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书店:永远的地下社会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最叫我沉迷的一家书店。唐山书店催生于1980年代,一个反抗的年代。台湾社会一片躁动,激进的青年高呼改革的口号,旧世界被迫退场,而新的规则正待建立。以人文社科类书籍为大宗的唐山,打开了一扇知识的窗,引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眺望美丽新世界。
  唐山位于台大对面巷内,隐身于一转角处的地下室,外头并无店招,仅在楼梯入口处,简陋地黏贴上“唐山书店”四个大字,时移事往,墙面斑驳,黑漆的字样也流于污损破落。循着阶梯而下,夹道的墙上贴满了层层叠叠、错错落落的海报,放送着无数艺文资讯与社运情报。讯息经年累月,仿佛老藤,纠结缠绕,苍劲而充满了力道。
  店内空间逼仄,放眼望去,居中的平台及环墙的书柜上整齐陈列着各式书籍,仅余狭窄通道可供通行。因位于地下室之故,光照无法透入,难免有丝阴翳,却也因此完整地阻绝了外在的喧嚣,从而蕴生沉静的阅读时光。相形于幽蔽的空间,环伺的书籍显得巨大饱满,游走其间,仿佛能感应到知识所驱策着的,丰沛动能。
  横亘于唐山入口处的,往往是严谨艰深的社会理论丛书,它们常年驻守于此,稳重大器,守着唐山这座知识的城邦。杨佳娴在一篇名为《我的温州街》的散文中,谈及学长领她初次造访唐山时,曾慎重其事地介绍:“这是所有关心文化的年轻人都会来的地方。”这是她第一家造访的温州街书店,“唐山初体验对当时的我,意味着告别过去疯狂请公假校刊社内风花雪月的那种‘文学少女’,而自以为摸着了真正‘文艺青年’的轮廓。”而昔日就读台大政治系的文化评论人张铁志,亦是此地常客,“我真的大概所有知识的喂养,乃至于现在作为一个写作者,都跟唐山密不可分。”当时许多像张铁志一般的青年,一个个走入唐山,解思想的渴。
  相较于当今多数讲究气氛、设计雅致的书店,唐山反倒是个异数了。书店负责人陈隆昊常举一个例子:某回,一名年轻学子带友人到唐山,只见他朋友乍见书店样态,竟皱起了眉头,纳闷道:“这是仓库吧?”叫一旁的陈隆昊不由得感到羞赧。位于地下室的唐山,隐隐呼应其“地下”的风骨,因陋就简,十数年如一日,不随流俗,保有一贯边缘的左派姿态。
  
  幼年左倾,孺慕文化中国
  陈隆昊毕业于台大考古系(现为人类学系),后进入政大边政所(现为民族所)深造。就学期间,陈隆昊曾于拥有丰富台湾史料搜藏的南天书局工读,追随南天书局创办人魏德文的步履,逐一摸熟出版及书店营运的流程与窍门。1979年,陈隆昊在入伍从军之际,申请成立“唐山出版社”,决定往后以此为生。他笑着从实招来,表示当初选择走上出版一途,实因受到南天书局的鼓舞,笃信出版一行大有商机。陈隆昊于1981年退伍,翌年正式投入出版,为了不与他的老板抢生意,一度另辟途径,出版医学专书,事后发现实非所长,便转投入社会科学,回归他的本行。
  1984年,陈隆昊承接桂冠出版社位于新生南路上的地下仓库,开起了书店。“当时几乎全台湾的热血青年,都跑到我们那边去买书!”陈隆昊说,光是韦伯(Max Weber)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就可售出上千本,业绩相当可观。后因房租调涨,历经三度迁徙,终定居于现址。转眼走过近三十寒暑,如今唐山书店已然成为台北可观可敬的文化地标。
  “我对中国大陆社会非常有兴趣,我很小的时候就很左倾。”陈隆昊回忆道,1917年俄国革命,左翼思潮如浪涌来,他父亲与周遭亲戚赴日本留学的不在少数,受到左翼思想洗礼,常聚首谈论此类思潮理论。幼时的他,人小鬼大,每当大人谈论时,便坐在一旁,表面上兀自喝着饮料,实则小小脑袋瓜儿早已灵动运行,积极探听大人们所言为何物,“我竟然也听懂一点点,所以我的脑袋开始左转。”他笑言。
