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器的鉴定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jin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汉玉器
  西汉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后建立的又一个统一的王朝。西汉玉器是中国玉器继新石器时代、商代和东周玉器之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在中国玉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经济的繁荣是西汉玉器发展的重要前提。昆仑和田玉的大量开采,则是西汉玉器繁荣的根本保证。公元前121年,西汉军队打通了通达西域的河西走廊,以后又联络乌孙人击溃了匈奴人在天山南北的统治,把西域之国纳于西汉王朝的统治之下。西汉王朝同时也控制了昆仑山脉的玉料,使其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原,供各玉器作坊选用。同时陕西的蓝田玉、河南的独山玉等也得到了广泛的采掘。玉矿的大量开采,为西汉琢玉业提供了丰富的玉材料。
  汉袭秦制。汉代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与秦代有许多相同之处。汉初刘氏得天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或异姓诸侯王,如冀地的中山靖王、中山怀王,燕地的广阳王,鲁地的昌邑哀王,中原的梁王,岭南的南越王,江淮的楚王等。由于西汉是政治、文化统一的王朝,尽管分封的诸侯王各有自己的琢玉业,有自己的文化特性和琢玉风格,但从总体上讲,西汉玉器还是共性大于个性。如数量众多的西汉玉璧、玉具剑、玉舞人,虽归属于不同的诸侯王所有,但基本形式和装饰风格大同小异,仅在细部略有不同。这是西汉政治制度对西汉玉器的影响之一。
  西汉为了适应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需要,从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皇家大学中,以儒家传授的五经作为统一的教材,从此儒家学说在中国思想上取得了正统的地位。由于东周以来儒家提倡“君子贵玉”“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观念,故西汉时期的礼仪玉、装饰玉特别发达。这是西汉意识形态对玉器发展的影响。
  西汉时期在上层社会大力提倡儒家学说的同时,民间却广泛流行神仙学说,冀望修行成道或羽化成仙。因为玉被认为具有使人羽化成仙的神奇法力,这种思想的广泛流行推动了西汉丧葬玉的发展。多样的用途
  西汉玉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社会思潮、意识形态、风俗习惯、实际用途,对传统玉器进行了一次大调整,有所扬弃,有所创新,有所调整,具体可以概括为:礼仪玉的进一步衰弱,丧葬玉的进一步完善,装饰玉的进一步调整,实用玉器及艺术品的进一步增加。
  至西汉时期,《周礼》规定的璧、琮、圭、璋、琥、璜“六器”,仅存璧、圭、璜三类。西汉出土的玉琮不是时作玉,而是前代遗留旧玉。玉圭数量不多,多见素面玉圭,所饰纹样者,多为用玉璧等扁平玉器改琢而成,可能用于祭祀。除少数玉璜单独作礼仪玉外,更多的玉璜成为玉组佩的重要构件。实际上,西汉真正的当家礼仪玉,可能只有玉璧一种。西汉玉璧数量多,形式多,用途也广,当时祭祀礼仪莫不用玉璧。玉璧在西汉时期除作礼仪用外,也用作丧葬,常镶嵌或悬挂在棺椁的外表,是丧礼的重要用玉。
  西汉时期,不仅将生前实用的玉器大量用于陪葬,而且丧葬玉相互配套,使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丧葬玉最为完备的时期。西汉丧葬玉大量流行的前提,是其时提倡孝道,实行厚葬,希冀通过使用大量玉器陪葬,实现尸体千年不朽,在阴间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的梦想。西汉丧葬玉有保护尸体的玉衣,使人的精气不外泄的九窍玉,还有不使死者空手而去的“握玉”,不使死者空口而去的“玉琀蝉”,不再看到人世间的“玉覆面”。西汉时期的玉面罩或称玉覆面多出土于贵族墓葬,用数十块旧玉编缀成人的五官形象,覆盖于人面。
