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大力加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必须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拟结合我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实例,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述和探讨。
  1.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农村幅员辽阔,人口重多,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从当前农村状况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不发达的阶段,农村尤其落后不发达,而且这种落后不发达,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严重的问题是,日益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各种社会矛盾的凸现,农民为近三十年的改革发展所承担的代价与得到的补偿不对等,形成制约农村和谐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城市规模急剧扩张,房地产业快速发展,财富日益向城市集中,使一些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农村出现地力衰竭、生态退化、劳动力素质下降等现象。农村群体性事件、上访等有增无减,加剧了社会矛盾。
  从农村深层次问题看,一切国家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农村社会的转变始终具有关键意义。理论研究表明,一切国家的社会转型都要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国家和民间社会的关系以及劳动与资本的关系。调整这三方面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与解决农村问题密切相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长期的落后贫穷,多年积淀的“熟人关系”社会结构,农民兼业者与资本的矛盾等成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制约因素。
  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在充分肯定总体和主流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分析我市的情况,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近年来,一些经济强村、样板村在发展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制约监督机制,重扶持、轻管理,使个别强村的党支部书记在成绩面前变得昏昏然,失去群众信任,导致由富变乱、由乱变穷的恶性循环。二是“弱”。部分村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实力不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影响力弱。三是“乱”。少数村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干群关系紧张,正常工作无法开展,影响了农村稳定大局。四是“低”。部分农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不知所措。
  所以,农村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很多,任重而道远。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农村基层组织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关系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
  2.适应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创新基层组织工作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必然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党在领导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断创新基层工作机制,增强基层组织的能动性和适应性,正确处理好组织和谐、文化和谐、利益和谐、人际和谐、环境和谐的关系。
  2.1创新思路,形成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新理念
  首先,工作机制上从“两张皮”向一体化转变。克服就党建抓党建的做法,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做到党建工作与创建和谐社会工作目标同一、工作同向、考核同步,使党建融入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工作之中。其次,工作力量上从单线推进向齐抓共建转变。以基层组织为核心,把农村群团、中介等各类组织凝聚到创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下;以党员为骨干,把农村各类人员纳入到创建和谐社会的活动中;以党建工作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广泛覆盖为目标,整合农村各类资源,不断扩大农村党组织创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力、驾驭力和带动力。其三,工作重点上从单一管理向全方位服务转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就必须抓住服务群众这个中心,通过服务来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实现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要把服务群众作为农村党建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把那些“政府不好管、企业管不好、群众管不了”的公共事务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拓宽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其四,工作方式上从封闭集中向开放民主转变。实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构建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大党建格局,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落实。
  2.2创新设置,提高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要完善基层组织网络,建立党支部、村民党小组、一般党员三级基层党组织网络和管理、服务平台,形成党建联抓,共建坚强堡垒;经济联帮,共谋发展大计;治安联防,共保一方平安;卫生联管,共创美好家园;服务联手,共筑民心工程;教育联办,共育时代新人的“六联共建”机制,使农村党建工作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面,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合力。
  2.3创新载体,激发建设和谐社会的活力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党建工作创新的主要形式,更是激发创建和谐社会活力的重要手段。可以广泛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形成“一个党员一盏灯、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一面旗”的示范效应,使党组织和党员的形象在群众心中亮起来;还可以开展“一站式”服务,各村普遍建立社会服务站,实行“首接责任制”、“轮流值班制”,积极拓展服务空间,延伸服务内涵,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医疗、咨询、扶贫帮困等服务,使村民老有所乐、少有所学、幼有所托、残有所助、贫有所济、病有所医、难有所帮。其它像“零距离访谈”、“党员谈心室”、“情感小屋”等,也是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求的好方法。   2.4创新制度,形成和谐社会建设的持久动力
  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核心是要通过改革创新,加快建立健全一种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制度。建设和谐社会如果不落实到制度上,就缺乏永久的根基和不断推进的持久动力。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层面分析,这些制度应包括这样“四关”:一是选人关。选拔有能力的人领导建设和谐社会,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扎实的组织基础。二是用人关。不和谐不一定都表现在剧烈的冲突上,但剧烈的冲突必然表现为不和谐,在用人上要特别强调班子内部的团结。三是教育培训关。要紧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组织成员的致富、带富能力。四是监督考核关。要把村干部的施政行为全过程置于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3.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着力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有许多繁难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基层组织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要根据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样六个基本特征,加大力度,努力工作,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3.1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发展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基础。