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要求父母说“好话”

来源 :早期教育(家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zhou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教案例
  虹虹上大班以后,老爱对她爸爸提意见:“你总是说‘别拖拉了,快点’,我不喜欢,我不听!”每每爸爸对她说完话,她总是说:“你又忘了说‘好吗’。你应该像我们老师一样,说完话总是加个小尾巴‘好吗’。”有一次虹虹在她爸爸单位里,很激动地埋怨爸爸说话太难听,接着就哇哇大哭,把领导都惊动了,闹得她爸爸很尴尬,同时也很纳闷:我不就批评了她两句吗?这个“好吗”就那么重要吗?她难道不可以批评吗?
  读懂孩子
  1 孩子的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和自尊,是通过父母等周围人的反应,如赞赏、反对等来获得的。对孩子来说越重要的人的评价越能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评价。
  2 这个年龄段孩子有着强烈的“自尊需求”,他们还不懂得通过自我肯定来满足这种“自尊需求”,只能指望家长说“好话”,也即对自己的积极评价,来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也即自尊需求的满足。而自我意识、自尊的发展水平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
  3 语言是父母和孩子互动最常用的方式。肯定性的、积极的语言如“好吗?”所传达的对孩子的关注、喜爱、尊重、接纳、平等等信息,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形成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自尊和自我意识的培养。反之,否定性的、消极的语言带给孩子的是消极的情绪体验,不利于自尊和自我意识的培养。
  父母智慧
  1 乐意和孩子交流。
  1)只要孩子有交流要求,随时放下家务,减少或者推却应酬来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父母心中“永远是重要的”。不能因为忙于别的事而让孩子觉得“父母所忙的事比我更重要”。
  2)表达愿意和孩子相处的愿望和心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活动很感兴趣,很重视,而且很快乐:“你看起来好像对画画很有想法。”“你们的游戏听起来非常有趣,现在我终于有机会和你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了,请你教我怎么玩!,”“这个活动很有意思,我也想来参加,感受这个快乐。”
  3)鼓励孩子提问或谈自己的想法。如孩子问:“为什么夏天这么热呢?能不能给太阳公公装个开关,让冬天热一些,夏天冷一些呢?”应该热情回应:“真是一个好想法哦,你有再具体一点的想法吗,比如怎么给他装开关呢?这个开关又是怎么样的呢?哈哈,真的很有意思,我很想听呢!”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很重视自己的意见,他们能够很好地考虑自己的想法,自己是受重视的,是有用的。
  2 有礼貌地和孩子谈话
  1)把孩子当作和我们一样的大人来诚恳对待,不敷衍,不随心所欲。
  2)态度和蔼可亲,使用礼貌用语,如“不好意思”“谢谢”等。
  3)和孩子谈话时不做其他的事情,不随便打断孩子,专心听讲,不三心二意。
  4)谈话注意场合,如涉及孩子个体的问题,应该避开公共场合,和孩子私下交流。
  3 做忠实的倾听者
  1)放下权威和家长身份。认真倾听孩子说话。
  2)不批评或者忽略孩子的幼稚和错误。
  3)孩子即使说个没完,家长也要耐心听完。
  4 对孩子始终保持一份敏感
  1)善于捕捉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2)只要孩子有需要,谈话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3)和孩子情感呼应。对孩子的快乐、伤心、烦恼表示同情。语言富有情感色彩,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杜绝说教。
  4)重视自己的教育者角色,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及时提供帮助。如及时给予具体明确的表扬,肯定孩子的努力、进步;孩子沮丧的时候打气,鼓励追求新目标,并提供孩子能做到的具体方法。
  特别提醒
  1 命令不是交流
  2 避免无形中伤害孩子的自尊。如“这么大了,怎么还像个小孩”“怎么弄不清的”“就是嘴巴馋,馋猫一个”等。
其他文献
新学期,我们班的配班老师是刚从外地调到我园任教的叶老师。每天早上,她在门口接待小朋友,我则是在教室里和孩子们待在一起进行晨间区域活动。  一天早上,叶老师很紧张地走过来说:“杨老师,小凯说他有炸药,你要不要问一下家长,看看是怎么回事!”我听了也是一惊:“什么?炸药?”我们猜想可能是小凯偷偷带了鞭炮,把鞭炮说成炸药了。为了弄清问题,我再次询问小凯:“小凯,你有什么?”“老师,我有炸药!”小凯再次明确
《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洋溢着浓浓的自由气息,清新活泼的语言风格勾勒出了萧红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中劳动的欢快场景。透过温暖而真切的祖孙情,笔者似乎体会到了萧红那饱含深情的回忆:“祖父、后园、我,这三样东西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祖父给予萧红的爱和自由,让那平常无奇的园子也显得那么独特,那么有灵性,那么自由;祖父给予萧红的爱和自由,让多年以后深陷苦难生活中的萧红回
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因为民间故事具有形象、生动、曲折、神奇、吸引读者等特点,人们在进行民间故事创编时大都运用丰富的想象,使得民间故事更为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教材中选编了不少民间故事题材的文章,鉴于以上认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如能借助想象,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传承民间文化,可以使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刻、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怎样才能把握这个重点,突破这个难点,真正完成课标对习作教学的要求呢?可以从“读”“思”“写”三方面来实施。  一、大量阅“读”,夯实基础  常看到一些学生习作用词单调、句子缺乏生机与活力,从而影响习作的整体效果。谈到写文章时,鲁迅先生曾说过:“文章的生动活泼,同语汇的丰富是分不开的……语汇越丰富,文章就越生动、出色,读者就会喜笑颜开、百读不厌。语汇贫乏,也就谈不上
一、 教材分析及学法指导  《学弈》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让学生适当接触一些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于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现代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建构和谐的民主互动对话式课堂就成为多数教师的选择。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如何获
神话是人类最早进行创作并传播的文学形式。教材中的神话故事具有精妙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形象的人物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阅读神话故事,往往会将更多的关注力聚焦在情节和人物上,从而忽视文本语言的表达。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把感知情节、体悟形象与语言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富有情趣的语言实践中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一、感知曲折情节,提升概括复述能力  入选教材的神话故事,大多情节简单、结构清晰,学生基
听、说、读、写作为学习的基本功,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读是重中之重,对于有些课文来说,如果教师能够在朗读指导方面下足功夫,那么课文则无须多讲,学生就能达到深入理解的目标。因此,读理应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而学生充满个性、有滋有味的朗读更是自己对课文的另一种解读方式。但是,这种效果并不是普通的朗读就可以实现的,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抓住关键词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再上
【摘 要】中高职衔接教育是国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教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改革。江苏实施项目试点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大大推动了江苏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但是,在中高职衔接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衔接一直不尽如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为此,需要秉持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设计的主要原则,整
阅读教学中的概括能力,指的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的能力,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所读所听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使学生更精准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要素提炼法  在教材中,记叙文占了很大比重。在这些课文的概括上,教师可以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这样教学,可以为学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对汉字以及词语的认知与读写。因此,要基于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引导他們进行随文识字学词,逐步拓展到学句学段,从而让学生有效地感知语言、了解语言,为更好地运用语言打下扎实的基础。以下,我结合《问银河》一文的字词教学片段进行浅析。  一、基于儿童思维,借助图示识字学词  小学低年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