  小学时,他“伙同”父亲,拎了台短波收音机,听起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慢慢了解关乎共产党的二三事。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爆发,时值小学四、五年级的他,十足关切,放学后便守着广播,聆听最新战况,一早到校,便吆喝同学聚集,径自在黑板上图解最新战争动态。
  陈隆昊对于“文化中国”甚为倾慕,其中,又以福建、广东之在地文化为最,因台湾移民多从此二地来,具有血脉交融、文化承传的意味;再者,南方的富庶与活力也叫他大为赞誉。书店之所以命名为“唐山”,实则源自他对原乡的向往、系挂与牵念。他说,北方人听到“唐山”,多会联想到河北省的经济中心唐山市,而他的店名“唐山”,乃是“唐山过台湾”的唐山,主要指称闽、粤二地,亦即多数台湾人“文化的故乡”。
  
  翻印起家,引渡西方思潮
  陈隆昊天生对政治怀有热诚,然与母亲感情甚笃的他,经母亲劝说,毅然舍弃政治,深耕文化事业,藉由出版与开设书店,偷渡其政治思想。
  唐山贩卖书籍以社会科学、文史哲类丛书为大宗,凭借此“小蓝海”,尚能在高度竞争的书市中占有一席之地。陈隆昊本是新竹关西客家人,关西有一泰雅族部落──马武督,他家属地主家庭,父亲偶尔会入部落打猎,他描述起幼年曾遭遇的文化冲击,“其实我是处于少数和多数之间摆荡的成长背景,去泰雅族时,我们是多数,可有时父母亲带我上台北办事,别人讲什么却听不懂,因为我上小学前还不会讲中文。”日后攻读人类学,亦反映了他对异文化所抱持的高度兴致,不管是主流或边缘族群。
  “我是一个比较反骨的人。”陈隆昊说。以文学阅读为例,小说、散文、诗、剧本皆属文学范畴,小说和散文为大宗,诗和剧本则属小众,偏偏唐山出版社专出版诗集和剧本,一方面是独尊少数,另一方面也是树立自己的小蓝海,不与主流态势强碰。柜台前侧,乃诗集集散地,自费出版的诗集或手工书经常可见。
  陈隆昊投入出版时,正值台湾美丽岛事件过后,彼时社会氛围陡然一变,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运动风起云涌,以阿多诺(Theodor W.Adorno)、霍克海默(Max Harheimer)为首的法兰克福学派,顿时成为显学。起初,唐山以卖“翻版书”起家,因翻印西方人文社会经典,名声不胫而走。陈隆昊说,曾经有教授特别嘱咐助教将哈伯玛斯(Jürgen Habermas)批判理论的原文书拿给他,声称翻印五百本必定可售罄,他原先半信半疑,孰料,一翻印后,“洛阳纸贵,卖一卖就卖完了”。
  除此之外,人类学家克利弗德·纪尔兹(Clifford Geertz,大陆译为“克利福德·格尔茨”)的代表作《文化的诠释》(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著名社会学家纪登斯(Anthony Giddens)《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Capitalism and Modern Social Theory)等翻印书也大获好评。据陈隆昊分析,“那个年代,第一,没有翻译本;第二,当时的学生觉得念英文是天职,因为没有中文译本,要接受西方的思潮就一定要看英文。”然而好景不常,迈入1990年代,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台湾翻译西书必须取得原书授权,风光的“海盗年代”也随之划下句点。
  当时台湾犹处于戒严时期,《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等宣扬共产主义的书皆属禁书,鲁迅等大陆作家的作品亦难逃被查禁的命运,“愈禁的书你就愈想看”,陈隆昊一语道破人性。引介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唐山书店,自然成为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关切的对象,每逢月底,碍于“业绩”压力,警总就会派员出巡,赴唐山搜查所谓的“黑书”,前后被搜走的书籍不知凡几。
  
