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现代化视阈下高校班级治理结构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l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是高校学生的基本组织,从班级管理到班级治理,不只是一字之差。本文从治理主体、治理组织、治理权力三个方面着手,剖析班级治理结构建设的主要构成要素,确立班级治理的理念,以良好的治理理念管理班级,是新形势下实现高校班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治理结构;班级治理;治理权力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4年,教育部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工作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治理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及社会系统理论等社会工作理论作为指导,以高校班级作为分析单位,研究班级治理结构建设,探索如何为实现高校班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意见。
  治理理论最初被广泛使用于政治理论当中,其核心要素是多元参与的主体,政府权力的下放,遵循共同的利益,追求一致的奋斗目标以及民主法治的治理环境[1]。国家治理体系及大学治理体系启示我们,治理结构强调的是各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大学重大事务的有关决策权分配,包含“谁参与”(治理主体)、“参与什么”(权责划分)和“参与多少”(权力比重)等关键性问题[2]。在如何建设好班级治理结构这个问题上,本文主要从治理主体、治理组织机构及权力体系三个方面来回答以上相关问题。
  一、民主治理:拓展多元共治的治理主体
  治理理论认为,在治理的主体上, 存在一个由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公私行为体,它们相互之间有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共同构成复杂的治理网络结构[3]。基于此,应该充分调动各级领导、老师、学生参与班级治理的积极性,拓展多元共治的治理主体。
  1.活化治理主体的网络结构
  目前,班级管理主体主要是教辅人员和班委会成员,教辅人员主要是指辅导员或者班导师,班委会成员是由班级选举出来的学生班干部。传统观念总是认为,学生是被教育者,是被管理对象,导致管理主体一直都是以教辅人员为主,班干部为辅,这样的管理主体设置不能较好地发挥学生本人的积极性。
  基于此,高校可以引入“全员育人”的概念,可以将学校领导、院系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纳入班级治理主体的网络结构中来,从教师干部管理过渡到全员治理,丰富和活化治理主体的网络结构。可以在当前的管理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学校、院系、班级组织三级网络结构。首先,学校层面:依托学校学生工作委员会将学校领导纳入班级治理主体,可以较好地引导班级治理目的和发展方向。其次,院系层面:依托学院学生工作委员会,除了将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纳入到治理主体中来,还可以成立班级治理委员会,委员会由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牵头,任课教师以及各辅导员、班导师为班级治理工作委员会成员,同时成员中也应包括一定比例的学生。最后,班级组织层面,主要是指班委会、党支部(党小组)和团支部成员。
  2.明确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
  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因身份职能的不同,所拥有的优势和资源不尽相同,其角色定位也不同。因此,要充分利用领导者(学校领导)、管理者(教师)和管理对象(学生)的优势资源在班级治理活动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角色定位。治理理论强调人人平等,这就需要对教师的传统权威提出挑战,在师生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师生关系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首先,学校领导是决策者和指导者。学校领导拥有公权力和公共资源,应公平公开合理执行和利用这种优势,站在统一发展的角度,对学校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学生培养的目标进行把控,这是班级治理的前提和背景。因此,学校领导在班级治理上所发挥的功能应以领导和决策为主,所承担的角色是决策者和指导者。其次,教师是传递者和服务者。传统的班级管理往往以教师为管理中心,学生需要服从管理,教师是最主要的管理者。治理理论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发展目标强调“以人为本”,因此, 班级治理需要教师将管理权力下放, 以减少教师中心管理者的职能,仅 仅担当传递者和服务者。最后,学生是实施者和参与者。学生是班级组织的构成主体,是班级各项事务的主要实施者和参与者,应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治理,主动提高参与学校事务和班级事务管理的能力。
  3.明晰治理主体的主要职能
  正确划分治理主体的主要职能,是班级治理主体功能有效发挥的充分体现,也是班级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前提,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高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功能,可以將治理主体的主要职能划分为教育、管理、协调三方面。教育职能是基本职能,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治理的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管理职能是指治理主体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主要通过完善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提升班级管理效率,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协调职能是治理主体之间根据角色功能的不同,为了共同的治理目标,对各自在价值取向、追求目标、利益诉求等方面出现的冲突进行调节协调,最终达到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目的。
  二、协同治理:健全高效运行的组织机构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直线式管理,强调在管理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指挥和服从,不利于加强学生管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贯通。而治理模式强调的是民主式管理,注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决策过程,鼓励广泛地参与和介入,重视其他人(组织)的重要性,强调多数人的意志在决策中的决定作用,能够集思广益,推动民主发展。
  1.构建班级治理组织机构
  目前,高校参与班级管理的组织结构主要分为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自治组织,包括学校层面的学工部门、学院层面的学工办、团委以及班级层面的班委会团支部。在这种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建议增加学校层面及学院层面的教务部门,目的是让专业任课老师参与到班级治理活动中来,并在学院层面和班级层面之间增设班级治理委员会,主席团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目的是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下放班级管理权,下设主席团、学习部、文体部、自律部、综合测评部等部门,同时,在班级层面设置包括班委会、团支部、党支部(党小组)等组织。各个治理组织机构之间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处于民主平等的地位,为了一个共同的班级治理目标开展工作。   2.明确组织机构的治理职能
