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到边疆县工作已有十年,在与学生的交往接触中,我发现边疆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内地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一些差异。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他的学习态度端正与否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准确地把握边疆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以及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我认为有必要对边疆中学生的学习态度略作分析。
1.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指学习者对待学习时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它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组成的一种互相关联的统一体。
一个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就是说他对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中能够不断體验到取得进步的愉悦心情,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其他让人分心的事时,能够主动克服,坚持完成既定学习任务或目标。而一个具有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的学生却认识不到学习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采取逃避或抱怨的态度,而不去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学习会给他带来什么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就无从说起了。那么,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2.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
造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的主观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客观原因。
2.1 个人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1 学生本人对学习的认识不够。有个别学生对学习的意识很浅薄,对学习的意义没有产生很高的认识。他们认为不读书照样可以活得潇洒,在学校学的知识对以后挣钱没有什么大的用处,故不会积极主动地对待学习。相反,他们认为认真读书会“越读越输”,以致变成书呆子。这一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能提高一个人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能弥补不足,增强自身素养。所以,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滋生并蔓延。
2.1.2 学习目标不明确。从我所教的学生中调查的结果表明,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对学习的热情也较高,他们希望自己以后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有份好的工作。有较少部分学生没有考虑学习的目的。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达到家长的要求,他们是奉父母之命才来学校的。这样的学生对学习会感兴趣吗?有的学生认为他有无机会上学是命运的安排,他自己也不明白来学校的目的,更不清楚该如何对待学习。这一类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是端正的吗?
2.1.3 学生缺乏竞争意识。也许是因为边疆地区的多数学生没见过发达地区的学生你追我赶的那种学习镜头,也或是他们对学习的认识不够,所以有些学生缺乏竞争意识,没有进取精神。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个别学生看到其他同学认真读书时,不仅不向他人学习,反而会打击、嘲笑他人。在这种情况下,认真学习的学生会因受到打击而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更有甚者,他考倒数时,他没想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而是自我安慰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2 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2.1 家庭教育的影响。
有些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过分溺爱,对他们的物质欲望有求必应,且无原则地迁就他们,以致使他们逐渐养成自私自利、蛮横独断、好逸恶劳等不良习惯。他们处于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他们意志不坚定,缺乏进取精神。
个别家长教育方法粗暴,对孩子的错误不是循循善诱,而是经常打骂,使孩子在家得不到温暖,产生逆反心理,以致对学校的正面教育听不进耳。
有些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不够,自己的小孩读几年级,在哪个班,家长根本不知道,把小孩送到学校就一切了事。部分家长不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叫魂”、“祭龙”、“过年”都要把孩子叫回家。个别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低,对子女根本就没提出考大学的要求,只要孩子能安全度过中学阶段就万事大吉。
2.2.2 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不完善。
在边疆偏远农村任教的老师,有些小学教师只有小学文凭,还有很多中学教师是专业不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他们在该打好基础的时候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到了高中,从偏远农村来的部分学生就跟不上其他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了,慢慢地,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教学设备落后,实验场所简陋,会使学生不能做该做的实验,学不到该学的知识,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散失信心。
2.2.3 国家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能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在边疆地区,农村家庭的生活比较贫困,有些学生因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了考大学的愿望。甚至部分学生因大学毕业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因素让我们的学生很难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也就没办法端正学习的态度了。作为在边疆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边疆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并积极思考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原因,这样才能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以便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1.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指学习者对待学习时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它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组成的一种互相关联的统一体。
一个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就是说他对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中能够不断體验到取得进步的愉悦心情,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其他让人分心的事时,能够主动克服,坚持完成既定学习任务或目标。而一个具有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的学生却认识不到学习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采取逃避或抱怨的态度,而不去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学习会给他带来什么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就无从说起了。那么,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2.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
造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的主观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客观原因。
2.1 个人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1 学生本人对学习的认识不够。有个别学生对学习的意识很浅薄,对学习的意义没有产生很高的认识。他们认为不读书照样可以活得潇洒,在学校学的知识对以后挣钱没有什么大的用处,故不会积极主动地对待学习。相反,他们认为认真读书会“越读越输”,以致变成书呆子。这一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能提高一个人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能弥补不足,增强自身素养。所以,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滋生并蔓延。
2.1.2 学习目标不明确。从我所教的学生中调查的结果表明,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对学习的热情也较高,他们希望自己以后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有份好的工作。有较少部分学生没有考虑学习的目的。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达到家长的要求,他们是奉父母之命才来学校的。这样的学生对学习会感兴趣吗?有的学生认为他有无机会上学是命运的安排,他自己也不明白来学校的目的,更不清楚该如何对待学习。这一类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是端正的吗?
2.1.3 学生缺乏竞争意识。也许是因为边疆地区的多数学生没见过发达地区的学生你追我赶的那种学习镜头,也或是他们对学习的认识不够,所以有些学生缺乏竞争意识,没有进取精神。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个别学生看到其他同学认真读书时,不仅不向他人学习,反而会打击、嘲笑他人。在这种情况下,认真学习的学生会因受到打击而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更有甚者,他考倒数时,他没想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而是自我安慰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2 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2.1 家庭教育的影响。
有些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过分溺爱,对他们的物质欲望有求必应,且无原则地迁就他们,以致使他们逐渐养成自私自利、蛮横独断、好逸恶劳等不良习惯。他们处于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他们意志不坚定,缺乏进取精神。
个别家长教育方法粗暴,对孩子的错误不是循循善诱,而是经常打骂,使孩子在家得不到温暖,产生逆反心理,以致对学校的正面教育听不进耳。
有些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不够,自己的小孩读几年级,在哪个班,家长根本不知道,把小孩送到学校就一切了事。部分家长不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叫魂”、“祭龙”、“过年”都要把孩子叫回家。个别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低,对子女根本就没提出考大学的要求,只要孩子能安全度过中学阶段就万事大吉。
2.2.2 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不完善。
在边疆偏远农村任教的老师,有些小学教师只有小学文凭,还有很多中学教师是专业不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他们在该打好基础的时候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到了高中,从偏远农村来的部分学生就跟不上其他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了,慢慢地,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教学设备落后,实验场所简陋,会使学生不能做该做的实验,学不到该学的知识,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散失信心。
2.2.3 国家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能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在边疆地区,农村家庭的生活比较贫困,有些学生因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了考大学的愿望。甚至部分学生因大学毕业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因素让我们的学生很难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也就没办法端正学习的态度了。作为在边疆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边疆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并积极思考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原因,这样才能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以便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