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与不老泉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ryche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人类都未曾放弃过对“长生不死”的追求。从秦皇汉武晚年求仙问道到现代基因科学家的呕心沥血,无一不是人类想要打败“死亡”的明证。当然,科幻作家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和探讨更是永无止境。
  未来回春术
  作为美国科幻“黄金时代”扛大旗式的人物——罗伯特·海因莱因,他的不少作品都涉及过“青春永驻”这个话题,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是《时间足够你爱》中的主人公老祖——撒拉路·龙。这个1912年出生在地球上,热情、奔放、睿智又臭脾气的老家伙,经历了漫长的一生,目睹了地球人口危机发生到人类遍布星际大散居的整整二十三个世纪,爱过无数人,拥有无数子孙,基因遍布整个银河系。
  为什么他会拥有如此漫长的生命?原因之一在于他有一颗异于常人的跳动缓慢的巨大心脏,当然,他的长寿除了天赋异禀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回春治疗技术的诞生。
  
  关于回春术,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的:
  “两个因素使大散居成为可能:当时被称为比利—谢菲尔德的超驱动(其实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驱动器,只是一种扭曲多维空间的航行方法),和第一种有效的(也是最简单的)生命延长术,其原理是使用培养皿里生长的新鲜血液。
  这种治疗术,后来逐渐发展为多种治疗方式的集成术,能延缓人的衰老,同时延长人的活力和生殖力。”
  青春永驻对人类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很长时间以来,孜孜以求的科学家们不断进行技术突破,渴望战胜衰老。但同时,对“长生”的道德拷问却层出不穷,不老不死所带来的伦理问题使很多人倍感恐惧。不是所有科幻小说作家都像海因莱因那样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乐观情绪,他们从传统的世故人情出发,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探讨与叩问。
  在当代美国硬科幻作家格雷格·贝尔最富野心的科幻小说《天使女王》中,虽然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障碍,但延长生命依旧是让众人争论不休的道德禁忌。在小说中,那些接受了延长生命治疗的人被称为艾洛伊人,也有人称他们为“回春者”。
  “由于‘回春者’常在这儿进行他们的灰色交易,把好端端的市民变成不死老妖般的艾洛伊人,这一带也越来越拥挤了。
  眼前这个年轻人外表光鲜却已死去,一到中年就极可能变身为艾洛伊人。一只漂亮的寄生虫。
  三位长衫男子围着厄尼斯,他们都是巢区居民,接受过轻微的转换。根据她观察,他们都是高级别的代理机构管理人员。这些人看似相当正常,但直觉和移情能力告诉她,他们的内心是一座定制化产品的迷宫。他们很可能成为合法延长三百年寿命的人,甚至是艾洛伊人。他们极可能在精神和肉体上都被加强过。奇怪的是,她不太喜欢这种形式的转换。而她一辈子挣的钱可能都没有他们一个月挣得多。”
  在普通市民眼中,这些“回春者”更像是不老不死的妖怪,就连经过某些生理机能强化的转换人也对其嗤之以鼻,觉得他们外表光鲜,内心却早已死去。
  而刘宇昆的短篇小说《弧》塑造了一个拥有传奇人生的女人,她和她的丈夫带给了世界永生,而自己却最终选择了停止治疗,走向死亡。她说:“促使我选择衰老死亡的并不是爱,而是一股想要逃离时间束缚、逃离不断开始新生活的命运的欲望。”在她的眼中,永生未必便是幸福,反而是一种更为长久的束缚。
