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布满伤痕的精神之旅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ranbu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陆犯焉识》是严歌苓迄今为止最长的一部颠覆性转型之作,作者将主人公陆焉识在自由与爱情的怪圈中摸爬滚打的处境表现的淋漓尽致,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伤痕累累的辛酸历程。主人公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将人性引入到了一个永恒的话题。笔者以人性为出发点从极致书写的主题、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情节这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主人公的人生际遇与精神追求。
  关键词:人性;精神;历史;伤痕
  Abstract:“Lu Yanshi’s guilty”is mainly about the profound academic Dr.America Lu Yanshi in the history and politics of the collision and friction can be obtained better the essence of human eternal journey.Through dozens of years in prison,his wife vowed to wait and expect,Lu Yanshi experience countless hardships,lost their young rebellious,leaving only a calm thinking of human nature.Prison release and Wanyu‘s amnesia let the hero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never give up his pursuit of human nature in their lifetime.The author through life experience and spiritual pursuit of the hero's show to us is a kind of history and human nature intertwined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and sense of mystery.
  Key words:human nature;spirit;history;scar
  引言
  海外华文女作家严歌苓近些年推出迄今为止最长的一部颠覆转型之作《陆犯焉识》。《陆犯焉识》是严歌苓迄今为止最长的一部颠覆性转型之作,作者将主人公陆焉识在自由与爱情的怪圈中摸爬滚打的处境表现的淋漓尽致,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伤痕累累的辛酸历程。主人公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将人性引入到了一个永恒的话题。笔者以人性为出发点从极致书写的主题、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特定情节的心灵写照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主人公的人生际遇与精神追求。这部小说的创作来源于严歌苓的祖父严恩春与一位被流放到青海劳改的老人的日记。
  1 极致书写下的人性篇章
  严歌苓曾在文章中谈到:“假设人发明文学是为了了解自己,那么发现寻找我的祖父,就是为了发现和了解我自己。”1严歌苓的写作缘起于对自己家族史与自我的剖析,善于对人性进行极致书写的她在字里行间中注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小说的布局很有特点,一个个故事是由不同的回忆片段组成的,反映了小说中人物不同时期不同的心理状态,这些片段也记录下来人性不断变化的过程。这部后伤痕小说在一个历史的大环境下以男女主人公波折的爱情之路为小说中一道主线,带着淡淡忧伤而又平静的语调诉说着男主人公所遭遇的精神困境与生存困境,从而来剖析人性的潜在内涵。
  被禁锢的自由与爱情已经成为了人性中两个最鲜明的标签,年轻的陆焉识不懂自己已拥有自由和爱情,反将自己锁入无形的枷锁之中。一场政治肃清运动后“犯”这个符号深深烙印在他的身上,妻子婉喻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的心灵不再流浪。身为囚犯的他在沧桑中悟出了自由与爱的真谛,懂得了美好永恒的人性。与此同时,漫长的监禁生涯也见证了陆焉识自由观变化的过程。一颗追求自由的赤子之心偏偏遭遇了漫漫无期的监禁,主人公从一开始的愤怒无奈的绝望到冷静平实的沉稳。一直缺失自由的焉识对监狱中苦闷无聊的日子比其他犯人更习惯,并在监禁生涯中慢慢悟出了自由的真谛。年轻的焉识把出国留学看作短暂的自由,而年老的焉识却把婉喻当作心灵完美的归宿。正是监禁生涯让陆焉识的自由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正如学者龚自强所说:“最大的自由来自最深的囚禁。自由的诞生始终伴随着不自由的锁链,自由与不自由相伴而生,缺一不可。如果自由与不自由是粘连在一起的,那么严歌苓所创造的陆焉识的形象就有最大的真实性,他不再是观念化的表达,而是因为引入了自身的对立面,使自身形象趋于丰满和立体。”2
  学者冯晓莉谈到:“陆焉识这个人物,虽然也存在自己性格的缺陷,如清高、固执、风流、软弱等,但他的正直、善良、執著的人品足以使他成为一个可爱的人物。尤其是他敢于解剖自己的灵魂,敢于承担由自己的错误而引起的后果的勇敢行为,更是严歌苓笔下男性人物身上罕见的。”3可见陆焉识的人格魅力使成为了本部小说的亮点,同时也体现了严歌苓对以男性视角叙事的完美演绎。
  2 典型人物编写的人性之歌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正是因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才使得这本小说中人性中的精粹得以体现。《陆犯焉识》中婉喻的纯真本我、恩娘的精打细算、焉识女儿丹珏的孤傲脆弱、邓指导员的铁汉柔情、冯子烨的市侩势利、学锋的反叛......每个人都是流动的风景线,过着属于自己的日子。他们的存在表现出了人性善的一面和恶的一面。
