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步任务单的设计与实施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我们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在课前、课中、课后,设计科学合理的“任务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参与、思考、碰撞、提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本文结合《麻雀》一课的教学来谈谈如何进行分步任务单的设计和实施。
  一、预测任务——了解学情,把握起点
  预测任务单跟预学单的功能一样,通过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摸清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情况,将课前先学与课中学习整合起来,以便更好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麻雀》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的配套选学课文,教参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需根据学段要求、单元整组教材的编排、文本特点,再结合学生的学情来确定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在学习课文前,我们设计了这样两项学习任务:
  任务单1
  1.读了《麻雀》一文,你有哪些字不认识?有哪些词不理解?请把它们抄在下面。
  2.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
  经过对第一项任务的统计之后,我们发现学生不认识的字词集中在“摇撼”和“扎煞”这两个词上。于是课一开始,我在反馈任务单时就教学了这两个词,扫清了学生阅读理解时最大的两只“拦路虎”。
  第二项任务是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结果大概有6类:① 3人填了“这是一个关于老麻雀和小麻雀的故事”;② 2人填了“这是一个关于猎狗和老麻雀的故事”;③ 13人填了“这是一个关于老麻雀救小麻雀的故事”;④ 15人填了“这是一个关于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故事”;⑤ 6人填了“这是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⑥ 还有3人填的内容则完全脱离了文本中心。
  分析学生的填写情况,我发现①②两类情况学生关注的是故事中的角色,③④两类情况学生关注的是故事情节,第⑤类情况学生则通过故事感悟出了文章的主題。由此可见,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并不是难点。基于这样的学情和文本解读,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了解故事内容,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母爱。(2)学习用准确的动词、修饰语把一系列行为写具体。
  针对学习目标,我对“课文初读”作了如下设计:
  反馈任务单: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
  评价: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感受,有不同的表达,在接下去的学习中,你们一定会找到更准确的答案。
  师:一个故事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用语言把故事像一幕幕镜头似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使我们身临其境。那你通过作者的目光看到了哪几幕情景呢?自由读课文。(猎狗要吃小麻雀,老麻雀去救小麻雀。)
  (板书: 吃 救
  猎狗 →小麻雀 ←老麻雀)
  师:抓住主要角色,再说说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样就把故事的大意概括出来了。
  在对任务单的填写反馈时,不否定前5类学生的答案,让他们知道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以答案不同。反过来,我又不肯定他们的答案,而是设置了悬念,激发他们继续探究文本的兴趣,在接下去的学习中自己去寻求最恰当的答案。同时,这个环节又帮助学生明确了故事的主要角色,归纳了故事的主要情节,为核心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像这样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等储备情况,把教学重点落在学生未知的内容上,不把学生的“已知”当“未知”,重视学生的“未知”,这便是有效课堂教学的起点。
  二、核心任务——层层递进,夯实核心目标的达成
  这儿的“核心任务”是针对本堂课的核心环节所设计的。在完成“任务”之前,我们要高度聚焦核心环节,通过层层深入的学习,为“核心任务”的展开作好渗透和铺垫。利用形象直观的思维导图为学生完成“核心任务”搭建支架。
  1.高度聚焦
  教学《麻雀》一课,在初读课文,理清几个情节之后,我引导学生直奔“核心”:一个故事中最打动人的部分就是高潮,你觉得哪个情节是这个故事的高潮呢?学生在初读之后马上发现,是“老麻雀救小麻雀”这个情节。接着聚焦这一幕情景,让学生快速找出写老麻雀救小麻雀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作者是如何把老麻雀救小麻雀的过程写具体的。
  这样高度聚焦核心段落,干脆利落地去除旁枝末节,使得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集中,课堂内容更精练,效果更显著。
  2.层次分明
  聚焦“老麻雀如何救小麻雀”这幕情景之后,先聚焦学习第一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我们把学习任务分为以下几层:
  第一层次:圈出描写老麻雀的动词,体会老麻雀的紧张、恐惧、害怕。(小组讨论交流)
  第二层次:找出把这些动词描述得更具体的修饰语(形容词),体会老麻雀的坚定、勇敢、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小组讨论交流)
  第三层次:用同样的方法自主学习第二个句子,总结升华出“母爱”的主题。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第四层次:写法迁移。(抓动词,运用合适的修饰语把一系列行为写具体。)
  师:接下去,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位母亲——还记得老舍笔下的母鸡吗?
