,也会是自由的开始,我们可以以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在一个复杂社会力。也就是说,波兰尼提出的自由是在社会不断发展之中才显现的,而不是在市场经济中形成的自由。波兰尼所说的自由也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思考的后果。这就是需要制度和国家干预才可以达到的自由,类似于马克思的“走出异化”的自由。毫无疑问,波兰尼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充满了需要国家干预的希望。
  四、结语
  在提出政府干预成为应对自由市场经济逻辑的有效方式之后,波兰尼也提出了要提防政府的过度干预,要对个人的自由权利进行有效的保护。社会的进步伴随着自由的增加,人类社会中个体的自由权利的增加在国家干预和计划中得到实现。波兰尼鼓励人类大胆地去行动,利用各种手段找到创造自由的可能性。二十世纪后半期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个人自由权利与国家计划之间存在一定的对立,这种对立也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里新自由主义思想的诞生。市场经济和社会结构正在用不停歇地做着“双向运功”,此消彼长,对立统一。正如矛盾的一方必须依赖另一方生存、发展,市场经济也必须有赖于社会结构的调整,而政府作为一个仲裁者以及调停者,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于是得出这样的结论:国家的干预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1]卡尔·波兰尼.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 刘阳,冯钢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代洪宝,王凯元.转型与管制:市场和社会的双向运动——波兰尼“大转型”思想探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6):59-61.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日益庞大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文化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大学生的消费文化也影响着其自身的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影响其终生的思想道德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文化;思想道德  一、消费文化与大学生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
期刊
【摘要】:作为教师,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表扬与批评,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更好地进步。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批评要对事不对人、批评学生要注重因人而异、运用表扬要适量、适度、适时等原则。笔者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批评与表扬,有效激励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表扬与批评;合理应用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表扬与批评,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更好地进步。笔者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批评与表扬,有效激励学生,收到了较好的
期刊
【摘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从积极地人性观,树立了一种积极培养、积极干预和积极评价的价值取向,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等进行了研究,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使心理健康教育更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体系;构建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指用积极地视角发现和解读各种现象,用积极的内容和途径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用积极的过程诱
期刊
【摘要】:随着二十一世纪新时代的发展与变革,我国课程教育改革逐渐深入到农村基层教育单位之中,高中物理有效性的实践应用需要从教育目标以及教育过程中入手,全面切入新课改教育策略完善方案之中。本文着重强调农村新课改教学,从一线教师的角度探究物理有效课堂的构建与实践,回归课堂教育本质,将物理教学学科特点融入到教学观念更新中去,以多样化的思维分析高中物理课堂改革模式。  【关键词】:农村;物理;课堂有效性 
期刊
【摘要】:社区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解决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问题的出发点,本文立足于探索社区本土化的发展模式,推动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制度发展。  【关键词】: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  所谓社区,就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这个实体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休闲等活动的重要载体,成为构成现代社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包括了心理危机的含义、心理咨询的含义,以及简要分析了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异同点和关系。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一、 心理危机   (一)含义  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全世界教师职业的趋势。然而我国农村教师学历比较低, 教育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教学方法传统和教学手段单一,从而制约了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因此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迫在眉睫。需要通过培训、进修的方式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通过观摩名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师的能力,加强教师团队之间的交流来汲取经验,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  
期刊
【摘要】:德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彰显一定的社会功能;塑造学生个体;具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在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施中,要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  【关键词】:高校学生德育;重要作用;实施方案  一、 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德育工作能够彰显德育的社会功能  加强高校德育,不仅是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更是
期刊
【摘要】:当代军人文化进行传承的重要渠道便是家庭教育,军人家庭的教育期望心理反应的是当前军队文化传承状态。本文使用质性研究中的半结构访谈法,以五个军人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访谈内容的分析把握,发现当前军人文化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军人品质传承主体的内在矛盾性,二是军人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军人家庭;教育;军人文化;质性研究  一、研究缘起  文化必赖传承而存在,必赖传承而发展,必赖
期刊
【摘要】:在柏拉图和亚当﹒斯密的理论体系中,正义理论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罗尔斯写《正义论》来论述自己所认识的正义,在风云变幻的时代给人们点亮了灯塔。而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有一位贤者以自己独到的观点以微言道出了正义的大义——“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也许这就是正义最为浅显的逻辑了。正义不是散乱无章、无迹可寻的,正义是有自己的逻辑的。本文通过分析、论证“以直报怨”的科学性,以此来阐释正义逻辑,最终得出一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