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还给学生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ji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课改中,经过自身教学实践与反思经验的积累,思索并尝试了一些把语文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的方法。一些学生从 “听了会忘记” 和“看了记不住”以及“学过没学会”的学习困境中走了出来,他们在做中学,在做中记,效果比原来要好得多。学生变得更主动、更积极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教师和学生都从原来沉闷的课堂中解放出来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具体操作主要有八个方面:
  一、预习时间
  预习是指在教师讲授知识之前,学生独立阅读新知识,初步了解掌握新知识的内容,为全面掌握新知识做好准备的学习过程。预习是学习过程的首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会对即将开始讲述的课程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每一位教师都反复要求学生预习,但学生的预习情况每逢检查都让人大失所望,没预习好的课学习起来就如没有侦查过就去打战,损失惨重,只不过打战牺牲的是士兵,而学习牺牲的是时间。究其原因,教师大多片面地认为是学生太懒。其实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他们真的没有那么多空余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拿出课上时间给学生先预习,“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学预习过的课文,不但节省了时间,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课的时间缩短,教学内容精简而无疏漏,给了学生想要的,使课堂教学重点更加明确,提高了效率。
  二、阅读时间
  古人教学的方法便是朗读,朗读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教学的方法。国家级语文特级教师韩军说:“不朗读不上课。”他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朗读。窦桂梅很多时候“以读代讲”,让学生把文字里的许多内涵读出来了。语文课堂由于时间紧,项目多,于是挤掉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增加了教师讲授的时间,这是一种欲速则不达的做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些美文还要给学生配乐,本来学生读得不太好,但一有优美的背景音乐,学生也尽力读到最好。
  三、提问时间
  中国有句古话:“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不进。”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很重要,教师要教给初一学生最基本的提问方法。随着学生语文能力的增强,提问的水平也会有所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提问,学生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一方面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同学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另一方面这些问题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向,便于教师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让教师在备课中准备学生需要的东西来教给学生,让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四、思考时间
  真正好的课堂提问,要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才能答得出来,这才是找到了学生课堂上的最佳发展区。像摘桃,树太矮伸手可得,树太高跳起来也枉然,只有“跳一跳,摘颗桃”才最有意思。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理解,唯有靠学生具有语文思维才能真正走进去又走出来,理解透彻。
  五、合作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将小组的智慧集合在一起,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交流与讨论,使课堂变得生动。在小组学习模式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习,与人交流,用心倾听,讨论与争辩,在最大化的运用语言的同时,学生的口语得到了锻炼,语言文字被充分运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训练。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合作中强化语文基本能力,在合作中学会沟通与交流。
  六、展示时间
  学生特殊的心理年龄特征使他们需要被发现,被认可,被激励。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给学生展示的时间,要尽可能地相信学生,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激励和点燃。
  七、练习时间
  做作业为的是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强化知识,真正学会而非仅仅只是学过。因此,教师要设计好目标明确的检测练习,给学生时间当堂完成,保证练习的完成质量。
  八、复习时间
  语文知识的积累,与复习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复习的时间,让学生在复习中温旧获新。把复习分散在课堂教学之中,化整为零,学生就会轻松许多。在临近考试前,给学生复习的时间,远比教师满堂讲要有用。
其他文献
如今,多媒体逐渐被广大教师引入课堂教学,它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从朗读上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以与之相融的音乐,极易把学生带入课文营造的意境中。但是,由于受老师普通话水平、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朗读课文方面,常常不如人意,有时甚至起反作用。如,在朗读《春》《散步》《敬畏生命》
期刊
说:今天我们讨论《再塑生命的人》一课,看怎样进行课堂教学。  说:这一课现在已成为讲读课了,也就是一篇自传性作品,没什么太大的语文学习价值,我是指其工具性方面。所以,也还是常规方法去教吧。  说:对于一篇课文的教学,我们还是要参考本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确定其在教学中的位置为好。本册中,这一课是反映学校生活的文章,单元要求是默读,理解课文内容,品析语言,体会情感。  说:那还是先请主备课老师谈谈看
期刊
在语文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知识性、人文性、自主性。学生从语文课堂中所获得的收益最大程度来源于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如何高效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然而在近几年的教学实际中,更深刻地感受到,学生日渐丢失的阅读习惯、日渐减弱的阅读能力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曾在牌头教办举行的“中小学课堂衔接”活动中听取中、小学语文课堂的课,
期刊
所谓创新,就是要敢于摆脱传统习惯的束缚,冲破原有知识范围、思维定势的禁锢,改善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产生具有进步意向的新思维、新方法、新发现、新规律。因而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
期刊
什么是合格的教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名教师究竟合格不合格,学生最有发言权,那就来看看学生心目中合格的教师究竟有什么标准。据报道,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封“关于自己心目中合格老师”的调查问卷,从中概括出作为好教师的几种素质。细细数来,发现都是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品质,但真正做到却绝非易事,这里不妨逐一做一下解读:  一、友善的态度  学生描述:“她必须非常喜欢我们。她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已经成为教育圈内外人士的共识。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师生的思想创新  初中教师要有思想创新的意识、能力和胆略,最主要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勇气。如果在“教材、教参”面前关闭自己思考的大门,就谈不上任何形式的创新。初中语文教师
期刊
“作业”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作业贯串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资料。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
期刊
当班主任,就意味着要比一般老师更忙、更累,这个理儿谁都清楚,但既然选择了当班主任,就必须尽心尽力。别人说:干教育就是良心买卖。一点儿也不假,每天吊儿郎当上班,照样一分钱不少拿,拼命干也不多拿一分钱。但每个班主任都那么尽心尽力,都干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曾经读到过李老师发表过的一篇文章,文中有这么几句话感受很深:儿子在慢慢地长大,转眼到了要上学的年齡,多么希望他能分在一个好班主任的班里,摊上些责任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完成探索过程。课堂提问就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用得较多的方法。课堂提问要以学定教,既要预设、更要生成,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生成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预设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应该只停留在形式上,更应该从思想上达到真正的转变,把课堂那一片天空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展翅翱翔。  一、学生
期刊
一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理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光辉历程形成了文明于世界的传统文化。语文作为文化载体,承担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充分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