  (师出示片段1: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
  师:但它做了母亲后却是这样的——
  (师出示片段2: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师:面对别的大鸡来抢食,这位母亲会如何“出击”,来守卫孩子们的食物呢?我们先想一想,可以用上哪几个动作?这几个动作又可以用上哪些修饰语?然后填一填,填好后小组交流、汇报。   以上学习任务,各个环节层层铺垫,层层深入,使学习过程呈现出“感知——深化——运用”的递进态势,表达形式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逐层提升,活动设计充满张力,有效达成了“感受母爱,并学习用准确的动词、修饰语把一系列行为写具体”这个核心目标。
  3.形象直观
  近几年,思维导图、思维树、概念图等一系列思维可视化的工具进入教学的视野范围。这些图示的优点是形象直观、方便记录、条理清晰。它们能深入解构句段,将隐性的句段概念以显性化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读懂句段内容,提高思维能力。
  围绕老麻雀“救”这一行为,把“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个句子解构成“动词”和“修饰语”,板书时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直观地呈现,使这个句子的构成特点显性化地呈现出来,层次分明,清晰易懂。
  这样也为“写法迁移”这个环节搭建好了支架,为任务单2的填写作好了渗透和铺垫。通过思维导图这类图文并茂的方式,与抽象的文字进行思维链接,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建立起清晰的写作思路,为有效达成“感受母爱,并学习用准确的动词、修饰语把一系列行为写具体”这个核心目标推波助澜。
  任务单2
  “出击”可以分解成哪几个动作?这几个动作又可以加上哪些修饰语?请填一填。
  三、拓展任务——迁移深化,延伸阅读
  当学生能够把“出击”一词分解成几个动作,并找到合适的修饰语之后,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把它们串联成句已经不是问题了。这堂课到这儿戛然而止,核心目标也就达成了。但为了将写法“迁移到位”,我们还设计了这样一项任务(见任务单3):根据任务单2,用上所填动词和修饰语,把母鸡如何出擊这个行为写具体。
  任务单3
  *根据任务单2,用上所填动词和修饰语,把母鸡是如何“出击”的写具体。
  一只大公鸡受到了美食的诱惑,渐渐靠近。母鸡
  * 课外阅读关于动物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推荐《老牛索水》)
  生练笔举例:
  1.母鸡一个箭步冲过来,展开翅膀扑向大公鸡,用力地啄大公鸡,拼命把大公鸡赶走。
  2.母鸡疯狂地大叫起来,见大公鸡还在靠近,又拼命去啄大公鸡。大公鸡跑了,母鸡还紧紧地追赶着。
  3.母鸡扎煞起全身的羽毛
  保护食物,等大公鸡靠近了,就奋力扑上去,狠狠地啄大公鸡。
  从上述练笔情况看,学生都能用上合适的动词和修饰语将一个行为写具体。可见通过这个拓展任务,学生真正把核心目标进行了深化,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当然,一部分学生的练笔还是存在动作逻辑上的混乱、动词前后顺序颠倒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反馈任务单2时进行有效指导,并让学生修改,最终把一系列行为有序地分步写具体。
  至于推荐课外阅读的任务,正是基于群文阅读的理念。“以一篇带多篇”,阅读多篇同主题的文章,不仅为学生的阅读增量,更为同类阅读开启了阅读之门。
  单篇阅读教学中有了精心设计的分步任务单,就相当于给了学生学习的拐杖和钥匙,在这些任务驱动之下,学生不会游走于课堂之外,而是主动投入,主动参与。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童话,是小学阶段要教学的重要文学体裁,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童话究竟该如何教,很多教师都比较模糊,往往把童话当成一般的叙事类作品来教,没有紧扣童话的特点。特级教师周益民老师在教学童话作品时,特别注重“体验、想象和表达”。比照周老师童话教学实践的经验,笔者在听了我校陈彭凤老师执教的《巨人的花园》一课后也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关注阅读体验  童话阅读的体验有很多种,比如,扮演角色的体验、经历奇异幻境的
以研促教,是促进课堂教学提质,促进教师由“经验型”转为“研究型”的必经之路。为提升我校全体语文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水平,扎实课堂教学,让师生在课堂上有效成长,最终走向高效课堂,近两年来,我校语文科组以“领衔教研”为依托,坚持开展“领衔教研”活动,教研效果良好。  何谓“领衔教研”?这是我校语文科组校本研修、教研活动的一个专有名词。即六个年级备课组,在科组的统筹安排下,一个学年内要承担一次领衔教研的活