  在这里以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冯婉喻来诠释她从“自我”到“本我”的蜕变,不断挣脱精神枷锁重获自由。在中国伦理家庭的大观念下,婉喻是一个及其恭谨温顺的女子,上敬公婆,下育儿女,对丈夫百依百顺。这样的婉喻是没有自由的,仅凭姑母恩娘的一句话便决定了她的婚姻,她从此就要被禁锢在一个大家庭里。她听话地接受长辈安排的一切,像一只温顺的羔羊。第一次与焉识见面的婉喻就被高大英俊的焉识所倾倒,但她压抑自己对焉识炙热的爱,总是静静的在一边,或许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包含着深深爱意。传统伦理观念让她默默承受,安然等待丈夫的爱。   失忆是婉喻从“自我”到“本我”蜕变的转折点。婉喻从找不到自家家门,买菜忘拿找回的钱,不认识以前的熟人到不认识焉识,因儿子出言不逊泼妇搬地指责儿子,裸着全身摆脱衣服的束缚……虽然失忆,但她始终一如既往地惦记焉识,相信他终究会回来。
  作者让婉喻失忆的目的是在潜意识状态下让女主人公回归真正的自由,恰逢焉识获释自由归来之际。婉喻纯真的天性又让焉识再次用心灵去审视这个他曾经唯恐避之不急的女人。失忆后的婉喻已经成为了焉识心中的至宝,像呵护娇柔的花那样保护婉喻一尘不染的本我状态。两个人的爱情也摆脱世俗层面直达唯美的精神境界。作者设置婉喻失忆的情节目的在于让读者从小说中慢慢体会,细心寻求人的本我状态。婉喻的本我释放也使得本文对人性的阐述提升到了一个至高的境界。
  严歌苓芸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被人贩子拐卖到外国的妓女、沦落风尘的青楼女子、为归乡自愿被凌辱的女知青、土改时期被生活重担所压的寡妇等等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的衬托下,婉喻堪称是这些女性形象中的完美范例。作者似乎十分偏爱婉喻,在字里行间留下许多描写婉喻美的段落,通过描写婉喻来凸显本部小说中人性的美与善,婉喻的无私善良、婉喻的纯洁美好已经融入小说中的字里行间。
  作者对婉喻的偏爱,还在于给婉喻设定了一个“安静祥和的离开”。婉喻的走没有太多痛苦,正如她的本性那样平静地离开。临终前对焉识呢喃的话却也是为焉识考虑路太远了,就算焉识赶不回来见她最后一面也是没关系的。这样在爱情中执着,对另一半从没任何要求的女性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严歌苓说:“我从不将‘死’乱施于人。我认为此人物美得的不能再美,必须用‘死’才能把这美推向一个其它方式无法达到的高潮,让我自己的情感在此趋于饱和,我才舍得赋予他(她)‘死’的奇异光环。4
  3 特定情节下的心灵写照
  严歌苓在作为一名优秀的作家的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编剧家。她善于把小说中的情节像拍电影时以片段的形式突然展现,吸引读者的眼球。对人物在特定时期的心灵写照则是如同切换镜头一般的把主人公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展现得恰到好处,揭示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作者用细腻的笔锋描写了在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监禁生涯中,主人公以及被流放的人们形成了一种适应生存的犯人思维。
  作者是这样描述这样壮观的场景的:“黑潮一般的人群漫入绿色大漠,只带着嘴来,本着‘靠山吃山’的信念来吃草漠,吃海子,吃溪流,自然包括吃大荒草漠上的一切活物。后来它们发现,活物被吃光后,他们是不挑拣的,各种生物的尸首、枯骨他们都吃。”无尽的饥饿是考验他们的第一大难关,与此同时袭来的还有高原反应,高强度劳动,寒冷等种种待查原因。监禁的生涯让陆焉识成为了一个严寒、饥荒、劳累最难以杀害的人。囚禁时期犯人们的多样的生存手段,长时间形成的定势思维,监狱中的惯用语,源于人们对生命的渴求。
  首先,在食物方面上,克服饥饿是唯一的生存手段。智慧超群的陆焉识把自己终生所学花费在怎样生存下去的這件事上。在吃东西方面,陆焉识有两项重大发现,其一是他用轮胎片和一根筷子制成的“大号舌头”,可以将食物分毫 不留的送入自己嘴中。这种“大号舌头”在监狱里普及开来,对犯人们很受用。其二是他在逃亡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淀粉牧草,可以供人充饥,养活了不少犯人。当然,犯人们的充饥手段还有很多:狱友“张现行”偷割尸体上的肉充饥,“徐大亨”打田鼠的土豪从鼠洞里找来青稞,犯人集市上的以物易物等等方法。
  其次,在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下,坚韧的毅力也是活下来的必备条件。在春季来临之前,犯人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开垦荒地,这种体力劳动将“人垦荒”变成了“荒垦人”,许多人是在“荒垦人”的模式下死去的。犯人们还会定期大规模的进行捕鱼、围猎,还有去周边的工厂干高强度的活儿。从监狱中的恶劣生存条件来看,在那个年代,没有着坚强的信念是无法存活的。
  最后一点,在监狱中的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在犯人圈子里,老几老实结巴、从不害人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在和领导的相处中,老几取得了场部的邓指导员的信任,使得邓指导员几次救他于危难之间。老几微妙的人际关系使他在监狱里成功的存活了下来。
  历史与政治交融的双重困境给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群体造成了深刻的创伤性记忆,同时也见证了老一辈人为生存下来体现出的坚毅品质。从监狱中犯人们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当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历史时,能做的就是顺应历史的潮流,谋得个人的生存。长年累月的监禁,犯人们的思维也只适用于在监狱生活。通过囚犯们思考问题的模式,我们可以看到监禁给犯人们带来的创伤型记忆和扭曲的人性。
  第一:犯人们必须服从命令,最轻的处罚是罚掉一顿饭,罚饭则是相当于死亡。监狱里的一个等式是大家公用的。5个青稞馒头等于5剂葡萄糖针,5剂葡萄糖针等于一条半命。梁葫芦被罚掉几顿饭时,是老几省下自己的口粮去救他。可见食物的匮乏程度和生命的延续紧紧挂钩。
  第二:不许越界。犯人们习惯了虚拟的监狱,石灰粉在草上洒出的线条是他们的监狱以及他们的活动范围。他们待在线内看线外的生活。这种现象是可悲可笑的,一条石灰线是划分自由与不自由的界限,也划分了犯人与非犯人的身份。老几想要离开监狱去场部礼堂看小女儿的电影,也是把欧米茄拿去贿赂邓指才偷偷得到批准。
  第三:惨剧的发生仅供娱乐和消遣。老几是这样形容犯人们惯常的思维模式的:“有个人在给折磨呢,因此折磨暂时不会轮到我。有个人去替我皮开肉绽了,多么幸运,皮开肉绽的不是我。”当梁葫芦被当成人形爬犁加工得奄奄一息时,犯人们都在幸灾乐祸。这种心理的本质是当自己的伤痛转嫁到别人的身上,自己的伤痛就会得到很大的缓解。因此,惨剧的发生只是供犯人们消遣,供自己疗伤。