  科学家的求索
  从一些小说的情节可以看出,“不死”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有很大的冲击。而在现实中,执着的科学家们是不会因为道德的禁忌而放弃内心渴望的。
  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理查德·沃克才刚刚26岁,是一个热爱自由的嬉皮士。可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了。那是个青春闪耀的年代,充满了躁动不安:反越战游行、致幻剂、性解放……年轻的沃克追求着一种及时行乐的生活,但面对时间的流逝他却没办法做到无动于衷。为了解开死亡之谜,沃克化茧成蝶,成了一名科学家,开始涉足医药、生物、神经学等多个研究领域。
  
  现年已经74岁的沃克相信,不死之谜的谜底就藏在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之中。这种疾病甚至没有自己的正式名称,姑且称之为“X综合征”吧。在最近10年的科学研究过程中,他先后发现了四个罹患“X综合征”的女孩,她们似乎永远处于婴儿时期,成长过程神奇地停滞了。他怀疑,这种病症源于DNA某处的损伤。如果能找到损毁的位置,也许就能解开永生之谜。
  四个女孩其中的一个,是美国蒙大拿州威廉姆斯夫妇的二女儿加布里埃尔。
  
  又一个繁忙的工作周结束了,玛丽玛格丽特·威廉姆斯正在接她的孩子们回家。她开着一辆巨大的SUV,可还是被六个孩子和他们的衣服、包包和零食塞得满满当当。车厢最后一排坐着三个兴高采烈的大孩子,中间则是一排婴儿座椅,三个小些的孩子被牢牢束缚在座位里。
  加布里埃尔是这群孩子中最娇小的一个,她细长的小腿和马尾辫露在安全座椅外面,灰蓝色的眼睛盯着车顶,完全不像她的兄弟姐妹那般闹腾。她有着黄油般嫩滑的肌肤、紧握的十指和如新生儿般朦胧的意识。但实际上,她已经九岁,在这群孩子中排行老二。
  医生说,加布里埃尔之所以看起来如婴孩一般大小,是因为她有基因缺失,大脑额叶过于光滑,没有足够的皱褶和凹槽来固定神经元。沟通眼睛和大脑的视神经萎缩,有可能会使她失明。她还有两处心脏缺陷,捏紧的小拳头打不开。她还有唇腭裂,吞咽反应也不正常,这意味着她只能通过鼻子里的导管进食。
  理论上说,衰老是细胞、器官和组织损伤的缓慢累积,最终造成了像老年人那种物理形态上的变化,如口腔萎缩、牙龈后退、皮肤松弛、骨质疏松、软组织变薄、关节肿胀、动脉硬化或梗塞、头发灰白等,同时,也伴随着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等生理变化。   
  但比起单一原因导致衰老,大部分的科学家还是支持衰老是多个系统同时崩溃所造成这一理论。随着年岁增长,人体的DNA损伤修复机制变得越来越低效,这意味着遗传物质的变异越来越多;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端粒①
其他文献
引 子  我相信所有将要出现的偶然,都早已印在了我们的生命中。不论是突然的离去,还是久别的重逢,都是如此。  二十年前的那个除夕,吃过那顿年夜饭后,奶奶就走了。那时,我还不知道上面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就如同我不知道奶奶到底去了哪里一样。她的行踪成了一个谜案。    二十年后的今天,这个谜案有了结果,而谜底就在上面那句话中。  1  我还是从头说起吧。  二十年前的那个除夕,我和伙伴们在村子里玩了几乎
当下,经济学已然成为当仁不让的显学,其影响力也明显波及科幻领域。2013年11月16日晚,科幻世界举办创作笔会期间,科幻作家和学者们受邀前往四川大学参加科幻进校园活动,提问环节,在大学生们提出的五六个问題中,就赫然出现了“未来星际时代文明间的货币会是何种物体”这样前瞻性的经济学问题而2013年第3期本栏目刊登了《浅谈世界末日灾变后的文明复兴之路》一文后,在笔者收到的读者来信中,也不乏谈者提出的“末
