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与解剖刀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329066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似乎达明安·赫斯特每次诞生的新作品总能引起一些争议,十分乐于在作品中讨论生与死命题的他总是会抛出一些重口味作品,《裸体孕妇》、《动物尸体》、《泡在甲醛里的鲨鱼》等知名作品在让他迅速得到关注的同时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批判,然而面对荣誉与争议,赫斯特却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人们对他的批评不断,正是他自己所期待的。
  此次在香港白立方所展出的是达明安·赫斯特的新作,包括他从2009年就开始设计的“昆虫绘画”系列橱柜及画作和最新系列“解剖刀艺术”(Scalpel Blade Paintings)和“调色板”(Colour Charts)。与以往所有的作品相比,这些新作少了几分让人跌破眼球的惊世骇俗,但表达的同样是对生与死、欲望与恐惧以及美丽与恐怖等题材的探讨。
  在“昆虫绘画”系列中,赫斯特采用了为人熟知的经典元素——蝴蝶,并用超过1000只的彩色昆虫以及蜘蛛做点缀。所有的昆虫都整齐地以横竖方式排列在橱柜内,每一品种独立成行并列,很像是刺绣或者织布类的工业产物。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效果完全是靠各种不同生物本身的色彩和不同的排列组合所营造出来的自然图像。而赫斯特之所以对昆虫情有独钟,是因为他觉得这些昆虫能像蝴蝶般展现生命的脆弱,却在死去的那一刻留住色彩斑斓的美丽。
  因为对科学和艺术间的联系一直很感兴趣,赫斯特常常会在作品中注入医学元素,比如药品、药橱和药片等等。在作品“解剖刀艺术”系列中,他继续引入科学和医学元素,把数千件不同类型的刀片拼凑成佛教的曼陀罗图案,让人联想到迷幻意象以及自由搭配的颜色与民间艺术的关系。而赫斯特以医学工具为创作材料的初衷,也是为了用艺术品所呈现出来的美来掩饰医药的徒然与不可逃避的死亡。
  很难去定义达明安·赫斯特作品的好坏,他的存在本身就像一个颇具争议的矛盾体。例如他曾经在一个作品中装饰了很多漂亮的彩蝶,但也同时装饰了剃须刀,这种矛盾对立的存在也许正是他想给观众的提醒:“危险时刻存在,美也并不会永久。”所以赫斯特不惧怕批判和争议,而有时候,艺术也正是在争议中存在并传播着。
其他文献
今年春夏秀场别有一番看头,夸张缥缈的实验性发型不再频繁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接近现实生活、接上地气儿的头饰Look,设计师把创意的土壤发挥在头饰上,让发型简单又特别。  流行发带——度假女郎  想要做出简单有型的变化,发带能帮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也是许多时装秀上常见的发型装束之一。在Dolce&Gabbana的秀场上,设计师将西西里的民俗融入奢华感的彩色丝缎中,用丝带拢起了全部的碎发,也让夸张
期刊
天生的裁缝  在古色古香的五道营胡同口,穿过一个曲折的长廊,我见到了里翌楷。一个典型的北方男孩,干净利落,却在衣着细节上一丝不苟。从小对美的认知就优于普通小孩,加之家庭浓厚的艺术氛围熏陶和在奥地利成长学习的历程为里翌楷的设计之路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iLOOK:翌楷,我对你的了解比较少。  里翌楷:我是地道的北京孩子,8岁之前的童年时光都是在北京度过的,那时候赶上出国热,家人都去了国外,姑姑一直在
期刊
中国古代的文人君子有四桩雅事——斗香、品茗、插花、挂画,其中对香的品赏,又为四雅之首。“读书以香为友,独处以香为伴,调弦抚琴,以清香一炷佐其心志导其韵,品茗论道、书画会友无不以香为聚。”香道也因此成为一种和心性、美学相关的传统文化。而焚香时所生发的袅袅青烟中生出的无数意境和禅思,也正是香道引人入胜的魅力所在。  “洛可可设计”旗下品牌“上上设计”的设计师们,尝试把这种传统的香道文化用现代设计语言重
