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温馨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hp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考上大学,离开故乡温州,我就从未在老家过春节。己卯年正月初三,我却和妻一起从上海赶往温州,为的是给母亲庆贺九十大寿——她的生日是正月初五。
  往日,我常跟母亲开玩笑说:“你的生日没‘选’好。正月里本来就‘油水’多,在这时候过生日,什么好东西都吃不下。”母亲则笑道:“‘生’不由己嘛!”
  这一回,母亲九十大寿,却充分显示了她的生日的“优越性”:正值大家休假,亲友们都有空,也就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她庆寿。我的哥哥、嫂嫂、姐姐、姐夫都在外地工作,这一回都来到温州。就连在深圳的外甥,也赶来了。所以,母亲九十大寿,成了全家从未有过的大团圆的日子。
  母亲原本在上海我家生活了十多年。十年前,我在上海为她庆贺八十大寿,全家的合影上了《人民画报》,母亲非常高兴。
  母亲身体向来不错,却突然飞来横祸——那是在1993年9月11日清早,母亲已经起床,正坐在沙发上,忽然站不起来,说双腿麻木。接着,又说头昏。我一看不对头,和妻决定马上送她到医院。我背着母亲下楼,妻拦了一辆“的士”。几分钟之后,便到了附近一家医院。在急诊室经过大夫检查,说是“中风”!
  我和妻都感到奇怪,因为母亲从无高血压,怎么会中风呢?大夫说,老年人脑血管硬化,即使没有高血压症,也会血管破裂,造成中风。
  经过CT检查,果真是脑溢血。当晚,我的表哥前来看望,母亲不认人,问她床前站的是谁,她不知道,表明她已经神志不清。医院开出了病危通知。我从家中拿来躺椅,那天夜里,一直守候在她的病床边。
  翌日清早,母亲睁开了眼睛,问我怎么会在这里?我明白,她已经清醒了。
  大夫说,脑溢血很危险,迟一步的话就会大出血,难以挽回,幸亏你们及时送来……经过大夫们的精心治疗,妹妹、姐姐、嫂嫂先后赶到上海照料,终于使母亲迈过了“八十四”这个坎儿。
  此后母亲完全恢复正常,不仅能够自己上下楼,而且能够外出散步。大病之后,毕竟想叶落归根,她回到了温州老家。我为她在温州买了房子,请了保姆。只是她穿衣的时候不慎摔了一跤,腿骨骨折,从此只能坐在轮椅上。
  母亲早早就念叨着九十大寿,其实,她是想借这一机会,把所有的子女都叫回身边,一起团聚。
  九十大寿那天,说定是在中午为母亲摆寿宴,而母亲在清早3时就喊醒保姆,说是要起床!保姆实在拗不过她,只得扶她起来,替她穿上一身红缎新衣。那是妻特地给她买的,缎子上织着一个个“寿”字。料子寄到温州之后,妹妹请裁缝为她做成“礼服”。
  母亲穿好“礼服”,梳好头,在轮椅上坐等。原来,她以为自己腿脚不灵便,生怕误了时辰,所以早早穿戴整齐,坐着等候.
  这时,她才发现,那缎的“礼服”太滑,以致她坐在轮椅上不断往下滑,不时要请人帮她往上拉一下。
  母亲从清早好不容易盼到中午,身强力壮的妹夫和外甥把她连同轮椅一起抬上一辆两吨卡车——她的一条腿关节无法弯曲,不能坐轿车。当她来到维多利亚酒店,三十位亲友为她庆贺。她一个个叫出亲友们的名字,记忆力很不错。亲友们一个个向她敬酒,她以笑容相对。一直到下午2时,寿宴结束,母亲才兴高采烈地依然乘坐那辆卡车回家……
  温州人的风俗,颇有意思:寿宴毕,各家离去时,回赠一条棉被。所以,我家事先准备了好多条棉被。原来,送棉被的含意是“送人温暖”。
  此外,还给没有出席寿宴的左邻右舍们,各送几包方便面及一个带寿字的蛋糕。生日送蛋糕,各地皆如此,这不难理解。干吗送方便面呢?原来,按照习俗,是应该送一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如今加以“改进”,改送方便面,为的是图“方便”:一则是送煮好的面,很麻烦;二则是煮好的面得当场吃,而方便面可以放在那里,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吃。我开玩笑地说,这一“改进”,使方便面的生意大为兴隆。
  回到温州,我便处于亲戚朋友的包围之中。我的童年朋友戈觉特的女儿结婚,请我出席婚礼。于是,那天中午为母亲庆寿之后,晚上又去参加婚宴。在婚宴上,又遇上诸多朋友。一位朋友对我说,自从大年三十以来,每天忙于应酬、宴请,已经近一星期没有吃过一粒米饭!温州在经济发达之后,宴请风气之盛,可见一斑。
  虽然忙碌,我还是去了一趟温州新建的图书馆。馆长和几位朋友陪我参观,从底楼一直走到五楼。我见到许多读者在专心致志地看书,窗外的鞭炮声,声声未入耳……我仿佛在温州喧闹的商海中,见到了一片安静的绿洲,闻到了浓烈的文化气息。
  温州不大。在温州街头,我遇上中学时的班主席。他马上拉住我,要我与老同学们一聚。如果不是我再三说明很快要离开温州,我又免不了要出席老同学们的宴会。
  在温州住了三天,我赶紧回上海去。不然,在那里,我会陷入一连串应酬和宴会漩涡之中——虽说故乡的种种亲情给了我无限的温馨……
  (摘自《 广州日报》)
其他文献
他出生于美丽的西双版纳,父母都是西双版纳黎明农场的普通工人,家庭收入微薄。他从小跟随父母一起成长,幼小的心灵埋下了热爱家乡、保护这片乐土的种子。但是,他亲眼看到这里的一棵棵大树被锯倒运走,一只只珍稀动物被驱赶捕杀,大片的原始森林被焚烧改种为茶树和橡胶树。  最触动他心灵的是这里的野象与人们发生的冲突。在这片被称作“动植物王国”的土地上,因为人类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不仅破坏了森林,更毁坏了野
