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子当放眼高远人生目标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516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群青年学子,他们出身小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成功跻身名校,却因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在此后人生中屡屡受挫……他们被称作“小镇做题家”,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宣泄着现实生活中累积的不良情绪,甚至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网络小群体,最近受到媒体和教育界人士关注。
  按照某些自媒体平台和相关热门文章的描述,高考放榜时是“小镇做题家”们人生最高光的时刻———擅长考试、做题是他们的共同特长。但短暂的荣耀过后,在随后的大学生活中,他们在学习、恋爱、考研、找工作等方面却遭遇各种不顺,陷入精神上的苦闷。痛定思痛,他们把在现实中遭遇的大小挫折,归咎于自己农村或小城镇的成长背景、普通的家庭出身,以及由此导致的个人视野狭窄与社会资源匮乏。随着负面情绪的发酵,有些人甚至开始怀疑读书能否真正改变命运,质疑人生奋斗的价值,为自己的家庭出身而懊丧,乃至对父母心生怨怼。倘若“小镇做题家”只是一类青年学子彼此之间的调侃,假如上述负面情绪只是年轻人一时的多愁善感,自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倘若“小镇做题家”逐渐固化为一种带有消极意义的标签,负面情绪强化为一种偏执的观念,显然不利于这类年轻人的成长。
  在所谓“小镇做题家”中,有人感叹错过时代红利,有人学业荒废,哀叹前途迷茫,既挣不脱小镇的束缚,又进不去城市的围墙。确实,个人的发展与时代密切相关,但如果把人生成败完全归因于时代,则是对个人价值的贬低,并暴露出精神上的不自信。这些青年学子出身农村或小城镇,最终通过个人努力,成功考上知名大學,说明其有着不错的天资禀赋,至少学习、考试能力较强,这理应成为他们自信心的重要源泉。当然,与从小生长在大城市的同龄人相比,他们在文化视野、核心素养、生活水准等方面难免存在差距,但他们需要做的是正视差距、缩短差距,而不是一味自怨自艾,在这种所谓的“差距”面前一蹶不振。
  都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高考的成功或可比作前十公里取得了好成绩。自嘲是“小镇做题家”的青年学子之所以会有落差感,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高考、对名校寄予了过高期待,以为“十年寒窗,一朝成功”,人生就会一路走上巅峰。这固然是一种常见心态,但问题在于这部分学子只沉浸于个人奋斗的自我满足,对生活的复杂性和时代变迁的脚步认知不足。比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逐步走向大众化,如今已实现普及化,上大学不再是难事,跻身名校者也大有人在。高考取得成功固然可喜可贺,但它充其量只是漫长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并不足以确保此后人生道路的一顺百顺。人生不应也不会停滞在高考放榜的那一刻,“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高考后的人生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假如不想人生中只有高考放榜这一个高光时刻,想要走出“小镇做题家”的思维陷阱,这些青年学子依然需要拿出当年寒窗苦读的精气神,继续大步前行。
  与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自嘲、自怜相比,在现实生活中继续证明自己显然能赢得更多荣耀与尊重。而“小镇做题家”作为部分青年学子中存在的一种心态乃至现象,无论对于即将面对高考的莘莘学子还是他们的家长、教师,都是值得警醒和反思的教材。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19日第二版;作者:郭膺)
其他文献
在全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期间,无论是在救治患者的第一线,还是在疫情排查的大后方,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广大医护人员明知有被感染的风险,却还是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最前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科研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志愿者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这些典型故事的背后,无不蕴含着伟大的中国精神。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抓住实现青少年精神蜕变和心智成长的宝贵契机,让学生感受到疫情背后的温暖与力量。
期刊
13年前,我迎着夏日的阳光,带着青春的梦想,离开了写满无限回忆的大学校园,转身进入了闻喜县裴社初级中学校,成为一名普通教师。尽管这只是一所规模很小的农村学校,但是却让我感到无比欣喜,因为我终于实现了童年时代的美好愿望。  然而,近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农村学校由兴到衰的历程。随着城区公办中小学的新建新增,民办校的“地推式宣传”,以及农村家长的思想改变和外出务工的热潮,昔日火热的农村学校逐渐陷入发展的泥
期刊
有人说,谁会讲故事谁就能赢得受众,谁就会拥有话语权。毛泽东主席、习近平总书记都是讲故事的大家,他们善于用古今中外具体生动、通俗易懂而又寓意深刻的故事,告诉人们各种道理。讲故事能拉近讲述者和受众之间的情感距离,可以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将枯燥的说教生动化,将直白的观点情感化,将抽象的哲理生活化,更有利于受众的接纳和吸收。“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思政课程要想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思政课教师就要学会用故事
期刊
如何真正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尤其是突破原有劳动教育资源单一的现状,建构全社会全领域的劳动教育资源,形成多元立体、丰富适切的劳动教育学习空间,是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走访J城的一座马文化水城,试图寻找新解。  这座水城,是当地某龙头企业全新打造的集马术训练、表演、比赛及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际化、综合性马术基地,其中包含马术表演馆、马文化博物馆、马儿岛酒店等,是一个大型的马文化综合旅游项目。
期刊
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与优势,更是体育教育顺应现在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大同市四区七县的具体情况,研究分析大同市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应用情况及其制约因素,为全市学校体育基础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以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一些参考。一、大同市各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及
期刊
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  近日,教育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方案(2020-2022年)》,部署开展2020年至2022年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全面落实校外供餐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切实强化监管,治理突出问题,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行动方案》要求校外供餐单位落实食品
期刊
太原杏花岭区柳溪街西侧尽头,于树木葱茏中,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校坐落于此。一千多年前,柳溪街所在地曾是汾河荒滩,水患频发。并州知州陈尧佐为治理汾河水患,在汾河大坝之东套建环坝新堤,引汾水灌注其中,于堤内种荷植藕,取名“芙蓉洲”。自此,水患不息、人迹罕至的荒滩变为绿柳婀娜、荷叶田田的自然园林,获“柳溪”之美称,成为宋金时代太原的风景名胜之一。  坐落于此的太原第十九中学校深受历史文化的熏陶。5月18日,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共建对学校、派出所和社区是共赢的选择。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校以学校日常教学为主阵地、以派出所法治教育为依托、以服务社区活动为平台,将学校、派出所和社区融为一体,利用三方共享的丰富资源,积极开展共建活动,不仅有利于提升教育质量,更促进了学校、派出所和社区的共同发展。积极开展警民合作,为学校师生安全保驾护航  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校
期刊
家长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力量,家长的建议、意见及评价支持等都对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校十分注重家校合作,努力构建和完善家校共育体系,赢得了广大家长的信任。在十九中的媒体开放日,记者对此深有体会。一、为家长搭建成长平台,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和家长都是教育者,只有两者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相统一,才能真正形成教育合力。特别在新课程新教材“双新”改革之后,许
期刊
太原市万柏林区公园路万科紫郡小学自建校以来,始终遵循“研理善荟,授业传德”的从师准则,秉承“谦雅广思,修己育人”的校训精神,主张“养谦诚之德,行君子之风”,开设“君子论坛”,涵养“君子文化”,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以礼求知、以智达仁,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根植学生内心的校本思政育人模式———“君子论坛”  “君子论坛”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表达自己对“君子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展示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