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识字,提升语文素养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蒙学识字


  “蒙童多记性”,古人认为蒙童阶段是记性最好的阶段。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老师应以传统蒙学的反复诵读为基本方法,在孩子字形掌握或字义理解有困难之处,通过故事、图片、视频解说等方法加以阐释,注重渗透汉字文化和传统文化,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统编版教材的很多细节都考虑了孩子的难易接受程度,以激发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统编版教材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这6个字孩子大部分都认识,从内心深处就不会抵触学习汉字,反而觉得语文这门学科很有意思。在教学伊始,我就给孩子带来一幅水墨画,启发孩子:我们都是中国人,作为中国人我们首先要学会汉字,认识了汉字我们就可以变聪明了哦,还能读课文呢。采用图文结合,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学习汉字的兴趣。继而启发孩子:这是一幅水墨画,特别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呀?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看到了浩瀚的天空、广袤的土地,还有顶天立地的人。此时老师巧妙总结:这样的水墨画是中国的国画,简简单单的几笔就让我们看到了天、地、人,还让我们产生了联想。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通过故事、图片等认识字形、理解字义的方法,激发了孩子对中国汉字学习的兴趣。
  对于蒙童来说,反复朗读这几个汉字,读出节奏,读出停顿,读出韵味还需要老师创设识字的情境,精心设计识字的环节,强化实践运用,在运用中增强孩子对汉字的热爱。

二、儿歌识字


  儿歌识字是适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最佳方法之一,主要采用多形式朗读的方法,在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帮助孩子巩固生字,强调对汉字音、韵、美的熏陶。
  統编版一年级的《动物儿歌》一课,可以采用猜谜、编儿歌、小采访等方式引领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儿歌。例如在教学蜘蛛、蚂蚁、蜻蜓这组生词时,老师用了一个巧妙的小追问: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些词语中都有一个虫字旁。继而老师进行总结这类词语都是形声字,那么像这样的形声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呢?通过和孩子们的互动,让孩子们亲身朗读感悟出形旁表示意思,声旁表示读音。孩子们习得认识形声字的方法后,老师紧接着出示:蝈蝈、螳螂、蟋蟀、蛀虫等词语,让孩子认读,孩子们举一反三,快速掌握了形声字认读的方法,此时的识字教学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
  《动物儿歌》本就是一首充满韵味的儿歌,孩子们特别喜爱这一类文本。教学中我多次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领孩子们开火车读、自由读、拍手读、师生配合读、男女生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在读中引领孩子感悟谁在哪里,它们在干什么。读通、读顺、读透后再开讲。这是教学泰斗于永正老师留给我们的宝贵教学策略。

三、看图识字


  低年级的教材图文结合,符合孩子年龄特点,便于孩子在看图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记忆字形,可增加孩子对汉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发现汉字的神奇,感受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纸船和风筝》第一课时的教学,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识字。如:认识“鼠”字,我先出示了一幅画(鼠的甲骨文),引导学生猜猜这个是什么字,然后边叙述边出示鼠的金文(慢慢地,这个字就演变成金文)。看,这是一只蹲着的老鼠,上面是鼠头,下面是鼠的脚、背、尾。随后出示楷体的鼠。继而引导学生说说,除了松鼠你还知道哪些带有“鼠”字的鼠类小动物。再例如教学“祝”字,先出示“祝”的金文,讲解“祝”的左边的“示”表示一张祭祀祖先的桌子,右边的“兄”,表示一个人跪在神主前张着口祈祷。整个字的意思就是跪着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后来,这个跪着的人在楷书中写成了“儿”了。接着引领学生组词,当学生说到“祝福”时,又启发学生仔细看看这两个字,会有什么发现。“祝福”两个字都是示字旁,引领学生发散思维,由一个字引申到一类字,结合了字理,学得就更通透了。
  看图识字是一个充满快乐、充满求知欲的探索过程,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现有的认知经验,帮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正所谓“生活处处皆语文”,比如“看电视识字法”“看牌识字法”“看包装袋识字法”“看书识字法”……培养和呵护孩子识字、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归类识字


  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首诗,都有让人产生联想的空间。有些汉字无论从音、形、义上都会有着或多或少的共同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智慧地将这一类的汉字进行归类,再引导学生积累、感悟。
  《雪孩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老师进行了精心设计。先出示“烧、烟、烫、灭”,引领学生朗读,读正确之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里面都藏着什么。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个小秘密就是:火。接着放到词串中引领学生朗读:“烧得旺旺的,冒出黑烟,蹿出火星,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汉字的教学,不光从音、形、义上去认读和理解,还要注意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个环节的设计将带有火字旁的字归类学习,既理解了这些难读的字的意思,又突破了认读的难点,降低了难度,一举两得。
  《一封信》这篇课文中出现的“一”字比较多,在教学时就可以把握住第一、二课时教学难易程度,有梯度地进行教学。如第一课时检查生字复习版块,教师可以把“一封信、一束花、一沓纸、一支圆珠笔”巧妙地放在一起,引领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继而追问:一沓纸和一张纸有什么区别呢?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沓纸拿出来,一点一点叠加在一起,学生通过生活实际理解了一沓纸的意思。在第一课时的铺垫下,第二课时教学伊始进行带有一字短语的复习,巧妙出示了一封信、一沓纸、一支圆珠笔、一大束鲜花、望了一眼和揉成一团。指导学生朗读后,别具匠心地设计了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填刚才含有一字的短语),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回顾。这样既勾连了第一课时关于“一”字的学习难点,又提炼总结了课文,让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整体上的感知,真正将词语的板块学习做得扎实有效。

