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策略探究

来源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表现。历史学科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课堂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本文以《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为例提出凝练教学主题,提升教学立意;落实必备知识,建构知识脉络;提升关键能力,落实核心素养三个策略。
  [关键词]高三历史;核心素养;复习策略
  历史学科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课堂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笔者以《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为例谈几点策略。
  一、凝练教学主题,提升教学立意。
  二轮复习课以通史形式展开,辐射时间长、内容多,以主题统领知识点的复习思路更清晰。从辛亥革命后到国民大革命失败(1912—1927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人对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经济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科学理性化(新文化运动)作出重要探索,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以身体力行践行中国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感,因此以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来引领本阶段的学习。
  二、落实必备知识,建构知识脉络。
  必备知识是学生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时,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在一轮复习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二轮复习需要学生在此基礎上继续完善必备知识,建构知识脉络。
  (一)解读历史概念,掌握知识要点。
  所谓历史概念是指人们在特定历史时空下对史实的抽象概括和逻辑总结,反映的是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历史概念是人们对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最本质的认识。二轮复习要求学生更准确掌握历史概念。《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一课中要求学生对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旧民主革命、近代经济法律体系、实业救国思潮等历史概念作出准确的历史解释。
  (二)落实阶段特征,注重概括提升。
  阶段特征是高考最核心的考查内容,掌握阶段特征有助于提升概括分析问题能力,有助于进一步巩固主干知识,有助于唯物史观、历史解解素养的培养。在《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一课中,笔者要求学生概括并掌握阶段特征:
  (三)进行中外关联,加强时空联系。
  历史的发展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历时性强调的是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共时性强调同一时期历史事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二轮复习中学会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能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纵向横向的认知,有利于提高时空观素养。
  三、提升关键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中,关键能力是高考考查的目标。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可以概括为: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探究能力。
  (一)巧设问题探究,提升关键能力。
  高三历史复习课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在《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复习课中笔者围绕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这一主题设计三个问题:(1)概括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2)五四运动彰显民族觉醒的时代潮流及深远影响。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的发展状况。(3)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三个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更高要求的知识建构,需要学生有纵向的时空观念,需要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概括和提炼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笔者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注意史论结合、讲练结合,运用高考真题训练思维能力和解题方法。如在分析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的发展状况时进行了教材补缺,并用高考真题帮助学生理解提高。
  (二)进行专项训练,提升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在《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复习课中笔者对选修改革题进行题型训练与归纳,希望学生通过做个别题会做一类题。首先在导学案探究案中设计两道改革题,学生课前完成,课内展示答案并说明答题思路和答案的来源,教师点评,在此基础上对改革题进行了归纳(如下图)。学生在此过程中提升了理解并辨析历史信息的能力,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的能力,客观叙述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历史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由此,也培养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通过凝练教学主题,落实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可以提高二轮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S].2017.
  [2]姜纲.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6-9-12.
其他文献
[摘要]为落实中央“双减”决策部署,学校必须强化教育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进学校减负提质工作,强化三个提高: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本文笔者从对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自主合作教学中学生如何学两个方面对“双减”下对“自主——合作”教学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双减”;“自主——合作”教学;课堂教学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
期刊
[摘要]班主任的角色中有欢笑,有泪水,让笔者感受最大的是自己能和学生共同成长,陪伴着他们顺利、愉快、无憾地度过初中三年的生涯。那如何能让学生无憾地度过初中阶段,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初三这一年的学习上,而在初三至关重要的一年中,德育的成功对学生初三的学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关注; 接纳 ;应对策略  一、案例缘由  笔者有名学生叫小龙,跟随父母在政策性照顾下就读于本校,初一初二的时候
期刊
[摘要]本文以“抗疫”为主题,融合STEM教育理念,以初中生物学知识为基础,整合多学科的教学资源,以体验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贯穿主题设计,从确立活动主题、明确主题目标、精选活动内容、实施活动过程、提升多元评价五个基本环节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综合实践课程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STEM教育;抗疫主题;综合实践  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
期刊
[摘要]我国是具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在漫长的历史冲刷与沉淀中造就了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见证,传统文化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同时对于现代人也极具教育意义。我国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德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立足小学生德育的角
期刊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是相对于传统单篇阅读教学而言的一个较新的概念,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产物,近年在各个学段均有不少实践案例。学习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一个新术语,也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单元组织重要线索之一,旨在以学习任务来整合单元教学,教师在整合一组课文(一课多篇)、乃至整合整个单元篇目时可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本文以統编教材必修上册为例,主要呈现学习任务群下的高中语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方程”教学是学生开始从应用算术知识转移到应用字母表示数的代数知识,并从逆向思维转向顺向思维解决问题的重要转折阶段,也是学生终生学习和应用“方程”的重要起始阶段。然而,旧课标要求小学生利用“四则运算的逆运算”解方程,而新课标则要求小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新旧课标要求交替之际,家长、老师和学生均存在困惑和争议之处,本文就此阐述探析小学数学为何以“等式的性质”教学解方程。  
期刊
[摘要]化学在生活生产中越来越重要,高中化学的教学也是越来越重视,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学也在不断地变化,教师如何把最新的变化呈现在教学中?现在化学新教材也体现了科技的进步,教材改革,教学也要进行改革,高中化学新课程要开展与时俱进的数字化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数字化教学;县城高中  一、背景  数字化教学越来越受青睐,新课程的改革也是推行中,广东响应国家的号召,实行新教材,新高考,我们
期刊
[摘要]在中小学开展体育社团活动有利于落实国家全面育人目标,有助于帮助中小学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课余生活、提升身体素质,在实施中可以通过学科融合、师资整合、因地制宜、广做宣传等方式进一步深化提升,探索利用各种体育社团活动促进学校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推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体育社团;体质健康;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
期刊
[摘要]本文借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采用了案例分析法,以《认识百分数》教学为例,结合教学环节,阐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结果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这一技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  一、引言  深度学习是指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学生也积极地参与课
期刊
[摘要]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紧密相关。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促进阅读。读和写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提高读、写能力的目的。然而实际的教学中,读和写存在割裂化、二者不能匹配发展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本文立足于探析“读写一体化”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基础和方向。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问题探析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