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来自黄河的石头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记不清在地下睡了多少年。在那里,阳光没有那么炽热,水流没有那么寒冷,风没有那么凛冽。每天,我闻着泥土的芬芳醒来,看着鱼群在身边游来游去,过着平静而简单的日子。
  “岸上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抬起头,好奇地问本地的河神。
  “哦,那是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河神捋着长长的白胡子,“你还小,还是待在河底好。”
  水很深,我也只能待在河底。每天,都会有一些奇怪的东西落到我身上,我就任由他们和我融为一体。慢慢地,我长胖了。
  日出月落,斗转星移。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我发现头顶的压力越来越轻,白晃晃的光源离我越来越近,水面似乎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河神惊恐地和我们说:“这里的河水快要干了!”
  不久河水真的干了。我躺在河滩上,呼吸着干燥的空气,感受着灼热的温度,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很快好奇就变成了失望。因为我一动也动不了,只能守着一方小天地。我知道了什么叫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却再也不能看鱼儿游玩,永远失去了河神的庇护。
  转眼又很多年过去了。
  一天,我正懒洋洋地沐浴着阳光,几个穿着蓝白条运动服的男孩子从岸边走过来。其中一个最英俊的朝我跑来,把我捧在手里仔细端详。他兴奋地对小伙伴说:“看我发现了什么?一块漂亮的石头!”他把我带回了家。
  几天后,我的身上多了四个字:心心相印。他看我的神情是那么专注,目光是那么温柔,我的心里满是甜蜜。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他把我揣在怀里带了出去,对一个美丽的女孩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女孩的目光中流露出鄙夷的神情,很勉强地收下了。等男孩走远后,她随手把我扔进了路边的垃圾桶。天哪,里面可真脏,尽是些废纸、剩饭、塑料袋和废旧电池。唉,我居然成了垃圾!
  一个瘦小的老头儿把我从桶里翻了出来。他眯着小眼睛,自言自语:“我可以拿这卖点儿酒钱。”一个长着啤酒肚的业余收藏家用一张“毛爷爷”把我买下,带着我和另外一些石头去找专家鉴定。专家瞟了两眼,摇了摇头:“这些都是普通的石头。”收藏家大呼受骗上当,被老婆骂了一通,我也被扔到了田野里。几个农夫发现了我,于是我成了一块铺路石。
  “鋪路石就铺路石吧。”经历了这些,我知道了人情冷暖,刻在身上的字也被慢慢磨掉了。周围的伙伴诉说着各自的经历。“我们还不算太惨,有些伙伴早就变成了混凝土,更惨的已经变成空气了。”“我们也快变成混凝土了,听说外面都在修水泥路。”我听得心惊肉跳。
  终于我和伙伴们也作为待处理的建筑垃圾,将被送往工厂进行再加工了。就在我们互道珍重的时候,一个少年把我捡了出来。“爸爸,这块石头有点儿亮亮的,它不是垃圾,让我带回去吧?”“随你吧。”
  我来到了少年的房间,看着他考上高中,进入大学,成为一个工艺美术设计师。他经常盯着我看,皱着眉头思索。一天,他郑重地对我说:“石头啊石头,我想拿给师傅看一下,帮你刻个形状,你不要害怕。”老师傅把我摸了又摸,放在仪器下观察了很久,最后点了点头:“这是一种很珍贵的黄河玉。”他们小心翼翼地帮我去掉了包在外面的厚厚的石皮,露出了温润通透的原貌。
  几个月后,我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了。一个雕刻着精美花纹的木底座上托着精致的山水摆件,出现在市博物馆的展厅里。我紧张地看着驻足观看的访客,唯恐被人失手打碎。
  现在,我已经参加过各种展览,去过很多地方,也算是块见过世面的石头啦!博物馆里,大家管我叫“珍宝”,有个工作人员还为我写了篇小说叫《一块黄河玉的传奇》。但我表示异议,让她把题目改成《一块来自黄河的石头》。我告诉她,直到现在,我还会常常想起从前在河底、在垃圾箱里、在村道上的日子。纵使已经涅槃重生,我依然是那颗小小的石头。
  [责任编辑 徐小红]
其他文献
我下岗那年,女儿四岁。  迎着夏天的夕阳,我接了女儿,向刚租没多久的房子走去。女儿手里小心地捧着她奶奶给她的一小盆文竹,不住地问我:“它会开花吗?”我有些心烦地回应她:“不会。没见过它开花。”  楼上是我租的二室一厅。房东是个瘦削的老贫抠儿,谈了半天,才答应租给我,每月一百五,另外他再锁上一间卧室,租出去当库房。楼下一楼,是收破烂的老太太,废纸箱、破瓶子堆得满屋都是。她的孙子,一个脑子有点儿问题的
期刊
