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吉尔伽美什》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q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尔伽美什》是两河流域流传至今的著名文学作品,也是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英雄史诗,也是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吉尔伽美什》讲述的是国王吉尔伽美什的英雄事迹,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变化。此外,吉尔伽美什的朋友恩启都之死对他的自然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基础,试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阐释《吉尔伽美什》,大致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早期主要为恩启都在森林中与野兽牲畜同行、共处;中期为恩启都被神妓智化后到死前;后期为恩启都死后,以此探究不同时期、不同情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早期
  由于当时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古巴比伦人借助想象,不自觉地将自然和社会进行艺术加工,这就意味着《吉尔伽美什》中有关神的描写体现了古巴比伦人的自然观。首先,国王吉尔伽美什被创造出来时有神的帮助,他的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雄伟的恩启都也是由神阿鲁鲁创造的,他从尼努尔塔那里汲取了气力,这不仅体现了古巴比伦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也体现了古巴比伦人对自然和自然力的敬畏。其次,第一块泥板中描写了恩启都刚被创造出来时,“他浑身是毛,头发像妇女,跟尼沙巴一样,他不认人,没有家,一身苏母堪似的衣着。他跟羚羊一同吃草,他和野兽挨肩擦背,同聚在饮水池塘,他和牲畜共处,见了水就眉开眼笑”。这体现了原始社会中,人还未开化,没有征服自然的想法,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融为一体,与动物无异。
  二、中期
  在与神妓的共处中,恩启都有了智慧,开阔了思路,但是野地的动物看见他转身就跑,纷纷躲开他。从恩启都得到开化前后,动物与他的相处方式可以看出,有了智慧的人不再是自然中普通的动物,暗示了人与动物及自然的矛盾是必然的。
  在《吉尔伽美什》的第二块泥板描写了恩启都学习并适应人类生活的场景。“他把油脂,擦上自己的发际,这才像个人似的,穿上衣服,简直和新郎无异。他为猎取狮子,拿起了兵器。他为饲羊人夜里能够安睡,他曾捉了狼,还把狮子猎取,那些牧者的头领,才得躺躺歇息。恩启都是他们的守护人,一条勇猛的好汉,盖世英雄!”在恩启都学习了人类的生活习惯、了解当地的风俗之后,一向喝惯野兽奶汁的他却用猎刀砍向狼和狮子,只为了能让饲羊人和牧者安睡。虽然人们赞颂恩启都是他们的守护者,赞颂他的勇猛,但是从动物和自然的角度来看,极具悲剧色彩,因为哺育喂养恩启都的野兽被恩启都杀了。
  第三块泥板主要讲述了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征讨守护森林的怪人芬巴巴的情节。“芬巴巴的吼叫就是洪水,他嘴一张就是烈火,他吐一口气就置人于死地。”《吉尔伽美什》中将芬巴巴与洪水、烈火、飓风等自然现象联系起来,人们对芬巴巴的恐惧体现了人们对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的恐惧,而吉尔伽美什坚持征讨芬巴巴也体现了吉尔伽美什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在第五块泥板中,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在太阳神舍马什的帮助下打败了芬巴巴。在芬巴巴投降后,吉尔伽美什手执板斧朝芬巴巴的脖子砍去。芬巴巴被砍倒之后,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又砍了杉树,并将杉树运回幼发拉底河畔。吉尔伽美什征服芬巴巴,并砍倒杉树,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这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伤害。并且《吉尔伽美什》中有提到,吉尔伽美什将杉木运回幼发拉底河畔是为了建造房子,这说明生产力得到一定发展后,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并加剧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矛盾。
  第七块泥板一开始描写了恩启都的一个梦境,梦中神恩利尔对神阿努说:“因为他们杀了天牛,还杀了芬巴巴,他们当中必须死一个。”阿努说:“践踏杉树山者该受死的惩罚。”在古巴比伦人的认识中,神的旨意是不可抗的,杉树山代表自然,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对杉树的破坏和践踏,代表人们对自然的破坏,这导致了生态不平衡,人类将受到自然的惩罚。此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和谐、不平衡的:一方面,人想征服自然、征服一切,征服就意味着不对等、不平等的关系,就会导致矛盾;另一方面,人破坏自然而遭到惩罚,人想征服自然、征服一切,但还是抵抗不过自然的力量。
  三、后期
  第八块泥板中记叙了恩启都之死。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恩启都死后,悲恸欲绝的吉尔伽美什在命运面前感到无能为力,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且开始思考死亡。由于害怕死亡,吉尔伽美什开始探求永生。乌特纳庇什提牟向他讲述了大洪水的故事,以及获得长生不老仙草的秘密。史诗中关于大洪水的故事,昭示了两河流域的人们与暴虐的大自然进行生存斗争这个重大原始母题。虽然吉尔伽美什跳进深渊取得了仙草,但是在他洗澡时,仙草被一条蛇偷走了。仙草是植物,生长在海底,是自然的馈赠,蛇也是自然中的生物,仙草被蛇偷走说明了永生的仙草在自然中孕育又回到了自然,揭示了生命的自然规律,暗示了人要适应自然,不能改变自然固有的规律,启示人们要在寻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結语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已知最早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中已经深刻揭示了。在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其他动物一样,与自然融为一体并遵循自然规律,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萌芽发展,必然会引起人与自然的矛盾。日本哲学评论家梅原猛说过:“这个神话说出了城市文明建立的深奥的秘密。吉尔伽美什最初想借助于恩启都的力量要干的事,是杀害森林神芬巴巴。杀害森林神对文明有着重大的意义。农耕与畜牧产生本身,本来就和破坏森林有着密切的关系。初期刀耕火种的农业,就是首先从火烧森林、改林为田开始的……人类的农耕、畜牧文明的第一步是发端于对森林的破坏,而当城市文明出现时,就需要大规模地破坏森林。”史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肆意砍伐杉林,这导致了恩启都之死,体现了人类如若站在自然的对立面,势必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启示人们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以破坏大自然为代价,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西北大学)
