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宝觉大师永道研究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j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道,宋代著名僧人,精通显密.早年出家于顺昌府南罗汉院,后到京师拜印度密教高僧金总持为师学习密法.政和年间,永道住持左街香积院,赐号"宝觉大师".宋徽宗继位后,推行崇道抑佛政策,永道愤而上书为佛教辩护,因而获罪被流放道州.宣和二年(1120),宋徽宗恢复佛教,永道被召还京师.宋高宗即位后,永道协助宗泽留守京师开封,后被赐号"宝觉圆通法济"六字师号.绍兴十七年(1147),永道圆寂.
其他文献
与世俗社会之中的烧香不同,道教的烧香是一种有着特殊象征意义的宗教行为.在道教存思修炼、坛场科仪等宗教活动之中,香往往作为重要媒介,承担着沟通神灵的功能.这种借香以通真降神的宗教行为并非域外传来,而是自本土传统发端而来.殷商之时的祭祀活动中,已经普遍使用音乐、香气等方式感通神祇,以求其降格.至周代之时,在事神的吉礼之中更是尤其重视香气的功能,将其排在了音乐之前.道教的烧香继承了先秦祭祀活动中以香气感通神祇的传统,并将其中利用牺牲、血、酒等气味的方式予以清整,最终形成了道教的烧香.
目前学术界对"道教清规"的认识存在偏误.道教清规并非产生于"元明之际",而是产生于宋元时期,虽然受到佛教清规的深刻影响但亦非全盘"袭于佛教",也非仅是"道士违犯戒律的惩处条例".道教清规一般由高道创制或宫观自立,指道教宫观庵堂的组织规程或管理制度及规范其道众修持生活的仪则,亦可称之为道门规式,是道教教团制度.道教清规与戒律存在混涵辩证的关系,不能简单认为是"事后处罚与事前防范".在道教戒律与清规之间还存在"道教日常威仪"这一"过渡环节".道教清规的创制精神、形式及内容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道教清规在新时代宫观
十二溪女之说出自汉代,道经中将其作为水神的代表,与原始的自然崇拜有关,实为巫山山神神性的叠加,与之相关的十二玉女(十二神女),也与巫山十二峰有关.十二玉女为四川的盐神之一,巫山十二峰代表的十二神女,也是盐神的象征,盐神的神性又叠加给了十二溪女.十二溪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复合了水神、山神和盐神的形象,这种神性的层累叠加正是中国宗教的一种特色.
"坐忘"的本义为庄子对于人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精神境界的描述.随着时代变迁,关于"坐忘"的解释也随之发生变化,渐渐地理解为"端坐而忘".本文从道教的修行方法入手,认为"端坐而忘"的修行方法并不是从成玄英时首次出现,道教对"坐忘"的理解,一直保持着"炼形"与"养神"相结合的理论特色.
赵宜真、刘渊然是关系元明之际道教发展的关键人物.刘渊然从赵宜真所受道法中有一种名为《玉清宗教》,由于《道藏》中未见到相应的文本,一直以来并不知道是何内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内府钞本《玉清宗教祈雪文检》1卷,是现存所见唯一名为"玉清宗教"的文本,为我们探寻刘渊然从赵宜真所受《玉清宗教》究竟为何书提供了难得的依据,同时也为我们重新审视赵宜真、刘渊然一系所传道法乃至明代道法传承的复杂性提供了虽然细小却牵涉广泛的支点.
《武当福地总真集》于元至元辛卯(1291)成书,大德辛丑(1301)之后定刊.期间书名有过变化.此后《正统道藏》收录之名与后续武当山山志记载之名亦不尽一致,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该书影响力的变化.现存文本显示出初成书之后继续修订的痕迹,主要表现为序跋概括与文本内容的差异、新增事件、玄帝传说与地理景观融合中心的变化以及篇幅体例、语言表达的不协调等.上述修订与元代中期武当道教的发展有内在关联.
洞天福地是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道藏》中的洞天福地广义概念由晋至宋历经4层级至7层级的天、地、人三才空间体系拓展,在威仪类、正一部出现次数较多,且宋代关注度更高、运用更成熟.地上洞天福地主要聚集在东南五路、江南丘陵、长江中下游以南.以武当山福地为例,武当山景观布局是以玄帝成道圣迹为中心营造的人间→仙山→天界典型三段修真序列,其高程、坡向、日照、水系等空间布局与朝拜、斋醮、雷法等道教文化密切相关.
元明思想家宋濂道教交游广泛,这些道士大多儒道兼修,他们交流的内容主要是为文、养生、丹道等.他与正一道第43代天师张宇初思想上的共性尤其值得关注.思想上,宋濂反对一些理学家对道教的批判,积极为道家、道教辩护;对全真道内部的修行之争,他主张性命双修,不分先后;政治教化上提倡三教并用.他用纯粹的术语书写道教文章,体现了他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功底.这些思想均借着他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以及文集的流行,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川是辛亥革命的发祥地、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四川的县级道教会在民国时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民国时期四川省的全真、正一道徒众相继成立了100多个县级道教会.依据地方志、档案资料、口述史等对四川的县级道教会的成立、改组、组织架构、宗旨、工作等的分析,可见四川的县级道教会的成立、改组及运作是基层道教徒探索道教与近代社会相适应的实践结果,又是政府对道教进行形塑的结果,这推动了道教的近代转型.鉴于此,那种认为道教不能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而自我调节、自我更新的观点是片面的;那种认为道教教团组织日益分散缩小、教相衰落
新罗义寂的《菩萨戒本疏》是现存隋唐时期《梵网经》注疏中较早的一部,乃研究《梵网经》注疏和菩萨戒发展史的重要材料.但是关于该疏的成书时间至今不明.笔者考证出义寂《菩萨戒本疏》中所引述的"有人解云"应来自慧沼在《金光明最胜王经疏》中对《梵网经》佛身思想的解说,并由此得出义寂《菩萨戒本疏》的成书时间当为公元703年11月到公元712年12月之间.同时,笔者还通过这一考证,发现在义寂的佛学思想中,唯识学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这对于我们研究义寂及其《菩萨戒本疏》中的佛身思想与戒律思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