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命运 不同的结局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n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是两篇内容相似的文章,文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相似,但两人的命运不尽相同。通过比较阅读,可以了解主人公不同的性格造成的迥异的命运,从而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比较阅读;人物命运;创作意图;社会意义
  
  高中语文第四册选录了《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醒世恒言》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这两篇都是反映妇女从良的作品,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沦落风尘、争取幸福的女主人公形象
  
  先来看看杜十娘,当她和李甲分手已迫在眉睫时,她不愿错过时机,设计挤兑鸨儿:开出十天三百两银子赎身的条件,给她和李甲的长久厮守带来一线希望。苦苦等待,到第六日时“连日不见公子,十分着紧,就教小厮四儿街上去寻”。见到空手而归、无计可施的李甲,又使他们的前途一片渺茫。在期限逼近之际,十娘出资相助,十娘道:“妾所卧絮褥内藏有碎银一百五十两,此妾私蓄,郎君可持去。”到了第十日,看着似乎有悔意的老鸨道:“倘若妈妈失信不许,郎君持银去,儿即刻自尽。恐那时人财两空,悔之无及也。”
  这是十娘精心策划并顺利逃出火坑的一个又一个场景,我们怎能不惊叹,那时的她不过19岁。而这之前她早已心中有数,书中写到:十娘临行上路,众姐妹来相送,以相助路资的名义将百宝箱交还给她。“说罢,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这一只箱子是十娘七年风尘生涯的点滴积累,也是一个渴望离开这个身心倍受摧残魔窟的见证。细心的她寄存到姐妹那儿,没有被人怀疑,甚至这粗心的李甲也蒙在鼓里。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对平等生活的憧憬,使她欣喜若狂地踏上异乡之路……
  而相同命运的莘瑶琴,在民族灾难之时受人欺骗,沦为娼妓,先是寻死觅活,又哭又闹,后又渐渐安之若素,甘心沉沦。不过这之间,她也悄悄筹划,书中写道:“原来黄翰林的衙内,韩尚书的公子,齐太尉的舍人,这几个相知的人家,美娘都寄顿得有箱笼。”当遇到危险,再次被秦重所救时,她表明了内心的渴望,并选中巧舌如簧的刘四妈为自己做说客,用金子使她为自己竭忠尽力;并在紧要关头,干脆利索地跳离火坑。甚至连刘四妈这样见多识广的人,看到五六只箱子内的千金之数,“惊得眼中出火,口内流涎,想道:‘小小年纪,这等有肚肠。其他几个粉头,就是有几文钱在荷包里,闲时买瓜子磕,买糖儿吃,两条脚布破了,还要做妈的与她买布呢。’”用刘四妈的眼睛勾画出莘瑶琴的精细,用刘四妈的忖度说明她长期积累的辛苦……
  
