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E.D.加涅认为:教学策略是指导教师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以达到最佳效益。数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老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设中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点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情感需要,为学生创设产生问题、提出问题的环境。我认为可以在学生的兴趣点上探究。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在玩的过程中,使学生有所发现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并努力探究其中所蕴涵的奥秘,那么这样的玩将是最有意义的。教学《圆的认识》时,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陀螺各一个,谁来和老师比比赛,看看哪种形状的的陀螺转得最平稳、最持久?”通过操作验证得知,正方形旋转最平稳、受外界的影响最小。进而出示正八边形、正十六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与哪个图形比较接近,学生观察到与圆越来越接近。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削方为圆”中国古代研究圆的方法,进而揭示课题《圆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为什么圆形的比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转得更平稳、更持久呢?它与其他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呢?这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地探究欲望。有趣的活动、巧妙的设疑,使学生带着追根求源的强烈好奇心进入了新知的探索阶段。
  二.激励提出“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数学创新的基础。“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同时学生在试图提问题时,就会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一旦学生提出了问题,教师要充分肯定,热情给予鼓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给学生以成功感。这不仅使其他学生拓广了视野,而且增强了每一位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和信心,教师也从“教学相长”中受益。例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我采用“自学-汇报-质疑-应用”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汇报看懂的知识,然后进行质疑。有些学生提问:两个数的结果是1,这两个数就互为倒数吗?“5”是倒数吗?小数有倒数吗?对于这些疑难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论达到理解。把要学的知识作为创造的结果,就能把探究新知与培养创新能力二者统一起来。
  三.尊重“问题”意识,给学生以“成功体验”
  数学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教师必须要尊重和爱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师生之间始终须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感,让学生充分披露灵性,展现个性。给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兴趣,提供争辩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标新立异,超越自己。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也许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错误、“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教师应积极引导,热情帮助,使学生激起“柳暗花明”的创新灵感。从中学生体验到通过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则达到高潮,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在教数学“折扣”问题时,我作了如下设计:“老师昨天逛街,发现有两家超市卖完全相同的商品,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西太华超市标着九折优惠,而华润万家标着八折大酬宾,你们说老师应该上哪家超市去买这种商品?”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己见,有的说到打八折的超市去买,因为它打的是八折,比九折低;有的说去打九折的商店去买,因为它本来的价钱可能低一些;还有的说,先看看两家超市原来的标价后再下定论。
  这时候,有学生问,在这道百分数应用题中到底谁是单位1的量?我首先肯定这位学生问得好,再让学生讨论,学生在学习有关“折扣”的应用题时就不会感到乏味了,他们就会满有兴趣的进入到角色中。
  四、问题情境策略。
  在教学中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形式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认知失调,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1、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能够想像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例如:“小玲的妈妈带300元钱,去买一架184元的微波炉和一个148元的电吹风,钱够吗?”学生通过大胆地估算,帮助妈妈买东西,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兴趣。对于低年级儿童,可以通过创设童话故事、卡通形象或模拟生活情境的形式来呈现问题,学生也会当真,这样的问题情境对于儿童来说也是真实的。
  2、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
  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的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思考空间大小不一与问题的设计、条件的呈现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例如为了让学生深刻感知长方体的特征,上课伊始我先提供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棒和一些橡皮泥,让学生做一个长方体框架,学生探究的欲望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他们动手通过动手操作,有的做成了长方体框架,有的做成正方体框架,还有的由于小棒长度不一样,做成了歪歪扭扭的四不像框架,然后我让学生自主探索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很快得出是和小棒长度有关,这时再让学生研究怎样才能搭成长方体,由此得出长方体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这时再引出长、宽、高及顶点的概念,学生很轻松的掌握了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大小相等,有4组长、宽、高,当长、宽、高相等时就成为正方体,这样也揭示了长、正方体的关系,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让学生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3、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并形成数学思考的能力。因而,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一方面,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数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抓住其中的核心和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4、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