其他文献
《麦田里的守望者》曾经是美国被限制的经典文学作品。小说通过描写“坏孩子”霍尔顿·考尔菲德愤怒与焦虑的内心世界,说出了广大青少年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引起了广大中学生的强烈共鸣,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成为当代美国青少年必读经典之一。本文将对小说中的理想情怀开展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一、《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理想情怀表达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当代最为著名的经典文学之一,作者杰罗姆·大
期刊
近年来,随着观众对电影类型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影展对于电影的传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文化导向作用。影展不仅培育出诸多青年电影创作者,而且在逐步建构中国的影迷文化,推动电影产业发展。与此同时,艺术电影影展对地方电影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推进了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促进了电影文化教育发展,彰显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格局与品味。  一、苏州艺术电影影展策略定位  苏州作为江苏省的新一线城市,近年来在电影文化
期刊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很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都被保存了下来,钢琴作品也不例外。在众多钢琴音乐作品中,部分在创作过程中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相结合,具有独特魅力。  新疆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景色秀丽宜人,具有较强的异域风情,人们在新疆音乐中可以体会到浓厚的民族特色。钢琴音乐作品《第一新疆舞曲》和《春舞》分别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创作背景都在新疆,具有一定共同特征,也具有较强的差异性,
期刊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大仲马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在叙述视角、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以及结构等方面都极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吸引了全球无数的读者,至今在各国仍流传不衰。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主要从叙事学理论角度出发分析《基督山伯爵》的叙事艺术,以展现该小说的叙事特色。  一、《基督山伯爵》的创作背景  大仲马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他作品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从现实中取材,其创作
期刊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自开播以来口碑便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家庭类型电视剧中具有“独特性”的代表作品。这部“低成本”制作的电视剧,其内容、结构等方面于“普遍中见特殊”,以和谐作为核心出发点,构建人物关系网络,推进故事发展,能够使观众在观剧过程中感受到独特的和谐美。  2020年9月6日,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以“高收视率,多话题点,强讨论度”的成绩单于湖南卫视圆满收官。该剧也成为本年度第三部进入“国产爆款
期刊
《严密监视的列车》是捷克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创作的一篇经典中篇小说,展示了捷克小镇平凡又奇特的生活,内涵极其丰厚。根据小说拍摄的同名电影既保存了小说的幽默风格,又将小说以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演绎,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电影是文学作品外在表现形式,又与文本存在互文关系,本文将主要从互文性角度阐述电影《严密监视的列车》,包括电影与原著文本的互文,电影与社会政治的互文。  一、电影《严密监视的列车》概述  
期刊
伊朗新电影立足本土文化,追求真实与质朴,坚持人本精神,以其独特的风格特征在国际影坛中拥有了一席之位。本文将从历史与文化角度探索伊朗新电影的美学特征,阐释伊朗新电影的创作风格。  一、伊朗电影的发展历程  电影最早出现在伊朗是20世纪初,早期的伊朗电影以神话改编为主。20世纪60年代,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伊朗青年学成归来,为伊朗电影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主张走入伊朗普通人的生活,制作具有强烈社会
期刊
建筑作为一种意象在电影中已经脱离实际功用意义,而成为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种载体。本文以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主要建筑空间——乔家大院为例,从乔家大院布局结构的各个部分的介绍到电影中建筑意象多层次的表现所产生的审美效果和审美意义来分析建筑意象在电影意境中的建构。  建筑作为传递民族精神和傳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电影中便成为叙事的语言符号和场景空间。建筑在电影叙事中不仅仅担任场景搭建,在镜头语言下
期刊
随着电影艺术的兴起,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惊悚片受到人们的欢迎。惊悚片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与艾德加·艾伦坡的短篇故事有相似也有不同。历来,人们习惯把文学和电影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研究,很少有对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对比研究。本文主要从叙事角度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对艾伦坡短篇故事和美国现代惊悚片进行比较研究,指出艾伦坡短篇故事和美国现代惊悚片的相似处与不同处,并分析了艾伦坡短篇故事和现代惊悚片
期刊
众所周知,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客观因素会影响该时期的文学和文化发展,从而形成不同时期特有的文化潮流与文学流派,产生许多具有浓厚时代色彩的文学作品,而这些文学作品又在社会大众中广泛流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特点,甚至推动了社会潮流和大众心理的变化。这种社会现实和文学作品的相互作用往往是双向的,即积极的社会现实产生了积极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也推动着社会的积极发展,反之亦然,所以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