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一盏心灯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fish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古典文化的浸染,似乎让自己更多地思考职业的幸福感、人生的存在感到底在哪里;而作为一名极为普通的教师,似乎也不止一次地为教师的清贫与苦累而动摇了职业的信仰。在十多年风花雪月、春华秋实的轮回与坚守之中,《论语》之类的古代典籍中朴素的处事智慧,点燃了一盏亘古不熄的心灯,让我在浮躁之中获得平静,在迷茫之中找到方向,在动摇之后重新坚强。
  读《论语》的过程总是能使人惊讶,无论是凝神屏息的全文通读,还是逐字逐句的细心琢磨,每一次似乎都能发现心灵的契合与智慧的闪光。孔子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就是要想自己成就事业就先让别人成就事业,要想自己获得成功就先让别人获得成功。这是一种多么朴素的辩证法,很好地回答了人活着是多为别人做事还是只为自己做事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感到困惑:一天到晚辛苦劳累,付出了时间、精力乃至健康,换来了什么?其实换个角度想,我们没有厘清“取”与“予”的辩证,我们从事教书育人的事业,就是在学生的成长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学生获得成功后获得个人的成功,我们的辛苦付出都是在为学生和自己日后的成功所做的量的累积。教师节那天,有个学生给我QQ上留言:“您陪了我高中三年,我陪您走过三年。我看着您在黑板上写字,看着您在我们的周记后面写下满满的评语,看着您当了妻子;您看着我们做题、考试,看着我们一点一点成长,看着我们从只知批判学校到以一中为平台为未来努力,三年,很短也很长,我在内心里记下了您每一个开心、忧虑和生气的表情。 老师,谢谢您!”八年之后,仍有感谢。这样的话让我感动好久好久,也许正是这一丝丝莫名的感动,是我在清贫与寂寞中坚守的理由,更让我坚定了为教育无私奉献的信念。老子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佛经上说“此岸生死,彼岸涅槃”,这些经典的论述都与《论语》中的智慧相互印证,成为指引我在平凡却伟大的教育事业中获得幸福感的不熄明灯。
  读《论语》不仅能让我们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找到职业幸福感,也能为我们职业素养的提高指引方向。
  孔子作为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在今天看来都值得学习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耳熟能详的“教学相长”、“见贤思齐”、“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当仁不让于师”、“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等卓见,无不提醒我们“见贤思齐”的终身学习态度。作为普通教师的我,曾经还能挤出时间看几本书,写几篇字,特别是工作两三年之后的一段时间,急需给自己一个方向的时候,读书的确给了我很大的乐趣和帮助。现在,因为忙,“忙”就成了心里默认的“恰当无比”的一个理由,事事都可以推给这样一个理由,也就因为这个理由真就慢慢地懒起来。可是,可是真的“忙”到了挤都挤不出时间的地步吗?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周围的朋友、同事、领导,总有在某一方面或闻道在先,或术有专攻。因而,“学人之长”是我们专业成长中最基本的支持力量。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专家离我们太遥远,同事随时随地可以请教。共同的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使同一办公室的帮助更为有效,也更为方便。所幸,无论是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还是班级管理、后进生转化等许多方面,都是办公室交流的经常性内容,我也从中获益匪浅。
  当然,“见贤思齐,学人之长”,不仅仅是看几本书。论语上讲“何必读书,然后为学”,意义所在,便是指人生之书的可贵,为学的书可并不一定就是实实在在的书,更多的时候,重要的是我们心里要有向上的力量。“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遗憾,找到自己的方式去坚持就好。
  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更有丰富而先进的育人理念,虽然历经千年仍然在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熠熠生辉。
  我曾经组织学生写过这样一个作文题:“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吗?”在改革开放之初,“黑猫白猫论”曾经给人们的思想带来很大的解放,但说白了,这话仅以“抓耗子”的这一方面的“才”作为所有方面“好”的唯一标准。试想,猫除了抓耗子之外,连鸡鸭人什么的也不放过,恐怕谁也不会要这样的“好猫”。教育与培养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有论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也就是技能,我们可以理解为学业,只不过是一个人应有的综合素质方面的第四个层次。学生固然很需要敲开大学大门的那块砖,但更需要伴随一生的品行、高雅的审美趣味、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感悟幸福和创造幸福的心灵以及给别人带来幸福的胸怀和境界,而这些无论是做多少试卷也换不来的。
  虽然在这个日益浮躁和功利的社会上,道德与情趣似乎渐行渐远。但每当我重温先贤的谆谆教诲和面对这些尚充满稚气童真的孩子,我都认为自己必须勇敢面对现实,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成绩暂时较差的学生,我们深知我们面对的是一些怎样的学生,在组织课堂管理上,在学习自觉性上,在平日最基本的常规要求上,在强调了很多次学生仍然无动于衷的窃窃私语上,一次次努力换来的只有更深的失落。但我知道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心、鼓励和引导,佛家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好老师,决不会因为这个学生不接受教训、违背老师的教诲而舍弃他,总是耐心地等待机缘,用种种善巧方便来帮助他。而且“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学生,都有上进之心。