  玉衣是丧葬玉的最高形式,只有高级官吏及皇戚人员才能享用,分金缕、银缕、铜缕、丝缕玉衣四类,一般都是由朝廷特赐。但从各地出土的西汉玉衣形制、穿缕材料的不同看,各地都在大量缝制玉衣,因而级别不够但有经济实力的人死后亦穿高级玉衣。这种使用的混乱迫使东汉时期朝廷不得不对玉衣的使用作出规定,这在《后汉书·礼仪志》中有记载。
  除玉衣外,还有“九窍玉”。目前所见成套的“九窍玉”,只出土于级别较高的墓葬中。如河北省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出土成套“九窍玉”,有耳塞、鼻塞、口塞、肛门塞、眼盖和生殖器套共九件。而刘胜的男性生殖器玉套,是用良渚文化玉琮改制的,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西汉平民百姓只能用零星的丧葬玉,简陋者仅用耳塞、鼻塞,富裕者则用口琀玉蝉、手握玉猪。玉蝉、玉猪在东汉时期仍流行,但两者的形态特征已有所不同。
  装饰玉在西汉的变化亦是十分明显,其特点是东周时期广为流行的铿锵有声的豪华形玉组佩开始衰弱,趋向简单,西汉中期以后基本不流行,代之而起的是生动活泼的小型单件玉佩,这也是西汉社会务实态度的一种表现。因为小型玉佩既省工省料省费用,使用、行动也更为方便,而且同样能达到点缀装饰的效果。
  西汉装饰玉可分为佩挂装饰玉和器物装饰玉两大类,并且出现了一批新式玉器,有玉舞人、心形玉佩、玉带钩、细长尖角状玉觽、镂雕玉环、玉贝币等。玉舞人在战国时期已出现,洛阳金村东周墓出土、现藏美国弗瑞尔美术馆的玉金链组佩,上面就有双连体玉舞人和单体玉舞人。西汉玉舞人一般都着长袖衣,一袖高扬至头上,另一袖下垂,或者横置腰际,长裙曳地,细腰束带,是西汉“翘袖折腰”舞的生动写照。由早期玉鞣演变而来的心形玉佩,也是西汉时期重要的装饰玉,玲珑剔透,造型优美,形式较多。西汉流行佩戴心形玉佩,大概也是当时崇武风尚的一种反映吧。
  西汉的器物装饰玉主要是成套玉具剑的出现。玉剑饰肇始于东周,但由剑首、格、璏、璐等玉饰配套成组,则完成于西汉时期。西汉玉剑饰最精美的要数剑鞘上的玉琥、玉珌两种饰玉,不仅器型大,构图美,雕刻精,而且雕琢游动的双螭龙纹样,一进一退,场面颇为生动,表现的亦是格斗场面,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西汉尚武,皇帝常给有功之臣赏赐玉具剑,因而剑上配备精美玉饰也不足为奇。同时也使西汉玉具剑达到中国琢玉史上的最高水平。
  西汉的实用玉制器具和观赏玉艺术品较前代有所增加。西汉玉制器具有高足杯、角形杯、盒、卮、枕、枚首、印等。玉制艺术品多为人物、动物形象,反映出西汉玉器在雕刻和用途方面出现的新变化。与后代相比,西汉实用玉制器具和玉雕艺术品所占比例还是很低,但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显示出西汉玉器在继承传统、追求变化方面出现的新特点。雕刻技艺的新水平   西汉的玉器加工技艺博采东周玉器技艺之长,推陈出新,在造型、装饰及加工雕琢技艺方面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造型更加活泼,装饰更趋生动,主题更为明确,技艺更显精湛。
  西汉玉器造型在继承东周玉器对称风格的基础上,打破传统格局,变对称为均衡,即采用使造型或装饰上下左右相对平衡而不是完全对称的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尤其是曲线S形玉雕作品大量增加,在螭龙、龙、凤、虎、舞人、带钩、觽、心形佩、剑饰上得到广泛运用,使作品曲尽其美,余音袅绕。
  西汉玉器造型活泼多样的另一个标志,是象生玉器富有立体感、现实感和蓬勃的生命力,其玉人、玉马、玉辟邪、玉熊、玉鹰、玉牛等艺术水平均超过了前代。
  在玉器装饰方面,西汉玉器继承战国时期出现的谷纹、蒲纹式样,但由东周时期的满布手法变为分区分隔手法,常用绳纹、云龙纹等与谷纹、蒲纹分区间隔使用,同中求异,更使画面变化多端,富有韵味。
