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中小学的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便成为小学教学中的重点,而德育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为学生们构建出良好的公共秩序,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本文中主要在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背景,提出了在学生中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意义和引导学生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公共秩序;德育教学;具体措施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正在慢慢发生变化,尤其是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判断和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小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组織开展系列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活动,来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维护班级中良好的公共秩序。
一、在学生中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意义
在学生中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可以看成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中的一种风气,同时良好的公共秩序也是班级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现。公共秩序可以在学生们中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不规范行为和习惯进行约束,让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求知欲,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与其他同学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竞争和合作关系。由此可以得知,在校园中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就可以改善班集体缺乏生机、组织纪律涣散、学习信心淡薄等不良现象,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引导学生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具体措施
(1)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在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根据《道德与法治》第5课中教学目标,向学生们诠释构建出和谐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意义,进而让学生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社会现象,使用一些合法合理的方式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陋习。其次,教师需要让学生们对“是”、“非”概念进行区分,知道任何事物自身所蕴含的原则性问题。教师还需要联系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课余时间或是晨会对学生们开展集体谈话,对学生阐述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遵纪守法和安全教育等,通过一些当堂检测题,让学生们对题目进行解答,进而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如“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我们从哪个方面做起”等。再结合目前我国社会中的形势指导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制定出班级中的公共秩序条例,让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遵守班级中的公共秩序条例,并将规章制度落实到自身的平时言行中。
(2)通过提高自身良好形象,凝聚集体向心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过程中,还应当以身作则,通过自身形象为学生们树立出正确的榜样,进而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个人的言行来感染班级中的学生,通过身边的一件小事给学生们树立出良好的榜样。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进入公园来捡拾垃圾,在公园中捡拾垃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将自己所看到的垃圾弯身捡起,并放进垃圾桶中。教师的自身行为会给全班同学看在眼里,并逐渐地记在心上,进而凸显出教师在班级中的形象和地位;教师还需要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去帮助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在过马路时看到老年人,教师可以让学生搀扶老年人过马路,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们将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道德信念牢牢铭记在心,并付诸于行动。
(3)在公共秩序建立中重视班委作用
在带领学生们构建良好公共秩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地发挥出班级中班干部的作用。小学班级中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由于学生干部长时间与学生朝夕相处,所以对班级中的各种情况了如指掌。学生干部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帮助和教育在某些场合甚至比班主任更具有教育效果,教师通过在班级中组建一支具有高能力、高素质的班干队伍,就可以在班级中树立出良好的榜样,带动全班同学积极向上。同时优秀的班干部还可以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教师可以让班干部在节假日组织班级学生进入博物馆参观产品;组织班级学生进入老年社区看望孤寡老人;带领班级学生在校园中开展爱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在升旗时由班干部群体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礼貌互动的精神,同时还可以大学生们养成规范自己言行,懂得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的意识。
三、结束语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需要凝聚社会中各方面的力量,不论是学校、公民或是社会中的组织单位,都需要遵循公共秩序的执行过程,这样才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所生活区域的公共秩序,一同构建出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姜宇,樊夫,王煜.私权自治对构建良好公共秩序的促进——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为例[J].唯实,2012(8):141-143.
[2] 吴畏.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及优化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39
关键词:素质教育;公共秩序;德育教学;具体措施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正在慢慢发生变化,尤其是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判断和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小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组織开展系列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活动,来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维护班级中良好的公共秩序。
一、在学生中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意义
在学生中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可以看成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中的一种风气,同时良好的公共秩序也是班级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现。公共秩序可以在学生们中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不规范行为和习惯进行约束,让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求知欲,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与其他同学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竞争和合作关系。由此可以得知,在校园中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就可以改善班集体缺乏生机、组织纪律涣散、学习信心淡薄等不良现象,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引导学生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具体措施
(1)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在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根据《道德与法治》第5课中教学目标,向学生们诠释构建出和谐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意义,进而让学生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社会现象,使用一些合法合理的方式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陋习。其次,教师需要让学生们对“是”、“非”概念进行区分,知道任何事物自身所蕴含的原则性问题。教师还需要联系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课余时间或是晨会对学生们开展集体谈话,对学生阐述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遵纪守法和安全教育等,通过一些当堂检测题,让学生们对题目进行解答,进而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如“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我们从哪个方面做起”等。再结合目前我国社会中的形势指导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制定出班级中的公共秩序条例,让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遵守班级中的公共秩序条例,并将规章制度落实到自身的平时言行中。
(2)通过提高自身良好形象,凝聚集体向心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过程中,还应当以身作则,通过自身形象为学生们树立出正确的榜样,进而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个人的言行来感染班级中的学生,通过身边的一件小事给学生们树立出良好的榜样。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进入公园来捡拾垃圾,在公园中捡拾垃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将自己所看到的垃圾弯身捡起,并放进垃圾桶中。教师的自身行为会给全班同学看在眼里,并逐渐地记在心上,进而凸显出教师在班级中的形象和地位;教师还需要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去帮助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在过马路时看到老年人,教师可以让学生搀扶老年人过马路,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们将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道德信念牢牢铭记在心,并付诸于行动。
(3)在公共秩序建立中重视班委作用
在带领学生们构建良好公共秩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地发挥出班级中班干部的作用。小学班级中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由于学生干部长时间与学生朝夕相处,所以对班级中的各种情况了如指掌。学生干部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帮助和教育在某些场合甚至比班主任更具有教育效果,教师通过在班级中组建一支具有高能力、高素质的班干队伍,就可以在班级中树立出良好的榜样,带动全班同学积极向上。同时优秀的班干部还可以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教师可以让班干部在节假日组织班级学生进入博物馆参观产品;组织班级学生进入老年社区看望孤寡老人;带领班级学生在校园中开展爱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在升旗时由班干部群体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礼貌互动的精神,同时还可以大学生们养成规范自己言行,懂得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的意识。
三、结束语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需要凝聚社会中各方面的力量,不论是学校、公民或是社会中的组织单位,都需要遵循公共秩序的执行过程,这样才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所生活区域的公共秩序,一同构建出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姜宇,樊夫,王煜.私权自治对构建良好公共秩序的促进——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为例[J].唯实,2012(8):141-143.
[2] 吴畏.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及优化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