最后一次和他见面,是在一个百货公司,偶遇。  我正和未婚夫在百货公司里挑选婚戒,转角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背影:身材魁梧,虎背熊腰,肩膀微微倾斜,站在卖玩具的柜台前,低头抚摸一只雪白的兔子。  我走过去,和他寒暄了几句,才知道他的远房表妹最近住了院,白血病,他在为她挑选玩具。  算起来,我俩已经十年没见了。我竟然还能一眼认出他的背影,简直是孽缘。我曾数次在梦中幻想和他见面,场景之魔幻让人说不出口,不是在
期刊
你应当高兴才对。过去十年,这个场景几百次出现在你的想象里,当然,这些想象主要集中在开头三年——可怕的三年。好几次,在种着一大棵枫杨树的白兔里弄,有时在弥漫着韭菜和香醋味道的路边小食堂,你突然心跳加快,食不知味,脑袋里一片空白。那时你旁边总是坐着你的同伴(她并不知情),她问你来不来一碗米饭,又问盘子里的最后一块糖醋里脊可不可以归她(她爱吃糖醋排骨,但是你们去迟了,服务员说厨房里只剩了里脊)。连这样简
期刊
舒启正忽然想起,许福元好久没有来了,便打手机找他,说是停机;又通过熟人打听,终于知道,他家连遭横祸。先是在化工厂做工的大儿子不慎跌入化工池身亡;祸不单行,不久他自己也中风瘫痪,住进康复医院。舒启正心里十分难受。  与许福元相识,是在六年前。那时舒老年正七旬,受邀去加拿大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回来在本市美术馆举办了回报展。之后有好些书法爱好者登门造访,或是“请教”,或求“墨宝”。许福元便是其中一个。  
期刊
年已古稀的舒启正书台上新添了一方古砚,用木盒装着。古砚是长方形,古朴的橙色,上沿儿有刘、关、张三顾茅庐的半身浅浮雕,凹处嵌有墨垢,看上去有了年代。舒老并不爱好收藏,对名砚、古砚没有深入研究,不过能认出这块是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唯一用土陶烧制的。  这是姚斌送的。  姚斌是一所高等职业学校的校长,爱好文学,写了一批生活随笔结集出版,请舒老作的序。舒老早就听说,姚斌善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善于思考、
期刊
李少咏,河南省西华县逍遥镇人,教授,文学博士,先后任教于周口师院、洛阳师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洛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曾获得河南省文学奖、河南青年作家奖、河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在当代中国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小小说是一个很惊艳又较尴尬的文化存在。  开始时,汪曾祺、林斤澜、王蒙、冯骥才等一拨大腕为小小说树起了一个令人惊艳的标杆,让小小说成为许多读者和基层写作者的宠儿。可是,也有很
期刊
暴雨就要来临,村支书老汪接二连三地接到同一信息,分别来自镇党政办、安办、社会事务办、国土所等十多个部门,县国土局、农业局、救灾办、应急办等部门,也毫不吝啬地把信息给老汪发过来。  老汪最不放心的是老王的土墙房。老汪急匆匆地往老王家赶。老王正跷着二郎腿,躺在竹躺椅上,喝着老鹰茶,嚼着自己土里产的花生,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电视。电视里,播的是一个战争片,战场上双方正厮杀得天昏地暗。  老汪恨不得把老王的
期刊
钟会见到姜维的那一刻,愣了一下。他感觉这个人好像见过。当姜维单膝下跪,把印绶递交他时,他赶紧伸出双手,扶住姜维,连说“请起”。姜维转首抱拳,不忍直视。钟会俯身再扶,这时,他才会意到,是姜维脸上的酒窝儿,让他想起了一个人。  钟会又看了一眼那个很深的酒窝儿。  其实,在带兵攻打蜀汉之前,他已经唆使司马昭杀了那人,说他有谋反之心。  宴会上,钟会频频向姜维敬酒。姜维显然比那人温顺,尽管有些苍老,但眉宇
期刊
政委交给木子一个任务。  木子听完之后,大声说:“我——不!我——”  木子蹲了下来,捂住脑袋瓜子,一个劲儿地摇头……  政委的任务是:配合支队善后办抓紧清点整理失事战友们的遗物!  战友的遗物是木子的“命门”,他宁愿别人骂他是个逃兵,也不愿意去面对朝夕相处的战友遗留下来的东西。他们昔日的音容笑貌全在木子脑海里翻江倒海地乱蹦。  政委严厉地告诫道:“木子舷!现在是他们亲属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就逃吧!
期刊
太外公在县衙做笔吏,一介儒生,富贵四方。  太外公身居豪宅,正房,一张檀木方桌精致得如同藏品。县衙归来,太外公与三五好友相聚,吟诗作赋,激扬文字。太外公总是把四条桌腿垫高些,垫高桌腿的不是砖石瓦块,而是从柜中取出的四块金元宝。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金元宝在四条桌腿儿下面金光闪闪,好友们惊得目瞪口呆。  太外公仕途得志,却不能人财两旺,太外婆仅生了我的祖母一个女儿,万贯家产后继无人。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