  西汉玉器装饰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透雕、镂空技艺大放异彩,数量、规模及雕琢水平均超过战国。西汉玉器的透雕、镂空,不同于战国玉器仅将其作为器物的附加或延伸,而是作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玉剑饰、玉铺首、玉璧、玉环、玉心形佩、玉觽,甚至玉枕、玉带钩等,均采用镂空透雕技法,使作品玲珑剔透,增加图案的空灵之美。在采用镂空透雕技法的同时,西汉玉器的出廓装饰也更趋成熟,尤其是玉拱璧的出廓装饰,既方便了佩挂,又使玉璧呆板的造型有了动态之美,能与其他活泼多样的玉器相协调。西汉玉器的线条装饰也已初显端倪,为东汉玉器细阴线的广泛运用开了先河。
  西汉玉器的造型、装饰,基本能体现玉器的功能特点、主题内容。如丧葬玉,规矩呆板,程式化现象明显;玉剑饰,图案凶猛精悍;王公用玉,如南越王金玉带钩,庄重威严。值得一提的是,西汉玉器的龙凤纹装饰,已不像周代龙凤相争,你死我活,而表现出新的姿态,常见凤依附于龙,龙威风俏,是当时龙凤呈祥观念的反映。龙凤一团和气,是家庭幸福、婚姻美满、社会稳定的瑞符。
  西汉时期玉器的加工技艺更加精湛,玉器地子打磨得光滑如镜,抛光技艺一丝不苟,尤其是玉熊、玉蝉、玉猪等一些动物玉雕的抛光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西汉玉器镂空透雕加工技艺更加多样化,已不仅仅是孔的扩大,而是根据装饰主题需要,多种手法灵活运用,并将孔壁打磨得十分光滑。西汉玉器的细阴线刻划虽然运用得不多,但已展示出迷人的魅力,刀工起落有致,道劲有力,显得纹丝不乱。
  东汉玉器
  东汉玉器从总体上看,继承了西汉玉器的传统,数量和品种有所减少,丧葬玉的使用有严格限制。
  东汉玉器无论是玉料的选择,还是造型、装饰、用途,甚至加工技法,都与西汉玉器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总的印象是共同点大于相异点。故有些学者将西汉玉器、东汉玉器统称为汉代玉器。
  从已有玉器资料看,东汉玉器的数量和品种比西汉大为减少,不仅礼仪玉、装饰玉减少,连丧葬玉也有所减少和限制。西汉时期争相使用的玉衣,到东汉时期明确规定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金缕玉衣,诸侯可用银缕玉衣,公主可用铜缕玉衣。其他类别的丧葬玉,如九窍玉、玉蝉、玉握、玉塞等,也比西汉时期有所减少。
  玉料选择的多样化
  东汉玉器从数量上看,似乎没有西汉玉器强盛,但在玉料的选择上,较西汉严格及多样化,尤其强调玉材的色泽,给人们印象最深的特点,是宝玉与玉宝石共同使用。
  从东汉玉器呈现的材料特性来看,使用最多的还是来自昆仑山脉的和田玉。这表明自西汉控制西域以来,和田玉料已大量输入中原。
  东汉时期的和田玉,主要用于琢制贵重礼仪玉及高档艺术品、实用品,有玉璧、玉环、玉瓶等。东汉使用的和田玉以青玉、青白玉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白玉。一些级别较高的墓葬出土用和田白玉(有的还是羊脂白玉)雕琢的丧葬玉或辟邪玉。如河北省定县北庄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出土了用和田白玉琢制的玉猪、玉玲蝉。东汉的玉刚卯、玉司南佩等辟邪玉,也用和田白玉琢制。
  用和田白玉琢制丧葬玉或辟邪玉,是东汉出现的新潮流,这与东汉以前将高档和田玉只用于雕琢装饰品完全不同。这可能与白玉不易受沁变色有关。
  除和田玉外,东汉时期还大量使用产于陕西、河南、湖北一‘带的地产玉,多为青玉,内部多含有杂质。这些材料由于材质欠佳,大多用于琢制大件丧葬玉或小片镶嵌玉。
  东汉时期的玉料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广泛应用软玉的同时,还适量选用不同于软玉色泽的玉宝石,有玛瑙、水晶、绿松石、琥珀、青金石等。这些玉宝石或雕琢成小件装饰玉,如熊、鸽子等,或用于铜器、漆器、木器表面的镶嵌。还有用水晶作剑饰的。
  器型与装饰的变化