  第四:犯人们还会开展一项“学习”活动。此“学习”并非彼学习,“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自己揭发自己,自己揭发别人来争取自己的减刑。为了表示自己的进步,这些揭发别人的行为是近似于疯狂的。譬如:一个出逃的狱友揭发是老几告诉他出逃路线,梁葫芦在临死之前揭发老几并不结巴等等。   种种令人瞠目结舌的犯人思维带有很浓重的象征意义,让今人反观那个“苦难之重,生命之轻”的年代。作者又诙谐的语调刻画了一个个可笑而又令人悲哀的场景,让读者在哭笑不得的情绪间进行深刻的反思。作者想要说明的是人性是可变的,在历史的灾难下,微乎其微的人类为了生存,可以将人性转变为兽性。与此同时,一个不同的时代,给在那个时代生存的人们所留下的烙印之深,给幸存下来的人留下的伤痕也是永久的、不可磨灭的。
  结语
  作者书写了一场布满伤痕的精神之旅,也是一场追求爱与自由的人性之旅。学术渊博的留美博士陆焉识在历史与政治的碰撞摩擦下最终求得美好永恒的人性。通过几十年的监禁生涯,妻子矢志不渝的等待与期盼,陆焉识洗尽铅华,磨去了自己年轻时的桀骜不驯,留下的仅是一份对人性冷静的思考。监狱的获释归来,妻子的失忆逝去让主人公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在有生之年不曾放弃自己追寻人性的脚步。
  《陆犯焉识》是一部带着人们寻找自己真正人性的小说,永恒的自由与爱情主题完美地演绎了人对美好自由和爱情的执着追求;小说中人物的众生百态以及男女主人公忠于本性,不受污染的纯洁本心给读者带来了心灵洗礼;特定时期人物心灵的变化则是通过时间的打磨最终沉淀出了人性的真谛。这部小说不仅仅是向曾经遭受苦难的知识分子群体的致敬,更重要的是引导现代人不断审视和探索自己内心中潜藏的人性从而使自己過得幸福美满。
  参考文献
  [1]严歌苓:《寻找祖父》,载《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2年第1期,第217页。
  [2] 龚自强:《“后伤痕”书写的复杂性——论历史与人性深度交织的<陆犯焉识>》,载《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2期,第185页。
  [3]冯晓莉:《<陆犯焉识>主题探析》,载《小说作家作品研究》2013年第4期,第181页。
  [4]严歌苓著:《一个女兵的悄悄话》,沈阳春风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370页。
  [5]洪治纲:《中国当代文学视域中的新移民文学》,载《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
  [6]王海明:《人性是什么》,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7]庄伟杰:《跨疆越域的边缘叙事——以新移民女性作家严歌苓、张翎为例》,载《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年第3期。
  [8]黄彦博:《严歌苓早期生平研究》,载《华文文学》2013年第4期。
  [9]周春宇,李侠云:《流散语境中的回望——美国华文女作家严歌苓的“中国记忆”小说研究(一)》,载《宁夏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10]王海燕,邓安庆:《严歌苓<陆犯焉识>评介》,载《文学教育》2012年第5期。
  [11]龚自强,丛治辰,马征,陈晓明:《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磨难史——严歌苓<陆犯焉识>讨论》,载《小说评论》2012年第4期。
  [12]龚自强:《“后伤痕”书写的复杂性——论历史与人性深度交织的<陆犯焉识>》,载《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2期。
  [13]高红梅:《自由的追寻——<陆犯焉识>的自由乌托邦与边缘写作》,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9期。
  [14]李良:《不可能处还有多少可能?——以严歌苓<陆犯焉识>为中心》,载《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2年第4期。
  [15]冯晓莉:《<陆犯焉识>主题探析》,载《小说作家作品研究》2013年第4期。
  [16]王春林:《知识分子苦难命运与精神困境的审视与表现——论严歌苓长篇小说<陆犯焉识>》,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17]贺晓武:《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虚构艺术》,载《当代文坛》2013年第1期。
  [18]严歌苓著:《陆犯焉识》,作家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
  [19]严歌苓,江少川:《跨越中美时空的移民文学——严歌苓访谈录》,载《教研天地》2011年第9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英语教学存在很多的弊端,那如何解决这些弊端,如何让学生不再厌恶学习英语。最关键的就是要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项目化英语教学就是当今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不同于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就项目化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应用、特征及优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引言  经济全球化依然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高专学生想要获得长久的职业发展
期刊
摘 要:增强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主动,本文从创设问题情景、形象课堂、补充历史知识、启发思维、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等五个方面,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历史课堂;激发;学习;积极性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历史教育对下一代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
期刊
