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概念式教学法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a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提出在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前概念现象。对前概念的成因进行分析,认为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望文生义的曲解、由形象思维产生的错误、自然想像导致的错误、思维定势造成知识的负迁移、学习阶段的影响是形成生物学前概念的主要原因。教师应关注学生原有认识,揭示学生的前概念,采取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适当增加背景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重视实验教学等多种措施,纠正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并认为要消除前概念的影响,还要强化科学概念教学。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发展,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公民,成为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之一。科学教育的改革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生物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全民的生物科学素养。而概念是生物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2.生物学学习中前概念的成因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概念的学习就是学生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正确的前概念可以为学习生物学概念的提供良好的基础,其正迁移作用可以成为生物学概念学习的资源和概念学习的新增长点,使学生尽快掌握新的知识概念和知识结构。
  那么形成前概念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获得了很多对生命现象的认知。而这些来自生活经验的感性认识和看法不一定是正确的。比如人体在夏天大汗漓淋,冬天很少出汗,就误以为冬天散热量小于夏天。再如认为只有肥胖的人才会得脂肪肝等。生物学的专业名词术语可以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与概括,揭示生命的本质属性和特征。但有些包含特定含义的概念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则会产生曲解。如“等位基因”,从字面理解,以为就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基因,忽略“控制相对性状的”。再如把细胞液理解成细胞内的液体,认为雄激素只有雄性体内才有,单倍体就是含一个染色体组,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当作细菌等。科学家除了使用抽象思维以外,也经常使用形象思维。不恰当的形象思维也会导致错误的前概念。如看到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赤道板”的描述,学生会以为细胞中存在着“赤道板”这样的结构。学生会用自己的想像试图去解释很多生命现象。这些想像中有许多或许正是科学发现的源泉。当然有的想像是不符合科学解释的。比如在解释进化现象时,对长颈鹿的长脖子、食蚁兽的长舌等,会不自觉地想像成“用进废退”的结果。
  2.1思维定势造成知识的负迁移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正迁移可以对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负迁移则会对新知识的学习造成干扰、阻碍。如用特定的培养基分别可以培养动植物、微生物细胞,就认为也可以用培养基培养病毒;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弱小,因此认为单倍体水稻“稻穗”“比较小”。教材编写、教学进度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的展开是有阶段性的,但是学生很容易延续前一阶段所学的内容来理解新的知识。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是在学习减数分裂时提出来的,因此学生会“顽固”地认为有丝分裂时的细胞中是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在学习伴性遗传时提出了性染色体的概念,但是学生很难接受受精卵、体细胞中也存在着性染色体。
  3.教学对策
  前概念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正视学生的前概念,纠正错误概念,才能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生物学概念,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3.1 关注学生原有认识,揭示学生的前概念
  既然前概念对学生的思维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就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前概念,只有揭示前概念,才能实现概念转变。
  师生之间的讨论、谈话是揭示前概念的重要方法。在学习生态系统的成分时,对什么样的生物是生产者这一概念,可以做深入讨论。生产者是能进行自养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什么样的生物也是生产者呢?讨论中学生就明白,抓住自养这一特征,就能判断蓝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生物也是自养生物,也是生产者。有一位学生还提出了一奇怪的问题:“老师,人自己种植水稻,是生产者吗?”原来,他把劳动生产这一生产的概念带了进来,这就是前概念造成的理解障碍!
  3.2 采取多种措施,纠正学生的错误前概念
  新课程理念倡导有效教学。能否纠正错误的前概念,消除其干扰,也正是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方面。对此,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3.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思维方法上纠错
  逻辑思维是科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学习生物学过程中也需要依靠逻辑思维、推断演绎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很多学生会认为,随着细胞分化,动物体不同的细胞中存在着的是不同的基因,如胰岛细胞中的基因和神经元中的基因是不一样的。经过这样的推理分析,学生自己会推理出分化的体细胞仍然是具备全套遗传信息的结论的,而且这样的推理纠正了其错误的前概念,使其更信服。
  生物学是建立在生命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验课程是生物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又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实验设备、课时等问题,可能有的教师就会以讲代做,其效果或许在考试评价中不会有太大差异,但对学生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有影响的。比如,在学细胞结构之前,就让学生到实验室去观察各种动植物细胞,使其建立起细胞的形象。学完细胞结构还让学生观察黑藻的叶肉细胞,让他们清楚地看到细胞中除了有色素的细胞器,其他结构基本都是透明的(这也是让很多学生感到“意外”的地方),而细胞也不是課本图片上那样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在进行胞质环流的。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除了观察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也明白了细胞分裂不是同步进行的。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亲眼看到叶绿素的含量比类胡萝卜素的高,就不难明白叶片呈绿色的原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多进实验室,做一些探究实验,让学生看到更多“真实”的生命世界。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探究性教学已逐渐走入课堂,原因在于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本文主要从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生主体;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学逐渐开始重视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其中,如何提高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成为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
新课程强调的教学过程是个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本质是"交往、互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加强管理、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要素——教师、学生和网络所构成的互动关系,即创建民主教学的宽松空间; 师生在角色平等中共进;
【摘 要】目前,各高校都在大力开展志愿服务。但参与者多为少数学生骨干,参与方式多为自上而下组织安排,参与过程多无监督考评。为了让大学生志愿服务得到有序、良性、长效的开展,就必须发挥组织的推动力量,建立合理、优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道德银行"制度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在"道德银行"诱导因素集合、行为导向制度、行为幅度制度、行为时空制度、行为归化制度的共同作用下,高校形成了全员参与志愿服务
无论是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的理论工作者还是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为改变令人忧虑的现实诸多教育问题付出了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中学生语言文字实践能力的低下仍然令人怵目惊心。  一、能力形成需求的差异与实践的错位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和技巧。而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技巧不是平起平坐的兄弟关系,其主次顺序为:“听”次
在浓度为 1 .2 mol/ L的 HCl介质中 ,苯芴酮与锗反应生成橙红色络合物 ,λmax=5 30 nm,ε=3× 1 0 4 L· mol- 1 · cm- 1 ,锗含量在 0 .5 - 5 0μg/ 5 0 m L范围内符合比尔
期刊
从教师主讲式到启发式教学,再到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我们的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课堂中的提问艺术也越来越重要了。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 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 动”变成了“单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全球性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SA8000社会责任认证标准逐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