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古诗文学习价值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ijiaz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征求意见稿)指出:“祖国语文是学生和国民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鲜明的时代价值。下面分条陈述之。
   一、继承传统文化,塑造健全人格
   我们课题开展古诗文教学的首要和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礼记·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这句话而衍生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以及在责任意识驱动之下的悲悯情怀——即对对弱者的同情与关爱,而这正是中华古诗文的精髓,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大价值所在。
   孟子“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果敢担当,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一腔赤诚,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博大情怀;王安石改革弊政、励精图治……他们高尚的道德、高洁的情怀、独特的人格魅力对于中学生的人格养成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吟诵他们的诗文,品味着语言文字,推敲着平平仄仄,学生的人格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正是古诗文教学的最大价值。
   二、引发心灵共鸣,激发爱国情怀
   首先,描写山水胜景的诗句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王勃于滕王阁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李白行走在蜀道,听“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苏轼游赤壁,赞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其次,古诗文中,包含着作者对国家的赤子之情。《诗经·秦风·无衣》的同仇敌忾;杜甫忧国忧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陆游盼望收复失地,“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等,无不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
   诵读这样的文章,让学生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底色。
   三、古诗文中蕴含的思想之美
   古诗文中的许多篇章都闪耀着先民安身立命思想的光辉。儒家“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的治国思想,《孟子》中“民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对后世统治者影响深远。
   古诗文中还有许多中国人为人处事之道,同样让我们叹服古人思想之深邃。比如《论语》中“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君子之风”“知其不可而为之”“敬鬼神而远之”“君子同而不和,小人和而不同”等思想,流传几千年而依然有着现实意义,可以作为我们为人处事的准则。
   古诗文中蕴含的思想之美还体现在内容所表现出的哲理之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
   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让每一位师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受益者,还要成为蒲公英的种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出校园,带向社会,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活水源头,生生不息,造福世人。
其他文献
绘本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在进行绘本解读时,一方面要基于文本,从理解语言方面进行设计,另一方面,则要从提升学生思维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大胆进行想象与推测,在理解故事的同时,发散思维,学会联想分析,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锻炼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英语学科综合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提升。   借助英语绘本,发展学
期刊
教学中做任何一项研究都应该充分了解学情,以数据说话。针对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设计两份调查问卷:“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现状调查问卷”“苏轼诗文教学现状调查”。两份问卷分别设置了20个和10个问题,有针对性地了解到学生目前古诗文学习现状,以及对苏轼的了解情况。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古诗文缺乏兴趣。原因可能来自教师、学生自身或家庭。   学生获取古诗文的渠道过于狭窄。由于学生对古诗文本身不感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高中语文课堂中强化传统文化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包括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阅读国学经典、创新教学方式,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關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国学经典   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教学两者之间属于一种互相发展、互相促进的关系。语文课堂也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措施,加深学生对于我国
期刊
听着学生们站在讲台上自信地分享自己的心得,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事实证明:一年以来,我的教学思路的调整是正确的,教学模式的改进是成功的。   一、学情、家境调查   1班有学生31人,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的只有5人,综合能力强的有2人,中等水平学生12人,2人基础极差且不善表达,其他同学达及格水平。最不容乐观的是有三分之二的同学上课听几分钟课就走神,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只有两三个。作业能认真完成的有
期刊
一头金色的头发,微风拂过,如狐狸的尾巴般蓬松饱满,玫瑰色的双唇微微上扬,清澈如水的眼睛里闪烁着星星般的微笑,风度翩翩的小王子从遥远的B—12星球走来了,他微笑着对我说:“很多美丽的东西,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你好!小王子!我亲爱的朋友!这个暑假我要跟随你去走一段奇妙之旅。”我轻轻翻开书,小王子立刻伸出手臂拥抱我,“于子轩,很高兴与你同行!愿我们与美丽同行!”我们拉着手一起降临只有房子那么大
期刊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课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很多实验在课堂中由于设备原因很难实现,我对课本中的几个实验进行创新,使取材更简单。以下是我的两个课堂创新实验教学实例:   实例一 物体的浮沉条件   课前小制作:悬浮子   实验材料:约8cm的吸管、别针、一个饮料瓶   实验步骤:将吸管从中间对折,在吸管的开口处别入别针,放入装满水的饮料瓶中即可做成浮沉子,比较哪个组做得最好。
期刊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重点资助课题“指向言语表现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要】本文以《赤壁赋》为例,重点分析文章照应的三种方法,即内容与文题照应、内容与作者照应、前后文照应。笔者认为,照应是文章扣住中心的主要方法,因有照应的存在,文章结构上才能前呼后应,内容上才能紧扣中心,照应是文章无懈可击的法宝。   【关键词】照应;照应方法;紧扣中心;
期刊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黄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也是不可替代的“精神盛宴”,它滋养着世世代代读书人的心灵,构成了中华民族脊梁的“精髓”,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要让传统文化成为古诗文教学的源头活水,通过古诗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于是,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情境导入,渗透文化经典
期刊
李红亮老师的课,灵动清新,耐人寻味。似有暗香浮动,仿有气韵流淌,还有大江奔流,烈焰繁花。  情韵氤氲,且听诗情把风吟   《有朋自远方来》是个综合性课题,如果执教者文化素养不深厚,或是性格不活泼,易造成课堂僵化、呆板。李老师壮怀激越的诗情和不拘一格的设计,避免了这一尴尬。创设情境,引名言知“朋友”;趣解内涵,看漫画懂交友;合作探究,读材料辨友情;品味升华,写美文悟真情;自我介绍,剖灵魂识自己等环
期刊
【摘要】2017年版新课标明确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内容之一,语文高考也非常注重对思维的考查。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学要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作为语文的学习的基础,要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就要从阅读开始。   【关键词】《活着》思维导图;发展提升;思维品质   纵观2017年版新课标及高考考纲,未来高考对思维的考查将是一个重点。   那么思维是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