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

来源 :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l1234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
  
  1精心引疑激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乐趣,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能够激趣生疑的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2注重培养个性
  
  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一个有趣的且难以预测的个体来对待,而不是作为简单概栝的总体中的一员。素质教学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但大面积提高的同时,还得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我们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歧视差生、扼杀学生个性化思考的现象。提出注重个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上既要为优生搭建舞台,也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搭建舞台;既要让学生表现语言才能,也要让学生表现行为才能;既要让学生表现逻辑思维才能,也要让学生表现形象才能。灵活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给优生有提高的时间,给一般的学生有理解的时间,还要给有困难的学生有补缺的时间。
  
  3创新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如我执教《丰碑》第七自然段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大雪纷飞(动画),狂风呼啸(立体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左手微微向前伸着(静态)。课件的展示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老战士真的是向战友借火吗?他可能想些什么呢?他可能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读书、观察课件、思考,仿佛置身文字叙述的环境之中,去体会老战士的所思所想,思维活跃,答案众多富有新意却又紧扣中心,教学效果很好。
  
  4鼓励大胆想象
  
  爱因斯坦曾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智力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创造。”苹果落地使牛顿想到引力问题;蒸气冲壶盖使瓦特产生想象并发明蒸气动力机;鸟儿的飞翔是是飞机之所以产生的源泉……没有了想象,社会不能向前发展,同样,如果一个民族缺少了想象,也不可能进步。还是那个故事:老师问:“雪化了变成了什么?”如果按照通常的思维定势来回答,答案自然是“水”。但有一个小姑娘却说:“雪化了变成了春天。”你能不惊叹这个美妙而充满诗意的想象吗?如果你还是那个给这样的答案打零分的老师,那么不得不说,你实在不是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5提供实践机会
  
  发明地动仪的东汉科学家张衡早就说过:“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意思就是要多实践、多研究、勤探索。首先,提供给小学生观察的机会。科学史证明,观察是一切科学成就的开端,著名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社会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要使小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多方向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得出有创造性的结论。其次,提供给小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实质是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美国教育家杜威有句名言:“让学生从做中学。”的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将会把他们带入一个新的“情境”,使之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小学生参与实践,通过实践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提高觉悟,在实践中提高和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6发挥评价作用
  
  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评价有“学生讨论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等形式。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在学生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评价就是一根指挥棒,要指向创新的方向,评价结构应该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朗读、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找出课文中有关词语等,先让学生之间评价,以他们同龄、同年级、同程度的这种济辈文化,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解。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有问题不敢问,学生心理上有三怕:一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怕问题偏,老师责怪;三怕问题多,老师厌烦,因此不愿冒险提问。
  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已不在适应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在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把教法改革与教法指导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能力培养,要为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开拓有效的活动空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教学培养改革能力参与    初中课程教材改革,是我国基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计算应是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和应用割裂开来。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关键词〕 计算教学方法价值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始终。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期刊
〔摘要〕 历史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十分广泛。它既是理解一切社会现象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又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必备条件。初中历史教学就是为青少年将来从事工作打下基础。初中历史的教学也需要好的方法和技巧才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法技巧    历史学作为一门链接过去、现实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类社会轨迹在人们观念形态和知识体系中的反映。初中历史教
期刊
我班是艺术生班,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十分不理想,学习习惯不好,有怕苦、畏难的情绪,甚至有很强的自卑心理,经不起挫折,厌恶学习。针对学困生较多的实际情况,我着重就学困生得心理障碍作了一点有益的探讨,仅供参考。心理学观点告诉我们,学生都是充满心理活动的有机个体,而学生的心理活动又取决于学生自身素质(身心发育)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凡学困生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周围环境产生一种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事物发展
期刊
〔摘要〕 本文就中学学生能力培养问题从明确目标和转变观念、改革传统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能力尤其是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主张从对师生关系的认识、教学观、以及课堂观方面转变观念,进行改革。  〔关键词〕 观念能力应用主体主导课堂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语文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
期刊
能力和素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力是指人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利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人们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人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有所发展。素质是指人们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人际交往与合作等等素质。能力
期刊
中学的历史教学,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来说,其地位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中学的课程设置体系中的地位不容乐观,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视程度也是如此,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中学历史教学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评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推行创新教育,既是当今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中学历史教学本身发展所必须的。    1创新教学理念,探究学科内涵   
期刊
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使学生达到上述要求,应该育教育理育趣,使学生享受每一堂课,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下面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感受。    1讲究策略,使学生乐于学习    1.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动力,兴趣能引起注意,激发情感,在教学中不只是用灵活多样的教法,生动形象地讲解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利用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
期刊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思考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思维的基本过程日益完善,判断推理能力增进,理解能力有较大的发展,思维的各种品质(如思维的指向性、深度和广度、批判性和创造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教师通过
期刊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讲究教学方法,也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教法与学法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我们教师要创造条件,在转化过程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优化。    1学法转化为教法,实现教法的优化    1.1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参与性。教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心中有学生”,即教案必须体现学生的学法;在上课时,教师要“目中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