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的发展。这其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夯实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是首要的大问题。基层组织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大政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的全局,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以“三化”(农业市场化、农民科技化、农村城镇化)促“三农”,以“三减”(减少农业劳动力、减轻农民负担、减除农村发展障碍)促“三增”(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就业增加),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引导农民联合起来,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发展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市场需求,形成一、二、三产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走出一条适合农村特点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高产、高效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3.2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目前,农村和城市社会事业发展相比,农村的公共设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应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逐步完善多元投入的社会事业发展机制,保持政府投入稳定增长,引导社会投入持续增加,促进公共服务投入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农村社会成员。要加大教育投入,构建健康协调、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保证农村孩子完成学业。要加快建立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社会互助为辅、优惠政策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和农村卫生工作力度,对农村老党员、部分弱势群体实施定额补助。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提供舆论支持。
  3.3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对于调动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障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村有机结合,推动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是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保障。
  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是我们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历史经验证明,农村不稳定,整个社会就失去了稳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基层党组织要把农村稳定工作切实抓在手上,善于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办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利,处之以法,协调利益关系,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群众怨气,有效解决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
  3.4推进农村生态家园建设
  基层党组织要把生态家园建设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科学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要大力搞好绿化,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林木覆盖面积;要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严禁乱采乱挖;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节约利用资源;要治理污染源污染物,合理处理农村“三大堆”(柴堆、粪堆、垃圾堆)问题;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制定相关的目标和政策措施;要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计划,推广适应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紧紧围绕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洁净的生产、生存环境。
  总之,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完成这一任务,关键在于改革完善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的农村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何发挥这种作用是一篇大文章。本文论述尚显粗浅,我们还应结合工作实际,不断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其他文献
我们先前已经知道彗星和其他一些含有冰冻物质的天体拥有一些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原始材料,但是它们还需要在猛烈的撞击过程中才能完成关键的演化过程.科学家们在近期宣布了,他
科学家们正考虑在未来我们是否只凭借大脑在其他遥远的星球上生存.很多科学家相信我们的身体已经是“过时的”,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抛弃这个“外壳”,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
为了测试一项新的通信技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发射一颗围绕月球轨道运转的探测器。据悉,这项技术通过激光向地球发回通信信息,可以提供创纪录的600Mb/s的下载速度。该项
在丹麦,乐高公司总部,天空蓝的墙板,玫红色的高背沙发,高低各异的展示柜上摆满了积木拼出的变形金刚、坦克;“嗖”的一声,一个员工顺着铁皮滑梯从二楼冲到一楼,站起来拍拍屁
高速成长的创业企业,经常不过几年时间,就从三五条枪扩张到几十、几百人甚至更大的队伍.其间的项目尝试和取舍,用一句玩笑话形容颇为恰切,“像UFO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也不
淋巴癌也称淋巴瘤,淋巴细胞发生了恶变即称为淋巴癌.淋巴细胞是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等入侵人体,并且清除机体内衰老坏死的细胞,维护机体内环境“整洁有序”的健康卫士.在淋巴
【摘 要】电工电子课程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本文中主要探讨了有关电工电子课程的改革问题。文章首先明确了电工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电工电子课程的改革思路,探讨了其具体的改革措施方法。  【关键词】电工电子;课程改革;改革思路;措施方法  作为电工电子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能力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笔者就主
【摘 要】实训课程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是实训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实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0.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
【摘 要】21世纪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纪,更需要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加强对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引起了高校注意和重视。本文以摄录编技术课为例,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创造力为切入点,以创设创新空间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张扬个性,注重实践的原则,进行切实有效地论述。  【关键词】课程整合;创新空间;创造能力;实践教学  摄录编技术课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培养创造性人才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摘 要】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因此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GIS专业人才。本文从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模式等方面对高校GIS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人才培养;策略  0.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门融多种先进技术于一身的综合和集成的信息技术。自GIS技术问世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并得