  对班级治理结构中的各级组织机构,需要明确其职能。第一,领导机构。校行政和校党委是最高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对如何选择学校整体发展方向和班级治理模式负责。第二,治理机构。具体分为学工系统、教务系统、团委系统、班级治理委员会、班委会、党支部、团支部等组织机构。首先,学工系统自上而下分为学工部和学工办,主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几乎所有与学生管理相关的工作都由学工部门承担,因此是班级治理最主要的管理机构。其次,教务系统自上而下分为教务处和教务办,主要对教学运行、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等工作负责,是倡导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班级治理的重要部门。然后,团委系统主要对学生思想教育引导、素质深化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团的组织建设和学生成才服务负责,是提高学生班级治理能力、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部门。再次,班级治理委员会是班级治理最重要的管理机构,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机构,为共同参与制订班级治理决策提供组织保障。最后,是班委会、党支部、团支部,是完全由学生组成的班级自治机构,负责班级治理中日常管理工作的处理。
  三、法治治理:建立平等自由的权力体系
  法治治理是在多元化社会变革中重建力量平衡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机制,其实质是在相关各方之间建立起价值平衡、利益平衡和权力平衡。在当前教育模式中,一般而言,学生群体地位往往低于教师地位,难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如果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参与,自我教育,更多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赋予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不仅将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更加能够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因此,要根据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事务,明确划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范围以及参与程度。在现有班级管理的基础上,提倡建立平等自由的权利体系很有必要,可为实现法治治理提供基础。
  首先,间接参与。在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学校发展规划、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以及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等事项的管理上,由于对学生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可以只让高年级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大三大四两个年级中设立参与管理小组,或者选聘校长(院长)助理,在学校重大决策中增加参与管理小组和校长(院长)助理的席位,并通过他们征集广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参与学校战略层面的各项决定。
  其次,直接参与。在与学生管理相关的学工部门、教务部门和团委部门的工作领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教学运行、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思想教育引导、素质深化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團的组织建设和学生成才服务等方面,扩大学生的参与权利,根据年级和专业,每班成立一个参与管理小组,出席学工部门、教务部门和团委部门等部门的工作例会以及重大事项的工作会议,提出基于学生层面的意见或建议。
  最后,全面参与。除了扩大班委会、党支部(党小组)、团支部等学生自助组织本身的管理权之外,还应积极扩大班级治理委员会的权力范围,班级治理委员会下设的主席团、学习部、文体部、自律部、综合测评部等部门,对各自的工作内容负责,每个选聘出来的成员都必须以服务班级治理整体目标为工作宗旨,明确自己的责任,做好各自分管的工作,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实现使学生自主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柴 虹.基于治理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2]陈金圣.重塑大学治理体系: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4(9).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所谓主流意识形态的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政治标准,也就是要和我们党的宗旨主张相符合;二是社会标准,也就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认同。政治标准毋庸置疑,两个标准的统一也是最好状态,本文拟对社会标准做主要分析,以体现我党一贯坚持的以民为本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标准  一、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和社会思想观念多样的辩证统一  指导思想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性方
1 概况2003年我国钨品出口26 043.3t(钨含量,不含硬质合金和合金粉),较上年的20 049.5t增加5993.8t,增幅为29.9%;出口额为21 995万美元,较上年增加4 699.4万美元,增幅为21.4%
人类学家已经肯定,直立行走是区别人类和猿猴之间最重要的分水岭,因为考古学的事实表明,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直立行走不但是最根本性的,而且也是最早发生的进化性变异。只有
1案由2007年8月17曰,我市东城检疫组检疫员在东城三鸟批发市场检疫时,发现一张盖有“长安镇某三鸟批发市场”的《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为疑似伪造检疫证明,东城检疫组立即上报
摘 要:近年来,中国的出版社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大约5000种(包括影印和翻译)教育类书籍,其中营销管理类书籍就占到了2000种。本文笔者希望通过研究为市场营销教材翻译提供一种合适的翻译策略。本文将营销教材汉译纳入应用翻译研究的范畴,分析其中的独特性,尝试提出了有利于提高翻译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翻译理论新命题;营销教材翻译;翻译质量  伴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近年营销教材的引进和翻译在不断
通过对带式输送机胶带跑偏现象的调查研究,找出了胶带在运行中跑偏的主要原因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处理方法,应用于实际运行中,基本消除了跑偏现象,提高了带式输送机在运行中的安全
乳房炎是危害奶牛业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高达20%~70%.它导致产乳量降低、乳品质下降、奶牛淘汰率升高,甚至引起人的感染.本文介绍奶牛乳房炎的病原
近年来我国尾矿库安全事故频发,尾矿库安全形势严峻。通过分析我国尾矿库安全生产现状,提出尾矿库安全监测中应开展坝体平面位移监测、沉降监测、裂缝监测、近坝岸坡位移监测和
摘 要: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要极具生活性,重视形象性,问题有内涵,还要简洁明了。教师通过情境架起一座桥梁,使得学生能实现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情与理性以及旧知与熟知的沟通和转化,从而使学习和理解变得容易和有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导入;有效教学;合理创设  一、必不可少的教学情境导入  知识是每个人健康发展的精神食品,但你不能以单调乏味的方式来理解消化知识,尤其是面对小学生的时候,小学儿童
介绍了2006年上半年我国钨品出口的数量、金额、价格、品种结构、各大市场所占份额。以及我国进口钨品的基本情况,对当前及今后的钨市场形势作了简要的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