五、韵语识字


  一年级教材中的《人之初》《古对今》均体现了传统蒙学读物的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韵味十足,文化内涵深厚。
  “云对雨,雪对风”的《对韵歌》,很传统,很中国,也很有趣,意在激发孩子对母语的特别感觉。本文共三句诗,学会有节奏地停顿,通过反复朗读感悟文本的韵律和韵味。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对子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把对应的事物名称读得略微重一些、慢一些。通过拍手歌、师生配合朗读、闯关游戏等多种朗读的方式,感受《对韵歌》的音韵美,并产生联想,想象“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诗情画意。
  统编版的识字教学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编者选配了色彩鲜艳的精美图画,孩子们爱学、乐学。老师只要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定能引领孩子们在快乐中识字,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语文教育与母语教育息息相关,一直占据重要席位。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本的阐释,是学术界和一线教育的探究重点。文本阐释失衡,从微观角度,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宏观角度,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培养。审视当下中学语文文本阐释,应该以何种理论背景为支撑,基于何种原则,从哪些角度进行阐释,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当下初中语文文本阐释的三个问题  初中语文文本阐释,既存在以
期刊
统编教材三下第四单元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进行编排。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儿童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会无意识地运用这一策略。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些课后习题,如根据课文情节展开想象编故事,就在开始引导学生尝试运用预测策略,并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主动地进行预测。这有利于呵护并激发学生阅读的初始期待,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  仔细研读本单元所有课文的预测要求,可以发现这些预测要求明晰又具体。《总
期刊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的核心目的,但可能由于课堂安排的内容没有很好地联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不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课堂教学效率就打了折扣。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新时代新思想的指引下,及时分析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改进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一、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现状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影响着目前的
期刊
语言,师生交流的最重要载体。我们需要在课堂中运用积极语言,给课堂注入“善”意,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个人潜能,逐渐形成积极品格。一、期望效应应对课堂沉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格尔通过“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得出结论,学生往往有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心理趋势,这种心理效应就是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合理期望,能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情境】  小颖是班级里成
期刊
一、课堂教学互动的概述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关于教学内容的交流、对话及合作,最后对各自产生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它包括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和教学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使师生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知识、思想之间的相互影响。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互动表层化,缺乏深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出于调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氛围的目的,加入游戏等环节,
期刊
一、板块式教学的源起  (一)教材专业解读能力的欠缺  1.相当部分教师解读教材视角仍较单一,缺少发现教材独特性的能力,尤其缺乏对语言文字的关注。这与教师“以读教参取代独立读教材”的习惯和意识有关。  2.相当部分教师依然没有跳出“讲读课文”的思维定式,教学的起点和归宿都仅仅指向于对文本内容和核心价值的理解,缺少对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关注。  3.对课标年段教学要求的漠视和不解。对于课标的学习还不够,
期刊
身为教师,我们一方面高呼着“向45分钟要效率”“要打造高效课堂”的口号,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实施着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人的课堂模式。我们总是以课堂上知识点传授的多少来衡量课堂是否高效。归根结底,这是出于对学生的不放心。我们总认为讲得不够全面,生怕考试的时候漏掉某些得分点。事实上,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我们在课堂上所讲的那些所谓的得分点在中考中能派得上用场的微乎其微。现在的语文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
期刊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强调了“问题意识”对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巧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探索,结合四种有效提问方式——“诱问、巧问、善问、追问”的实践经验来进行阐述。一、在新授课时“诱问”,培养自学
期刊
古诗词融诗人、词人的思想意识于其中,古诗词教学要深入挖掘古诗词的精神意蕴,在教给学生古诗词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境界。一、创设情境,引發情感共鸣  古诗语言精练,讲究平仄,严于用韵,含蓄优美,意境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师可以通过配乐朗诵、图片再现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大胆想象、联想来再现、丰富诗词形象,从而引发情感共鸣。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就出现了一条小舟,这条小舟载着她遇
期刊
四年级是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尽可能打破思维定式,创造性搭建平台,助力学生思维发展。一、借助涵泳补白,拓展思维广度  教材文本由于艺术表达的需要,留有很多空白。教师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样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广度,推促他们主动与文本、作者進行深度对话。比如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中:“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