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思维”对我们获取新的知识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对“思考”这样阐述:“对任何一个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均以积极的、执着的和用心的态度考虑它所依据的根据是否成立,若能成立,再考虑它所导致的进一步的结论,这就构成思考。思考一旦开始,它就是一种自觉的和自愿的思维活动,是在可靠理由的基础上树立起信念。”不言而喻,思维是极其重要的。它的目的在于获取信念,继而收获更多
互动式作文评改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双方相互影响,从而建立起的生生、师生双向的信息输入、双向的评价和激励措施,是教学相长的作文评改新机制。评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集体面评、交换互评、小组互评等途径,逐步养成学生的自改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 集体面评,传授方法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最大的特征是由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师生围绕着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阅读探究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相应的知识,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以送别诗为例,抓住“送别”这个议题,我们可以按照由外到内、由景及情,将其分为晓背景、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四点,运用比较和迁移的阅读策略,将具体的教学定为群诗送别之因的知晓、群诗送别之法的理解、群诗送
入职两年,工作之余,我时常会问起自己:教育的本心到底是什么?每当这时,都会想起曾给予我教育启蒙的那位老师。大学毕业前,她送给我一本《爱的教育》当作毕业礼物,并要我无论何时都记住一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那是鲁迅先生所说,那天的对话内容也成为我学生时代上的最后一课。而今读起《影像中的教育学》这本书,其中一个个与教育有关的故事,一部部与教育相系的电影,都让当时的情景再次浮现在我眼前。  在这本书
近日,北京市清华洁华幼儿园迎来了70周年华诞。清华大学、市区教委各级领導和幼教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美好的一天。清华幼教人心怀感恩,以底蕴深厚的园史展览、别开生面的幼儿艺术作品展览和丰富多彩的师幼节目呈现出我园园本课程与园本文化的各个方面。  摄影报道/张丹丹
一、分享聚焦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做过预习,我们来分享预习收获。有关字词的学习,有什么需要强调的吗?  生:本课的多音字特别多,需要重视。我来和大家一起读一读。(出示含有多音字的句子,强化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变大了,像泼,像倒(dào)。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dāng)。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zhé)
一、题目入手,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注意这个“极”字的笔顺,它是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再写捺。注意“透”字的笔顺和“极”是不一样的,下边这个“乃”字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齐读课题。  生:(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哎哟,这个题目很特别呀,大家仔细看看,你发现了  什么?  生:我发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阅读教學耗时最多,问题也多,可见学习阅读是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所以,每逢期末,大家都会安排相应的时间,进行阅读理解方面的复习。如何根据检测内容及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现提出个人的一点思考及建议。  一、阅读理解检测的主体内容  阅读检测的试题主要分提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三个大的类别。每个学段的检测互有联系、各有侧重。  大致而言,第一学段主要检测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问题均能在文章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