  孔子有句话“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于丹将其解读为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论语》中的许多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只有用于教学实践才可能焕发生命力。我愿意做这样一名发扬先贤智慧的实践者,让《论语》这盏心灯,在我为之殚精竭虑的教育事业中永远熠熠生辉。
其他文献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焚起一炷淡香,但见轻烟袅袅。一卷在手,便觉神清气爽,尘念皆无。“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不觉日之将尽。而当一轮明月窥窗,诗文漉漉的湿气在小屋中氤氲,心中隐隐泛起一种异样的温情。在这一片静谧与寂寞中,静静体味感悟生活的愉悦和满足。拥一室书香,在品味中回首逝去的日子,多一份思想的厚重,多一份对生活的理解、对工作的热爱。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
期刊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常常要感受着一些学生知识苍白的无奈,常常要经历着一些学生书写糟糕的烦恼,常常要面对着一些学生表达蹩脚的尴尬。于此,有人抱怨小学初中语文教学的失误与失责,有人哀叹世风浮躁一代不如一代,其实,谁都清楚这是有失公允、脱责现实的情绪话。夯实“三基”,不只是小学初中语文教学的责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基本素材的积累、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不是某个阶段能够
期刊
一、考纲解读  此项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综观近几年试题,该考点年年出现。虽然题型不同,但实质一样,如,图文转换、用平实的语言表述等,都属于句式变换的类型。  二、知识解说  1.主动句与被动句(主语A,谓语B,宾语C)。  ABC(A把CB)——C被AB。  例,我打死了两个敌人。我把两个敌人打死了。两个敌人被我打死了。  2.肯定句与否定句。  否定词(不)+反义词(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更应该把朗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古人曾要求人们要“因声求气”,所谓的“因”就是根据、依照的意思,“求”,就是探求、推求的意思,就是说要通过朗读、体味探求诗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朗读时,要把握好节奏、音调,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讲周邦彦的《苏幕遮》时,就采用了朗读教学法。可以说,整堂课就是以读代讲、以读代分析。  教学过程是这
期刊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一篇杰出的小说。作者以隐忍冷静的笔触,通过一位高烧的小伤兵回到已经是战地医院的母校的心理活动,巧妙揭示了德国纳粹的军国主义及其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毁灭、对人的心灵的摧残。小说的环境描写、反讽手法都非常的高超,课堂上将此作为重点来分析,以此理解作者的反战倾向。但课文里那个比尔格勒,唯一一个有名字的人物,而且出现了很多次的人物,他在文章中究竟起一个怎样的
期刊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颂歌的变奏”这一板块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明白了“读”的妙处,充分感受到了“读”的乐趣。当然这绝不是在说,要将每个学生都训练成朗诵家,只是想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诗歌,用声音去传达诗人所寄寓的诗情。只是想让学生能爱上朗读,爱上诗歌,从而能在这样一个美妙的年龄,去享受一份美好的诗意。  在教学时,采用了多种形式,收到了别样的效果。  一、教师范读,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高一(8)班
期刊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围绕这种理论进行的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就是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就应该把课堂的角色彻底转换一下。怎么转换?最好的老师应当是导师或者叫做导演。老师做导师或者做导演,就是领着学生、引导学生去学习,而不是把老师的知识贩卖给学生。真正要掌握知识,创新思维,
期刊
现在很多老师学生,对听说能力训练认识不够深刻。笔者调查本校22位语文教师,晓得口语交际的甚少,即使晓得口语交际,但也未去组织过活动,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根本不知道有口语交际一说,也不明白开设“口语交际”活动有何用。笔者近几年参加事业单位招聘人才的面试,很多大学生面对考官的提问,未曾开口脸先红,手足无措,支支吾吾,私下问他们原因,都道:没经历过。现在的高中生,马上面临走向社会,而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
期刊
人生在世,总需倾诉,倾诉是人的一种本能、一种渴求。在语文的学习中,也有一种倾诉,那就是写作。  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倾诉得淋漓尽致,真正“以我手写出我心”呢?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用眼睛去观察  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看,对身边的事物多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事物的相同与不同。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当“看”成为
期刊
纵观恢复高考以来,语文高考试卷古诗鉴赏都占很大比重,如今横看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古诗鉴赏也毫无例外地占据一隅江山。因此,探讨古诗鉴赏的质量目标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来探讨古诗鉴赏质量目标的基本策略。  第一步:知识构建,夯实基础。从第一次接触古诗词赏析开始,学生就要着手积累,掌握有关诗歌的文本知识,作者、背景、内容、思想等。在识记或背诵的基础之上,建构有关诗歌鉴赏的网络结构。如,诗歌形象中的意象、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