  坚守独立色彩,不变中藏着变动
  “我有心理研究、本土研究、少数民族研究、女性主义、性别研究,这些如今都成为显学,我在二十年前已经设立专区,将这些特别独立放置,算是先知了。”言谈间,陈隆昊颇有几分得意的神色,不到片刻,随即又敛起笑颜,正色说道:“我再怎么摆放,就是一、两个柜子,可是女书店是整间书店在卖女性主义的书,店长到员工,从头到脚都是女性主义的基因,等到有女书店以后,人家就不会来我这里买女性研究的书。至于台湾研究专书,有南天书局、台湾e店,我也做不过人家。”尽管如此,陈隆昊始终保留着这些专柜,“一个书店还是要有它的基本精神,不能太随波逐流。”
  回首过去三十年的执业生涯,陈隆昊说,前十五年的业绩是年年往上爬,第十五年攀上顶峰后,因翻版书被下了禁令,诚品、金石堂等连锁书店窜起,导致业绩逐年下滑。近十年,全面进入数字时代,各种资讯网上随手可得,此外,网络书店成为强势通路,独立书店的营运更显不易。“我一直做的东西,也许在某种角度来讲,是没有赚到钱,但是我不后悔,我选择做对的事情。”
  陈隆昊明言,幸而他的书店位于地下,租金较一楼店面便宜得多,兼之近年租金未曾调涨,否则台北租金年年攀升,此一阵地恐怕有失守之险。唐山虽不像其它书店那般光洁优雅,对陈隆昊来说,却别有韵致,“我觉得理想的书店应该像是唐山这个样子,在书堆中去找到自己喜欢的书。”
  谈起已然成为唐山标志的海报墙,陈隆昊表示,“海报全部都由活动方自己贴,我不让店员贴,要是店员贴,会贴得整整齐齐的,就没有味道了。”张贴的基本原则是,不要覆盖在尚未结束的活动海报以及唐山自家的告示上。“让他们的艺术表演让更多人知道,也许比我多卖两本书还有意义。”他认真地说。
  近年独立书店多采复合式经营,兼营咖啡店,给书一个居所,也提供客人一个逗留的理由。位于地下室的唐山书店先天体质不良,空间狭隘,难以扩充。“输人不输阵”的陈隆昊,脸上泛起一个慧黠的笑容,兴奋地公开他的最新盘算:他在附近觅得一处,作为唐山的腹地,兜售库存书、回头书,并将开放作为举办新书发表会及讲座的空间。
  倏忽三十载,唐山乍看不变,却又隐约浮动着,寻求新的契机。就像陈隆昊描述书店入口那独树一格的风景,虽说气味不变,但张贴的讯息不时更换,在不变中其实仍藏着变动。
其他文献
如果抽离了对作者生长背景的认识,读这本《听不到星条旗的房间》一定会少了许多感触。正因为作者的经历与小说文本之间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于是评论者往往将此书定位为自传体小说或私小说。《听不到星条旗的房间》收录了三篇中篇小说,分别是《国民之歌》(1998)、《听不到星条旗的房间》(1992)、《千千碎片》(2005)。这三篇小说可以看作是各自独立的篇章,也可以彼此呼应参照,从中看出小说作者的核心思想。  
期刊
洪建全基金会2011年10月份在台北敏隆讲堂要举办的一场讲座题目,吸引了我:“从工业革命到农业革命:21世纪的大趋势”。  过去,我们都认为从农业到工业再到信息革命,是一系列历史的正向发展过程,但现在环境、农业、能源、甚至经济专家们,在呼吁我们善待地球之余,也该好好想想生养我们的食物政策,该往哪里走。  显然,小时候读过的科幻漫画,那种人只需要快乐地吃几颗药丸就能过活的“美好未来”并不存在,甚至,
期刊
Interview 对话 书香两岸X梁文道    书香:作为理想国沙龙的策划人以及论坛的主持人,这次活动带给您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梁:我觉得有点震撼。这个震撼的意思是说,一开始我只是在题目和参与的嘉宾人选上做了一些建议,并没有参与具体的执行,在活动的时候来到现场,发现这么多人,我感觉到一种很急切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所有人都很迫切地想知道些什么,很强烈。  除了我自己,这次活动的嘉宾都有一个共同的
期刊