  二﹑男主人公迥异的性格,产生不同的结局
  
  杜十娘选中了布政家公子李甲,这个“撒漫的手儿,帮讨的勤儿”的多情种,却给读者一种“泪光点点”的印象。在他的多次出场中,遇到问题始终是泪水涟涟,让人情不自禁想到“娇喘微微”的林黛玉。十娘的命运掌握在这样一个人身上,怎能不令人焦虑。是啊,精明的十娘也多次考验他,很多细小的事并未完全托付于他。
  让我们从文中看看这个公子哥形象。当十娘提出要从良,公子道:“我非无此心,但教坊落籍,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席,如之奈何?”懦弱的人啊,在这个男性社会为主的世界里,竟然把问题抛给一个弱女子,如果钟情于爱情的人,怎么也应该自己设法解决啊?等到第六日十娘派人找回街头的李甲时,公子含泪道:“一连奔走六日,并无铢两,一双空手,羞见芳卿,非某不用心,实是世情如此。”多么无辜的解释,又多么无能的表现,书中描写道:“公子只是流涕,不能答一语。”当柳遇春被十娘的举止感动时,为李甲凑足银子。李甲拿了三百两银子,喜从天降,笑逐言开地来见十娘。这前后不同的举止,一哭一笑中,深知这是个拿不起、靠不住的人。细心的十娘问:“吾等此去,何处安身?郎君亦曾计议否?”公子道:“老父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归,必然加以不堪,反致相累。未有万全之策。”多么粗心的人,领着十娘何处安身?读者都提心吊胆,作为当事人却不闻不问。不禁让人对十娘的眼力大打折扣。和孙富达成交易后,在十娘一再追问下,“李甲拥被而起,欲言不语者几次,扑簌簌掉下泪来,说罢,泪如雨下”。十娘道“发乎情,止乎礼”两便之策,李甲当即收泪。
  几次的描写李甲从含泪到收泪,一个懦弱的虚伪的形象哄然而出。文末写道:“十娘装束方完,天色已晓。微窥公子,欣欣似有喜色。”这样一个甩掉包袱、如释重负的暗自庆幸的人,怎能托付终身?当十娘悲痛欲绝地说出自己的心理话并怒沉百宝箱的东西时,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恸哭”。这“恸哭”一词精妙,这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
  而莘瑶琴就幸运得多了,他托身于秦重。这是一个踏实从容的小商人,他对自己的定位是“我做生意的,清清白白之人”。被美娘的娇艳惊呆时,再也忘怀不下,生出了痴想:“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若得这等美人搂抱了睡一夜,死也甘心”。这是一个卖油郎的真实的内心。“我卖油的,纵有了银子,料他也不肯接我。”他深知金钱的妙用,于是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实施:“从明日为始,逐日将本钱扣除,余下的积攒上去。一日积得一分,一年也有三两六钱之数。只消三年,这事便成了,若一日积得二分,只消年半。”不悲不叹,不怨天尤人,凭自己的劳动,满足自己的内心愿望。一个勤勉踏实的以个人努力改变自身处境的卖油郎形象就出现在眼前。凭着他的诚实和辛勤的劳动,只一年的功夫,便有了资费。郑重其事地把自己修饰一番后,来到了老鸨家,“进了门却不敢直入,缩着头,往里面张望”。连经验老到会察言观色的老鸨都没想到,于是来一次拒绝一次,但秦重有足够的耐心,“就是一万年,小可也情愿等着”。掷地有声地话语,感到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来回走了一月有余,才有机会接近美娘,而等来的是“偎香倚玉”,可正是他的真情、怜爱、体贴打动了花魁娘子的心。
  