  东汉玉器在继承两汉玉器传统的基础上,在造型与装饰花纹方面,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造型方面,东汉礼仪玉、装饰玉、丧葬玉出现了调整与减少,并新出现了辟邪玉;装饰方而,东汉出现了吉语文字玉器和故事性装饰图案两大新形式。
  东汉礼仪玉进一步压缩,只存玉璧一种。大件礼仪玉璧多出土于诸侯王陵墓中。东汉礼仪玉壁两面大多数琢满谷纹、蒲纹,最为流行的是由西汉谷纹衍化而来的乳丁纹。乳丁纹是反映东汉玉器装饰技艺水平的花纹,不仅花纹饱满,而且均衡、疏朗,每个乳丁琢磨得非常光滑。东汉玉璧的主体花纹是乳丁纹,有的还分内外外两区,内区饰乳丁纹,外区饰螭龙佯云纹,或阴刻,或浮雕,变化颇多。壁的内外边缘呈凸弦纹状,弦纹一般较宽。东汉贵重玉璧多出廓,即在壁的外缘镂雕精美装饰花纹,多在壁的上端,呈三角形状。少数玉璧在上端出廓外,还在壁的两侧边缘出小嘛,这是沿袭战国以来的传统手法。玉璧上端出廓部分多镂雕双蟠龙衔珠纹,饰双龙环抱古语史字纹饰图案,布局严谨,图案精美。东汉玉璧出廓兽纹或文字线的中脊,都有一条流畅的细阴线,这是鉴定东汉玉璧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与西汉一样,东汉的装饰玉也可分为首饰服饰玉及剑上玉饰两大类。用于佩挂的装饰玉种类和数量比西汉少,主要有玉环、玉璜、玉艄、玉心形佩和玉舞人等。
  东汉玉环一样精美,但所饰花纹较西汉简洁、精练,有的螭龙成环,有的环圈内镂刻龙凤图案。东汉玉环的花纹上多有细阴线刻描,这与西汉玉环图案主要通过花纹形体表现略有不同。   东汉的玉璜、玉觽、心形玉佩、玉舞人数量均较少。装饰玉佩中值得注意的是新出现了一种扇形玉佩,是由西汉的鞣形玉佩演变而来,但与西汉心形玉佩不同。东汉早期的鞣形在环佩中间还清晰可见,只是由心形变为椭圆形,并由竖置改为横置,当中的圆孔演变为圆角长方形或椭圆形。东汉晚期韘形玉佩两侧的附饰,发展成为环绕玉器的透雕纹饰,形象比韘形佩更加俏美,显示出东汉玉器注重器壁外缘装饰的手法。
  东汉玉剑饰不如西汉流行,并且很少见到成套的玉具剑。
  东汉丧葬玉除玉衣外,其他的仅见玉蝉、玉猪两类,除玉料与西汉不同外,造型装饰也不同于西汉。东汉玉蝉的头部呈山峰状,双眼突鼓,犹如脱离身躯;双翼斜收,身体更修长;蝉翼尾部尖锐,“汉八刀”道劲流畅,头与身部的凸弦纹也是刚劲有力,呈现出东汉玉雕“小刀也阔斧”的艺术风格。
  东汉玉猪的时代特点也非常明显,一改西汉玉猪形态逼真的写实风格,而向抽象、写意方向演变,身体为圆柱形,呈卧伏状,头、尾两端平直,腹部也呈水平状,以“汉八刀”阴刻线琢出双耳、四肢及各部位轮廓。一般琢小三角形突出尾部,上琢小孔。可见,除了主要用于丧葬外,一些精美的玉猪也用来系挂把玩。
  辟邪玉是东汉新出现的玉器,有辟邪、刚卯、翁仲、司南佩等。
  东汉玉辟邪,一改西汉嘶鸣爬行的形态,琢成昂首张口怒吼状,采用浮雕与细阴线刚柔相济的雕刻技法,并琢出生动的双翼。神兽能飞行,是汉代羽化成仙思想在玉器上的反映。
  东汉玉刚(严)卯,玉质洁白细润,长方柱体,形体较小,中穿通心孔,四面阴刻颂扬刘家天下的吉语文字。安徽、江苏等地的一些级别较高的东汉墓葬中,已出土东汉玉刚卯多例,相互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成为鉴别大量传世玉刚卯的标准器。
  东汉司南玉佩,呈两长方体相连状,中间有凹弦纹,上端浮突小勺,呈古代司南状,是东汉有特色的辟邪玉。司南玉佩以前几乎不见考古出土,近年在河北、安徽、江苏等地的东汉墓葬中时有出土,但因不识其形制,考古报告中往往将其定名为工字形玉佩、玉坠饰等。
  由于硬度高,又光滑,在玉器表面刻描花纹已是不易,要雕刻规矩的文字就更不容易了,故在玉器上出现文字是很少的,东汉以前仅见个别玉印有印文。东汉时期出现了用吉语文字装饰玉器的新形式,常见的吉语文字装饰在刚卯、玉璧或陈设玉器上,形式有浮雕和透雕两种,流行语有“宜子孙”“长乐”“长宜子孙,延寿万年”等子孙昌盛类语或是辟邪吉语。