暂时的停歇是为了走得更远,这是本期“校园之星”栏目没有推出新作品的原因。希望能通过这次缓冲和总结,与大家分享去年的收获,憧憬未来的奇花异果。  到今天为止,2015年“校园之星”栏目共收到投稿约450篇。稿件经常是在半夜发出,或者通过手机端发送——这透露出大家在课业压力下挤出时间、坚持创作的不易,也传递出大家对科幻和写作浓浓的热爱。但对这些来稿只能择优刊登,所以2015年全年上刊作品只有11篇。为
窗外,天空黄烟密布,烈日在浓烟遮蔽下隐作一点暗淡的光斑,即便是肉眼也敢直视。明明正值仲夏,涌进室内的空气却带着凉意,仔细闻,还有一股刺鼻焦味儿。她就在这场森林大火发生时来到了我的办公室。  其实我不知道该称“她”,还是“它”。  “我叫芬妮。”扬声器中传出的声音冰冷粗哑,带着金属质感——锈蚀的金属,正如她褪色剥落的体表涂层。  我朝椅子点点头,示意她坐下,随即意识到,适合人类的椅子未必适合她。  
《头号玩家》是斯皮尔伯格送给这个世界的科幻礼物。对于这个72岁的老家伙来说,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孩子吧。  这部没有超级英雄的科幻电影,全球票房已经超过5亿美元,其中40%都来自中国内地市场,比北美票房还高。  华纳影业嘴上说“让我们再看看”,其实内心里恐怕早已将续集排上了日程。续集唯一的问题是斯皮尔伯格很忙,《夺宝奇兵5》明年开拍,接下来他还要拍人生中第一部超级英雄电影——DC的《黑鹰》。老斯抽不开
“第324次呼叫失败,地球无应答。是否重新呼叫?”  电脑的智能语音提示道。  核引擎每隔一段时间,便引爆一颗小原子弹,核爆炸冲击加速盘,推动飞船向前。但一切都是安静的,窗外是黏稠质密的深沉黑暗,水银一般包裹飞船,吞没了核引擎的每一声尖叫。如果每三秒重复一次这样的爆炸,飞船速度便会在十日内提升至光速的百分之七。于是我乘坐着飞船朝着同一个方向,以光速的百分之七独自飞了八百年。我没有目的地,也没有回头
比核武器还要危险  “我们需要对人工智能(A.I.)超级小心,人工智能可能比核武器还要危险。”  “希望我们不要在生物学上成为数字超级智能的启动加载程序。不幸的是,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大。”  以上是身为特斯拉汽车和太空探索这两家高科技公司CEO、人称现实版“钢铁侠”的埃伦·马斯克2014年8月在twitter上发的两条推文。  或许是感到仅靠一个人对人工智能将消灭人类的可能性发出警告影响力不足,20
编者按: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会在“科幻写作众人谈”栏目提供(最大程度上的)相关人士与科幻写作相关的态度、看法、心得……诸如此类。形式为访谈、专论、散文、观点辩论/对比……等等。  这期我们请到了中国台湾科幻作家平宗奇。他刊登在《科幻世界》2013年3月刊的《智能型人生》获得了第五届“科幻星云奖”短篇小说奖金奖。  宗奇兄要求使用Skype进行访谈,以使表达更具连续性。经过了两天的设备调整和测试,从
1  琳在社交媒体上只留下了三张自己的动图。  虽然,路过月球保留地的孤独行者们大都记得她,也曾用各种不同的媒介留下她的影迹。在月球驿站漫天飞舞的电子讯息中,可以看到种种她被放大的表情:喜悦、傲慢、慈悲……但她总是带着浓妆,有时妖艳,有时狂放,难以想象她一旦卸下那层厚重的外壳,会是什么模样。  那么这三张动图就是她认可的真实样貌吧?  第一张是她在社交媒体上的头像。一个特殊角度的脸部特写,放大了眼
炎炎夏日,一则发自深夜的短讯更是将天文爱好者们的热情彻底引爆:7月25日夜,歐洲航天局对外宣布了他们关于火星的新发现——老当益壮的“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在这颗红色星球的南极冰冠下1.5公里处,探测到了一个直径20公里的地下湖泊!  对于咱们科幻爱好者来说,探索宇宙中其他生命的存在,一直是极富魅力的话题。对地球上生命的研究告诉我们,生命所需的最核心元素恐怕就是液态水了,但在广袤的宇宙中,拥有液态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