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需要的幸福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gay3_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科研小组为积累美洲豹的生活资料,决定跟踪拍摄它们的生活。科研小组对一个美洲豹家庭跟踪拍摄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一只美洲豹在捕猎的时候,被拼命挣扎的野牛刺伤了大腿,虽然捡回了一条性命,却伤得不轻。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其它的美洲豹在確定它性命无碍之后,并没有给它更多的照顾,仍旧像以往一样各自过各自的生活。
  不仅如此,其它的美洲豹捕猎成功之后,就会一起吼叫着招呼藏在不远处的伤者跑过来。这时,美洲豹们悠闲地趴在草原上,眯着眼睛惬意地享受着阳光,而一瘸一拐跑来的伤者不仅不能休息,还得费尽力气把猎物撕成一份份。如果伤者撕扯食物的速度太慢了,其它的美洲豹还会时不时地站起来轻轻撞它几下,嗓子里还会传出一声声不耐烦地低吼。等到伤者把猎物撕好之后,其它的美洲豹立刻睁开眯缝的小眼,颠颠的凑过来和伤者一起分享撕好的猎物。
  一个多月过去了,受伤的美洲豹因为得不到彻底的休息,伤口始终都不能彻底愈合。科研小组里的动物学家们实在有些看不下去了,就将受伤的美洲豹用麻醉枪打晕之后偷偷送回了营地,让它在那里得到更好的照顾。动物学家们准备等待它伤好之后,再把它重新送回来。可是谁也没想到,被送回营地的美洲豹醒来之后变得非常暴躁,连续几天都坐立不安,显得非常焦躁,整天魂不守舍的在笼子里上蹿下跳,连送到嘴边的食物也不吃。不久之后,被大家好心送回来的美洲豹迅速瘦了下去,很快就一命呜呼了。
  而这只美洲豹被运回营地之后,其它几只美洲豹也像发狂了一样开始四处寻找它,直到几个月后彻底丧失了希望,美洲豹们才重新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动物专家们有些纳闷,看样子这只美洲豹对它的家庭非常重要,那么其它成员为什么对受伤的它不仅没有丝毫照顾,而且还总是让它干活呢?
  这个疑问在后来终于被揭开了。随着跟踪拍摄的不断深入,动物学家们又遇到了几次美洲豹受伤的情况。其它的美洲豹对待伤者的态度和以前完全一样,不管谁受伤了,仍旧要辛辛苦苦地跟着大家四处奔波,虽然伤口愈合的时间被耽误了,但受伤的美洲豹情绪却非常稳定,最后都彻底痊愈了。而在营地里的那只美洲豹出现过的绝望情绪,这些伤者都没出现过。
  直到这时,动物学家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美洲豹是要让伤者知道,如果它不去把食物撕扯好,那么其它的美洲豹都不会进食,家庭里的每个成员都需要它,它对这个家庭很重要。其它美洲豹的举动,是为了让伤者知道它不需要照顾,也就不会是一个累赘,而且其它成员都非常需要它。
  让人感觉到被需要,让人感觉到自身有价值,让人感觉到你离不开他,这就是对他最大的爱。爱他,就让他辛苦,这样一来,他的身体是疲惫的,内心却是快乐的。所以,让你爱的人辛苦起来,既为你分担了压力,又能让他找到被需要的幸福。
其他文献
清明节一过,天气渐渐转暖,海风轻拂,白浪吻沙,又到了搬山网的季节了。  搬山网在闽南沿海一带捕鱼作业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仍在延续。  关于搬山网有一个传说,说是很早以前,有一伙商人外出坐船渡海经商,不料船遇大风沉没了。船上的人大都沉海遇难,唯独一个叫胡海的商人抱着一块木板漂流到一个荒岛上,被岛上一只母熊发现了救上荒岛。后受到母熊悉心的照料,人熊相依为命,日久生情,便结为人熊夫妻,并生了一子。母熊和
期刊
我的家乡洋奎村洋尾溪社隶属龙海,与漳浦长桥、南浦乡毗邻,四面环山,山高林密,静静地坐落在大麦尖的山坳下,一条小溪绕村而过,需要越过一座桥方能进入,地理位置特殊。在革命战争年代,洋尾溪社的祠堂曾是中共洋尾溪区委、洋尾溪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对当年革命运动的开展和推进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1987年3月该祠堂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2006年被列入龙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家的旧屋就在这座祠堂的边上,与之相邻
期刊