  三﹑同样的题材,揭示的旨意
  
  在《三言》中,这样对偶的篇章还有几篇。那么作者为何要把同一题材的文章,故意设计两个结局呢?从晚明的社会现状即可看出,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最为充分和繁荣的时期,尤其在南方,专门用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手工工场已初具规模。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价值观念开始产生巨大转变,明代的小说对此经常有所反映。比如在《二拍》中《转运汉遇巧洞庭红》一篇里就有这样—个有趣的场面:波斯胡招待客人,向有定例,“只看货单有奇珍异宝值得上万者,就送在前席,余者看发货轻重,挨次坐去,不论年纪,不论尊卑”,文若虚虽是文人,开始也只得敬陪末座,后来被发现蓄有“异宝”,才被拥让到前席。这样的场景描写虽然有些夸张,但它却有寓言的典型意义。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开始受到冲击。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表明的是对妓女的尊严,对她们过上“人”的生活的愿望寄予深切的理解同情。精细的十娘最终选错了对象,尽管经历了百般考验。为考验李甲的诚意,她让李甲到处借贷,“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李甲受奚落,她为之辩解;李甲束手无策,她为之出谋定计;李甲愁容可掬,她曲意抚慰。正是杜十娘以赎金为诱饵,又堵住鸨儿反悔的退路,同时积极动员李甲筹措银两,以自己的行动感动了柳遇春,从而得以结合。与杜十娘的主动、大胆、热情、聪慧、贤贞相比,从一开始,李甲就显得消极、被动、懦弱、麻木、无能。他只有山盟海誓,缺乏实际的行动。通过李甲得孙富授计后“茅塞顿开”的心态和发现杜十娘有日宝箱之后的悔意,通过十娘对前程的设计和安排等种种细节,告诉我们百宝箱可以使李布政接纳杜十娘,金钱的力量可以压倒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布政使的门槛在身为妓女的杜十娘面前或许可以逾越的,但“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异家”的观念,终使她悲苦的命运不会改变。
  《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莘瑶琴就不一样了,合家欢乐,幸福美满了,难道在十娘身上行不通的道理,作者故意曲解吗?其实是所选择的对象不同,造成了结局的迥异。明末商贾力量膨胀,金钱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旧有的等级、尊卑等秩序不再牢不可破,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带来了平等的气息。作者正面描写了市民经商的艰辛,像卖油郎这样日积月累的攒钱才有一个十两的大锭,是作者对经商之人的艰辛生活的描写。给秦重一个幸福的结局,实际显示了作者的倾向,也透露出民主平等的思想,正是这种思想战胜了封建的等级观念。
  《三言》富有人道的妇女观,使得刚烈的杜十娘选择死来表达对罪恶的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莘瑶琴是美好爱情的化身,给予她完美的归宿,以此表达对真情的歌颂。卖油郎像朝拜神佛一样虔诚地等待着她,突显了没有等级尊卑的、平等的民主思想。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语文课堂的沉闷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状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有着密切联系。我们不解放自己的思想,不更新自己的观念,就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解决难题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调动学生,让课堂变成一个每个人都可以绽放光彩的舞台。  【关键词】学生 舞台 素质 角色 模式  老师常常抱怨语文课堂气氛不活跃,提出任何问题后,不论难易,不论深浅,学生都沉默不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
【摘 要】对于《祝福》的反封建礼教主题,已早有定论。本文从爱情婚姻角度,及其与鲁迅个人爱情生活的角度,对小说文本作了一种全新的解读。  【关键词】鲁迅 《祝福》 主题 爱情婚姻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很少,最为典型的是1925创作的爱情伤感小说《伤逝》,因此也颇为研究者重视。然而,鲁迅先生在1924年创作的《祝福》长期以来被人们冠以反封建、反礼教的主题加以探究,而其在鲁迅先生
【摘 要】日记写作是引导学生个性化作文的一个有效方法。只要坚持写日记,就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有可能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自己的独特的作文路子。  【关键词】日记 个性化写作 作用 方法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写不下去,又有不少学生总感觉写出作文来经常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很难写出自己的特色。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广泛涉猎、开阔眼界、阅读名篇佳作、学习写作技巧外,
【摘要】粤教版《语文·传记选读·古风余韵》单元中选取我国古代人物传记,传主时间跨度长、身份多样。教师若能引导学生体味传主的人格魅力,理解传主身上焕发出的厚重的人文精神之光,学生精神定能受其熏陶,并对学生写作材料的充实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粤教版;传记;古风余韵;人文精神    粤教版《语文·传记选读·古风余韵》单元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些著名人物的传记,传主的时间跨度从秦末汉初直到清朝末年,约
一、诗歌内容简介  海子的这首诗,语言清新明朗,意象单纯明净,诗情温暖美好,脍炙人口,备受人们喜爱。但对其诗歌情感的把握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因为在其独特的简洁形式中充分体现了中国诗歌虚与实高度统一的特色,堪称矛盾与暗示的天然之作。很适合从诵读、想象、炼字等方面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定  诗歌的理解与赏鉴必须借助诵读与联想,对高一刚入校的学生更要强化“读”与“
摘要 《将时酒》是李白的一首代表作品,前人的解读、评析已经很多了,笔者以戏谑的手法时作品作了个性化的解读,并论析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关键词 李白 《将进酒》 艺术风格    岁在乙酉,时序初秋,浅薄小生于陋室初读太白之《将进酒》。认识“酒中仙”有些时日了,虽未曾以酒相邀把酒共欢,但对其才情,早已有所耳闻。没想多日不见,太白竟越发狂放不羁了。  李、岑、元三人相聚饮酒之事,在《酬从其自白书(将
【摘 要】采用“质疑问难”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更要求老师常常“换位体验”,成为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真正的参与者。本文就该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质疑问难 教学模式 探究     一、教法陈述  传统的教
【摘 要】面对范围广泛的作文题目,考生作文立意与其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不如化大为小,切中一点,集中笔墨,深入剖析,从深度上打动阅卷老师。  【关键词】高考作文 化大为小 深度  作文在高考考场上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然而,坐在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场上,我时常惋惜:许多得40分左右的考生作文符合题意,语言流畅,但一篇仅仅八九百字的作文,他(她)们却往往要从三个甚至四个角度立意,涉及范围极广,却是蜻蜓点水
犤案例回顾犦  这是《史记·淮阴侯列传》(苏教版《史记选读》)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一、创意说明  《史记·淮阴侯列传》是《史记》选读中的一篇,通过对这一中华文化经典的解读,使学生增强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感悟古代文化精品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陶冶自己的性情、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同时提升学生研读文化论著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问题
【摘 要】文言短文一般都是通过叙述一个简单的故事来阐述人生哲理,但短文可以长教,可以采用板块教学法来培养学生语感,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体悟文本所蕴含的哲理。本文借助一教学案例来阐述板块教学法,通过读来培养语感;通过读来辨析和积累文言知识;通过读来深入体悟文本蕴含的哲理。  【关键词】板块教学法 培养语感 体悟文本    有幸聆听了余映潮老师执教《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使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