  向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并不意味着要难倒学生,而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能发展水平,尽可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要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刺激和激励学生积极探索,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一课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大胆猜想:“商不变的性质”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被除数和除数加上一个数商不变;有的是说被除数和除数减去一个数商不变;有的说是被除数和除数乘上一个数商不变;有的被除数和除数除以一个数商不变。在学生的大胆猜测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验证。这样,真正体现学生是学生活动的实践者、探索者。
  5、问题要有趣味性——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感情以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作出适当的选择,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在教三角形按角分类时,事先做了各种类型三角形的教具放在布袋中。教学时,只露出三角形一个角,让学生观察、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一个直角时,学生说是直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钝角时,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锐角时,有些学生说是锐角三角形。然后我把三角形取出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一个角是锐角不能判定是锐角三角形,从而使学生掌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只有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判定方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千方百计地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创新的精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 新课改理念高效课堂是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高效课堂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教材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教师角色的转化;“名师指点”;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关键词:提高 高中语文 课堂效率  新课改在我校推行已两年有余,作为站在课改一线的老师,面对新课改,全新的理论,全新的教材,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课
期刊
一般来说,当老师碰到所谓的“问题学生”,都很头疼,有时候甚至会放弃这些学生。确实,这些“问题学生”有点让人人见人厌。尤其是农村里的学生,又脏又可恶,简直冥顽不灵。可是,身为人民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怎么就能忍心把他们放弃掉呢?在对待“问题学生”方面,结合笔者自身当班主任的教学经验,对怎么正确对待“问题学生”方面,有以下的经验措施:  第一、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恒心。作为一名人民
期刊
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美术教师应该成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美术教材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到重要位置,在执行美术新课程标准过程中,应当树立正确的美术课程资源观,发挥美术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在农村美术教育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问
期刊
一、结合教材内容德育教育渗透  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这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我们家乡取得的辉煌成就,从中体会自豪感。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的要求是既要把握原文的本意,又要得出独特的见解。有效的阅读可以培养、
期刊
这是一起社会见证的真实事件:  2010年,七月流火,西部古城武威某校高一学生谈某因与家长发生纠纷,愤懑蓄郁,归校不久,“悲壮”跳楼。事情发生后,学校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救治处理,可劫后余生的谈某家族却纠结新闻小报和社会势力,大肆张扬,三十余名农民集体冲击曾是母校的校园,骚扰正在上课的学生!  教师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本应是最受尊敬的人;学校原本是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一惯是人们的敬畏
期刊
摘要:高考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经历,它不仅仅是对考生三年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对他们心理素质的考验。面对种种压力,一些学生容易受不良情绪的干扰从而影响考试成绩。因此,我们要重视对考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做好学生的考前心理辅导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只有双方积极努力配合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帮助考生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考试。  关键词:高考 心理辅导 教师 学生  高考对于学生而言是人生一次重大挑战
期刊
一提起“差生”,作为老师,没有几个不头疼的;作为家长,没有几个不忧虑的。特别对于初高中“差生”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差生”除学习差,给家长、教师争不上光外,一般来说,纪律性也比较差,平时各方面的表现也很不尽如人意,很多不光彩的事,几乎都与他们有关系。难怪老师、家长一提到这类学生,就会感到无奈和头疼。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那么“差生”之所以“差”,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不是天生就“差”。具体是什么
期刊
发散思维,它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展开性思维方式。学生解题往往以追求唯一“标准”答案为目标,养成收敛式的思维习惯而缺乏发散思维的品质。从物理教学实践中得知,一般说来学生的发散思维比集中思维能力差,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培养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学习知识要不惟书,不迷信老师、家长,大胆质疑,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
期刊
教育工作是一项培育“人”的工程,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是其他任何行业都不可相比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是承担这项工程的一线人员,更要注意掌握多种工作艺术与工作技巧。所谓“言传身教”,班主任与学生在沟通交流中达到育人目的的一般方式无非是用威严去震慑,用批评去促进,用行为去示范,用赞美去鼓励,但同时,班主任也应该适当的运用一些“沉默”的艺术,同样能在某种程度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中学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处于青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