  东汉玉器装饰的另一个特点,是带有故事情节的装饰图案大量涌现。东汉以前玉器的装饰图案,有的非常优美,但大多数为单体形,主题内容比较单一。东汉时期玉器镂雕装饰趋向复杂,内涵丰富,有故事情节。上海博物馆藏的长宜子孙玉胜,上面既雕刻有“长宜子孙,延寿万年”吉语,同时又透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构成了一幅天人祥和的瑰丽画面。河北省定县北庄中山简王刘焉墓出土的玉座屏,由四块镂雕玉片拼成,屏片镂雕阴刻西王母、东王公形象,并有仙人吉鸟瑞兽相伴,构成一幅神仙世界。另外,一些玉璧上双龙环抱“长乐”、“宜子孙”文字,也均有深刻的思想内容,是布局严谨的吉祥图案。
  图案美与线条美
  在中国玉雕工艺史上,东汉玉器加工技艺独具特色,具体表现在镂空技艺的进一步提高,细部加工更加精细,细阴线刻和“汉八刀”娴熟运用。因此,东汉玉器数量品种虽不是很多,但造型精巧,花纹精细,加工技术完美,玉器的图案美与线条美在中国玉器史上别具一格。
  与西汉相比,东汉的玉器镂空技术更细、更精,图案更紧密严谨,无论是双龙戏珠、双龙环抱吉语文字,还是东王公、西王母等图案,都出现空隙小、图案密、花纹生动的特点。相比而言,西汉玉器的镂空间隙稍大,线纹略粗,图样偏大。
  东汉玉器的细部加工也较西汉精细完美。西汉玉器讲究气势,强渊形体之美,但雕琢相对欠佳,细部加工常被忽略。东汉玉器注重图案之美,把握构图的严谨性和图案的完整性,因而细部加工十分精细,无论是镂空花纹阴部细处的琢磨,或是玉璧地子的磨光,还是图像细部的刻描,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东汉玉器还特别注重线条的运用。所饰线纹,既不是商周时期广泛流行的双阴线勾勒纹,也不是东周至西汉时期盛行的曲云纹,而是细如毫发的游丝纹。西汉玉器上亦有细阴线装饰,但多为短线条,且线痕粗、深。东汉细阴线细长,线痕浅,线路更优美,有流动感而无断续感。东汉玉器上常见的细阴线刻纹,研究者习惯称为“游丝纹”,古玩界则称为“牛毛雕”。这种精细流利的游丝纹常作为动物图像细部装饰,或作羽毛,或作翎纹,道劲流畅,纤毫毕现。值得注意的是,东汉玉器上的吉语文字笔画,也爱好用细阴线进一步刻描,使其更醒目。
  东汉玉器对“汉八刀”的运用也较西汉成熟,呈现出刚柔相济的装饰特点。东汉“汉八刀”工艺丰:要运用在玉蝉、玉猪、玉人等小件玉器上,粗犷有力,干净锐利,毫无拖泥带水的呆滞感,从中反映出东汉玉器加工技艺的细腻、灵巧与娴熟。
其他文献
李毅艺术简历  李毅,国画家,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民族画院理事,安徽省国画院副院长,文化部对外艺术交流中心国韵文华书画院人物画艺委会委员,中华慈善美术家。生于江苏,现居北京。师承中国著名画家冯远、李宝峰、杜滋龄先生。进修于中国画研究院首届人物画高研班杜滋龄工作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人物画高研班,他先后数十次深入新疆甘南写生和采风,创作了大量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美术作品,得到了美术创作领域和广泛美术
期刊
2011年艺术品拍卖又是丰收的一年。全球珠宝市场在中国买家推动下,高潮不断:钻石是珠宝拍卖的终极赢家,翡翠独领内地市场风骚,年终伊丽莎白·泰勒的个人珍藏拍卖让我们得以窥见当今世界最富盛名的珠宝传奇。钻石的世界畅想  不论是苏富比还是佳士得,钻石都是当仁不让的王者。佳士得2011年全球前十位的拍品中,钻石占据八席——顶级品质的圆形和花式切工的白色钻石占据六席,彩色钻石占两席。彩色钻石继续其风靡市场的
期刊
藤文浩更忙了。  知名古玩商号鉴古堂以经营竹木牙角漆等见长,在东京、上海和北京设有分号。藤文浩常年游走于三地之间。而今,除了正常业务外,又增添了编辑图录、招商等新业务。  业务拓展的背后,是经营模式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藤文浩游学东瀛,艰苦打拼终在日本立足。较为封闭的日本市场富藏中国文物,鉴古堂的业务就是在日本收货,在中国销售。他以超越“谋生手段”的理念,追求古代艺术品的价值,使鉴古堂日
期刊
去年6月,贵州宏运拍买有限公司精心策划的“中国名酒拍卖会”在贵州民族宾馆举行,容纳600多人的拍卖大厅座无虚席,但华丽的大厅和十足的人气却被百分之九十九的拍卖流拍打得晕头转向。116个标的共几百瓶名酒(茅台酒占98%)仅有47个标的拍出,成交额60余万元。而第二天下午由贵州省拍卖公司举办的第三届茅台酒拍卖会上,120多个标的茅台酒在100多人的小会议室里,居然无一流拍,成交额700多万元。这一奇怪