行前,我在想,我将看到的是香港,或者不是香港;我将听到的是韩丽珠,或者不是韩丽珠。我的意思是,我是先读到她的文字而产生一种想象,而相较于所见,话语应该更接近文字。她会怎样解释自己的文字,以及我所认定的她笔下呈现的那个“香港”?    我只是选择了与别人不同的爆发点    “青春期时,我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很老的人困在一个很小的身体里。我有种感觉,全人类对十几岁的人的想法和无形中加诸他身上的期望,或不让
期刊
别睡,这里有蛇! 一个语言学家在亚马逊丛林  Don't Sleep, There are Snakes: Life and Language in the Amazonian Jungle  作者:丹尼尔·艾弗列特  摄影:马汀·薛勒  译者:黄佩玲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8月     眼看美元圈套套牢中国,眼看苹果兴讼靠专利官司牵制对手,凡此种种,你我都不愿被外界牵着鼻子
期刊
编辑平台  1995年12月27日,博客来成立,是两岸三地最早成立的网络书店。1996年7月,博客来正式上线营运。2010年,博客来图书年销售首度突破1000万册,年度销售册数成长26%,年度收益达40亿新台币。相当于每天卖出3.1万本图书。这个只有230名员工的企业,不到20年的时间,从当初的不被看好,已然成长为台湾出版通路的老大。    博客来图书经营现状、简体字书在台湾的销售情况、在言必谈电
期刊
罗毓嘉很年轻。他是《中国时报》老牌子专栏“三少四壮集”目前为止最年轻的作者。顾名思义,这是一个以三四十岁作家为主要阵容的专栏,而罗毓嘉还处于“无条件舍去还是二十”的年纪。  罗毓嘉很爱笑。即使接收到的是一些并不太俏皮的话,他也毫不吝啬、无预警地爆出一阵大笑,洪亮,甚且灿烂。  他的年轻,他的爱笑,让人对他文字中的厚重和深情感到困惑,并且担忧。包括“诅咒他当一辈子诗人”的好友,也在为他诗集所写的序中
期刊
到去年10月份,小鹏旅行了整整十年。他想用出一本书的方式给自己过去的十年做一个总结,就找了我。我觉得这是一个卖点,因为几乎没有人能够坚持在路上十年,小鹏是把旅行当成了自己的工作,一走就是十年,这是一段具有传奇性的经历。  决定出版之后,我和小鹏有了一段不短的磨合过程。他交过来的书稿很散、很碎,以时间为线索,每一年去了哪儿、做了什么,内容也有点浅。我删了不少东西也让他补充了不少故事和体会。因为跟他聊
期刊
我黑亮的乱发纠缠复纠缠,乱如思念你的千万心绪  讲什么道德,想什么未来,问什么声名?相视又相恋,此刻唯有你和我  为了惩罚男人们的重罪,神给了我这光滑的肌肤、黝黑的长发  在她二十四岁那年,一位唤作“凤晶子”(与谢野晶子,1878~1942)的年轻女孩终于下定决心离家出走,不顾父母亲的反对,只身私奔前往东京和已是有妇之夫的《明星》文艺杂志主编与谢野铁干(1873~1935)相会而同居。就这样,为爱
期刊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易经》以九为阳数,九月九系两阳相重,故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的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在诗中就有咏重阳之句。唐朝把重阳节正式定为节日。现今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敬老日,开展一系列敬老活动。敬老、尊老、爱老和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几乎全国各地重阳节都有登高、放风筝、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习俗。但《漳州杂诗》写到漳州的重阳节俗:“菊酒茱萸典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