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使命视域下科研团队工作活力提升路径研究——以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hipan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高校是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科研团队作为高校高素质人才的集结地,成员既有教师又有学生,呈现出党员比例高、年龄分布广、科研任务重、学术压力大的特点。从初心和使命视域出发,塑造具备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理想信念坚定的学生队伍,探讨科研团队工作活力提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现实需求。
其他文献
摘 要:刑法学是最重要的法学分支之一,其金课建设对于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刑法学金课建设目标,即顶天(法治信念)立地(专业能力),一体(知识素养)两翼(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刑法学金课建设应着重从强化课程思政、完善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业考核模式等方面展开,通过教学改革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有机融合,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  关键词:刑法
摘 要:德国在阿拉伯国家海外办学的背景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开展海外办学有较多相似之处,其办学模式对我国高等院校推进海外办学工作有较多可借鉴之处。本文在全面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回顾和分析了德国高等院校在阿拉伯国家推进海外办学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结合我国高等院校海外办学工作面临的具体问题和任务,提出在政府规划、经费支持、办学形式、专业设置、质量监控等方面吸收德国现有经验的
摘 要:随着法治中国的大力推进,普法教育成为被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日益丰富。但在广大乡村,社会力量仍在普法宣传教育中缺位。目前,我国乡村普法建设进展较迟缓,存在普法时效性低、实效性不足、民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我国乡村普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送典下乡、为民而行”着手,体现高校教育服务于地方的人才培养观。从高校法制教育实践入手,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摘 要: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法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法治化建设的成败,因此不断提高其法治素养至关重要。目前,包括校园普法活动、法律相关课程等在内的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措施存在路径固化、内容针对性差、效果弱等不足,法科学生在其中的作用未被重视,鲜有文章将法科学生作为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主体进行研究。本文以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已有措施和法科学生在其中的作用局限性为切入点,探索发
摘 要:以史为鉴,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必须以高度的热情深入学习一百年来党的辉煌发展历史。本文从坚定革命意志确定教育信仰、缅怀革命先辈树立教育志向、塑造正确理念筑牢教育阵地、奉献三尺讲台厚植教育情怀、不负教师使命发挥教育作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成效几方面阐述了教师深入党史学习的路径,以期为国家培育更多的英才,加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
摘 要: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开展资助工作的“奠基石”,因此,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体系,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推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持续发展。当前,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面临着民主评议客观性偏差、缺乏动态评定机制、评定指标界定模糊、材料真实性存疑的困境。因此,高校应当完善评定监督机制、做好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建立动
摘 要:近代回族留学生为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贡献了巨大力量。近代回族留学生在清末民初时期,成立“留东清真教育会”,创办《醒回篇》,积极参加辛亥革命中的武昌起义及后续各地的起义和革命;在民国前期,积极进行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革命运动;在民国后期,积极投身于海外的抗日爱国宣传,热衷于参加各地的抗日救国活动。近代回族留学生的各种爱国活动对唤醒、团结和推动各地回民爱国救国运动作用显著,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
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艺术工学作为部分设计类大学提出的一种学科概念,经过50年的发展形成了艺术工学体系。我国的环境设计专业是从环境艺术专业转型升级设置的,为了寻找从艺术教育向环境工学教育转型的经验,本文以日本艺术工学类大学为调查对象,针对中日各四所艺术设计类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基础造型、感性科学等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对教学成效进行反思,发现日本艺术工学教育使学生拥有了较高艺术素养又具备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此创建了设计艺术大学的教育模式。
摘 要:全球化进程、经济发展与国际协作奠定了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ELF)的基础,也孕育出各种英语变体。本文梳理了中国英语变体的发展历史和文献研究成果,以功能语法理论为指导,列举部分典型中国英語表达范式,探究中国英语变体的指称表述功能和沟通交际功能。中国英语是描述中国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独特英语语言,是全球化视域下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通用语;中国英语;功能;文化自信 
董仲舒把儒家思想和其他学说融通起来,秉承经世致用的原则,发挥思想文化对人的规范作用,并把这种思想文化的教化与国家治理相结合,逐步形成在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这对汉代的政治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研究董仲舒的政治哲学思想意义非凡。本文首先从时代背景出发,分析董仲舒政治思想形成的条件,从神权、伦理、治国这些角度深入挖掘,剖析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客观评析董仲舒的功与过,既突出其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又分析出其不足之处,希望能对董仲舒的政治思想有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