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探讨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Q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这也就意味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再是班主任是否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而是课程标准严格要求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在中小学学习阶段更加轻松地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去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对学生人生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学生受益终生。主要对小学班主任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途径
   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意义
   良好的习惯能够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知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淡忘,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融入学生的骨髓之中,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全神贯注地去学习相关的行业知识,相比于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们的学习效率会更高,能够更加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成功率会更高。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良好习惯培养的现状
   1.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意识相对欠缺
   长期以来,不管是教学工作还是管理工作都是在功利性教学思想的指引下进行的,这导致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教师只注重班级秩序的维护,而忽视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这种教育管理意识的欠缺,使教师无法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进行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2.良好习惯培养的方式单一,缺乏实效性
   学习习惯作为一种积极的行为倾向,其培养的过程漫长,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监督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师的监督功能发挥不到位,引导作用也常常局限于单纯的说教。这种单一、枯燥的培养方式常常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厌烦的心理,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3.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促进作用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相当系统、复杂的过程,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需要融合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形式也非常丰富。因此,在对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配合、联动,在家校合力形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效果。但是从现阶段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来看,很多教师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不注重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合作,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养成。
   三、小学班主任进行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
   1.深化认识,强化教师与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意识
   在小学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对良好习惯的认知以及培养意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良好习惯的培养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深化对良好习惯培养意义的认知,树立正确的良好习惯培养意识,并将对学生进行渗透、引导,以此实现学生自主性以及积极性的提升。教师应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积极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重要意义的讲解,只有学生意识到良好习惯对其成长的重要意义,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进而健康地成长、发展。
   2.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良好的习惯都是在不断的、反复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单纯的道理说教无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这需要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积极地进行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各种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真实地感受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在亲身体验中实现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使学生在对垃圾进行捡拾的过程中感受到环保行为的重要意义,从而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养成不乱丢垃圾、不污染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3.家校合作,结合家庭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家庭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成员的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具有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进行家校合育策略的实施,通过与学生家长的良好沟通与交流来强化学生家长培养良好习慣的意识,引导学生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这样学生家长才会有意识地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引导,使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实现良好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小学教学中,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能够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起到引导作用,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巩固学生的学习习惯,使之成为学生能够永久保持下来的习惯,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萍.小学班主任工作略谈[J].新课程(小学),2014(6).
   [2]安吉庆.如何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J].教育革新.2019(4).
   作者简介:李晓红(1968—),女,汉族,甘肃白银人,大专,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班主任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改革,在素质教育中体育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符合教学发展的要求,要对体育教学方法在课堂游戏方面进行积极的创新,旨在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发展。在此,探讨体育游戏活动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必要性,以增强学生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供广大读者参考。   关键字:小学体育;体育游戏;教学方法   根据对6~11岁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在小学体育教学阶段,借助游戏的教学方式更
摘 要:近年来,教育改革越来越深入,步伐越来越快,作为教育机构的一员,要采用更加民主、更加平等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教育管理指能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使老师和家长、学生相互沟通,制订每个学生的专门授课计划,并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沟通艺术;小学教育;班主任   把交流和艺术融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中
美术教育在小学美学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美术活动与人的性格特点、生活状态、“三观”的维系等都有一定的联系.美术是人们感受情感、传递情感的工具.合理的美术活动对人格的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进行创新和改进,变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有利于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此,基于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变式教学法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变式教学法   数学学科是一门重要的逻辑性学科,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要求比较严格,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较困难,且教学
摘 要:创建良好的班风,一定要多关注班里的特殊学生。班里的特殊学生安抚好了,转化成功了,就会少很多“后顾之忧”,让老师的班级管理更加顺手。   关键词:关爱;特殊学生;良好班风   作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想创建良好的班风,让班里的孩子都能奋发向上、快乐成长,一定要多关注班里的特殊学生。   首先,老师要了解班里存在哪些特殊学生。   在开学之初,教师会先做学生基本情况的摸排工作。通过填写家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实施,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新及高效的教学手段开展有效教学。绘画日记属于众多教学手段中较为常见且高效的一种,通过绘画日记能激发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及兴趣,促使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及美术学习需求像写日记一样画画,利用这种形式描绘自己内心的所想及所见,将故事和人物更好地串联在一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日益提高。新教育形势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積极创新教学模式,顺应教学改革发展。作为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简单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可增强自身的逻辑思维与创造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
摘 要:音乐和律动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较强的联系。其中音乐和律动之间的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增强对音乐、舞蹈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音乐;律动;结合意义   在音乐学习中结合律动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形成肌肉记忆强化学生认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和律动教学结合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音乐教学中推动学生探索音乐和律动的结合,让学生更加
摘 要:什么叫作体育新课程?所谓新课程就是不同于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体育课堂更符合新课程的改革。体育新课程的提出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新课程教学是必然的,传统的以教学生基础的体育知识为目标的体育课堂已经被淘汰,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核心素养更为关键。在此,分析和探讨了体育新课程下的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策略。   关键词:体育新课
摘 要:在人与人沟通、交流中,只有做到诚实守信才能够让彼此之间产生信任,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同时也能够体现一个人良好的个人素养。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教育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为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诚信教育提出相关的实施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诚实守信;教学活动   诚信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良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