期刊
想起中国符号,我跟大多数人一样,满脑门子的意象,就像一件张艺谋电影里女主角身上的红棉袄、莫言笔下的红高粱、街边斗殴的个个都是李小龙,简直俗到没有一点创意。所以,我这个稿子一拖再拖,对不起那些天天催我稿子的编辑同学了,但今天一条新闻终于让我对中国符号有了说点什么的欲望。  今天很欢乐,中国人终于可以用“时尚”视角看新闻联播了,不用再隔着万里的距离谈论法国前总统的媳妇,也不用再想着嫁入英国皇室的灰姑娘
期刊
说起“摩登”那还是上海被称为“东方巴黎”的经典时期,动荡的时局和国之存亡的危机还被掩盖在那场温香软玉的繁华旧梦里,有的是华丽的旗袍和皮裘、一丝不苟的发式、精致的妆容、细高跟、租界里仪态万方的交际花。作为上海人,黄梦琦对那场渐渐远去的时代记忆尤其不能忘怀,在做过一段时间的平面设计及与之相关的艺术工作以后,自然而然地,她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全手工绣花鞋上,希望借此把自己对那个时代的情结和现代时尚相结合,
期刊
设计师邱昊说:“物质是不存在的。”这个充满哲学意味的命题,催发了邱昊办一个艺术展览的想法。“我做服装是对女性的幻想,大家认为的幻想都是美的,但现实中不存在。物质也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所以物质是不存在的。”  邱昊找来常用在服装设计里的丝绸、宣纸、小羊皮和马毛等材料,并将它们进行混合,同一种物质在他的作品里实现了共生。很难说清楚邱昊究竟做的是什么:他在胎牛毛上面植入猩猩毛、羊毛、马毛……作品安静地卧在
期刊
在过去的一年里,“打磨”几乎成了艺术家李钢的生活中心。他用在云南某地找到的一棵枯死的树木分支的节点,打磨出了397个木制圆球,组成大型装置作品《念珠》。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不断生出枝杈,而每生长出一个分支就会在树枝交叉的地方留下一个“连接点”。枝干从粗到细,“连接点”也从大到小,数以百计。看着大大小小的木制圆球,可以想见这棵树当年的繁茂与葱翠,然而当生命流逝,树木倒下枯萎,这些木质圆球,也犹如舍利子般
期刊
每个人终将老去,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但变老究竟是不是一个问题,在老去之后,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本次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办了“斯万:彼得·德·鲁(Peter de Ru)摄影展”,主角是一位名叫斯万的瑞典老人。摄影家拍摄了斯万生活中存在的许多客观事物——长满苔藓的地面上铺展着植物的影子、堆积在厨房桌上锈迹斑斑的果实和一整桶废弃电池、悬挂在垃圾袋里的空瓶、胡乱挂在脏兮兮的墙上的日历……30张作品
期刊
自然界的奥秘太多,人类在为它书写了大半个世纪的思想史以后终于肯把目光收回到自己身上,开始摸索上帝在自己身上的投影。灵魂,那是死亡时才有定论的东西,但艺术家们无一例外地都在无限接近死亡的过程中洞悉真理,这更像是一种新生。  “生命的尊严”是日本艺术家此木三红大的论题,生命本身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一个古稀老人在走近死亡的途中所产生的感悟。此木三红大生于1937年,身兼画家、雕塑家、玻璃画家、壁画家
期刊
爱情的本质在于相互吸引的神奇魔力,心有灵犀一点通正是这种魔力的形象写照。当一方靠近时,另一方的心犹如电磁波被吸引过去。由古人的诗句意境引发联想:香港设计师陶莹设计出这款名叫“心有灵‘吸’”的恋人项链。与时下普遍以线条、动物为主的项链造型不同,她试图通过产品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是给佩戴者带去有趣的体验,延长设计之外的那份惊喜。  第一眼看到“心有灵‘吸’”项链时,不禁觉得既有趣又有意思。女款的项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