期刊
贞观六年(633年)的腊月,年根将近,天上飘着瑞雪,人间一派祥和。由于数年来国家大治物丰民安,出现了史上少有的大唐气象,唐太宗李世民心情不错,信步走出皇城,望着长安街上车水马龙忙着要过年的盛世景象,他忽然想到了另一类人——监狱中的死囚,此时此刻他们在想什么呢?  于是这位千古第一仁君轻车简从,来到长安城外的监狱视察。这一年全国有近四百名死刑犯,都集中在大理寺监狱。进入一个个牢房,唐太宗挨个询问死囚
期刊
现在要说“饽饽”这词儿,未准有人知道说的是什么,但老北京人懂。这么和您说吧,主要的面食品,象什么饺子、糕点什么都能叫饽饽。蒙、满族都这么叫。当年去老舍夫人胡絜青先生家,她曾说过,把糕点不叫点心,而叫饽饽。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砷下了朝到一大臣家密谋事情,进门便说:“去热两件饽饽”,意思就是准备点点心。  要说起来“饽饽”这词儿,是从元代开始的。当年元世祖忽必烈改金中都为元大都,大批蒙古族人入京。
期刊
献血13800毫升,从一次闪念开始  改变陆志刚生活的是1999年9月初的那一天。这天,对他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45岁的他有了工作,而且是一份很不错的工作,负责管理学校的食堂。在这天之前,他已经失业4年了。这次,因为他是残疾退伍军人,市政府解决残疾人再就业问题,给他安排了这份工作。他心里的激动和感激无以言表。上班第一天,他脑子里一直盘旋着一个念头,要做些什么回馈社会。突然一个闪念,他想到了常在
期刊
一  一位厨师告诉我,好吃的东西,吃得越多,吃得越猛,回味就越少。好吃的东西,如果你仅吃一小口,细细地嚼,慢慢地品,却能回味悠长。  厨师说,幸福的人,不是得到的幸福多。幸福的人,哪怕是上帝仅给他“一小口”幸福,他也会极为珍惜,细细地嚼,慢慢地品,让幸福回味悠长,弥久留香。  二  一位富豪告诉我,他家院子里有一块菜地,那些菜都是他种出来的。  一位富豪,有的是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何苦自己去种菜
期刊
人的一生,一帆风顺者实在少之又少,平常人一生中总会起起落落。一般说来,由贫贱入富贵已是不易,由富贵转贫贱则更难。骤得富贵者,往往举止乖张,不知所措。几起几落之人,有的人可能会在识得人生的艰难坎坷之后,变得豁达和善良,也有的人在历经世态炎凉之后,变得更为冷酷、不近人情。从功成名就之后对故人的态度中,大体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  古代也有一些这方面的例子,可供借鉴思考。  气量偏狭不足取  在垓
期刊
1952年10月14日凌晨三点半,战斗打响。范弗里特计划用一天时间夺下五圣山前的两个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这两个高地背后的山地里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岭。这场战役我方叫做“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之为“三角形山战役”。美军320多门重炮、27辆坦克以每秒钟6发的火力密度将钢铁倾泻到这两个小山包上。在长达8个小时的时间里,前沿部队未能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一天伤亡550多人
期刊
李嘉诚在教育子女方面是很成功的,他的两个儿子在商界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大儿子李泽钜帮助其父亲打理家族传统生意,二儿子李泽楷在新闻媒体、数码港、电讯盈科等业务上接连取得令人注目的业绩,靠自己的奋斗赢得”小超人“的美誉。李嘉诚对孩子的教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做正直的人,要注意考虑对方的利益  做正直的人,李嘉诚的这种思想由来已久。那是1943年的事情,父亲刚刚去世,为了安葬父亲,李嘉诚含泪去买
期刊
一  有学生英语学不好,问我有什么办法,我说,那就把所有琐碎的时间都用来背英语。  他问,一天学习很忙,哪有琐碎的时间呢?  我说,车上、三顿饭前后、周末那些作业写完,玩完的时候。  是的,只要把琐碎的时间都拿来做某件事,还有做不成的吗?  记得当年上中学时,我每天吃饭前都要选几个难记的单词写在一张小卡片上,在回宿舍取饭盒的路上看一眼,在去打饭的路上扫一眼,排队的时候从衣兜里摸出来看一眼,吃饭的时
期刊
在2014年11月13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歌剧节闭幕式上,85岁高龄的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神采奕奕地上台为大家演唱了她的经典剧目《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她委婉起伏、甜润清亮的歌声犹如天籁般流淌在琴台大剧院的上空,台下的观众听的如痴如醉,还有一些人跟着她优美的旋律低声唱和,眼角泛出泪光。  一曲唱毕,台下掌声如雷,久久不散。郭兰英一次次的向大家鞠躬致谢,面带微笑地对观众说:“对不起大家了,我要向大家坦白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