近日,读庄亨阳的《秋水堂集》,看到书中有庄亨阳当年为漳州太守魏念庭作的《魏念庭太守去思碑记》一文,碑记云:“魏公去思碑者,思魏公之去也。于时魏公去三年矣,民思而不忘,故碑之也。公以康熙四十九年守于漳,越六年,报最卓异,授分守江常镇道。中间设义学以敷文教,行社仓以备荒年,葺江东桥以通商旅。又建万寿亭,修府志,辟府治,盖百废俱兴焉。岁乙未,漳民艰食,公令家人籴江苏米万斛,航海达漳,民用不困,公之赐也。
期刊
到泉州,是要看看佛的,而看佛,一定要到不在名山深处、毗邻繁华闹市的古刹青莲寺。  古城东扩,丰泽区成为泉州向东发展的桥头堡,几年大刀阔斧,高楼林立,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物欲横冲直撞,往来车马喧嚣,那些漂泊在迷离都市的追梦人,在忙碌中充实,更在繁务中迷失。穿过钢筋水泥丛林,走出纷乱嘈杂街区,不经意拐进芳草葳蕤处,只听得蝉鸣鸟唱,梵音隐约,尘世喧阗霎时被隔离在外,退避千里。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期刊
雪嬷嬷是我幼年时的保姆,在角美老家的乡下,她比我父亲大不了多少,我却叫她“嬷嬷”,大概是辈份的缘故吧。  雪嬷嬷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当我保姆时她最小的儿子仅大我五岁。雪嬷嬷那时并不缺钱用,带孩子也已经带腻了,但是当父亲抱着仅六个月先天不足又母乳不足的我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她眼前时,她却对我动了深深的恻隐之心,“这孩子与我有缘!”我在她那里长到了三周岁,从一个头晃来晃去软绵绵的小不丁点变成了白白胖胖的
期刊
读作家王开岭的《古典之殇》,内心深受触动。作者在作品中感慨:造物主最初颁发给人类的世界——那个原配的世界,那个天光明澈、风物灿烂的世界,在渐行渐远。无数草木和生灵消逝了,似乎只剩下我们。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对当下、对未来的预测。  在我的记忆深处,那些美好的事物,那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正离我越来越远。我家门前的小河,我曾经涉水而过,在清浅的水中用手捞取游鱼和小虾,现在,它已经成为一条又脏又臭的臭水
期刊
想要时常让自己保持快乐,是一种“真功夫”,首先我们要懂得修心。《坛经》有言:“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当你对外界的色声香味触和内在的念头开始分辨时,你就“着相”了,也就是有了私心(分别之心)。当你对外界的色声香味触和内在的念头开始不再分辨时,这就是成佛之路了。不思善,不思恶的时候就是本心,所以说“即心即佛”。  有时不得不惊叹于东方的智慧,其认识与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西方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天人
期刊
闽南人习惯称呼爷爷为“阿公”,奶奶为“阿嬷”。我阿公在我父亲十一岁的时候就过世了。我阿嬷就像母亲一样把我带大,虽然她已经离世十几年了,可有时候我还是会想起她。  我出生在闽南农村乡下的一个土楼里。因为当年农村生活困苦,母亲子女众多又体弱多病,经常顾不上我这个小女儿。据说1974年我出生的时候,还是集体生产制,村里的生产队长正在给每户村民分地瓜,按人口,一人一畚箕。地瓜还没分完,我出生了,我家人飞奔
期刊
夜,蒙蒙细雨。六月的天,不冷不热。  父亲节,今天。  晚上,儿子请他爸爸看电影,我沾光陪同。我们一起过节,去家门口的嘉和时代广场华彩万星国际影城看《侏罗纪世界2》。电影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家三口坐在一起看电影。  “我们似乎好久没一块看电影啦?”儿子侧过头笑着。  “是啊,一起看电影还是你上四年级时,那时去漳州人民剧院看《哈利波特》。月娇姑还在店里帮忙呢!”  恍惚之间,时间流水般地滑走
期刊
孩子幼小的时候,经常是盼着着他赶紧长大,盼着他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现在,儿子已经上大学了,每次目送着他离开家门外出求学的背影,却又常常想起他小时候摇摇晃晃、蹒跚学步,黏在我怀里的情景。想起养育孩子这些年来的辛苦操劳和欢喜欣慰的点点滴滴,我心里总有无限的祝福,也有隐隐的失落。  想起过往,虽然不像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那样艰辛,但在孩子不满周岁的时候,我就结束休假,到离家七八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