摘 要:“每逢佳节胖三斤”是近年来广为流传的一句口头语,意在说明逢年过节大鱼大肉又缺乏运动给人们带来的体重明显上升现象。此现象可谓人人皆知,本文从体育学视角简要分析“节后综合症”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体育;节后综合征;影响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学生们寒假的假期,由于周期较长很多外出奔波务工的人们都会赶回家和家人们共享团圆时刻,每年如此乐此不疲。我们中国过春节时大部分地区比较
期刊
摘 要: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脑卒中在引起躯体功能障碍的同时还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者导致痴呆,因此探讨认知功能的康复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初步对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康复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早期认知;功能训练;脑卒中;康复  引言  脑卒中患者具有持续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而导致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适应困难,使其发生生活和社会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民间舞蹈的相关内容,通过对当前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民间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的有效作用,以使我国民间文化能在民族民间舞蹈中得到传承,提高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文化性,在引入新事物,创新编舞的同时,也要保留民间文化,不可只关注于民族民间舞蹈的技术性,更应当将民俗文化引入其中,从而彰显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魅力。  关键词:民间文化;民族民间舞;创作;有效作
期刊
摘 要:旅游专业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影响他们学习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在旅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思想、性格、兴趣及信心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旅游专业理论水平和旅游实践能力。  关键词:思想;性格;兴趣;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学习时间的无限延长,作业量的加大,而在于学生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世界上有些著名的发明创造,并不是智商高的人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是一个人各项素养中最具代表性的最核心的品质,而创新思维是一种提出和解决问题的非逻辑思维方式,基于核心素养的需求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的能动性,对学生的全面成长非常重要。本文从数学核心素养与创新思维的概念着手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一些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基于分析关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方法。首先分析出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吸引读图兴趣;小组合作探讨,积累读图技巧;组织动手实践,树立读图意识三种有效培养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地理识图和读图水平。最后分析出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降低学习地理知识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为学生后续地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地理教学;读图能力;培养方法  
期刊
摘 要:马克思本人以及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所论述的消费行为异化的现象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产物,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有所体现。改革开放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极大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但是我们在享受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过程中,却难以摆脱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的困境。并且,伴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消费主义等西方资产阶级道德开始向我国渗透,不断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近些年
期刊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个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所谓人文性就是指语文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包容万物。由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特点,使得语文学科可以和其他学科交织在一起,融会贯通。那什么是音乐呢?广义的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狭义的音乐就是我们日常听的歌曲及学生上的音乐课程等。而音乐元素就是构成音乐的必要因素。合理地将语文与音乐元素联合在一起,把音乐元素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