期刊
自古以来,我国北部边疆一直居住着蒙、藏等少数民族游牧部落,他们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时而对抗,时而友好,时而归附。如何发展与北部少数民族的关系,一直困扰着中原统治者。明朝放弃塞外大修长城以“守边”,但最终丧国。清初统治者吸取历史的教训,顺应时代的潮流,一方面在通往漠北的交通干线上建设宫苑,以为怀柔蒙古、习武绥远之用,另一方面从精神上加以控制,即大兴佛教。清廷不但将北部边疆盛行的藏传佛教定为国教,备加推崇
期刊
汉代玉器是我国古代玉器文化的又一个高峰,无论是其文化造诣还是其工艺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特别是玉器材料的运用与选择更使得汉代玉器变得华丽多姿、丰富多彩。汉代玉器的材料主要可以从其质地、颜色、来源这样几个方面来探讨。  材质多样  汉代玉器在用料方面有一个逐渐丰富和变化的过程,它是在继承战国玉器辉煌成就,特别是玉料丰富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白玉、青玉、黄玉、黄白玉、黄绿玉、玛瑙、水晶、滑石、
期刊
2012年是中国的龙年,日本美协拍卖公司将于5月2-3日,推出以“龙翔云天,禧象万千”为主题的第二届春季拍卖会。  此次将推出“禧象万千——中国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龙翔云天——清代宫廷及工艺精品”“梅子溢青——明代官窑陶瓷及龙泉青瓷选萃”“盛世吉金——中国古代青铜造像”“砚宝印珍——野泽家族旧藏文房”“竹园听香——香道和茶道具拾趣”“古董珍玩一文房及工艺品”七个专拍,计书画260余件,工艺品5
期刊
编者按:2012年11月24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58讲邀请雅尚君豪国际葡萄酒学院讲师赵思达小姐讲授葡萄酒的收藏与投资。赵思达小姐毕业于法国勃艮第葡萄酒大学,获硕士学位,一直从事于葡萄酒的培训教育工作,致力于葡萄酒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现酒与期酒  现酒  现酒是葡萄酒投资中最直接的方式,即从市场中买入现酒进行窖藏,在恰当的时机再将酒品向其他投资人售出。由于中国葡萄酒金融产品并未得到有效发展,对普
期刊
2011年古籍秋拍的总成交额、成交率双双下降,各家公司都没能续写春拍辉煌,不仅没有追平舂拍佳绩,甚至还下降了20%左右,对经济的担忧情绪蔓延到艺术品投资领域。相对春拍,秋拍少了热闹,有些雷声大雨点小。但从另一角度看,春拍的猛涨到秋拍的调整,也洗练了市场,让真正怀着喜爱之情而非投机之心的收藏者有机会入场。  这一方面是原因整体的经济形势下滑,艺术品都卖得不好;其次是亮点太少,仅中国嘉德的季羡林藏书还
期刊
2月23日,全国文物进出境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浙江宁波召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浙江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宁波市副市长成岳冲出席会议,海关总署派代表与会。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段勇主持会议。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分管文物进出境管理工作的负责同志和17个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处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2010-2011年我国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在机构建设、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