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课堂教学中的“双边僵持”引发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中的“双边僵持”是师生双边的孤立,是学生对课堂教学参与的拒绝,是课堂教学的低效、失败。造成僵持首先是教学设计可能出了问题,其次是课堂操作出现了意外。第一种原因提醒我们尽可能地追求合理的教学设计;第二种原因提示我们要善于驾驭课堂,运用“语言艺术”调节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运用“教育渗透艺术”,依托突发教育情境,发掘潜在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能力、个性、人格等。
  【关键词】双边僵持 教学设计 语言行为艺术 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56-01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情景:课堂沉闷,学生不愿听、不愿说,思想开小差、走神,师生双边活动极少,课堂参与性不高。
  一节课中,极个别同学“走神”“开小差”应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大部分同学对于老师的授课无反应,这就不是简单的学生问题,而是老师的责任了。双边僵持程度较轻时,课堂教学仍是可以进行的。如果僵持程度极为严重时,就成为“满堂灌”,这时老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霸权地位,学生成为教师统治的服从者(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双边僵持定义统治下的服从者)。
  双边僵持是不断变动的,一节课的不同阶段,僵持程度是不同的。如果有1∕3的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消极状态,则课堂教学就出现“双边僵持”,如果2∕3以上的同学在课堂上处于消极状态,即为严重的僵持状态。如果教师这时不顾学生状态,单方面讲述下去,课堂效果几乎为零,这时教师应理智终止教学。
  课堂气氛是作为学生学习兴趣、参与性与主动性的一个表征而存在的。“双边僵持”实质上是学生兴趣丧失,导致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丧失,感知、记忆、思维、想象都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学生由一个自由个体变成了知识的容器,甚至是没有开口的容器。这种状态势必给师生双方带来不良影响。忽略学生状态,教师一讲到底;忽略学生综合能力和智力开发,教师依然立足于传统的知识讲授和记忆,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将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到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继续成就一批靠死记硬背的学生。
  造成双边僵持状态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评价制度都是其中因素之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死板、课堂模式老化、教学艺术匮乏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必须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在课堂上至关重要。目标过高,教学内容和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不相容,训练方式虽新奇,但忽略了学情,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适应和接受能力,造成“僵持”状况产生。目标过低,对学生来说缺乏挑战性,学生表现就比较被动,没有要积极主动学习的倾向,课堂气氛沉闷。
  其次,进行合理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体现了设计者对教材、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建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设计是整个备课过程中最富有创造性、最能体现设计者综合能力的一个环节。优秀的教学设计总能协调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优秀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该是合理的,其次才是精彩的,这样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效益最大化”。
  目前流行的“问题—探究”“互动—探究”等课堂教学模式都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双边僵持状况的产生,当然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艺术性的语言对调节课堂气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教师应注意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行为的运用。最完美的教学设计也不能涵盖课堂教学的全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语言行为艺术的运用。语言行为艺术指在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为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开展的一些双边活动的施教者的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和艺术。语言行为艺术的运用有利于调节课堂氛围,唤回学生的注意力,在具体问题的探究学习中,语言行为艺术的恰当运用可以打开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障碍进行探究学习。
  教师语言行为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样的教学设计,施教者不同,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同。语言行为艺术具有具体化、艺术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有的老师语言明白畅晓、诙谐幽默、妙语连珠、入木三分,有的老师惯用歇后语,有的老师语言紧凑、动作丰富、表情多变、学生亦步亦趋、紧紧追随,学生总能在轻松愉快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兴趣。很多老师凭借其独特的语言行为艺术成功地避免了课堂僵局,提高了课堂效果。
  第四,注重“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育渗透”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人格,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避免僵持局面的产生。“教育渗透”是贯穿于教学中的无明确预设目的和计划,依托具体教育情境开展的对学生能力和人格的适时教育。“教育渗透”具有教育情境的突发性和教育内容、方式、目的的随机性两个特点。
  序列性较强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极大,增强了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减少了随意性、盲目性。但每节课的一两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并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教学过程中那些没有被发现的潜在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充满了创造性和艺术性。在课堂教学中依托随机出现的教育情境,运用教育渗透落实教学中的隐性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才能更有效地避免双边僵持现象的出现。
  运用教育渗透,首先应着眼于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依托当时的教育情境,适时对学生的某一方面进行培养。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无意识记忆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读过或看过某一个信息后立即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复述并进行竞赛,旨在培养学生过目不忘的能力,而这样的行为往往是随机的,并不在教学设计之中。
  运用教育渗透,其次应着眼于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合作竞争意识及挑战自我极限的奋斗精神,关注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等。运用教育渗透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总之,再具体的教学设计也不能完全预料教学实际,再详细的教学目标也不能涵盖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语言和行为艺术及教育渗透能有效填补教学设计留下的空白,明确细化教学目标。合理精彩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渗透、课堂语言行为艺术结合运用,体现了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辨证统一,教学精确性和模糊性的相反相成。
其他文献
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诊断疾病,国内外已作了大量工作,有了许多成果,他们在对眼科单病种进行辅助诊断的基础上。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多病种疾病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取得了良好
根据图象的对比度特性,采用局部模糊算法实现对图象的模糊增强处理。实验表明,局部模糊算法较传统的增强方法可取得更好的边缘增强效果。
该文介绍了在实时数字图象压缩的量化编码环节中经典全量PID算法的改进算法---增量算法和IPD算法, 成功地解决了积分饱和与微分突变问题,并在实物实验中取得良好效果。提出了采
该文给出利用模糊子集度构造模糊似然函数的二种通用方法,由此,确定了几种简单的模糊似然函数,并举例说明其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结合选煤厂实际生产情况,提出模糊专家系统与运筹学模型相结合的新的混合生产计划编制算法,并将其用于选煤厂生产计划编制.通过算例证明,将该算法应用于选煤厂生产计划的编制
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如何改变以往高职英语教学发展失衡,“重
该文针对作者提出的一类广义模糊算子,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和证明了该算子对的T范数和T协范数性质,构造了基于广义模糊算子的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实现模糊推理的模糊控制。
案例简析:1.学生情况庄某,是我班的一个学生,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平时比较忙,无暇管他。他从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十分溺爱这个独苗子,只要孩子有什么要求,她都会答应,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